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穿越大明:我助闯王打天下 > 第165章 北望之忧,新的威胁

福王府银安殿侧殿,灯火通明,却驱不散一股沉重压抑、几乎令人窒息的气氛。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血腥气(来自不久前刑讯的石屋)和一种更加冰冷的、源于权力顶层对未知威胁的惊疑与躁动。

刘宗敏站在殿心,身上还带着未干的汗渍和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味,他声若洪钟,将连夜审讯两名后金细作所得的惊人供词,原原本本地向端坐于上的李自成,以及被紧急召来的牛金星、田见秀等核心文武,进行了禀报。

他每说一句,殿内众人的脸色便阴沉一分。

“…确是辽东鞑子!

睿亲王多尔衮派来的探子头目!

来了不下二十人,混在流民里,摸咱们的城防、粮草、火器,画地图,往沈阳送信!”

刘宗敏豹眼圆瞪,语气中充满了被冒犯的暴怒和杀意,

“狗日的!

胆子忒肥!

竟敢摸到老子窝里来了!”

“啪!”

李自成猛地一拍案几,震得茶盏跳动。

他霍然起身,脸上肌肉因极度的愤怒而扭曲,眼中迸射出骇人的凶光,咆哮声震得殿梁仿佛都在颤抖:

“鞑子?!

他娘的是建州来的野人鞑子?!

竟敢窥视朕的洛阳?!

好大的狗胆!”

他如同一头被侵入领地的雄狮,在丹陛上来回疾走,杀气腾腾:

“朕还没去找他们的麻烦,他们倒先惦记起朕的家当了!

一群茹毛饮血的关外蛮夷,也配觊觎中原神器?

不知死活的东西!”

暴怒之后,他却很快流露出一丝属于胜利者的、对边陲蛮族的轻视和不以为意。

他停下脚步,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居高临下的鄙夷:

“哼!

不过是些疥癣之疾,跳梁小丑!

仗着骑射厉害些,在关外逞逞威风也就罢了!

如今朕坐拥雄兵数十万,据洛阳雄城,携大破明军之威,岂是这些蛮夷能撼动的?

待朕扫平中原,定了鼎,腾出手来,率大军出关,定要踏平沈阳,将那黄台吉、多尔衮的脑袋砍下来当夜壶!”

他的思维焦点,依旧牢牢锁定在“扫平中原”、“定鼎天下”的宏图霸业上。

在他看来,明朝朝廷和江南的富庶之地,才是他首要的、也是唯一的敌人。

关外的后金,不过是偏远地区的蛮族,或许有些边患之扰,但绝无可能威胁到他的根本大业。

这种认知,源于他对中原正统王朝天下观的继承,也源于他对自身武力的绝对自信。

然而,站在下首的苏俊朗,听到李自成这番充满轻视的言论,却瞬间如坠冰窟,一股彻骨的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心脏几乎要停止跳动!

“糟糕!

他…他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威胁来自哪里!”

苏俊朗在心中发出无声的呐喊,脸色因焦急和恐惧而变得苍白。

他来自信息爆炸的后世,深知历史的残酷走向!

眼前的李自成、牛金星等人,还沉浸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虽然他们自己可能不这么想)的传统叙事里,将关外的满清视为前元一样的边患。

但他们根本不明白,即将面对的是一个何等可怕、何等高效、何等具有战略野心的新兴军事帝国!

后金(清)绝非简单的蛮族!

它是一个正在急速汉化、学习、并融合了自身野蛮武力的升级版征服政权!

其军队纪律严明,赏罚分明,骑兵机动性天下无双,战斗力远非此时军纪涣散、各自为战的明军和流寇习气严重的闯军可比!

皇太极、多尔衮等人的雄才大略和政治手腕,更非崇祯和李自成所能轻易比拟!

历史的教训血淋淋地刻在他的脑海里: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明朝与农民军的内战,最终耗尽了华夏最后的气血,让关外虎视眈眈的满清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一举入关,窃取了神州!

绝不能重蹈覆辙!

强烈的危机感和历史责任感,驱使苏俊朗再也无法保持沉默。

他猛地踏前一步,也顾不得什么礼仪尊卑,声音因急切而微微颤抖,语气前所未有的凝重,甚至带着一丝恳求:

“闯王!

万万不可!

万万不可小觑此敌啊!”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他身上。

李自成皱起眉头,牛金星则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

苏俊朗深吸一口气,极力组织语言,试图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方式,描绘出那迫在眉睫的巨兽身影:

“闯王明鉴!

辽东建奴,绝非寻常蛮夷!

其兵锋之盛,冠绝天下!

八旗铁骑来去如风,悍不畏死,且令行禁止,绝非乌合之众!

其首领皇太极、多尔衮等人,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绝非只知抢掠的部落酋长!

其志不在劫掠边关,而在吞并天下,取明朝而代之啊!”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愈发急促:

“如今我等与明军在中原血战,彼此消耗,实乃…实乃鹬蚌相争!

若我等倾尽全力与明朝拼个两败俱伤,关外建奴必趁我中原虚弱、防务空虚之际,大举入关!

届时,我等疲敝之师,如何抵挡其蓄谋已久、养精蓄锐的虎狼之师?

岂非…岂非为他人作嫁衣裳,令真正的蛮夷渔人得利,窃取我神州江山?!”

这番话,苏俊朗自认为已经将利害关系阐述得极其清晰透彻,甚至有些逾越臣子本分(直接预判李自成会与明朝两败俱伤)。

他期盼着能惊醒李自成,哪怕只是引起一丝警惕。

然而,他面对的,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巨大的认知鸿沟。

李自成听完,眉头锁得更紧,脸上却明显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

他摆了摆手,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耐烦:

“苏军师,你多虑了!

休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建奴骑兵再厉害,还能飞过山海关不成?

即便来了,朕的百万大军,一人一口唾沫也淹死他们!

眼下当务之急,是趁胜追击,直捣黄龙,灭了明朝!

岂能因边陲小患而自乱阵脚,分散兵力?”

在他看来,苏俊朗这番话,简直是危言耸听,杞人忧天。

百万大军VS几万蛮夷骑兵,优势在我!

怎么可能输?

这时,一直冷眼旁观的牛金星,终于找到了发难的机会。

他轻咳一声,捋着胡须,阴恻恻地开口了,话语中充满了文人式的刻薄与嘲讽:

“苏军师此言,未免有些…耸人听闻了吧?

甚至可说,是灭自己威风,长蛮夷志气!

想我煌煌天朝,亿兆黎民,雄兵百万,岂是区区塞外蛮族所能觊觎?

军师莫非是被那几个细作吓破了胆,以至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李自成,意有所指地继续道:

“如今闯王正欲承天命,顺民心,直取北京,成就千秋霸业。

军师却在此夸大边患,扰乱军心,将我军之锐气与那蛮夷相提并论…此等言论,恐非吉兆啊。

莫非…军师另有什么想法?”

这诛心之语,恶毒至极!

直接将苏俊朗的合理预警,扭曲成了“胆小怯战”、“扰乱军心”、甚至隐含“别有用心”。

殿内一些武将闻言,也向苏俊朗投来了怀疑和不满的目光。

他们刚刚取得大胜,士气正旺,自然听不进这种“泼冷水”的话。

苏俊朗张了张嘴,还想再争辩,却发现语言在此刻是如此苍白无力。

他看着李自成那明显不悦和怀疑的眼神,看着牛金星那阴冷的笑容,看着周围大多数将领那不以为然的表情,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冰寒的绝望,瞬间淹没了他。

他明白了。

他的警告,在这个时代,在这个特定的权力核心圈子里,是无人能懂的孤独呐喊。

他们被困在历史的迷雾中,看不到那正在北方磨利爪牙、即将改变华夏命运的真正巨兽。

“末将…失言了。”

苏俊朗最终艰难地低下头,将所有的话语和焦虑,硬生生咽回了肚子里。

他知道,再说下去,非但无益,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李自成见他“服软”,脸色稍霁,挥了挥手:

“罢了!

此事朕已知晓。

宗敏,加派哨探,严查流民,将混进来的鞑子细作,有一个算一个,都给朕揪出来砍了!

至于关外之事,容后再议!

眼下,全力备战,兵发开封、进军北京,才是正理!”

“遵命!”

刘宗敏轰然应诺。

会议草草结束。

众人散去,各自忙碌。

牛金星临走前,瞥了苏俊朗一眼,那眼神中充满了胜利者的得意和毫不掩饰的轻蔑。

苏俊朗独自一人,默默地走出银安殿。

殿外,天色微明,东方露出一丝鱼肚白,但北方的大片天空,却依旧沉浸在浓重的、化不开的墨色之中,仿佛预示着某种不祥。

他站在冰冷的晨风里,望着那北方漆黑的、深不可测的夜空,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孤独和巨大的危机感,如同冰冷的潮水,将他紧紧包裹。

历史的车轮,难道真的无法改变?

依旧要朝着那万劫不复的深渊,滚滚前行吗?

不!

绝不!

一股极其强烈的、不甘于命运摆布的执念,如同野火般在他心中燃起。

“李自成他们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威胁来自哪里…”

他在心中默念,眼神却逐渐变得锐利和坚定,“…但我知道!

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悲剧重演!

我必须做点什么…至少,要未雨绸缪…”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时空,看到了山海关外的铁骑洪流,看到了扬州十日的惨烈,看到了神州陆沉的黑暗…

从此,苏俊朗的战略视野,被迫超越了眼前的洛阳和中原,投向了那更加遥远、却更加致命的北方威胁。

他的心中,除了内部倾轧的疲惫,更多了一份对关外强敌的、沉甸甸的、无人理解的深深忧虑。

一条更加艰难、更加孤独的道路,在他面前缓缓展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