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洞内寒气刺骨,洞壁覆盖着厚厚的、不知凝结了多少岁月的幽蓝色冰层。特查局队员迅速架起便携式取暖器和能量屏障,勉强驱散了部分寒意,提供了喘息之机。受伤队员手臂上的金属化伤口经过紧急处理,暂时抑制了蔓延,但那股锋锐的金煞之气依旧盘踞不去,需要后续净化。
惊魂稍定,陈明教授立刻被洞壁上的景象吸引了全部注意力。他凑到冰壁前,顾不上寒冷,用手套擦拭着冰面,激动得声音发颤:“看!这些刻痕!是古篆!还有…这些图案!”
众人围拢过去。只见光滑如镜的幽蓝色冰壁内部,竟然冻结着无数细密而古老的刻痕!那些文字并非简单的记事,更像是一种修炼法诀或者…阵法注解!而旁边的图案,则描绘着星辰运转、地脉走向,以及一些手持奇异器械、似乎在引导山川之力的人物形象。
“这不是普通的冰…”林默伸手触摸冰壁,雷玦传来清晰的反馈,“内部蕴含着一种极其稳定而精纯的极寒能量,而且…与整个昆仑山脉的地势隐隐相连,像是一个巨大的…天然能量存储器?”
九叔仔细观察着那些刻痕,尤其是几个反复出现的、形似斧钺交叉的符号,以及一段关于“引星力,锻金精,镇地煞”的记述,缓缓道:“此地,恐怕是上古时期,祭祀或沟通白金之神蓐收的一处外围祭坛,或者说…是某个大型阵法的一个节点。这些刻痕,记载了利用星辰与地脉之力,淬炼和引导金行元气的方法。”
他的目光落在图案中那些奇异器械上:“这些器械,似乎能放大和精细操控能量…与林默你所行之道,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林默心中一动,仔细观摩那些器械的构图。虽然古朴,但其核心思路,确实与他利用谐振原理引导能量的理念不谋而合!甚至在某些结构上,给了他新的启发。这让他更加确信,科学与玄学在底层是相通的。
“教授,能解读出这个节点的具体作用,或者…如何通过这里进入核心区域吗?”赵千钧更关心实际问题。
陈明教授推了推眼镜,指着一段尤为复杂的星图与地脉交汇的刻痕:“这里提到‘七星引路,地脉为桥,金门自现’…似乎需要引动特定的星辰之力,与此地地脉共鸣,才能打开通往下一处的‘门’。”他苦笑一下,“但具体如何引动,需要什么条件,记载语焉不详。而且,这冰壁本身就是一道强大的封印和考验。”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话,一名试图用能量探测器近距离扫描冰壁的特查局队员,突然惊呼一声,探测器屏幕上数据乱码,本身也瞬间覆盖上了一层白霜,险些失灵。
“冰壁蕴含的极寒能量具有强大的排外性和防御性。”林默得出结论,“强行破冰,可能会引发整个节点能量反噬,后果不堪设想。”
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
林默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刻痕上,尤其是关于能量引导的部分。雷玦辅助他进行着高速推演。
“七星引路…指的是北斗七星的能量频率…地脉为桥…需要与昆仑山的地脉波动同步…”他喃喃自语,“关键在于谐振!找到那个能让星辰之力、地脉之力以及这冰壁自身能量达到和谐共鸣的…唯一频率!”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计算,涉及天文、地理、能量学多个维度。而且,必须在外部金属风暴的干扰下完成。
他盘膝坐下,将“千机”核心置于身前,雷玦悬浮其上,散发出柔和而稳定的光晕。精神力如同蛛网般蔓延开来,一部分向上,试图捕捉穿透风雪和洞壁阻隔的、微弱的北斗星力;一部分向下,感知着昆仑山脉深沉而磅礴的地脉波动;最后一部分,则小心翼翼地探入冰壁,分析其内部那稳定而极寒的能量结构。
数据流如同洪水般涌入他的脑海,若非木灵核心重塑后的经脉与精神力,他根本无法承受这种计算负荷。雷玦与“千机”协同工作,一个负责宏观感知与计算,一个负责微观频率调制与模拟。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冰洞内只剩下风雪隐约的呼啸和众人压抑的呼吸声。
突然,林默猛地睁开双眼!
“找到了!”
他双手虚按在“千机”之上,精神力如同最灵巧的指挥棒,引导着“千机”核心那团液态星纹钢,开始以一种极其复杂、仿佛蕴含天地至理的节奏振动起来!
这种震动并非攻击,而是一种邀请,一种沟通!
嗡……
一股低沉而宏大的共鸣声,以“千机”为中心,扩散开来!这声音仿佛穿越了时空,与洞壁上记载的古法隐隐相合!
起初,冰壁毫无反应。
但随着共鸣的持续,并且频率被林默微调到那个计算出的“唯一值”时——
异象发生了!
幽蓝色的冰壁内部,那些古老的刻痕,逐一亮起了微弱的、银白色的光芒!尤其是那北斗七星的图案,七个星点光芒尤盛,仿佛真的接引下了遥远的星辰之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