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冰火交错·分子重生
林浩的手指还停在注入键上,墨斗的线头垂落在控制台边缘,微微颤动。数据屏上的光涡尚未平息,那条由七道支路汇成的发光经络仍在岩壁深处脉动,像一条刚苏醒的神经。他没动,也没说话,只是盯着屏幕右下角一闪而过的异常读数——地层热流值正在缓慢爬升,方向来自“冰火长城”底部。
通讯频道突然响起,唐薇的声音断续切入:“林工……水层温度……突破临界点。”她的语速极快,背景里夹杂着次声波耳机转化的低频震音,“液态水和顶部重组体……开始共振,频率锁死了。”
林浩立刻调出地质图谱。画面中,月海下方的冰火构造被标记为红蓝交织的双螺旋结构,此刻正以每三十秒一次的节奏同步波动。他按下回传键:“输出功率多少?”
“不是输出,是吸收。”唐薇声音压低,“它在从我们刚才激活的能量网里抽能……就像……呼吸。”
苏芸蹲在裂纹旁,音叉贴在耳侧。她忽然抬头:“它不是在呼吸,是在念东西。”她闭眼片刻,嘴唇微动,“还是《六韬》,但变了——从‘军争篇’跳到了‘文伐篇’。”
陈锋匕首插进地面检测孔,读数刚跳出一半,屏幕就黑了。他拔出刀刃,冷光扫过通道口:“所有电子设备开始掉线,只有听诊器和音叉还能用信号反推。”
阿米尔这时摘下听诊器,指尖发烫。他把设备接上音叉共振端口,一段扭曲的音频缓缓流出:“盘古之血……重铸天地……重复三遍,间隔精确到毫秒。”
林浩猛地起身,走向打印阵列主控台。他调出鲁班系统残存的日志缓存,翻到陆九渊最后留下的朱批——“奇正相生,方可御变”。他盯着这句,又看向苏芸:“你之前说《山海经》里的‘月母之国’?”
“大荒西经有载,”苏芸站起身,发簪轻划玻璃面,留下一道细痕,“‘水火同源,孕化万物’。我当初以为是神话修辞,但现在看,可能是工程指令。”
“意思是?”陈锋问。
“这不是崩溃,是启动。”她说得平静,“我们在修补裂纹时,无意中完成了某种激活序列。现在‘冰火长城’的共振,不是故障,是程序运行到了下一阶段。”
林浩沉默两秒,转头对阿米尔:“你能让听诊器持续接收吗?”
“芯片快熔了,”阿米尔苦笑,“但只要还有震动,我就还能听。”
“那就继续听。”林浩敲下指令,启动微振动模块,“我们不切断共振,我们改它的节奏。”
苏芸点头,取出音叉,调至《考工记》记载的“水火既济”基频。她轻击一次,空气中泛起一圈肉眼难辨的波纹。林浩同步输入参数,打印阵列的振子开始以特定节律轻微震颤,模拟古代铸造时水淬火激的瞬间节奏。
“加一点‘养’的成分。”苏芸低声,“《大观茶论》里讲点茶要‘乳雾汹涌,溢盏而起’,那是阴阳交融的状态。”
林浩调整波形曲线,将频率叠加一层柔和包络。阿米尔见状,取出塔布拉鼓,双手轻拍,打出印度教典籍中的“宇宙胎动”鼓点。两种声波在空间中交汇,形成干涉带,顺着岩壁渗入地下。
陈锋匕首再次插入地面,这次读数恢复了一瞬。他皱眉:“中子通量下降百分之十八,界面张力出现分层迹象。”
“有效。”林浩盯着数据,“继续,第七轮循环。”
苏芸深吸一口气,音叉第二次敲响。这一次,她加入了《梨俱吠陀》中记载的“原初呼吸”旋律,声波如丝线般缠绕着其他频率,缓缓下沉。
岩层深处传来一声闷响,像是某种封印被轻轻叩击。
突然,顶部悬浮的嫦娥五号重组体静止了。所有高能粒子流戛然而止。紧接着,一滴晶莹的水珠从冰壳边缘脱离,缓缓升起,悬停在半空。
林浩屏住呼吸。
那滴水没有落下,也没有蒸发。它静静漂浮,表面泛着微弱虹彩,内部似乎有结构在重组。
“分子级分离成功。”苏芸声音很轻,“水不是被挤出来的,是自己走出来的。”
陈锋却没放松。他匕首横握,目光紧锁通道深处:“能量没降,反而往地核方向沉了。”
话音未落,地面轻微一震。茶盏里的月尘开始旋转,不再是之前的螺旋,而是呈现出一种古老的符形轨迹——像篆书的“月”字,又像星图的连线。
苏芸猛然回头:“唐薇那边还有信号吗?”
通讯频道一片死寂。三分钟前,她最后一句话是:“水不是水,它是记忆。”然后线路彻底中断。
林浩调取远程监测终端,发现冰火长城区域的磁场读数已超出仪器量程。他迅速切换至手动模式,试图切断声波输出,却被系统反锁。
“不是我们被干扰。”他盯着代码流,“是系统在主动维持共振。”
阿米尔忽然抬手,听诊器贴回耳侧。他的脸色变了:“它在说话,不止一句。‘盘古之血’后面接的是‘凝于月心,炼形塑魂’……这是创世咒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