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觉日 > 第14章 修行如拈花,落叶自归根

觉日 第14章 修行如拈花,落叶自归根

作者:水清浅之玉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15:52:39

行文至此,这部修心之旅的笔记,已遍历情感的迷障、**的挣扎、关系的博弈与人间的烟火。我们探讨了从极致的情感到日常的饮食,无一不是道场。然而,当万流归海,所有外在的探寻最终都指向内心时,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浮现出来:修行,究竟为何?

答案,或许早已藏在那个古老而优美的传说里。灵山会上,佛陀拈花,不语。唯有大迦叶,破颜微笑。这一笑,跨越千年时空,依然在无声地诉说着修行的核心真谛——它从不是一场刻意的、紧绷的苦修,亦非对某种玄妙境界的执着追逐。它应如秋日落叶归根,是一种了知本源后的、自然而然的回归;它应如迦叶那默契的一笑,是一种超越言语、直指本心的印心。

第一节:道在平常——起心动念间

世人常将修行想象得过于高远与神秘,仿佛必得斩断尘缘,栖身于深山古刹,与青灯古佛为伴。这实在是一种误解。殊不知,真正的道场,恰恰就在这看似琐碎的日常里,在你的每一个起心动念之间。

当你因他人的不懂感恩而心生烦恼、愤懑不平时,这升起的情绪本身,就是你当下最鲜活、最真实的修行素材。不必急于压抑或批判,只需像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去觉察这份烦恼如何生起,如何在你体内涌动,又如何随时间慢慢变化、最终消散。观照它的虚妄本质——它因缘而生,亦将因缘而灭,并非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而后,练习放下那份对“被他人感恩”的执着期待。这个“觉察-观照-放下”的过程,其修行上的价值,远比任何形式上的长时间打坐或机械诵经,更为贴近生命的实相,也更为有力。

第二节:修心为本——无所住而生其心

修行,归根结底,修的是这颗心。此心时而如大海,波涛汹涌,贪嗔痴慢疑翻滚不息;时而又如明镜,本可照见万物,却因尘埃(妄念)的覆盖而模糊不清。我们所要做的,并非用意志力强行压制波涛,那只会造成更猛烈的反弹;也非刻意而用力地去擦拭镜面,那本身又会成为一种执着。

真正的功夫,在于看清。看清情绪的虚妄,它如天空中的云朵,聚散无常,并非天空本身;看清念头的本质,它如海面的波浪,生灭不已,并非大海的本体。《金刚经》中的无上智慧——“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揭示的正是此理。当心不再攀缘、不再执着于任何外相(包括善恶、是非、得失,乃至“修行”这个概念本身),它本自具足的清净、觉性与无穷智慧,便会如乌云散尽的明月,自然朗照。

第三节:慈悲为用——从怨到愿的升华

修行绝非导向冷漠的出世,它修的,更是爱,是一种更为广阔和深刻的慈悲。这种爱,已超越了世俗情爱的占有与排他,它是“无缘大慈”,对一切众生皆怀有使之快乐的心;是“同体大悲”,感受到与万物相连的共情。

当你能够从“她人不懂感恩”的个体愤懑中走出,转而向内反省,并发愿“我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并将这份美好传递出去”,这念头的转变本身,便是慈悲心的真实生起与践行。这种从“怨”到“愿”的升华,从指责外界到担当己责的转变,比任何玄妙高深的禅理公案,都更贴近修行的本质——那就是生命的正向转化。

第四节:不落空有——于相而离相

有趣的是,真正的修行者,既不执着于“有”(现象世界),也绝不执着于“空”(空性本身)。若执着于空,认为一切皆虚妄而无须作为,那么“空”便成了新的、更隐蔽的牢笼,导致消极与顽空。六祖慧能说“本来无一物”,其真意并非要我们否定现象世界的缘起存在,而是让我们看清万物“缘起性空”的本质——一切事物皆因条件聚合而暂时显现,无独立、永恒的自性。就像镜中花、水中月,看似真实,实则无实体可得,来去无痕(无住)。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便能获得一种无比自在的生活态度:既全情投入生活,认真对待每一个当下,尽职尽责,体验悲欢;又能不执着于任何结果,不为外境所困,如雁过长空,不留痕迹。这便是“于相而离相”的大自在。

第五节:归根曰静——成为真正的自己

修行,究其根本,正如落叶归根——叶子从大树生长而出,在风中历经摇曳漂泊,最终成熟凋零,安然回归树根,融入大地。这是一个再自然、再圆满不过的过程。我们的心性亦是如此,它本自清净,因无明妄动而流浪于生死烦恼,终将因觉悟而“回家”,回归那份本初的安宁与智慧。

这个“回家”的过程,不需要刻意安排,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仪式。它只需要在每一个平凡的当下保持觉察:吃饭时,便安心感受食物的滋味;行走时,便清楚知道脚下的每一步;待人时,心怀慈悲与理解;处事时,运用智慧与从容。

让我们铭记:修行,从来不是为了成为一个与众不同、高高在上的“修行人”。恰恰相反,它是为了成为真正的、本来的自己。它不是要逃离这个滚滚红尘,而是要带着更深的觉悟与平静,更自在地生活其中。

当你能在人际纷扰中保持内心的澄澈,在世事得失中守住本心的良善,在一切往来应对中不失慈悲与智慧,那么,灵山会上那“拈花一笑”的无限意境,便已在你平凡而珍贵的生命中,悄然绽放,芬芳自来。

修行至此,方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深意——

原来一切本自圆满,何须向外求索。

醒来,原来只是认回了那个从未迷失过的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