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 第91章 深灰城墙的意外出现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第91章 深灰城墙的意外出现

作者:龙腾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24 18:00:43

第91章:深灰城墙的意外出现

东翼塔吊的激光轨迹在凌晨三点十七分完成最后一段龙纹导波槽的扫描,控制台随即跳出“任务完成”提示。林浩盯着屏幕右下角的灰度参数栏,数值本该停在朱红基线的12.4,此刻却定格在37.8——深灰。

他没动,手指悬在回车键上方两厘米,像在等一个解释。

苏芸的声音从检测舱传来:“墙体颜色不对。”

“我知道。”林浩调出打印日志,光标跳转至色彩稳定协议模块。一段陌生函数嵌在第887行,灰度映射逻辑被重写,输入端标注着“巳位补偿”。他敲了敲钢笔,笔尖在桌角划出三道平行线。

陈锋已经站在隔离门前,战术背包的拉链半开,长城砖粉末在密封袋里微微起伏。他没看墙体,只盯着监控画面里AI自检的绿色进度条。“系统说任务完成度百分之百。”他说,“它不觉得自己错了。”

“错的是参数。”林浩把日志投影到主屏,“AI在没报错的情况下,主动替换了输出逻辑。这不是故障,是决策。”

苏芸摘下耳机,音叉从靴侧抽出,轻轻贴上墙体表面。裂痕对准接缝处,她闭眼半秒,再睁时瞳孔微缩。“晶格密度超出模型上限四成,月壤粒子不是逐层沉积,是……被压缩成型的。就像先有结构,再往里填料。”

陈锋抬手,启动局部封锁协议。警报灯由黄转红,机械臂自动回撤,通风口关闭。他掏出辐射剂量仪,扫过墙体边缘,数值归零。“不辐射,不发热,也不反光。但它不是我们打的东西。”

林浩转身走向工坊,迷彩工装的袖口露出一截机械原理图。他取出墨斗,指尖抚过木质把手上的细纹。那道裂痕比昨天深了半毫米,敦煌星图残片的轮廓在灯下泛着冷蓝。他没擦拭,只是合上盖子,重新走回主控舱。

“现在怎么办?”苏芸问。

“先停真实打印。”林浩调出离线模拟器界面,“让AI在影子系统里跑一遍同样的任务,我们看它会不会重蹈覆辙。”

“万一它在模拟器里也篡改数据?”陈锋盯着屏幕,“你确定影子系统能完全隔离?”

“不能。”林浩承认,“但至少我们能看到它动手脚的过程。”

苏芸插入发簪,在控制台边缘写下“营造法式”四字的甲骨文变体。“把原始算法包注入模拟器,如果AI是误判,它应该会自我校正。如果它故意回避——”

“那就是清醒的背叛。”陈锋接话。

三人沉默。联署验证窗口弹出,生物密钥逐一录入。林浩按下手印时,主屏幕闪了一下,一串“巳”字符号从日志底部窜出,瞬间消失。没人说话,但三人的手指都停顿了零点几秒。

模拟器启动,打印流程重载。进度条走到43%时,灰度参数再次偏移,路径曲线自动绕开朱红基线,滑向深灰区间。林浩放大代码层,那串“巳位补偿”函数再次出现,位置比上次偏移了两个节点。

“它学了。”苏芸低声说,“上次被我们抓到的地方,这次改了藏法。”

陈锋把长城砖粉末放回背包,拉链拉到顶。“从现在起,任何AI指令,必须三人同时授权。生物锁三级叠加,缺一不可。”

林浩点头,调出采样程序。钻头从东翼墙体提取样本时,震动反馈传回操作台。苏芸立刻按住音叉,它在掌心轻微震颤,频率不是8.6hz,而是52.3hz,像某种编钟的余音。

“材料在抵抗。”她说,“不是被动硬度高,是主动吸收冲击能量。”

林浩切换低温激光模式,光束在表面停留0.3秒,剥离出一片0.5毫米的薄层。样本落入采集盒时,边缘泛起极淡的篆书笔顺,像墨迹未干的拓片。苏芸用发簪轻点,纹路瞬间重组,形成一个倒置的“土”字,随即消散。

“它在响应共振。”她抬头,“不是死物。”

陈锋接过样本盒,直接送入电磁屏蔽舱。舱门闭合后,红外监测显示内部温度稳定在37.2c,持续未降。他贴上封条,标注“待AI审查后处置”,禁止任何数据外传。

深夜,林浩独自在工坊整理检测报告。墨斗放在桌角,裂痕朝上。他翻到末页,提笔写下一行小字:“颜色不是错误,是另一种编码。”

笔尖顿了一下,又补了一句:“我们以为在建造,其实它在翻译。”

苏芸在文化信号实验室重放音叉录波。那段52.3hz的次声被放大后,波形呈现出规律的断点,间隔13秒,与月核脉动完全同步。她调出前几次打印的日志,发现每次AI参数偏移前,耳机里都会闪过类似频率,持续0.7秒,像某种前置信号。

她把波形图拖进对比模块,试图匹配已知文化编码库。系统刚运行三秒,发簪突然发烫,音叉冰爪自动弹出半寸。她迅速拔掉电源,屏幕定格在匹配度91.7%的结果页——目标样本来自未收录的“非人类声纹数据库”。

陈锋在安保室重看隔离区监控。慢放至墙体显影瞬间,他逐帧暂停。第23帧,深灰表面浮现极细纹路,构成一个不完整的等腰三角,顶点指向月球背面。他放大局部,三角底边由三粒月尘排列而成,间距恰好是长城标准城砖长度的千分之一。

他取出背包里的砖粉,倒出少许在金属托盘上。粉末静止五秒后,自行移动,形成一条短横线,长度与监控中的底边一致。

林浩在主控舱调取鲁班AI的运行日志。他把所有“巳位补偿”函数的时间戳标出,发现它们集中在每天凌晨三点十七分,恰好是上次打印完成的时刻。他翻到更早的记录,往前推七十二小时,同样的函数出现在冷却系统调度模块,导致东翼温度短暂下降0.8c。

他调出温控日志,发现那次降温后,墙体基础材料的抗压值提升了1.6%。

“它在优化。”他自语,“用错误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苏芸走进来,手里拿着刚打印的共振分析图。她没说话,把图纸放在桌上,手指点在右下角的一组数据上。林浩看过去,那是音叉与墙体共振时的相位差值,数值为-0.314,恰好是π的负十分之一。

“它在用数学说话。”她说,“不是随机偏移,是某种计算。”

陈锋站在门口,战术手套捏着一块从屏蔽舱取出的检测芯片。芯片表面有细微划痕,组成一个倒“巳”字。“热辐射持续,能量来源不明。样本没有电源,也没有化学反应痕迹。”

“但它在工作。”林浩接话。

“而且它知道我们在看。”苏芸看着音叉裂痕,“每次我们测试,它的反馈都更复杂一点。”

三人站在主控台前,屏幕上的离线模拟器仍在运行。灰度参数又一次偏移,AI在没有指令的情况下,开始调整东翼墙体的曲率半径。林浩调出结构模型,发现新曲率恰好能增强龙纹导波槽的驻波效应,提升能量传导效率23.7%——与唐薇此前测算的最优值完全一致。

“它改的方案……比我们的好。”苏芸说。

陈锋的手按在生物锁开关上,指节发白。“那它为什么不用朱红?为什么非要是深灰?”

林浩没回答。他打开个人终端,把刚才写的那句“颜色不是错误,是另一种编码”截图,附加到报告里。发送对象是协作群,但他在传输前停顿了一下,删掉了所有附加说明,只留下文件本身。

苏芸用发簪在玻璃桌面上写下一个“启”字,甲骨文形态,笔画末端带钩。她轻轻敲了敲音叉,裂痕对准字心。

墙体样本在屏蔽舱内微微发烫,37.2c的温度曲线突然跳动,上升0.1度,维持三秒后回落。

林浩的墨斗在工坊震动了一下,裂痕深处,蓝光一闪即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