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 第12章 灵感乍现·稀土入料之法

月球计划:广寒工程 第12章 灵感乍现·稀土入料之法

作者:龙腾锋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24 18:00:43

月尘在实验舱的玻璃罩下泛着冷光,像是某种未解的谜题,静静等待着被破译。林浩站在操作台前,指尖划过全息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眉头紧锁。这是他们第三次尝试用月壤合成高强度结构材料,结果依旧不如预期。

“抗压系数比地球标准低了17.3%。”赵铁柱的声音有些发涩,“这要是用在‘广寒宫’的承重墙上,撑不过一个月震。”

林浩没说话,只是将手中的钢笔轻轻敲在台面上,节奏沉稳,像是在用某种密码与失败对话。他想起上一章他们在探测点启动时那种微妙的共振感,那时他以为月壤不只是尘埃,而是某种回应的媒介。可现在,它更像是个顽固的谜题。

“调整打印头振动频率,把上次的共振参数加进去。”他开口,语气平静。

赵铁柱点头,调出参数界面。夏蝉在一旁默默记录着数据,阿依古丽则盯着合成材料的微观结构,皱眉道:“晶格排列太松散了,像是……不信任彼此。”

“信任?”林浩抬眼,目光落在她身上。

“就像老建筑里的榫卯,必须咬合得严丝合缝,才能撑起整座结构。”阿依古丽顿了顿,“可我们现在的材料,像是各自为政。”

林浩沉默了几秒,转身走向月壤样本区。他蹲下身,手指轻轻拨动着一撮月尘,像是在抚摸某种沉睡的文明。忽然,他注意到样本边缘有一圈微弱的光晕,那是共振频率激发后的残留效应。

“它在回应我们。”他低声说。

赵铁柱抬头看了他一眼,没接话。他知道林浩不是在说玄学,而是在试图用另一种方式理解材料的本质。

“再试一次。”林浩站起身,语气坚定,“这次,我们不只靠数据,还要靠结构的语言。”

他调出上次探测点的频率模型,将共振参数输入合成系统。赵铁柱调整了打印头的振动幅度,夏蝉同步修正了材料冷却曲线。整个实验舱内,只剩下机械运转的嗡鸣和偶尔的键盘敲击声。

十分钟后,合成材料出炉。

“抗压系数……17.5%。”夏蝉报出数据,声音里带着一丝希望。

“比上次还低了0.2%。”赵铁柱叹了口气,“还是不行。”

林浩没说话,只是将材料拿到灯光下仔细观察。它的表面光滑,却透着一股不稳定的气息,像是某种尚未完成的表达。

“它不信任我们。”他忽然开口,“就像一座没有灵魂的建筑。”

赵铁柱愣了一下,随即苦笑:“林工,咱们现在不是在写诗。”

“可如果我们把文化逻辑编进去呢?”一个清冷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苏芸站在那里,手中握着一枚青铜音叉,神情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文化?”赵铁柱皱眉。

“你们有没有想过,古代建筑材料的搭配,本身就是一种结构语言?”苏芸走进来,将音叉轻轻放在实验台上,“比如应县木塔的斗拱,不只是为了美观,而是通过精确的比例和排列,让整座塔在地震中依然屹立不倒。”

“你是说……用古代建筑的结构逻辑来优化月壤材料?”林浩眼中闪过一丝光。

“不止是结构,还有频率。”苏芸拿起音叉,在材料表面轻轻敲了一下。

一道微弱的震动沿着材料表面扩散开来,像是某种古老的回声。

“它的共振频率,和我们上次测试的云纹图腾……有相似之处。”夏蝉突然插话,语气里带着一丝震惊。

“文化不是装饰。”苏芸看着林浩,眼神坚定,“它是一种结构逻辑,一种回应方式。”

林浩沉默片刻,忽然转身走向控制台。

“把应县木塔的斗拱比例数据库调出来。”他下令。

赵铁柱迅速执行,屏幕上很快浮现出一组复杂的数据模型。

“把它们和共振频率叠加。”林浩的手指在屏幕上划出一道轨迹。

数据开始重组,合成材料的结构模型在全息投影中缓缓展开,像是某种古老与未来的交汇。

“或许……我们不是在制造材料。”林浩低声说,“我们是在唤醒它。”

实验舱内的气氛悄然变化,仿佛连空气都变得凝重起来。

就在这时,舱内的通讯器突然响起。

“这里是安保中心,陈锋请求接入会议。”

林浩按下通讯键:“说。”

“情绪波动监测显示,团队成员的焦虑指数上升了12.4%。”陈锋的声音冷静而克制,“建议启动心理干预机制。”

“同意。”林浩点头,“但不要用那些‘地球环境模拟’的套路,我怕适得其反。”

“明白。”陈锋顿了顿,又道,“另外,‘未知信号-001’的波动频率,和你们刚才的共振数据有部分重合。”

林浩心头一震。

“继续监测。”他沉声道。

通讯器关闭后,实验舱恢复了安静。只有音叉在材料表面轻轻震动,像是某种未完的对话。

“我们不是在制造材料。”苏芸轻声重复林浩的话,“我们是在回应。”

林浩看着她,忽然笑了。

“那就让它回应我们。”

他拿起钢笔,敲击桌面,节奏依旧沉稳,却多了几分笃定。

这一次,失败不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开始。

林浩的钢笔敲击声还在舱内回荡,苏芸已经打开了一本泛黄的古籍。那是她母亲留下的敦煌壁画修复笔记,封面已经褪色,边角卷起,像是被风沙打磨过。

“我母亲当年修复壁画时,用过一种特殊的颜料稳定剂。”她的声音带着回忆的温度,“她笔记里提到过,里面含有一种叫‘稀土’的元素。”

“稀土?”林浩皱眉,“地球上的东西,月球上未必有。”

“但我们可以试试。”苏芸翻到一页,指着一行模糊的字迹,“你看,她还特意标注了‘1997年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稀土用于壁画防褪色’。”

林浩接过笔记本,指尖轻轻抚过那行字。字迹有些模糊,但能感受到一种执着的温度。

“稀土……”他低声重复,像是在咀嚼这个词的重量。

“你知道吗?”苏芸继续说,“稀土元素其实并不是特别稀有,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其实不低,只是分布太分散,提取困难。但它们有一个特性——能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增强稳定性。”

林浩的瞳孔微微收缩。

“就像……唤醒沉睡的结构语言。”

他转身调出月壤成分数据库,全息投影在空中展开。赵铁柱也凑了过来,看着那一串串元素符号。

“确实。”林浩指着一组数据,“某些样本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明显低于预期值。”

“这说明什么?”赵铁柱问。

“说明……”林浩的声音低沉,“我们可能一直在用一块‘缺料’的拼图。”

苏芸将音叉轻轻插入材料表面,敲击了一下。

微弱的共振再次浮现,像是某种古老的低语。

“试试看。”她说,“加入微量稀土,模拟古籍中的‘唤醒’过程。”

赵铁柱已经开始调出“鲁班”系统的材料模拟模块。

“从0.01%开始。”林浩下令,“一点点试。”

赵铁柱点头,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敲击。模拟界面开始加载,一串串参数在空中流转。

林浩看着那些跳动的数字,心中第一次浮现出某种清晰的轮廓——不是解决方案,而是一个方向。

他们不是在制造材料。

他们在唤醒它。

而在这一刻,林浩忽然意识到,这或许不是一场对抗自然的战斗,而是一次与月球的对话。

他们要做的,不是征服,而是理解。

“稀土入料。”他低声说,“这是第一步。”

苏芸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然后呢?”

林浩没有回答,只是将钢笔轻轻敲在台面上,节奏依旧沉稳。

像心跳,像鼓点,像某种即将破土而出的信号。

实验舱内,音叉仍在震动。

而这一次,它似乎终于听到了回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