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朱红之梦的艰难起步
墨斗线绳的摆动停了三秒,林浩的手指还搭在终端确认键上。那根缠绕在按键外缘的线绳,像一道临时焊上去的保险锁,把系统弹出的红色警告框死在“实验协议未通过”状态。
他没松手。
苏芸站在三步外,没说话,也没看屏幕。她的指尖在工装口袋边缘蹭了一下,留下一道淡红印子——那是昨夜残留的朱砂,混着一点从发簪上刮下来的氧化铁粉末。她没解释,只是等。
控制台另一侧,鲁班系统的审批流程卡在第七级。工程组默认所有非结构参数为干扰项,着色实验被归类为L3风险,需双首席联署。林浩是总工,但苏芸不是工程序列。系统逻辑冰冷:文化输入不等于建筑标准。
林浩终于松开手,转而从腕表上解下那截青铜色机械表带。他把星图仪零件按进终端侧口,手动触发越权协议。屏幕上跳出一行小字:“生物特征识别通过,权限等级:Ω。”
确认键亮了绿灯。
“实验范围限定在B区外墙一角,尺寸一比十模型,材料用量不超过0.3立方米。”他说,声音像在读操作手册,“打印路径用你昨天给的‘L-01’影像反推。”
苏芸点头,调出离线缓存。屏幕上,一段灰暗的早期打印记录开始播放。画面里,月壤层中浮现一条不规则的暗红带,像血管,又像裂痕。系统标注:【非标准文明输出】,元数据编号与某个尚未解码的月壤写入事件一致。
“路径锁定。”她输入坐标,“打印头预热,注入频率调制模块。”
赵铁柱的声音从通讯频道里传来:“我再说一遍,没有稳定性数据,氧化铁在真空环境下可能引发晶格畸变。你们现在做的不是实验,是给结构埋雷。”
“那就让它炸。”苏芸按下启动键,“我们总得知道雷在哪。”
打印舱内,机械臂开始移动。第一层基底月壤均匀铺开,密度符合标准。第二层开始注入谐波参数,音叉4.37Hz的基频被转换为微电流,导入打印头振动系统。苏芸盯着频谱仪,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动,甲骨文“赤”的笔画在玻璃上留下细微划痕。
林浩站在她身后半步,视线落在模型边缘。那里本该出现一道稳定的朱红色纹路,像上一章那道未完成的脉络。但现在,什么都没有。
“颜色呢?”他问。
“还没到着色层。”苏芸调整参数,“等第三层,氧化铁微粒会随月壤同步沉积。”
机械臂继续作业。第三层启动,打印头喷嘴释放出掺杂氧化铁的月壤混合物。监控画面中,一道暗红色线条缓缓成形,起初清晰,边缘锐利。频谱仪显示声学耦合匹配度71.2%,比预估值高。
夏蝉突然出声:“茶盏反光有异。”
没人理她。
模型完成度达到83%时,强光照射下,表面朱红色泛出一层短暂虹彩,像油膜,又像极光。夏蝉用茶盏边缘反射光线,捕捉到那一瞬的光谱偏移,默默记下时间戳。
“打印完成。”系统提示音响起。
苏芸立刻调出全维度检测协议。颜色分布、密度梯度、应力值、声波响应——所有数据流涌入主控台。她放大表面微观图像,眉头慢慢皱起。
“不对。”
林浩凑近屏幕。模型表面的朱红色正在变淡,不是均匀褪色,而是从边缘开始出现蜂窝状剥蚀点,像是被什么啃过。红外扫描显示,材料结合力下降了42%。
“才过去四十七分钟。”赵铁柱的声音带着冷笑,“你们指望颜色能扛住月尘流?它连打印舱的空气循环都撑不住。”
苏芸没回应。她摘下手套,直接用手指按在模型表面褪色区域。指尖传来细微的颗粒脱落感,像沙,又像灰。她闭眼,感受着剥蚀的节奏——不是连续的,而是有周期性的停顿,像是被某种频率控制着。
她睁开眼,调出唐薇团队的月尘流动模型。对比时间轴,发现剥蚀速度与月尘沉降频率存在相位差,间隔约1.8秒,恰好是月震背景波的谐频间隙。
“不是化学反应。”她低声说,“是物理剥离。月尘流在特定频率下形成微涡旋,周期性冲击着色层表面。”
林浩看着她:“所以颜色没消失,是被一层层刮走了?”
“赤非失,乃隐。”她打开日志,手写备注,“待动而复现。”
赵铁柱嗤笑:“你现在写诗了?模型都快成筛子了。”
“那就换个环境。”苏芸调出外部暴露舱的控制界面,“把模型移出去,直接暴露在真实月面条件下。我要看它在自然尘流中的完整衰变曲线。”
“你疯了?”赵铁柱声音拔高,“那模型是唯一实验样本,出去就回不来了!”
“回不来才真实。”她说,“我们不能在温室里测风暴。”
林浩沉默几秒,看向终端。系统警告弹出:外部暴露实验不可逆,设备损耗率97%。他没点确认,而是走到打印舱旁,伸手摸了摸模型表面。指腹沾上一点褪色的粉末,暗红,像干涸的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