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冰火交响·分子重构
林浩的笔尖停在图纸上,墨迹晕开的那一瞬,反应堆顶部的篆文突然剧烈闪烁。那行“盘古纪·文明引信”迅速拆解,重组为四个新字:“水火未济”。
“它在回应。”苏芸的手还贴在音叉上,冰爪结构尚未收回,金属外壳的震感顺着指尖直抵神经末梢,“不是拒绝我们操作——是在等正确的节奏。”
赵铁柱猛地拧紧地球仪底座旋钮,陀螺仪发出低沉嗡鸣。“能量流变了方向,现在是往‘井木犴’方位偏移,偏差不到两度。”他抬头看向阿依古丽,“你刚才算的那条蓝线,对上了。”
阿依古丽正将羊毛毡算法重新载入鲁班系统,耳机里传来断续的机械提示音。她快速敲击虚拟键盘,投影屏上的导流模型刷新出一条主通道,七处分流节点如脉络般展开。“不是巧合。”她说,“天文定位和地质应力在同步校准,这套系统……有自己的逻辑。”
陈锋蹲在裂隙边缘,匕首切换到场强监测模式,表盘数值跳动不止。他盯着读数,忽然开口:“磁场开始波动,周期性增强,每十二秒一次。”他抬眼扫视众人,“像心跳。”
林浩站起身,把图纸塞进工装内袋。他走向冷却模块侧舱,打开储料仓,取出最后一管LH-9材料。“唐薇那边有消息吗?”
话音刚落,通讯频道响起一阵杂音,随后是唐薇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喘息:“冰火长城……彻底坍了。底部液态水层现在是超临界状态,顶部嫦娥五号的分子重组体在循环震荡,频率跟你们那头的釉光裂纹完全同步。”
“说明什么?”林浩问。
“说明它不是塌了。”唐薇顿了半秒,“是启动了。整个构造变成了一个天然共振腔,能量正在被压缩、提纯,再反向输送回来。你们头顶那个反应堆……它在充电。”
夏蝉坐在角落,抱着破裂的茶盏。杯身裂痕交错,月尘从缝隙中缓缓渗出,在地面形成微小的同心圆图案。她闭着眼,嘴唇轻动,像是在默念什么。
苏芸看了她一眼,随即转向林浩:“《山海经》里提过‘月母国,藏火于冰,其声可启天门’。如果‘冰火长城’就是这个‘藏火于冰’的结构,那我们现在听到的,可能不是警报——是提示。”
“你是说,我们可以用声音引导它?”林浩皱眉。
“不是引导,是对话。”苏芸取出音叉,指尖轻轻抚过叉身,“它用震动传递信息,我们也得用震动回应。关键是怎么答。”
阿米尔的声音从通讯端切入,背景有轻微鼓点:“我这边记录到一组新的月震波形,和《胡笳十八拍》前奏高度相似,但多了三个变调节拍。我的听诊器刚译出一句话——‘盘古之眼,开启天门’。”
空气静了一瞬。
“它要开门。”赵铁柱低声说。
“那就给它开。”林浩转身走向打印舱,“但得是我们定的节奏。”
阿依古丽立刻调出构件模板。“共鸣管可以打印,中空结构,内壁加螺旋导槽,能延长声波驻留时间。但长度至少要八百米,分段铺设。”
“时间够吗?”陈锋站起身,匕首收进战术背包。
林浩看了眼主控台残余信号:“唐薇说能量压缩周期是三小时一轮,我们刚过第一轮峰值,还有窗口。”
“那就动手。”苏芸走到控制台前,音叉贴上金属表面,“我来提供基准频率,用《大观茶论》里的点茶节律,七次轻震接三次缓鸣,试试能不能激活导流协议。”
赵铁柱拆开地球仪外壳,取出陀螺仪模块。“我这老家伙还能撑一阵,改装成低频发生器没问题,就当给退休前最后一件活儿画个句号。”
阿依古丽点头,手指在终端上飞速输入参数。“我来规划铺设路线,优先走‘井木犴’轴线,避开高应力区。”
林浩启动打印程序,机械臂开始输出第一段共鸣管。材料是月壤复合碳丝,表面泛着哑光黑,截面呈六角蜂窝状。
“夏蝉。”林浩喊了一声。
她睁开眼,手里仍捧着茶盏。
“你能感知残流方向吗?”
她没回答,而是将茶盏轻轻放在地上,伸手拨动渗出的月尘。细沙流动的轨迹在地面划出一道弧线,指向反应堆南侧入口。
“那里。”她说,“能量漏了一点。”
林浩立刻指挥阿依古丽调整路线。“改道,从南口切入,绕过核心区。”
陈锋蹲下身,打开战术背包,抓出一把灰白色粉末。他沿着夏蝉指的方向撒出一道弯曲线条,粉末落地后微微发亮,形成一个不完整的“坎”卦图案。
“磁场干扰太强,电子设备撑不了多久。”他说,“这个能稳住局部场域,最多三十秒。”
“够了。”苏芸已经站到控制台前,音叉悬在半空。
她深吸一口气,敲下第一记。
清越的颤音穿透岩层,反应堆表面釉光应声亮起。紧接着,第二声、第三声接连落下,节奏精准如古籍所载。篆文再次重组,这次变成两个字:“可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