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觉日 > 第16章 依据图示认识身体的“阴阳大道”任督二脉

修行之旅,穿越心念的迷雾,最终仍需落足于我们最真实的殿堂——身体。在中医学、古老的气功修炼乃至瑰丽的武侠文化里,“打通任督二脉”常被描绘为脱胎换骨、潜能迸发的关键密钥。这背后,蕴含着古人对于生命能量运行机制的深邃洞察。那么,这两条能量通道究竟在何处?它们如何构成我们内在的“阴阳大道”?

一、任脉:生命的孕育之河,阴脉之海

任,有担任、妊养之意。这条经脉行走于人体前部正中线,被尊为“阴脉之海”,总任一身之阴经。

· 具体路径与关键穴位(依据图示):

它起始于会阴,向上经过曲骨、中极、关元(丹田所在,元气根本)、石门、气海(气之海洋)、阴交、神阙(肚脐)、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中庭、膻中(气会,心包募穴)、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然后上行至下颌,环绕口唇,经过廉泉,最终止于承浆。

· 核心功能与修行启示:

任脉主导人体的精、血、津液等阴性能量,与生育、滋养功能密切相关。它的畅通,意味着身体滋养能力的强盛,情感上易于感到安宁与满足。在修行中,意守任脉上的关元、气海可培补元气;关注膻中可宽胸理气,安顿心神。

二、督脉:阳气的运行之轴,阳脉之海

督,有总督、统率之意。这条经脉行走于人体后部正中线,被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经。

· 具体路径与关键穴位(依据图示):

它同样起于会阴,向后沿脊柱内部上行,经过长强、腰俞、命门(生命之门,肾气之根)、阳关、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诸阳之会),然后进入后脑,经过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抵达头顶最高点的百会(百脉交汇),再向前经过前顶、囟会、上星、神庭,下行至鼻尖的素髎,最终止于上唇系带处的龈交。

· 核心功能与修行启示:

督脉主导人体的元气、阳气等阳性能量,与精神、意志、体温及所有强健机能相关。它的强健,代表精神焕发、思维清晰、充满活力。在修行中,感受督脉的阳气上行,尤其是命门的温煦和百会的虚灵,对提升精神、清醒头脑至关重要。

三、环流不息的“小周天”:内在的阴阳交响

任督二脉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共同构成了一个名为“小周天”的核心能量循环。

· 它们在下方通过会阴相连。

· 它们在上方通过“搭鹊桥”相连——即以舌尖轻抵上颚(连接任脉承浆与督脉龈交的区域),模拟接通桥梁。

引导内气从长强沿督脉上行,过百会,再通过“鹊桥”接入任脉,沿膻中、中脘、气海、关元一路下行回归丹田,此过程即是“打通小周天”。这象征着人体内在阴阳二气的交汇与和谐,是生命能量最基础的运行模式。当此循环顺畅,身体会感到内在的温暖、充盈与和谐,精神清明稳定。

总结:通往身心合一的门径

任督二脉,一阴一阳,构成了人体气血与能量循环的“中轴线”。

理解它们的位置与功能,不仅是理解中医养生、针灸导引的基础,更是我们探索“身心合一”哲学的一把钥匙。通过对这两条脉的认知与有意识的养护(如静坐、站桩、呼吸法),我们是在主动参与自身能量的调节,进行一场最根本的“修身以养性”的实践。

当任脉的滋养与督脉的振奋达成平衡,当内在的“小周天”自然流转,我们便在这具肉身之中,验证了“阴阳和合”的古老智慧。这不仅是健康的基石,更是通往那种清醒、安宁、充满生机与创造力的“醒来”状态,所不可或缺的身体基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