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直播考古:我的残玉能通古今 > 第363章 陶器订单:非遗的春天

赵晓曼把那块红陶片放在显微镜下,指尖轻轻拨动焦距旋钮。屏幕上的纹路一点点清晰起来——交错的压痕呈螺旋状向外扩散,像是用拇指一圈圈推压出来的。她调出昨天拍的明代陶罐残片照片,两幅图像并列对比,几乎一模一样。

“胎土成分也对得上。”她抬头看向站在门口的罗令,“红土含铁量高,烧出来发青带金斑,村里老辈人叫‘铁皮红’。这手艺……没断。”

罗令走进来,把手里一叠快递单放在桌上。“工坊的订单,五百三十七件。最远的从漠河寄来的。”

赵晓曼愣住。“咱们才三个人。”

“现在不是了。”罗令走到窗边,拉开帘子。外面天刚亮,非遗工坊门口已经站了七八个村民,有男有女,拎着水桶和围裙。李家嫂子抱着孩子,踮脚往里张望:“老师,学陶要交钱不?”

赵晓曼笑了下,转身打开门。

人陆续进来,围在操作台前。有人摸着拉坯机的转盘,有人翻看架子上的泥料样本。王二狗蹲在角落调试手机支架,嘴里念叨:“今天第一场直播,得把背景打亮些。”

“先说清楚。”罗令站到中间,声音不高,“做的每一件陶,都要用后山的红土,按古法七十二道工序走。烧坏了重来,偷工减料的,名字不进分红名单。”

没人吭声。都知道这事儿来得突然,也都知道,那场“双玉合璧”的直播之后,全网都在找“有根的陶器”。

赵晓曼拿出一张图纸,铺在桌上。“这是根据陶片纹路复原的底稿,主体是盘龙纹,边缘一圈回字纹,象征‘根回故土’。大家先练手,每人每天交两件合格品,工坊统一烧制。”

李家嫂子举手:“烧坏了算谁的?”

“算我的。”罗令说,“但规矩得立。咱们卖的不是陶罐,是青山村八百年的活法。”

当天下午,王二狗坐在工坊门口,头顶架着补光灯。手机屏幕亮起,直播间人数瞬间跳到三千。

“家人们!欢迎来到青山村非遗陶坊!”他清清嗓子,声音发紧,“今天首发——守夜人红土烧制的手工陶!每一块泥,都踩过祖宗的脚印!”

弹幕飘过:“真的假的?”“两百一个碗太贵了吧?”“又是炒作?”

王二狗额头冒汗,正想解释,罗令走过来,接过手机,蹲在泥池边。

“这块土,”他抓起一把湿泥,摊在掌心,“采自后山三尺深处。淘洗要三天,沉淀去杂质,再晾晒、踩揉、醒泥。一道不能少。”

他把泥团摔进池子,溅起水花。“拉坯用的是明代脚踏轮,靠腰力带手,一圈一圈往上提。快了塌,慢了歪。一个碗,至少练三个月才上手。”

镜头跟着他的手移动。泥团在掌中缓缓升起,变成一只粗胚碗。

“晾干要七天,阴处风干,不能晒。入窑前刷草木灰釉,烧制十二小时,降温三天才能开窑。”他把粗胚放进托盘,“全程人工,不加机器压模。你说贵?我算过,人工成本就一百八。”

弹幕慢慢变了:“懂了,这价不贵。”“求链接!”“给我来一套茶具!”

王二狗赶紧点开购物车。三分钟后,提示音“叮”个不停。

“售罄了!”他猛地站起来,“三百件,十分钟没了!”

赵晓曼从窑房出来,听见喊声,脚步顿了顿,嘴角扬了下,又绷住脸走进去登记订单。

第二天一早,罗令翻看后台数据,发现一个叫“古村秘陶”的网店上线了同款盘龙纹陶罐,价格一百五十,包邮。

他点进主页,店铺认证是“省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合作品牌”,商品图拍得精致,文案写着:“复刻明代民间祭祀器皿,限量发售。”

王二狗凑过来:“这不抄咱们的吗?”

罗令没说话,打开自己昨天直播的回放,截取设计草图展示的画面,又调出赵晓曼的实验笔记拍照——上面清晰写着日期和纹样复原过程。

“时间戳都比他们早十一天。”王二狗火了,“这还敢卖?”

下午三点,罗令重新开播。背景仍是泥池和拉坯机。他把打印出的草图和笔记摊在桌上,一一展示。

“有人问,我们凭什么卖这个价。”他声音平,“现在我知道了,有人觉得,只要换个图,就能抄走青山村的手艺。”

弹幕刷得飞快:“无语!”“举报了!”“支持原创!”

罗令拿起一只刚出窑的陶罐,指腹摩挲着表面的纹路。“他们抄得走形状,抄不走这块土里的根。这纹,是我祖上一代代压出来的;这火,烧过护村符的灰;这手上的茧,是三十年练出来的。”

他顿了顿,从衣领里取出那半块残玉,放在陶罐旁。不是真品,是赵晓曼用陶土烧的仿件。

“他们更抄不走这个。”他轻声说,“八百年的梦,只认这一方水土。假的,进不了门。”

直播结束两小时后,“古村秘陶”全系产品下架。

第三天,工坊门口排起了长队。不只是本村的,邻村也有来报名学陶的。赵晓曼在登记本上写名字,抬头看见罗令站在窑口前,手里捏着一块新挖的红土。

“你又梦见什么了?”她走过去问。

罗令摇头。“没做梦。这土今天挖出来的时候,颜色比往常深。”

他把土块掰开,断面露出一丝银线般的光泽,在阳光下一闪。

赵晓曼凑近看。“像是云母?”

罗令没答。他把土块收进布袋,系紧口子。

窑火正旺,热浪扑在脸上。王二狗在远处喊:“罗老师!新订单来了!一千二百件!”

罗令应了一声,转身往工坊走。路过泥池时,他停下,弯腰从池底捞起一块湿泥。

泥里嵌着一小片陶,比昨天那块更薄,纹路却不同——不是盘龙,也不是回字,而是一圈螺旋,中间一点凸起,像太阳,又像眼睛。

他没说话,把陶片放进布袋,和那块带银线的土放在一起。

赵晓曼站在窑口,看见他背影消失在门后,手里还攥着那块湿泥。

火光跳动,映得窑口发红。

喜欢直播考古:我的残玉能通古今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直播考古:我的残玉能通古今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