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昆仑山脉西麓,海拔四千米的某处隐蔽山谷。
狂风卷着冰粒和雪沫,如同无数细小的刀片,疯狂抽打着临时搭建起来的银色营地。这里是异研中心设立的“昆仑行动”前进基地,代号“冰锋”。即便是在相对平缓的谷地,空气也稀薄得让普通人呼吸困难,气温常年维持在零下二十度以下,更别提那无处不在、仿佛能冻结灵魂的寒意和紊乱的灵压。
几顶特制的保暖帐篷在狂风中岿然不动,表面流淌着微弱的能量光华,抵御着恶劣环境的侵蚀。营地中央,竖立着一根高达十米的复合金属杆,顶端不断旋转的球状装置正全力运作,试图在这片灵能乱流中维持一个稳定的通讯和探测泡泡,但信号指示灯依旧频繁闪烁着代表不稳定的黄色。
最大的一顶指挥帐篷内,林默、九叔、赵刚以及先遣队的几名骨干成员,正围在一个散发着热量和微光的全息沙盘前。沙盘上显示着以营地为中心、半径五十公里的三维地形图,但大片区域都被代表“信号缺失”或“强灵能干扰”的灰色和红色覆盖,只有零星几条侦察无人机冒死传回断续数据勾勒出的路径还算清晰。
“环境比预想的更恶劣。”赵刚指着沙盘上几处剧烈波动的红色区域,“这些地方的灵能乱流强度,足以在十分钟内撕碎我们最好的防护服,干扰强度也让大部分电子设备近乎瘫痪。无人机损失率已经超过百分之四十。”
一位戴着厚厚眼镜的技术员补充道:“而且,根据残留信号分析,这种紊乱并非完全自然形成,有很明显的人为放大和引导痕迹…是‘圣焰’的手笔,他们在利用这里天然的环境布置陷阱和干扰带。”
九叔身周有一层淡淡的清气流转,将帐篷外的酷寒与紊乱灵压隔绝,他凝视着沙盘上那片被标记为“昆仑墟疑似入口”的、位于更高海拔的冰川峡谷,沉声道:“此地煞气盈野,阴阳逆乱,更兼有邪法作祟,已成绝地。寻常修士至此,实力十不存一。我等需步步为营。”
林默没有说话,他闭着眼,全力催动着体内的四象循环,尤其是土灵密钥的力量,试图与脚下这片被冰封的、古老的大地建立更深层的连接。然而,反馈回来的信息支离破碎,充满了刺耳的“噪音”和冰冷的排斥感。这里的“大地”仿佛陷入了某种沉眠,或者被一层厚重的“坚冰”所封印,远不像中原大地那般亲和。
他睁开眼,摇了摇头:“地脉感知被严重削弱,只能模糊感应到极远处有数股强大的、混乱的能量源在移动,无法精确定位,也无法判断是‘圣焰’的人还是此地固有的‘东西’。”
他走到帐篷边缘,掀开厚重的门帘一角,顿时,更加猛烈的风雪和寒意涌了进来。他望向那片被暴风雪笼罩的、如同巨兽獠牙般的冰川峡谷方向,目光仿佛要穿透那一片混沌。
“我们不能在这里干等。”林默放下门帘,转身,语气果断,“‘圣焰’显然已经先我们一步进入了核心区域,每拖延一分钟,他们找到并控制那‘金灵密钥’或者完成其他阴谋的可能性就增大一分。我们必须立刻向目标峡谷推进。”
“可是林顾问,”赵刚面露难色,“前方的干扰太强,我们和中心的后方通讯已经变得极其不稳定,时断时续。一旦深入,很可能彻底失去联系。而且,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装备续航和人员耐力都是巨大考验。”
“那就精简队伍,携带最高效的装备。”林默早已想过这个问题,“我,九叔,赵队你,再带上两名最精锐、且对恶劣环境和灵能干扰抗性最高的队员,组成六人突击小队。其他人留守基地,不惜一切代价维持和后方的最低限度联系,并作为接应。”
他看向那技术员:“把我们带来的那三台‘抗灵能干扰增强型中继器’在推进路线上择机布设,希望能稍微延长一点通讯距离。”
“食物、饮水、弹药、备用能源、急救包…所有物资按极限负重准备。”赵刚立刻开始盘算,“另外,把刚刚测试完成的那批‘御寒符’和‘清心护符’全部带上。”
九叔也开口道:“老夫可布下‘小五行辟邪阵’的阵盘,虽不能完全抵御此地邪煞,但关键时刻或可争取片刻喘息之机。”
决议已定,整个营地立刻高效运转起来,为突击小队做准备。
一小时后,六道身影离开了“冰锋”营地,如同几粒微小的尘埃,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前方那片被暴风雪和灵能乱流统治的白色地狱。
林默走在最前面,他穿着特制的白色保温作战服,外面罩着加了料的道袍,周身有四色灵光若隐若现,形成一个微弱但坚韧的能量场,将袭来的风雪和部分灵压排斥在外。他手中握着一个不断调整着天线的加强版探测仪,试图在干扰的缝隙中捕捉有效信号。
九叔紧随其后,道袍在狂风中纹丝不动,手持罗盘,虽然指针依旧疯狂摇摆,但他凭借深厚的经验和灵觉,在复杂的地形和能量乱流中寻找着相对安全的路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