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恐怖故事传说 > 第115章 长安夜影

恐怖故事传说 第115章 长安夜影

作者:qiQi77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18:00:59

长安夜影

长安城的朱雀大街,白日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可一到深夜,便只剩昏黄的灯笼在风中摇曳,将影子拉得老长,像是有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窥视。元和十三年的深秋,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席卷了长安,也带来了一桩桩离奇的命案。

大理寺少卿沈砚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看着桌上堆叠的卷宗,眉头紧锁。这已经是本月第三起离奇死亡案了,死者皆是年轻女子,死状一模一样——面色惨白如纸,双目圆睁,像是看到了什么极度恐怖的东西,嘴角却挂着一丝诡异的微笑,而她们的右手,都死死攥着一缕乌黑的长发,发丝上还带着淡淡的梅香。

“沈大人,”捕头李二郎推门而入,脸上带着几分惶恐,“城南的胭脂铺老板娘今早被发现死在了后院,死状……和前几起一样。”

沈砚之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凝重。城南胭脂铺的老板娘柳娘,他昨日还见过,那女子生得明艳动人,一笑起来便有两个浅浅的梨涡,怎么会突然遇害?他快步跟着李二郎赶往城南,一路上,寒风卷着落叶,打在脸上生疼,街边的灯笼在风中剧烈晃动,光影交错,竟让人有些分不清现实与虚幻。

胭脂铺后院早已围满了人,众人脸上皆是惊恐之色。沈砚之拨开人群,走进院内,一眼便看到了躺在银杏树下的柳娘。她穿着一身粉色的襦裙,裙摆上沾了些许泥土,双目圆睁,瞳孔中似乎还残留着惊恐的印记,嘴角那抹诡异的微笑,在晨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阴森。她的右手,果然攥着一缕乌黑的长发,梅香若有若无,萦绕在鼻尖。

“大人,您看这个。”李二郎递过来一个小巧的银簪,簪子上雕刻着精致的梅花图案,“这是在柳娘的发髻上发现的,可她平日里从不戴这种样式的簪子。”

沈砚之接过银簪,仔细端详着。簪子做工精湛,梅花的花瓣栩栩如生,只是在簪头的位置,似乎沾染了一点暗红色的痕迹,像是干涸的血迹。他将银簪凑近鼻尖,除了银器本身的金属味,还闻到了一丝与发丝上相似的梅香。

“查,立刻去查这银簪的来历,还有,把长安城所有卖梅花香的店铺都排查一遍。”沈砚之沉声说道。

接下来的几日,沈砚之带领着大理寺的人四处排查,可始终没有任何线索。那银簪的样式极为独特,问遍了长安城里的银匠,都没人见过;而卖梅花香的店铺虽多,但大多是普通的梅花香膏或香丸,与发丝和银簪上的梅香都不一样。案件陷入了僵局,长安城的百姓也开始人心惶惶,夜晚时分,街上更是空无一人,只有巡逻的士兵在寒风中穿梭。

这日深夜,沈砚之还在大理寺翻阅卷宗,试图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突破口。突然,一阵冷风从窗外吹了进来,桌上的烛火猛地摇曳了一下,差点熄灭。他抬头看向窗外,只见庭院中的老槐树上,不知何时停了一只乌鸦,正“呱呱”地叫着,声音凄厉,在寂静的夜晚里格外刺耳。

就在这时,一阵细微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紧接着,一个轻柔的女声响起:“沈大人,深夜还在操劳公务,真是辛苦。”

沈砚之心中一凛,握紧了腰间的佩剑。这大理寺深夜戒备森严,怎么会有人悄无声息地来到这里?他缓缓转过身,只见门口站着一位身着白色襦裙的女子,长发及腰,面容清丽,只是脸色有些苍白,眼中带着几分幽怨。女子手中提着一盏白色的灯笼,灯笼上绣着几朵淡淡的梅花,梅香随着她的脚步,弥漫在空气中。

“你是谁?深夜闯入大理寺,有何目的?”沈砚之冷声问道,目光紧紧盯着女子,不敢有丝毫放松。

女子微微低下头,轻声说道:“大人不必惊慌,我只是来给大人送一样东西,或许能帮大人解开近日的命案。”她说着,从袖中取出一缕乌黑的长发,递到沈砚之面前,“大人可认得这缕头发?”

沈砚之瞳孔一缩,这缕头发无论是长度、色泽,还是上面淡淡的梅香,都与死者手中攥着的头发一模一样!他强压下心中的震惊,问道:“这头发是你的?你与那些死者的死,有什么关系?”

女子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悲伤,说道:“这头发并非我的,而是属于一位名叫苏怜的女子。她是我的姐姐,三年前,在长安城的一场大火中丧生,可她的冤魂,却一直没能安息。近日的命案,都是姐姐的冤魂所为,她是在找当年害死她的人。”

沈砚之心中充满了疑惑,他从未听说过三年前长安城有什么大火导致女子丧生的事。他问道:“你说的苏怜,究竟是谁?三年前的大火又是怎么回事?为何官府没有记载?”

女子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姐姐本是吏部尚书府中的一名舞姬,三年前的一个夜晚,尚书府突然失火,姐姐和其他几名舞姬都葬身火海。可那场火并非意外,而是有人故意纵火,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一桩丑闻。官府之所以没有记载,是因为吏部尚书权势滔天,压下了此事。”

沈砚之眉头紧锁,吏部尚书张承业,是朝中的重臣,深受皇帝信任,没想到他竟会做出这样的事。他问道:“你姐姐的冤魂为何现在才出来作祟?她又是如何害死那些女子的?”

“因为姐姐的尸骨一直被埋在尚书府的后花园里,直到上个月,尚书府扩建,挖出了姐姐的尸骨,她的冤魂才得以解脱。那些死去的女子,都与当年的事有关。柳娘当年是尚书府的丫鬟,亲眼目睹了纵火的过程,却选择了沉默;前两位死者,一位是当年负责处理火灾现场的官员的女儿,一位是给纵火者提供火种的人的妹妹。姐姐是在向她们复仇。”女子缓缓说道,声音中带着几分凄凉。

沈砚之沉默了片刻,说道:“就算她们有错,也该由官府来裁决,你姐姐的冤魂这样滥杀无辜,终究不是正道。你今日来找我,是想让我帮你姐姐沉冤昭雪吗?”

女子点了点头,眼中泛起了泪光:“我知道姐姐的做法不对,可她实在是太冤了。我希望大人能查明真相,还姐姐一个公道,让她的冤魂能够安息。这是姐姐当年戴过的银簪,就是大人之前见到的那种样式,或许能帮到大人。”她说着,从袖中取出一支银簪,递给沈砚之。

沈砚之接过银簪,与之前在柳娘发髻上发现的银簪对比了一下,果然一模一样。他看着女子,说道:“你放心,我一定会查明真相。只是,你姐姐的冤魂……”

“只要真相大白,姐姐自然会安息。”女子说完,微微行了一礼,转身便要离开。

“等等,”沈砚之叫住了她,“你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日后若是有需要,我该如何找你?”

女子停下脚步,背对着沈砚之,轻声说道:“我叫苏婉,就住在城外的梅花坞。大人若是有事,只需在梅花坞的梅树下放一盏白色的灯笼,我便会出现。”说完,她提着灯笼,缓缓消失在夜色中,只留下一缕淡淡的梅香。

沈砚之看着女子消失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他拿着银簪,回到桌前,仔细思索着女子的话。第二天一早,他便带着人前往吏部尚书府,以调查命案为由,要求搜查尚书府的后花园。

张承业听闻沈砚之要搜查后花园,脸色微微一变,但还是强装镇定地说道:“沈大人,老夫的后花园不过是些花草树木,怎么会与命案有关?大人是不是搞错了?”

“张大人,事关机要,还请您配合。若是搜查之后没有发现,我自会向您赔罪。”沈砚之语气坚定地说道。

张承业无奈,只好同意了沈砚之的要求。沈砚之带着人在后花园仔细搜查,果然在一棵老梅树下,发现了几具残缺的尸骨,尸骨旁边,还散落着一些女子的首饰,其中就有一支与苏婉交给沈砚之一模一样的银簪。

“张大人,这是怎么回事?”沈砚之拿着银簪,走到张承业面前,冷声问道。

张承业脸色惨白,双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他知道,事情已经败露,再也无法隐瞒。他颤抖着声音,将三年前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原来,三年前,苏怜因容貌出众,舞姿曼妙,深得张承业的喜爱。可苏怜却与张承业的儿子张少安暗中相恋,此事被张承业发现后,他勃然大怒,认为苏怜败坏了尚书府的门风。为了掩盖此事,他便策划了一场大火,将苏怜和其他几名知晓此事的舞姬、丫鬟都烧死在了府中,然后将她们的尸骨埋在了后花园的梅树下,对外则宣称是意外失火。

沈砚之听完,心中怒火中烧。他当即下令,将张承业关押起来,等候发落。随后,他又派人将张少安和当年参与纵火的人都抓捕归案。

案件终于真相大白,长安城的百姓们都松了一口气。沈砚之带着人前往城外的梅花坞,想要告诉苏婉这个好消息。梅花坞里种满了梅花,此时正值深秋,梅花盛开,整个坞中都弥漫着浓郁的梅香。

沈砚之在梅树下放了一盏白色的灯笼,静静地等待着苏婉的出现。可等了许久,都不见苏婉的身影。他心中有些疑惑,便在梅花坞中四处寻找。

走到梅花坞深处的一间小屋前,沈砚之看到屋门虚掩着,便轻轻推开门走了进去。屋内陈设简单,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上放着一个相框,相框里的女子,正是苏婉。可相框旁边,却放着一个牌位,牌位上写着“亡妹苏婉之位”,落款是“姐苏怜”。

沈砚之心中一震,他终于明白,那日在大理寺见到的女子,根本不是苏婉,而是苏怜的冤魂!苏婉早已在三年前的大火中与苏怜一同丧生,苏怜之所以化作苏婉的模样,是因为她不想让沈砚之对她产生恐惧。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屋内的烛火摇曳了一下,牌位前的香突然燃了起来,一缕青烟缓缓升起,在空中凝聚成一个女子的身影。女子身着白色襦裙,长发及腰,正是苏怜。

“沈大人,多谢你帮我沉冤昭雪。”苏怜的声音轻柔,眼中带着几分感激,“我妹妹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如今心愿已了,我也该去投胎了。”

沈砚之看着苏怜的身影,心中百感交集。他说道:“你本是无辜之人,却遭此横祸,实在令人同情。如今真相大白,那些坏人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你可以安心地去了。”

苏怜微微点了点头,对着沈砚之深深行了一礼,然后身影渐渐消散在空气中,只留下一缕淡淡的梅香。

沈砚之走出小屋,看着漫天飞舞的梅花,心中感慨万千。长安城的夜晚,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是那缕淡淡的梅香,却永远留在了沈砚之的记忆中,提醒着他,在这座繁华的都市背后,也曾隐藏着如此悲凉的故事。

从此以后,每当深秋时节,长安城的百姓们总会在深夜里闻到一丝若有若无的梅香,有人说,那是苏怜的冤魂在守护着这座城市,也有人说,那是苏怜和苏婉姐妹俩,在梅花坞中,静静地欣赏着这世间的美好。而沈砚之,每年深秋,都会带着一盏白色的灯笼,来到梅花坞的梅树下,静静地待上一会儿,仿佛在与那位美丽而又悲惨的女子,进行一场跨越阴阳的对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