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恐怖故事传说 > 第118章 槐里夜谈

恐怖故事传说 第118章 槐里夜谈

作者:qiQi77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18:00:59

槐里夜谈

建昭三年秋,我操“槐里县丞苏正清奉命押解一批刑徒往长安,行至渭水南岸的废驿时,天已昏黑。骤雨忽至,泥泞没胫,刑徒们多有怨言,苏正清只得命人暂入废驿避雨。

这驿馆不知废弃了多少年,院中那棵老槐树却枝繁叶茂,浓荫如盖,即便暴雨倾盆,树下也只有零星雨丝。驿丞老周是个跛脚的老汉,见官差到来,忙引着众人往正房去,又点了三盏油灯,昏黄的光焰在风里不停摇晃,将众人的影子映在斑驳的土墙上,忽大忽小,瞧着竟有些骇人。

“哒哒大,大人呐,这驿馆……入夜后最好别出房门。”老周端来一碗热茶,声音压得极低,浑浊的眼睛瞟了瞟窗外的老槐树,“前几年有个商客,夜里去槐树下解手,第二天就没了踪影,只在树根下寻着一只鞋。”

苏正清素来不信鬼神,只当是老汉故弄玄虚,摆手道:“不过是山野精怪的传言,不必当真。”说罢便遣老周去照看刑徒,自己则坐在案前翻阅文书。

约莫三更时分,雨势渐歇,窗外传来一阵极轻的脚步声,像是有人赤着脚在泥地上行走。苏正清抬头望去,只见油灯的光焰突然变绿,墙上的影子也扭曲成了奇怪的形状,仿佛有什么东西正贴在门外。他握紧腰间的环首刀,沉声道:“门外何人?”

无人应答。那脚步声却越来越近,停在门口时,门栓竟自己“咔嗒”一声弹开,一股寒气裹着槐叶的腥气涌了进来。苏正清眯眼望去,只见一个身着素白襦裙的女子立在门口,长发湿漉漉地披在肩上,脸上没有丝毫血色,一双眼睛却亮得吓人,直勾勾地盯着他案上的文书。

“大人可是要往长安去?”女子开口,声音细弱如丝,却带着一股说不出的凉意,“能否带我一程?”

苏正清按在刀柄上的手紧了紧,沉声问:“你是谁?为何会在此地?”

女子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裙摆,那里沾着许多湿泥,还有几片干枯的槐叶:“我叫阿鸾,家住渭水北岸的杨村。三日前随夫君往长安贩布,路过此地时遇着劫匪,夫君被他们杀了,我也……”说到这里,她忽然抬手抚上自己的脖颈,那里竟有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皮肉外翻,隐约能看见白森森的骨头。

苏正清只觉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头顶,握刀的手微微发颤。他强作镇定,冷声道:“你既已遇害,为何不去寻官差申冤,反倒在此纠缠于我?”

“官差?”阿鸾忽然笑了起来,笑声凄厉,油灯的光焰剧烈晃动,“那日我亲眼看见,劫匪给了槐里县的捕头五十两银子,他们早就串通好了!我去寻谁申冤?”她向前走了两步,身上的寒气更重,苏正清甚至能看见她裙摆下的双脚根本没有沾地,“我只求大人带我去长安,找到我夫君留下的账本,那上面记着劫匪与官差勾结的证据。”

苏正清沉默了。他在槐里任职三年,深知县中捕头贪婪成性,若真有此事,倒也不奇怪。只是眼前这女子分明是鬼,若带她同行,不知会惹出什么祸事。

“大人若是不肯,”阿鸾的眼神突然变得怨毒,指甲也慢慢变长,泛着青黑色的光,“那我便只能……留大人在此作伴了。”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老周的咳嗽声,阿鸾像是被什么东西惊扰,身形一晃,竟消失在了原地。门栓“咔嗒”一声归位,油灯的光焰也恢复了正常,只是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的槐叶腥气。

苏正清惊魂未定,额头上满是冷汗。他起身走到门口,见老周正站在槐树下,手里拿着一根桃木枝,朝着房门的方向轻轻挥动。

“大人,您没事吧?”老周见他出来,忙迎了上来,“那东西没伤着您?”

“你早就知道这里有鬼?”苏正清问道。

老周叹了口气,点了点头:“三年前,阿鸾姑娘和她夫君就是在这驿馆遇害的。那伙劫匪杀了人后,把尸体埋在了老槐树下,还放火烧了驿馆,后来官府派人来查,却因为捕头包庇,只说是意外失火,不了了之。从那以后,每到雨夜,阿鸾姑娘的鬼魂就会出来,寻找能为她申冤的人。”

“那你为何不早说?”苏正清有些恼怒。

“我说了,大人会信吗?”老周苦笑一声,“前几年有个武官不信邪,非要夜里去槐树下查看,结果第二天就疯了,嘴里一直喊着‘账本’‘账本’。”他顿了顿,又道,“不过大人放心,我这桃木枝是祖师爷传下来的,能暂时镇住她。只是她怨气太重,若不帮她申冤,恐怕还会害更多人。”

苏正清沉默良久,终于下定决心:“明日一早,我便带她往长安去。若真能找到证据,我定要将那些恶人绳之以法。”

次日清晨,苏正清命人清点刑徒,准备启程。老周将一根桃木枝交给了他,嘱咐道:“这桃木枝您带在身上,阿鸾姑娘便不会伤害您。只是到了长安,您一定要尽快找到账本,否则一旦她的怨气失控,恐怕连您也会遭殃。”

苏正清接过桃木枝,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刚要上马,却见阿鸾的身影出现在了马车旁,依旧是昨日那身素白襦裙,只是脸色比之前好了些,眼神也温和了许多。

“多谢大人肯帮我。”阿鸾屈膝行了一礼,“我不会给大人添麻烦,只待找到账本,便会自行离去。”

苏正清点了点头,翻身上马,命人驾车启程。一路上,阿鸾都安静地坐在马车里,从不出来,只有苏正清偶尔能感觉到马车里传来的凉意。

行至长安城外的灞桥时,阿鸾突然开口:“大人,前面那辆乌篷船,就是劫匪的船。他们把账本藏在了船底的暗格里。”

苏正清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见一艘乌篷船停在灞桥下,船上有两个壮汉正守着,神色警惕。他立刻命人将刑徒交给同行的官差,自己则带着两名亲信,悄悄绕到了乌篷船后面。

那两个壮汉正低头喝酒,没注意到身后有人靠近。苏正清使了个眼色,两名亲信立刻扑了上去,将壮汉按倒在地。苏正清则跳上船,在船底摸索了片刻,果然摸到了一个暗格,里面藏着一本泛黄的账本。

他打开账本一看,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劫匪每次抢劫的时间、地点和赃款数额,还有给槐里县捕头、甚至长安某些官员行贿的记录,数额巨大,触目惊心。

“太好了,终于找到了!”阿鸾的声音在苏正清耳边响起,带着一丝激动,“大人,您快把账本交给廷尉,让那些恶人受到惩罚!”

苏正清刚要上岸,却见远处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正是槐里县的捕头,他手里拿着一把大刀,脸上满是狰狞:“苏正清,把账本交出来,饶你不死!”

原来捕头担心事情败露,竟亲自带人追了过来。苏正清握紧腰间的环首刀,冷声道:“你勾结劫匪,残害百姓,今日我定要将你绳之以法!”

“绳之以法?”捕头狂笑起来,“就凭你?兄弟们,上!把账本抢过来,杀了他们!”

手下的人立刻冲了上来,苏正清和两名亲信奋力抵抗,却因寡不敌众,渐渐落了下风。就在这时,阿鸾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了捕头身后,她的眼神变得怨毒,指甲变长,朝着捕头的后心抓去。

捕头只觉后心一凉,回头一看,见是阿鸾的鬼魂,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跑。可他刚跑了两步,就被阿鸾缠住,动弹不得。苏正清趁机冲了上去,一刀将捕头砍倒在地。

其他的人见捕头被杀,又看见阿鸾的鬼魂,吓得纷纷跪地求饶。苏正清命人将他们绑起来,带着账本和俘虏,往长安城内的廷尉府而去。

到了廷尉府,苏正清将账本和俘虏交给了廷尉。廷尉见证据确凿,立刻下令捉拿账本上记录的官员和劫匪。没过几日,所有的恶人都被抓获,依法判处了死刑。

结案那日,苏正清走出廷尉府,见阿鸾的身影站在府门外的柳树下,脸上带着一丝笑意。她朝着苏正清屈膝行了一礼,轻声道:“多谢大人为我和夫君申冤,我终于可以安心离去了。”说罢,她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最终消失在了空气中。

苏正清望着她消失的方向,心中百感交集。他掏出老周给的桃木枝,轻轻放在了柳树下,转身离去。

后来,苏正清因破案有功,被升为长安县丞。他时常会想起阿鸾的鬼魂,想起那个雨夜的废驿,想起那棵老槐树。他知道,有些时候,即便是鬼魂,也比某些活人更有良知。

而那座渭水南岸的废驿,自那以后,再也没有闹过鬼。只有那棵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每到春天,就会开出满树洁白的槐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