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觉日 > 第53章 流动之道:在不执与不拒之间

觉日 第53章 流动之道:在不执与不拒之间

作者:水清浅之玉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15:52:39

当我们在纷繁世间行走,既不愿被执念的铁链捆绑,失去自由;又不想堕入冷漠疏离的冰窖,失去温度——我们所追寻的,正是一种如溪水穿行于山涧的流动状态。这并非庸俗的折衷或无奈的妥协,而是一种清醒的参与:能够全情投入生活的每一刻,却不被其浪潮淹没;能够保持清明的觉察,却不陷入抽离的、冰冷的评判。

第一节:水的三种智慧——渗透、形变与沉淀

这种流动的生命状态,其精髓恰似古老智慧所赞誉的 “水德”。

· 其一为渗透性:水,遇隙即入,无孔不入,展现出对机遇的极致敏感与行动力。然而,它流过之后却不留痕迹,不占有,不执着。这教导我们,对生命中的因缘敏感却不执着结果,全力以赴,然后放手归零。

· 其二为形变性:水,入方则方,入圆则圆,拥有无限的适应性与柔韧性,随顺外缘而改变形态。但无论如何变化,其h?o的分子结构不变,此为 “不失本性” 。这启示我们,在世间行事,可随顺情境调整方法策略,但内心的核心良知与原则,如如不动。

· 其三为沉淀性:当水体被扰动,泥沙翻滚,浑浊不堪,但它拥有 “自澄清浊” 的能力。只需静置,杂质自会沉淀,重现澄澈。这喻示着我们,允许各种情绪(泥沙)经过我们的心湖,但不认同、不纠缠,却不被其裹挟,保持内在的观照,等待心自然恢复平静。

这需要我们将内心修炼成澄明的湖——它足以倒映整个天空与飘过的云彩(万事万物),却不为任何一片云停留(不执着于任何一念一物)。

第二节:现代生活的流动艺术——做生命的冲浪者

将这种智慧应用于当下,便是生活的至高艺术。

· 职场中,对项目专注过程创新,竭尽所能,而对结果保持一份幽默与超然,成固欣然,败亦可喜。

· 关系里,给予他人深度倾听的空间,感同身受,却不承担超越本分的 “拯救者角色” ,尊重他人的生命轨迹。

· 面对不公,采取理性行动去应对、去改变,同时配合高效的 “情绪代谢” ,不让愤怒与委屈在内心中驻留发酵。

这些都不是浮于表面的技巧,而是整个存在方式的转变。这就像一位娴熟的冲浪者:他不抗拒浪的来袭,也不控制浪的形态;他只是在动态的、无常的波涛中,找到那个完美的平衡点,与之共舞,借力前行。

第三节:宁静的警觉——大脑的科学与心灵的悖论

神经科学的发现,为这种状态提供了生理学的注脚。研究发现,当大脑处于a波(放松)与θ波(浅睡、创意)的边界状态时,人会同时拥有清醒的放松与创意的流动。思绪既不停滞,也不散乱,如同平滑的流水。

这正是传统修行所说的“惺惺寂寂”——

“惺惺”,是保持觉知的明亮,了了分明,不昏沉;

“寂寂”,是拥有内心的宁静,如如不动,不散乱。

二者一体,无有分别。

而获得这种状态的关键悖论在于:当你停止“试图达到”时,它反而自然显现。就像你无法通过“努力”入睡一样,真正的流动状态,是放下追求之心后,自然呈现的本然。

终章:成为流动本身

流动不是目标,而是生命本来的样貌。

· 树木不曾思考如何生长,只是顺应阳光雨露,却成就参天气象。

· 阳光不为得到赞美而照耀,只是自然放射,却滋养万物。

当我们放下对状态的执着,不再试图“成为”什么,反而能成为活的莫比乌斯环——一个没有内外、没有起点与终点的无限循环。我们在每一个当下完整地存在,行动中有着观照,投入中含着超然。我们既是演员,也是观众;既是创造者,也是欣赏者。

最终,我们不是要“成为光”,向外苦苦追寻;

而是忆起自己本就是光——本性自足,圆满具足。

我们不是要“达到流动”,将其作为一个外在目标;

而是放下阻碍流动的掌控——那些紧张的自我、固着的概念、恐惧的抓取。

在这无目的的觉知中,生命褪去了所有的造作与挣扎,

自会找到它最美的表达方式。

如云在青天,舒卷自如;

如水归大海,何须奔流?

这,便是最终的“醒来”——从“成为”的梦中醒来,安住于“存在”的实相。在每一个当下,全然而鲜活地,流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