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开局献祭了全世界的蚊子 > 第56章 清朗之后—净网余波与守望者的新思考

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仿佛整个庞大的、由数据与电流构成的网络世界,在经历了一场高烧之后,第一次自主地进行了一次深长的呼吸。

空气清新了,但构成空气的成分并未改变。

凌笑靠在椅背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玻璃杯壁——水温尚存,触感微润,带着一丝久坐后掌心的潮意。

窗外的城市光流如河,霓虹与车灯交织成一条条跃动的数据脉冲,在夜幕下无声奔涌。

他忽然轻声开口:“你有没有觉得……网上好像‘喘了口气’?”

苏雯抬起头,正从屏幕上移开视线。

她眨了眨眼,睫毛在冷光中投下细密阴影,耳畔耳机里还残留着一段科普视频的余音。

“你是说,那种无处不在的戾气,真的淡了?”她的声音有些哑,像是连续数日紧盯屏幕留下的疲惫印记,却又透出几分释然。

接下来的几天,凌笑和苏雯几乎是足不出户,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对“星火事件”后续发酵的观察中。

他们像是在风暴过后勘察灾情的工程师,仔细记录着每一处结构的变化——不只是信息流向的轨迹图谱,还有评论区语气的微妙转变:曾经充斥着尖锐字母与表情符号的攻击性语言,如今被更多平实、理性的分析所替代;键盘敲击声不再急促如鼓点,而是趋于舒缓,像雨后屋檐滴水般有节奏地落下。

最显着的变化,是真相的传播速度。

曾经被海量水军言论和扭曲情绪淹没的澄清帖、证据链分析、以及来自专业人士的解读,如今像是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迅速占据了各大平台的热搜和推荐位。

那些文字不再是孤岛,而成了连片的绿洲,吸引着无数双眼睛驻足停留。

页面刷新时,加载圈旋转的嗡鸣轻得几乎听不见,可每一次结果更新,都带来一阵细微的心跳加速。

之前那个被网暴到几乎社会性死亡的年轻设计师,收到了雪片般的道歉私信。

他的社交账号下,最高的评论不再是恶毒的咒骂,而是一条点赞超过百万的“对不起,我们之前都被当枪使了。”苏雯读到这里时,喉头一紧,眼眶有些湿润,指尖轻轻抚过那行字——它安静地躺在屏幕上,却仿佛带着温度,像冬日里突然照进窗棂的一缕阳光。

她转向凌笑,眼神里混杂着敬畏与一丝后怕:“你做的这件事,简直就像神迹。”

“不是神迹。”凌笑的目光依旧锁定在主屏上,瞳孔映着不断滚动的数据流,冷静得如同冰面下的暗流。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可辨,“我只是移走了一块堵在河道中央的巨石。水流的方向,是人们的善意与理性自主选择的。”

他指着屏幕上一条仍在负隅顽抗的极端言论——那条评论依然用毫无逻辑的语言攻击被平反者,语气激烈如嘶吼,可在视觉呈现上却被系统自动降权至底部,字体灰暗,点赞数个位徘徊。

下方零星几条回复,清一色是带笑的表情包和“醒醒”的调侃。

听觉模拟器甚至捕捉到了一种近乎滑稽的“回声衰减”:愤怒的声音发出后,再无共鸣,只落得一片寂静的嘲弄。

苏雯凑过去,明白了凌笑的意思。

那些极端、非理性的声音依然存在,但它们失去了往日的魔力。

在过去,这样的言论就像一颗火星,能被背后的推手用无数小号和水军瞬间煽动成燎原大火,热浪灼人,情绪翻滚如油锅沸腾。

而现在,它就只是一颗孤零零的火星,在清朗的空气中,刚一冒头就因缺少燃料而迅速熄灭,连烟都没来得及升腾。

它们失去了组织性,失去了那种能扭曲现实的集体煽动力。

凌笑轻声说道:“我献祭的,是那些被污染和操控的‘恶意集合体’。它清除了毒,却没有改变产生毒素的土壤。”他知道,信息不对称的壁垒、某些根深蒂固的社会偏见、以及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寻求简单答案的惰性,这些才是滋生网络乱象的温床。

他做到的,是一次强力的清创手术,但术后的康复与肌体本身的强健,却不是一次献祭就能完成的。

外界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网络环境“净化”感到了普遍的困惑。

普通网民的感受最为直观。

一个知名的论坛上,热帖标题是:“有没有人觉得,最近网上吵架都没那么带劲了?”下面几千条回复大多表示赞同,语音转录系统甚至识别出不少用户打字时语调轻松,夹杂着笑意。

“是啊,以前一个热点能吵上三天三夜,各种反转,现在好像……事实一出来,大家讨论几句就散了。”

“感觉戾气没那么重了,我还以为是我的错觉。”

“可能是集体累了吧,吵不动了。”

“也可能是平台监管给力了,封了一大批号。”

各种猜测层出不穷,但没人能触及真相。

而那些互联网大厂和舆情监测机构,则陷入了更深层次的迷茫。

凌笑切换至深层监控界面,一组加密通讯频道正自动解码中——那是几家头部平台内部会议的录音片段。

背景音里传来纸张翻动的窸窣声和低沉的叹气。

“情感极化指数断崖下跌”“转发路径断裂率达98.7%”“沉默螺旋效应消失”……一行行红色警告不断弹出,如同警铃未响,却已满目疮痍。

“他们的模型崩了。”凌笑低声说,“因为他们从未设想,一场舆论风暴可以被‘瞬间静默’。”

至于那些藏在幕后的黑手,他们则迎来了真正的末日。

某个隐秘的线上群组里,曾经叱咤风云的“舆论导师”暴躁地发着信息:“怎么回事?我手下最能打的几个团队,现在跟一盘散沙一样,完全调动不起来!”“客户的钱都退回去了,我们的流量模型全线崩溃,数据完全是反的!”他们的商业模式——制造对立、煽动情绪、收割流量——在这场风暴后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曾经屡试不爽的“引爆点”,现在扔进人群里,连个响都听不见。

团队陷入了无尽的内耗与猜忌,每个人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只觉得一夜之间,游戏规则被彻底改写了。

语音频谱分析显示,这些对话中的焦虑频率明显升高,接近人类恐慌阈值。

凌笑将这些外界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没有半分得意,反而升起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

他闭上眼,指尖仍能感受到控制台金属表面的凉意,耳边是服务器低频运转的嗡鸣,像某种古老生物的呼吸。

这次全国范围的“献祭”,威力远超他的想象。

它就像一种超广谱的强效抗生素,迅速杀死了网络生态中的有害菌群,但也让他警惕这种力量的副作用。

如果频繁使用,会不会破坏网络生态本身脆弱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免疫力?

会不会让人们习惯于外部力量的干预,从而丧失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一个无菌的温室,是培养不出参天大树的。

他再次为自己和这个神秘的系统定下了铁律:干预,必须有严格的边界。

它的目标,永远是清除那些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旨在扭曲认知、散播仇恨的极端恶意。

它应该像人体的免疫系统,精准地识别并清除癌细胞和病毒,而不是一个审查所有思想的“思想警察”。

言论自由的底线必须被保护,哪怕那些言论是愚蠢的、错误的,只要它不构成有组织的恶意煽动,就不应该被干预。

人们有犯错的权利,也有在争辩和试错中自我纠正的权利。

他要做的,是守护这个过程,而不是代替这个过程。

苏雯看到凌笑久久不语,神情严肃,便给他递过来一杯温水,掌心传来杯壁的暖意。

她轻声问:“在想什么?”

“我在想,我们能不能做得更多。”凌笑睁开眼,眼底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指着屏幕,那里正好有一个制作精良的科普视频,正在用生动的动画讲解着复杂的物理学原理,但它的播放量,还不如旁边一个无聊的恶作剧视频的零头。

“你看,”凌笑说,“我们之前的思路,是‘净化’,是献祭那些‘负面’的东西,就像打扫一间肮脏的屋子。但是,打扫干净之后呢?屋子还是空的。我们能不能……不止于此?”

他的思维在飞速运转,一个更加宏大且精细的构想正在形成。

“献祭‘负面’,动静太大,后患难测。那我们换个方向,能不能尝试微小地‘滋养’一些‘正面’的因素?”

他越说越兴奋,仿佛为自己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比如,我们不需要去打压那些劣质内容,我们只需要让这个科普视频的可见度,被微乎其微地提升那么一点点,让它更容易被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人看到。再比如,当网络上出现一个充满逻辑漏洞的煽动性言论时,我们不去删除它,而是微弱地、在潜意识层面,强化普通网民对这种逻辑漏洞的识别能力,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这句话好像有问题’。”

这不再是简单粗暴的“清除”,而是转向了更加精细的“调节”。

是从一个“清道夫”,转变为一个“园丁”。

前者只是移走垃圾,而后者,懂得如何松土、施肥、让良性的作物获得更充足的阳光。

这个想法让凌笑的心跳不由得加速。

如果真的可行,那将是一种更加根本、更加温和、也更加伟大的力量。

它不直接干涉结果,而是优化过程;它不灌输思想,而是赋予人们更好的思考工具。

他将全部心神沉浸下去,在意识的深处,向那个与他共生的系统,正式地、清晰地发出了这个石破天惊的询问。

“我们……能做到吗?”

那并非一双肉眼可见的眼睛。

当凌笑发动的“信息洪流”如退潮般缓缓平息,网络世界从喧嚣的对立与狂热中冷却下来时,一种极其微妙的异样感,如同最尖锐的冰锥,瞬间刺破了数据的海洋,直抵他的感知中枢。

那是一种被“凝视”的感觉。

没有温度,没有情绪,更像是一台来自未知维度的精密仪器,刚刚完成了开机自检,将它的探测量子束,精准地投射到了他刚刚操作过的这片数据核心区。

这凝视一闪即逝,快得仿佛是神经元的错觉。

但凌笑背后的寒毛却瞬间炸立,皮肤泛起一阵细密的战栗。

“系统,调出刚才0.01秒内全域数据流量的峰值图谱。”他的声音冷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面前的光幕上,平滑的曲线图谱中,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点突兀地耸起,像心电图上一次致命的心悸。

它细如发丝,却无比陡峭,能量层级远超刚才那场信息风暴的任何一个瞬间。

“分析这个信号源。”凌笑命令道。

系统的回应几乎是立刻的:“分析失败。信号源无法追踪,无法解析其构成。特征:极高的信息熵与极低的能量损耗,呈现出非人类逻辑的超高维聚合特征。建议标记为‘未知观察者’。”

未知观察者。

凌笑的指尖在控制台上轻轻敲击着,金属触感冰冷而稳定。

他明白了。

他刚才为了净化池塘,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

虽然炸死了害鱼,但也惊动了池塘最深处某种从未被人知晓的存在。

他使用的力量,就像黑夜中的一道闪电,在照亮前路的同时,也向整个黑暗森林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这次的行动,从结果上看是成功的,但过程却过于粗暴。

就像用一场洪水来扑灭山火,虽然火灭了,但整个生态系统也遭到了冲击,甚至可能引来更无法预料的后果。

“系统,”他沉思着开口,“有没有可能,在不发动如此大规模信息干预的前提下,对一个已经开始极化的信息生态进行‘拨乱反正’?”

这才是他此刻真正关心的问题。

他需要的是一把精准的手术刀,而不是一柄开山巨斧。

系统的光标闪烁了片刻,给出了回应:“理论上可行,属于更精细的‘信息生态调节’。但需消耗更多能量,且操作需极其谨慎,避免导向新的不平衡。”

这回答,为凌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他看着屏幕上逐渐恢复正常的网络舆论环境,那些被戾气和谣言污染的角落,正被海量的事实、知识和温暖人心的内容所冲刷、填补,重新焕发生机。

他知道,这片无形的疆域,同样需要守护。

信息边疆的守望者凌笑,在这一刻,正式将“国家网络信息生态健康”纳入了自己的“守望者”职责范围。

他意识到,在信息时代,守护这片由0和1构成的无形疆域,与守护现实中的青山绿水同等重要。

他授权系统,建立一个长期的、隐蔽的监测机制,如同潜伏在数据之海深处的声呐,对任何试图大规模毒化网络环境的行为保持最高警惕。

“下一次,或许我们可以在苗头初起时,就用更微妙的方式进行引导。”凌笑的目光投向窗外无尽的城市光海,他的守护者角色,在这一刻增添了全新的维度。

(章节结束,点数余额:9,556,350点)

时间过去了数周,那个被标记为“未知观察者”的信号再未出现。

凌笑开始怀疑,那是否只是自己过度敏感下的错觉。

某夜,他例行检查边缘节点时,发现一段无主数据包反复尝试接入本地缓存,内容为空,来源不明。

他删除后不久,它又悄然重现,像幽灵般不肯离去。

指尖划过屏幕时,竟感到一丝异常的静电反馈,仿佛数据本身带有生命意志。

“系统,标记异常行为。”他皱眉道,“虽小,却执拗。”

系统回应:“已记录。当前威胁等级:低。”

可就在他准备关闭终端时——

刺耳的警报声骤然炸响,撕裂了深夜的寂静!

红光在室内流转,映在墙壁上的影子剧烈晃动。

但这次的警报并非来自网络。

一个独立的、加密等级最高的物理监测频道被自动激活,一道血红警示浮现眼前:

【检测到异常高能物理场。来源:非网络攻击】

系统冰冷的声音响起,同时一张卫星地图在主屏幕上展开,地表被网格线覆盖,最终,一个闪烁的红点被牢牢锁定在广袤的西部高原深处。

“系统分析:该物理能量场与先前‘未知观察者’的信息信号,存在拓扑相似性,初步判定为同一类现象的物理映射。”

凌笑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死死盯着那个红点所在的坐标——那片被誉为世界屋脊、人类禁区的苍茫之地。

数字的鬼魅,竟在现实世界露出了它的踪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