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港的晨雾刚被海风揉散,码头就传来熟悉的号子声——往来融境坪的商队船,正缓缓靠岸。阿海和阿溪揣着刚捡的贝壳,蹲在码头的礁石上,目光紧紧盯着船舷,自从上次托商队带了藤苗去融境坪,他们便日日盼着消息。
“快看,王掌柜在挥手!”阿溪扯了扯阿海的衣袖,指着船头那个熟悉的身影。阿海立刻跳起来,拉着阿溪往码头跑,脚下的贝壳碎渣硌得脚底板发痒,却半点没放慢脚步。
王掌柜刚踏上码头,就笑着朝他们招手,手里举着个青竹竹筒:“阿海、阿溪,融境坪的阿乐托我给你们带信来啦!”
“信?是藤苗的消息吗?”阿海一把接过竹筒,指尖摸着蜡封的封口,激动得手心冒汗。阿溪凑过来,鼻尖顶着竹筒,仿佛能闻到融境坪的草木香。两人找了块干净的礁石坐下,阿海小心翼翼地剥开蜡封,抽出里面的宣纸——刚展开,就看到末尾那幅稚嫩的画,眼睛瞬间亮了。
“是藤苗的小窝!”阿溪指着画里赭石色的藤架,还有飘着的彩色布条,声音里满是惊喜,“你看你看,还有举着糖画的小人,肯定是阿乐!”
阿海点点头,目光落在前面的字迹上,可好多字他不认识,只好拉着路过的教书先生帮忙念。先生清了清嗓子,轻声念起信来:“阿海、阿溪,你们好。融境坪的藤苗有暖窝啦,是我们用藤条编的,里面铺了干草和棉絮,张婶还拿了旧棉絮,比干草更暖和……”
随着先生的声音,阿海和阿溪仿佛亲眼看到了融境坪的藤架——李大叔砍藤条的模样,囡囡剪彩色布条的身影,还有藤苗舒展开的叶片,在暖窝里安安稳稳的样子。听到“李大叔在做木杆,要搭过冬暖棚,风刮不着,霜打不着”时,阿海攥着信纸的手松了松,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太好了,藤苗不会冷了。”
“还要等明年我们去,就能看到藤苗开花呢!”阿溪晃着腿,眼睛亮晶晶的,仿佛已经看到了藤架上缀满花苞的样子。先生念完信,笑着摸了摸他们的头:“这信里写的,全是融境坪人对藤苗的上心,还有阿乐对你们的惦念呢。”
两人捧着信纸和画,蹲在礁石上看了一遍又一遍。阿溪忽然想起什么,拉着阿海的手:“我们也给阿乐回信吧,告诉他琉璃港的事,还有我们很想他!”阿海连连点头,起身就往村里跑,要去拿家里最好的桑皮纸。
路过晒渔网的阿爹时,阿海扬声喊:“阿爹,融境坪的藤苗有暖窝了,阿乐说等明年开花,让我们去看!”晒渔网的渔民们闻言,都围了过来,听阿海和阿溪讲信里的内容,脸上满是笑意。
“融境坪的乡亲们有心了,把咱们的藤苗照顾得这么好。”阿海的阿爹笑着说,从渔网旁拿起几串晒干的贝壳串,“把这个给阿乐带去,当礼物,让他挂在藤架上,就像琉璃港的海风陪着藤苗一样。”
村里的婆婆们也凑过来,有的拿来晒干的海苔,有的递上织好的小渔网挂件,都要让阿海捎给融境坪的小伙伴。阿溪把这些东西小心翼翼地包好,嘴里念叨着:“要告诉阿乐,琉璃港的贝壳串会响,像海浪的声音;还要告诉他,我们每天都在海边捡漂亮的贝壳,等他来的时候给她。”
阿海坐在自家的门槛上,握着炭笔,在桑皮纸上一笔一划地写起来——虽然字迹歪歪扭扭,有的字还画了小符号代替,却写得格外认真:“阿乐,我们收到信了,看到你画的小窝,好开心。藤苗好好的,我们就放心了。阿爹给你带了贝壳串,婆婆们给你带了海苔……明年孟秋,我们一定去融境坪,和你一起看藤苗开花。”
写完,他把贝壳串、海苔和信纸一起塞进竹筒,跑到码头交给王掌柜:“王掌柜,下次去融境坪,一定要把这个交给阿乐!”王掌柜笑着应下,把竹筒放进船舱的木箱里,那里装着的,是跨越山海的惦念。
夕阳落在琉璃港的海面上,波光粼粼的,像撒了一把碎金。阿海和阿溪坐在礁石上,望着融境坪的方向,手里攥着阿乐画的那张纸。海风拂过,带着咸湿的气息,仿佛在说,明年的藤苗花开,定是一场跨越山海的相逢。
喜欢血蜡封缄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血蜡封缄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