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穿越大明:我助闯王打天下 > 第144章 实验室启,团队初建

沉重的包铁木门在身后缓缓合拢,发出沉闷的“哐当”一声,将外面世界的喧嚣、血腥以及那无处不在的、令人窒息的恐惧感,暂时隔绝开来。

福王府后花园那处偏僻的地窖,此刻成为了数十名刚刚从鬼门关前被硬生生拽回来的人们,唯一的避难所。

地窖内,光线昏暗,仅有几盏临时找来的油灯散发着摇曳不定的昏黄光芒,将巨大的、由青砖砌成的拱形空间映照得影影绰绰。

空气中弥漫着阴冷潮湿的霉味、陈年灰尘的气息,以及……

几十个人身上散发出的、混杂着汗臭、血腥和极度惊恐的酸腐气味。

方才在广场上经历的生死一线,让这群原本属于不同阶层、拥有不同技能的人,此刻都只剩下一种共同的情绪——

劫后余生的茫然与深入骨髓的战栗。

他们挤在一起,如同受惊的鹌鹑,眼神空洞地望着站在他们面前、这位将他们从屠刀下“救”出、却又带入这未知幽闭之地的年轻“苏军师”,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惶恐与猜疑。

苏俊朗站在地窖中央,感受着数十道交织着恐惧、疑惑、甚至一丝绝望的目光。

他深知,此刻任何高高在上的姿态或空洞的许诺,都无法真正安抚这些受尽惊吓的灵魂。

他需要做的,是给予最实际的保障和一丝看得见的希望。

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先示意跟随他进来的两名相对和善些的刘宗敏亲兵(他特意挑选的),将几大桶干净的饮水和几筐刚刚从王府厨房“征用”来的、还带着些许温气的炊饼和粗粮窝头,放在了人群面前。

“诸位受惊了。”

苏俊朗的声音打破了地窖中的死寂,他的语气平和而沉稳,没有丝毫胜利者的倨傲,反而带着一种真诚的疲惫与同情,

“先喝点水,吃点东西。

在这里,暂时安全了。”

饥饿和干渴是最原始的驱动力。

面对食物和饮水,人群中出现了一阵细微的骚动。

起初无人敢动,但很快,几个胆子稍大的年轻人,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小心翼翼地凑上前,抓起窝头狼吞虎咽起来,喝水时发出咕咚咕咚的急促声响。

有了带头的,其他人也渐渐放下些许戒备,开始默默地领取食物。

虽然依旧沉默,但那种濒临崩溃的紧张气氛,总算缓和了一点点。

看着众人稍微恢复了些许生气,苏俊朗才继续开口,他的目光扫过每一张或苍老或年轻、但都写满了惊魂未定的面孔,语气诚恳:

“我知道诸位心中恐惧,不知我将你们带至此地,意欲何为。

我苏俊朗在此立誓,我并非嗜杀之人,留诸位在此,绝非为了奴役或加害。”

他顿了顿,让话语沉淀下去,然后清晰地说道:

“我将诸位从刀口下救出,是因为我深知,诸位身怀的技艺和学识,远比那些冰冷的金银更为珍贵,是这乱世中真正的无价之宝。”

这番话,让一些正在低头啃食窝头的人抬起了头,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光芒。

在这个视工匠为“贱业”、文人如草芥的残酷时代,尤其是在刚刚经历了抄家灭门般恐怖的当下,听到有人如此评价他们的价值,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冲击。

苏俊朗趁热打铁,坦诚布公:

“实不相瞒,我需借助诸位之才,共研格物致知之道,探索天地万物之理,制造一些……

能在这乱世中保全性命、甚至造福生民之物。

在此地,你们的安全,由我苏俊朗一力承担!

只要遵守此处的规矩,我保证,无人再敢伤害你们分毫!”

他的话语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和力量,尤其是“安全”二字,如同定海神针,稍稍稳住了众人飘摇的心神。

接下来,便是最关键的一步——

了解并整合这支仓促组建的“队伍”。

苏俊朗让人取来纸笔(从抄没的文房中找来),开始进行初步的人员登记和分类。

他让众人依次报上姓名、原本的职司以及最擅长的技艺。

过程起初有些滞涩,但在苏俊朗耐心而温和的引导下,以及食物和“安全承诺”带来的微弱安全感作用下,人们开始断断续续地开口。

渐渐地,这支队伍的轮廓清晰起来:

工匠组: 这是人数最多的一组。

其中有几位头发花白、手上布满老茧和烫伤疤痕的老匠人,他们是王府工坊的顶梁柱。

? 铁匠鲁大锤:擅长老式灌钢法,能打制精良刀剑和农具,对金属特性有丰富经验。

? 木匠赵巧手:精通榫卯结构,曾参与王府楼阁修建,对大型木工和简易机械传动有心得。

? 雕刻匠孙精细:擅长微雕和玉器、骨角加工,手极稳,眼力极佳。

? 火器匠钱一响:曾接触过明军火铳的修理和仿制,对火药配比和铳管打造有粗浅认知。

这些匠人或许不懂高深理论,但他们的双手和经验,是将想法变为现实的基础。

学者组: 人数稀少,却可能是最宝贵的核心。

? 赵弘文先生:一位年约六旬、面容清癯的老者,曾是徐光启的门人,跟随学习过西洋历法、数学(尤其是《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眼神中虽有余悸,却仍保留着一丝学者的沉静。

? 落魄秀才周墨:约四十岁,科举屡试不第,却对《天工开物》、《梦溪笔谈》等杂学颇感兴趣,尤其对书中记载的机械杠杆、水利装置痴迷,自称“格物秀才”。

? 译员冯远:一个三十出头的瘦弱男子,曾在广州与葡萄牙商人打过交道,略通拉丁文,能磕磕绊绊地阅读一些西洋书籍的片段。

这些人的知识,是突破现有技术瓶颈的关键。

学徒与助手组: 一些年轻、手脚麻利、略识字的学徒或低级仆役。

他们或许技艺不精,但可塑性强,是未来的希望。

了解了大致情况,苏俊朗心中有了底。

他知道,空谈理想无用,必须给这群惊魂未定的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一个能让他们重新燃起希望的火种。

他站到一块稍高的石台上,目光扫过众人,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感染力,开始描绘一幅与外面血腥掠夺截然不同的“画卷”:

“诸位,如今外面世道纷乱,人命如草芥。

李闯王麾下,虽势大,却多以刀兵劫掠为生,非长久之计。”

他直言不讳,让一些人面露惊诧。

“而我等在此,所求为何?”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等在此,非为制造杀戮之器,实欲钻研造福生民之术!”

他伸手指向虚空,仿佛在勾勒蓝图:

“或可研制省力坚固之新式农具,让田间农夫多收三五斗粮食,少流几身汗;

或可探索防疫祛病之医药良方,让百姓少受瘟疫之苦;

或可构思便利交通之车船机构,让商旅往来、物资流通更为便捷……

这些,才是真正安顿乱世、泽被苍生的根本!”

这番“画饼”,虽然遥远,却如同在黑暗的地窖中投入了一束光。

它不同于外面那些**裸的抢掠和杀戮,指向了一种更文明、更持久的未来。

工匠们听着,眼中重新闪烁起属于手艺人的专注光芒;

学者们如赵弘文,更是捻着胡须,浑浊的老眼中流露出深思与一丝久违的激动;

就连那些年轻的学徒,也似乎看到了不同于刀头舔血的另一种可能。

“当然,”苏俊朗话锋一转,务实地说,

“万丈高楼平地起。

眼下,我等需先将此地整理出来,作为安身立命、潜心钻研之所。

后续,我会提供一些……

前人未曾见过的典籍图谱,与诸位共同参详。”

他示意那两名亲兵将一些他早已准备好(部分来自系统兑换的简化抄本,如基础几何、物理常识、简易机械原理图等)的、用这个时代纸张和笔墨誊写的资料分发下去。

地窖中,第一次出现了不同于恐惧和绝望的氛围。

油灯的光芒下,工匠们开始自发地整理角落里的废弃木架,规划工作区域;

赵弘文先生捧着那本抄录了《几何原本》部分公理的册子,手指微微颤抖,如获至宝;

周墨则对着一张简易杠杆滑轮组示意图陷入了沉思;

冯远则好奇地翻看着一些用拉丁字母标注的草图……

虽然依旧简陋,虽然前途未卜,但在这阴冷的地窖深处,一颗名为“知识”与“创造”的火种,已然被悄然点燃。

一个在乱世中畸形诞生、却寄托着不同愿景的“科研团队”,就这样仓促而顽强地,迈出了它的第一步。

苏俊朗看着这一幕,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的路布满荆棘,但至少,他不再是孤身一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