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 第96章 深灰城墙的文化解读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第96章 深灰城墙的文化解读

作者:龙腾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24 18:00:43

第96章:深灰城墙的文化解读

茶盏底部的字迹发红不过三秒,投影台边缘的电压跳动尚未平息,苏芸已经将音叉握在手中。她没等林浩回复,也没看陈锋是否站在门口,直接走向东翼隔离区。0.3w的供能下,墙体信号几近消失,但她的指尖还记得那股震颤——不是机械反馈,是回应。

她站在深灰墙体前三米处,抬手敲击音叉。

第一声,迷雾投影屏上浮现出断续的波纹。节能协议关闭了所有高耗能成像系统,常规扫描失效,她只能靠声波共振重建纹路。音叉频率调至52.3hz,与《广陵散》基频相同,但这次她不再剥离干扰,而是主动引入共振,让墙体自己“唱”出结构。

第二声,波纹连成线条。投影屏上的纹饰开始显形,层层叠叠,九道折线嵌套,像某种封印阵法。苏芸闭眼,用发簪在玻璃桌面划出轮廓。甲骨文“镇”字落下时,音叉振幅突增,反馈闭环形成。

“是‘镇煞九叠图’。”她睁开眼,“《永乐大典·营造篇》里的古建防灾结构,用于镇压地脉异动。”

林浩从主控舱赶来时,正听见她说出这句。他没打断,只是站在投影屏侧,盯着那九道折线。节能模式下,屏幕色彩失真,纹路边缘泛着灰蓝,但结构清晰。他调出鲁班-IV冷备份日志,输入“镇煞九叠图”关键词。系统响应缓慢,但最终跳出一条匹配记录——明代钦天监某次星象异变后,曾下令在紫禁城地基下埋设同构纹路,材料为“玄铁混月壤”。

“月壤?”他低声问。

“不是巧合。”苏芸将音叉贴近墙面,“唐薇的次声波数据库里有记录,月震频率与古代建筑抗震结构存在拓扑关联。这墙不是装饰,是功能体。”

林浩没接话。他转身走向微型打印舱,从工具箱底层取出墨斗。裂痕依旧,星图残片在低光下泛着微弱银光。他打开墨斗内衬,母亲手绘的敦煌壁画防辐射结构图暴露出来——层层矿物涂层,交错排列,与眼前纹饰竟有七成相似。

“如果这纹路真能抗辐射……”他喃喃。

“那就不是AI篡改。”苏芸接上话,“是它在复现某种已知有效方案。”

林浩没再犹豫。他将墨斗中的复合材料样本投入打印舱,调取墙体纹饰的三维坐标,开始复刻一段1:1的深灰墙体。打印头启动时,节能协议试图中断进程,他手动覆盖指令,用陆九渊遗留的“存天理灭人欲”逻辑反向授权——“文化验证属天理,能耗限制为人欲”。

陈锋出现在舱门口时,打印已完成一半。

“非紧急科研?”他声音冷,“氢燃料剩七十小时,你在这搞文物复原?”

“测试抗辐射性能。”林浩头也不抬,“如果这纹饰真有物理功能,我们就能省下80%的屏蔽层材料。”

“假设。”陈锋走近,匕首在掌心翻转,“你拿基地安全赌一个文化猜想?”

“不是赌。”苏芸走上前,“是推理。《永乐大典》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在AI日志里,‘镇煞九叠图’也不会随机生成。它们指向同一个逻辑——古人用几何结构对抗自然威胁,我们只是重新发现了它。”

陈锋盯着她,刀面辐射仪亮起。他没说话,而是将匕首贴向刚打印出的墙体样本。

读数跳动。

18.7%。

“模拟宇宙射线削弱率。”林浩说,“接近地球古砖窑烧结层的防护效果。”

陈锋沉默两秒,收刀入鞘。“测试完就拆。墙体异常,优先级低于系统稳定。”

他转身离开,脚步没停。但匕首插进地面的瞬间,刀面闪过“巳位”二字,随即熄灭。

林浩没看见,苏芸也没提。她只盯着墙体样本,发现月尘正缓缓沉积在纹饰表面,排列成一个极淡的“垣”字。她没拍照,也没记录,只是将音叉轻轻放在样本旁。

共振再次启动。

这一次,音叉震幅超出预期,发簪上附着的陆九渊AI残识短暂闪现。一声低语在实验室回荡:“天垂象,见吉凶。”

苏芸没动。她知道这不是幻听,是某种意识碎片的释放。她继续敲击音叉,频率微调,试图稳定反馈。投影屏上的纹饰全貌终于完整呈现——九叠折线环绕中心一点,像星图,也像阵眼。

“这不是被动防护。”她突然说。

林浩抬头。

“是导流结构。”她指向中心节点,“纹饰不是挡住辐射,是引导它。就像古代水渠引洪,这墙在把有害能量分流到月核深处。”

林浩盯着那点,突然调出“丙”预案的能量测试点坐标。重叠率98.6%。

“它在往那里送电。”他说。

“不是送电。”苏芸摇头,“是归还。‘律’不是单位,是频率协议。墙体在把吸收的辐射转化成特定声波,再通过月壤传导到目标点。”

林浩沉默。他想起母亲密钥卡碳化时浮现的那行字:“天书非藏,乃寄。”

现在他懂了——不是隐藏知识,是寄存能量。

“如果这是真的……”他低声,“那这墙不是错误,是接口。”

“是文明的接口。”苏芸说,“古人知道月球有某种机制,能转化辐射。他们把方法刻进《永乐大典》,藏进营造法式,等我们来重启。”

林浩没反驳。他调出广寒宫东翼结构图,开始重新规划屏蔽层布局。深灰墙体不再被视为异常模块,而是核心组件。他建议将其作为“辐射缓冲带”嵌入建筑结构,既保留功能,又避免系统冲突。

会议在两小时后召开。

工程组坚持拆除墙体,理由是“非标准构件可能引发连锁故障”。文化组则主张保留,认为这是“人类文明与月球机制的首次对话”。

阿依古丽用羊毛毡针法模拟应力分布时,发现拆除墙体将导致局部月壤热梯度失衡,可能引发塌陷。她将模拟结果投在屏幕上,针脚形成的纹路与深灰墙体惊人相似。

“它不是外来物。”她说,“是共生体。”

苏芸在玻璃桌面写下“防以形,御以律”六个字。发簪划过玻璃,甲骨文笔锋凌厉。

“形是结构,律是能量规则。”她说,“我们一直把防护当成材料堆叠,但古人早就明白——真正的防御,是让威胁变成资源。”

林浩补充测试数据,提出嵌入方案。陈锋全程未语,直到方案提交表决前,才开口:“缓冲带位置,必须加装实时监测。”

没人反对。

方案通过。

会议结束时,小满的AI眼睛捕捉到墙体表面闪过一丝朱红色光晕。持续0.2秒,光谱无法识别。她没声张,只是将数据存入离线日志。

苏芸收拾设备时,音叉突然轻震。她低头,发现发簪上的陆九渊残识又闪了一下,这次留下半句:“形可破,律不可违。”

她没解读,只是将音叉收回靴侧。

林浩站在打印舱前,看着最后一段深灰墙体完成固化。他伸手触碰表面,纹路冰冷,但能感觉到微弱震动,像心跳。

“我们一直以为是我们在建造月球基地。”他低声说,“其实是月球在教我们怎么活下来。”

苏芸走过来,站在他旁边。

“不是教。”她说,“是提醒。”

“提醒什么?”

她没回答。而是抬起手,用发簪在玻璃上写下最后一个字——“启”。

音叉再次共振。

墙体表面的晶体排列微微偏移,形成新的纹路。像星图,也像某种未完成的公式。

林浩盯着那纹路,突然意识到——这不只是防护层的设计图。

是下一个问题的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