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穿越大明:我助闯王打天下 > 第187章 市井混乱,通胀横行

洛阳城的“新顺王”庆典余温尚存,那场耗费巨资、极尽奢华的仪式,如同给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脸上涂抹了一层厚厚的胭脂,乍看之下红光满面,内里却已是千疮百孔,危机四伏。

福王府内的觥筹交错与银安殿上的山呼万岁,掩盖不了这座城市肌体正在迅速坏死的现实。

苏俊朗心中那团因经济预警被无视而燃起的忧虑之火,非但没有熄灭,反而越烧越旺。

他无法再安坐于军工坊内,仅仅通过冰冷的报表和下属的只言片语来感知外界的崩坏。

他必须亲眼去看,亲耳去听。

这一日,他拉上了同样忧心忡忡的李秀宁,两人换上最普通的粗布衣衫,用头巾稍稍遮掩面容,悄然离开了戒备森严的军工坊区域,融入了洛阳城喧嚣而混乱的街市之中,进行了一次微服探查。

眼前的景象,远比任何报告上的数字都更加触目惊心,更加令人心惊肉跳。

洛阳的街市,并未因“新朝”的建立而恢复生机,反而呈现出一种末世般的混乱与绝望。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触目惊心的物资短缺。

他们最先来到城南的粮市。

这里本应是城市活力的脉搏,此刻却如同一个巨大的、令人窒息的囚笼。

每一家尚在营业的米店门前,都蜿蜒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队。

排队的人们,男女老少皆有,个个面黄肌瘦,眼神空洞而焦虑,手中紧紧攥着破旧的米袋或瓦罐。

他们如同久旱盼甘霖的禾苗,翘首以盼着那扇随时可能关闭的店门。

然而,希望渺茫。

店门大多紧闭,即便偶尔开启,也往往是伙计探出头来,有气无力地喊一声“今日无米”或“只有麸皮杂粮,价高量少”,随即引发一阵绝望的骚动和哭喊,店门又迅速关上,留下外面一片死寂的绝望。

有价无市,成了最残酷的现实。

布市、盐市的情况如出一辙,甚至更为糟糕。

曾经繁华的洛阳商业,已然凋零至此。

紧随其后的,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物价飞涨(恶性通货膨胀)。

造成短缺的原因并非绝对没有货物,而是价格已然飙升到了一个疯狂的程度,彻底摧毁了普通人的购买力。

苏俊朗在一家侥幸还有少量陈米出售的店铺外,看到了那块用木炭歪歪扭扭写就的水牌,上面的数字让他倒吸一口凉气——

一石(约120斤)糙米,售价白银五十两!

这个价格,莫说是普通市民,便是军中的普通士卒,拿出闯王攻破洛阳后赏赐的全部银两,恐怕也买不到几斗米!

李自成大军抄没福王府和士绅家得来的金山银山,如同洪水般涌入市场,而社会生产几乎停滞,物资极度稀缺,导致货币急剧贬值,物价以恐怖的速度向上飙升。

金银的价值,正在被疯狂稀释。

士兵们发现,他们拼死搏杀换来的赏银,能买到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购买力急剧下降,心中的不满和恐慌悄然滋生。

最令人绝望的,是金融秩序的彻底崩溃和信任危机——

劣币横行。

市场上流通的,早已不是成色足、分量准的官银和制钱。

各路军队(甚至包括刘宗敏等大将的部下)为了捞钱和方便,私自熔铸了大量轻薄、掺假、字迹模糊的劣质铜钱,甚至还有铁钱、铅钱混杂其中,强行投入市场购买物资。

稍有成色的官银和足重铜钱,迅速被人们收藏起来(囤积居奇)或熔化重铸为劣币,进一步加剧了恶性循环。

交易变成了一场肮脏的博弈和欺诈。

卖家拼命抬价,只收成色最好的银子,且要反复验看、称重

买家则试图用最劣质的钱币蒙混过关。

争吵、厮打、乃至拔刀相向,在市场上屡见不鲜。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的基本功能几近丧失,市场信任荡然无存。

经济的血脉,已然栓塞、坏死。

这一切,最终汇聚成了日益沸腾的民怨。

排队的人群中,不再有“迎闯王,不纳粮”的期盼和感激,取而代之的是压抑的咒骂、绝望的哭泣和麻木的沉默。

“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闯王来了,原以为能过上好日子,谁知米价涨上了天!”

“当兵的赏钱多,可那钱轻飘飘的,买个饼子都不够!”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

窃窃私语中,充满了对现实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恐惧。

那些曾经对闯军抱有幻想的普通市民和底层士兵,发现口号中的“不纳粮”变成了现实中的“买不起粮”,巨大的心理落差正迅速转化为不满与怨恨。

这种情绪,如同干燥草原下的暗火,悄无声息地蔓延,只待一颗火星,便能燃成燎原之势。

苏俊朗和李秀宁默默走在混乱的街道上,周围的喧嚣与绝望如同潮水般冲击着他们的感官。

李秀宁脸色苍白,紧紧抓着苏俊朗的衣袖,眼中充满了不忍与恐惧。

她救治过无数伤兵,见过血肉模糊的伤口,却从未见过如此大面积、深入骨髓的社会性溃烂。

在一个相对僻静的街角,苏俊朗停下脚步,望着远处粮店前那如同难民般的人群,脸上露出一丝苦涩到极点的笑容。

他对李秀宁低声说道,声音沙哑而沉重:

“秀宁,你看…这就是只破坏、不建设的必然恶果。

我们…他们,抢来了金山银山,砸碎了旧有的坛坛罐罐,却没能建立起任何新的秩序。

货币不过是符号,真正的财富是粮食,是布匹,是人所创造的价值。”

他指了指那些在士兵看守下依旧空空如也的粮店,又指了指那些手持劣钱、满面愁容的百姓和军卒:

“我们释放了货币的洪水,却没有增加一粒米、一尺布。

结果就是,钱不如纸,人心惶惶。

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会因为刀枪的威逼或者‘新顺王’的名号而有丝毫的改变。”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力感与先知般的悲凉。

他看到了问题的根源,却无力改变决策者的意志,只能眼睁睁看着这辆巨大的战车,沿着错误的轨道,加速冲向深渊。

这次市井之行,如同一次冰冷的社会解剖,将大顺政权华丽外袍下的脓疮与溃烂,血淋淋地展现在了苏俊朗和李秀宁面前。

经济的崩溃,远比任何军事上的失利都更加致命,因为它直接瓦解着统治的根基——

人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