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穿越大明:我助闯王打天下 > 第217章 科技传讯,声波缚链

闯军北上的洪流,在河南饱经战火蹂躏的土地上,缓慢而笨重地蠕动。

数十万乃至近百万人的庞大队伍,首尾绵延数十里,混乱不堪,喧嚣震天。

在这片由人畜、车辆和尘土构成的移动迷宫中,最大的困境之一,便是通讯的彻底失灵。

中军一处临时搭建的、挤满了各式箱笼和图纸的帐篷内,苏俊朗正面对着一张潦草绘制的地形草图,眉头紧锁。

帐篷外,是震耳欲聋的行军噪音;

帐篷内,则是令人窒息的焦虑。

几名传令兵气喘吁吁地跪在地上汇报,带来的消息却前后矛盾,混乱不堪。

前军的位置、后军的补给状况、侧翼的敌情侦察……

所有信息都如同陷入泥潭的蜗牛,传递缓慢且严重失真。

依靠人力快马和两条腿在如此混乱、漫长的队伍中传令,效率低下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且极易出错。

一道命令从发出到执行,可能已时过境迁,甚至被曲解得面目全非。

“刘将军所部已抵达黑石渡?”

“回报军师,小的赶到时,刘爷的前锋已过河,中军还在渡口挤作一团…”

“粮草队现在何处?

为何还未与中军汇合?”

“小的不知…沿途人流拥堵,根本快不起来…”

“左翼斥候回报发现小股官军游骑?

消息是半个时辰前的?!”

苏俊朗猛地将手中的炭笔拍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

信息黑洞正在吞噬这支大军本就脆弱的组织力。

照此下去,莫说攻打北京,一旦遭遇稍有组织的伏击或阻击,整个大军都可能因指挥失灵而陷入各自为战、乃至崩溃的境地。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依赖这个时代落后的通讯方式是死路一条。

他必须再次启用超越时代的“科技狠活”,哪怕只是最简陋、最原始的形态。

“取纸笔来!”

苏俊朗沉声下令,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属于工程师的锐利光芒。

他摒退左右传令兵,独自坐在简陋的木案前,意识沉入脑海,与那若隐若现的系统进行沟通。

“简易无线电”的构想,在他脑中飞速成型。

他深知,以目前的条件,搞出真正的电磁波无线电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他可以借鉴其编码通讯的核心思想,利用这个时代可能实现的技术,搭建一套复合式的、基于视听觉的远程通讯系统。

他利用系统兑换的基础声学原理和简易信息编码知识,开始在草纸上奋笔疾书。

图纸上很快出现了一种结构奇特的大型装置——

一个由多层铜皮精心铆接而成的、巨大的喇叭状传声筒,后端连接着一个设计复杂的木质共鸣箱,其结构旨在最大限度地聚集和放大声波能量。

这玩意儿与其说是科技产品,不如说更像一件笨重的原始乐器。

同时,他着手编制一套极其简单的密码手册。

用不同颜色的旗帜(或火把)的摆动次数、方向来代表不同的指令(如:前进、停止、遇敌、求援);

用灯光(或镜面反光)的闪烁频率和长短组合来代表敌情等级和方位。

他力求将指令简化到极致,便于学习和记忆。

“制造司即刻动手,按图打造……

嗯,就叫它‘传声巨筒’!

至少要造五具!

需要嗓门最大的力士来操作!”

苏俊朗将图纸交给匆匆赶来的军工坊负责人。

“将此‘旗灯密语本’连夜抄写,分发至各营主将及斥候队正!

责令他们必须熟记!”

他又将另一叠写满符号的纸页递给文书。

命令下达,整个后勤和技术团队立刻围绕着这项突如其来的“声波缚链”计划忙碌起来。

工匠们敲打铜皮,组装木箱;

识字的文书们拼命抄写、解释那看似天书的密码;

一批被挑选出来的大嗓门士兵开始接受“培训”,学习如何对着那古怪的铜喇叭用尽全力呼喊特定短语。

数日后,大军在一片相对开阔的河滩地短暂休整。

苏俊朗决定进行现场测试。

河滩上,五具需要两名壮汉才能抬动的、闪烁着粗糙铜光的“传声巨筒”被安置在临时垒起的土台上,如同几只沉默的金属怪兽,引得周围士兵纷纷好奇围观。

“测试开始!

目标,三里外坡地接收点!”

苏俊朗下令。

一名被选中的力士深吸一口气,胸膛鼓起,将嘴对准传声筒后部的号嘴,用尽平生力气嘶声狂吼:

“中——军——令——前——进——”

声音通过共鸣箱的放大,从巨大的喇叭口喷涌而出,化作一股沉闷而扭曲的声浪,猛地冲向远方!

其音量确实远超常人呼喊,二三里外隐约可闻。

然而,问题立刻暴露无遗。

声音失真极其严重,传到接收点时,已是模糊不清的“嗡隆”声,难以分辨具体内容。

且系统极度依赖预设的固定接收点和良好的地形(无遮挡),在复杂地形或移动状态下几乎毫无用处,灵活性极差。

与此同时,旗语和灯光编码的测试更是状况百出。

派去各营的教导人员回来禀报,许多行伍出身、文化程度不高的将领和军官,对那些抽象的旗帜摆动次数和灯光信号学习缓慢,理解困难,记忆混乱。

“啥?

红旗摇三下是遇敌?

俺咋记得是摇五下?”

“这灯闪得俺眼晕,啥意思?

是开饭还是敌袭?”

“有这功夫比划,俺派个人跑过去喊一嗓子不更快?”

在实际演练中,错误频出,接收方往往一头雾水,需要反复确认,效率反而比快马传令更低。

这套系统,最终只取得了极其有限的成效。

它勉强改善了中军与最近的前军部队(约三五里内)在视线良好、环境相对安静时的基础联系,能够传递“停止”、“集结”、“简单敌情”等最粗略的信息。

这对于整个大军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很快,冷嘲热讽便接踵而至。

牛金星麾下的那些文人清客,摇着折扇,远远看着那需要壮汉嘶吼的笨重铜喇叭,脸上露出毫不掩饰的讥诮。

“啧啧,瞧见没?

此乃苏半仙新炼的‘千里耳’,声若牛吼,闻之令人喷饭啊!”

“哈哈,正是!

有辱斯文,徒增笑耳!”

“依我看,不如请几个戏班子来,敲锣打鼓,怕是传得更远些!”

这些讥笑声,如同苍蝇般在军中嗡嗡传播,进一步削弱了这套系统的权威性。

而刘宗敏等前线武将,在经过最初的好奇后,也迅速失去了耐心。

他们嫌这套系统麻烦、死板、不够直接,远不如派自己的亲信家丁快马加鞭传令来得痛快和可靠。

除非苏俊朗强行要求,否则他们更倾向于使用传统方式。

测试结束后,苏俊朗独自站在那具沉默的、在夕阳下泛着暗沉光泽的“传声巨筒”前,伸出手指,敲了敲那冰冷的铜皮,发出沉闷的响声。

他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缓缓摇了摇头。

“材料、工艺、能源……

处处是瓶颈,步步是难关。”

他低声自语,声音中充满了清醒的认知与巨大的落差感,“在这十七世纪的中原,想要搞哪怕最原始的信息化……

真是痴人说梦。”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套系统的简陋、笨拙和低效。

这与他所知的现代通讯技术相比,简直是石器时代与信息时代的差距。

然而,他眼中那丝锐利的光芒并未完全熄灭。

他转过身,对一直跟在身后的技术小队负责人沉声道:

“继续改进!

共鸣箱结构可以优化,编码可以再简化,训练必须加强!

哪怕只能在中军与核心几支主力之间,建立一条相对可靠的、最基础的通讯链,也比完全抓瞎要强!

去做!”

他知道,哪怕只能快一点点,清晰一点点,在关键时刻,或许就能多挽救几条性命,甚至影响战局。

在这条通往未知的凶险之路上,任何一点微小的优势,都值得去拼命争取。

声波的锁链,虽然粗糙脆弱,但这是他目前唯一能抓住的,试图束缚住这头失控巨兽的缰绳。

尽管,它看起来是如此的力不从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