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7 章:舆论反转,民众支持
夜色深沉,皇宫外的民众依旧热情高涨,他们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久久不散。支持路智! 还路智清白! 的口号声此起彼伏,仿佛要将整个京城都唤醒。
而在皇宫深处,王肃回到自己的住处,坐立不安。他在房间里焦躁地来回踱步,脸色阴沉如水。桌上的茶杯已经凉透,但他却没有心思去碰。他深知,若不能尽快想出对策,局势将对自己愈发不利。
路智这小子,竟然如此狡猾! 王肃咬牙切齿地说道,竟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扭转舆论,实在是不可小觑。
他思索良久,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的光芒,嘴角勾起一抹阴险的笑容。看来,我必须用些更狠的手段了。 似乎又有了新的阴谋在他心中酝酿。
与此同时,皇帝在御书房内,望着窗外的夜色,心中也在反复权衡着利弊。桌上的奏折堆积如山,但他却没有心思去批阅。路智的文化复兴计划,王肃的警告,民众的请愿声,都在他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民心向背,非同小可啊。 皇帝在心中暗暗叹息,不知明日,他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天元国的大街小巷,市井间已然热闹非凡。早起的商贩们开始摆摊,店铺陆续开门营业,整个京城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与往常不同的是,今天的京城街头,人们谈论的话题几乎都离不开路智和文化复兴。
昨日为路智请愿的场景,在百姓们口中不断传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深入了解路智文化复兴的理念。街头巷尾,茶馆酒肆,到处都能看到人们围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
你们知道吗?路公子一心想复兴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琴棋文化,这可是大好事啊! 一个年轻的书生模样的人,站在街边的茶摊前,激动地说道。他身穿一件洗得发白的青衫,虽然衣着朴素,但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是啊,我听说路公子为了这事,吃了不少苦,还被那王肃等人污蔑谋反。 一位卖菜的大叔接过话茬,脸上满是愤慨。他将手中的蔬菜往摊上一放,双手叉腰,显然对王肃的行为十分不满。
王肃?哼,他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想打压路公子,这种人实在可恶! 一位老妇人也忍不住加入讨论,手中的菜篮子随着她的情绪晃动。她的声音有些颤抖,显然是激动所致。
随着这样的讨论在市井间不断蔓延,支持路智的声音如燎原之火,迅速燃遍整个京城。百姓们开始自发地组织起来,在城中各处张贴为路智鸣不平的告示。
这些告示大多是用毛笔写在黄纸上,上面详细地写着路智文化复兴的计划,以及王肃等人对他的污蔑行径。每一张告示前,都围满了围观的百姓。
路公子传播琴棋文化,让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也能领略到其中的乐趣,他有什么错? 一个壮汉将一张写满字的黄纸贴在城门口的公告栏上,然后转过身来,大声地向周围的人诉说着,王肃这是嫉妒路公子的才华,故意陷害!我们绝不能让好人蒙冤!
没错!我们支持路公子!
打倒王肃!
还路智清白!
周围的百姓纷纷响应,群情激愤。有的人甚至开始在街头巷尾演讲,向更多的人介绍路智的文化复兴理念,以及王肃的卑劣行径。
舆论的风向就此发生了彻底的反转。原本对路智充满误解的民众,此刻都站在了他这一边;而对于王肃的行为,则是嗤之以鼻,指责声此起彼伏。
这股舆论的热潮,很快就传到了皇宫之中。皇帝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桌上的朱笔在纸上飞舞。一名太监小心翼翼地走进来,低着头,轻声禀报道:陛下,宫外关于路智的舆论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百姓们大多支持路智,指责礼部侍郎王肃的行为。
皇帝闻言,手中的朱笔一顿,墨汁在纸上晕开,形成一个黑色的圆点。他微微皱眉,放下手中的朱笔,陷入了沉思。
民心不可忽视啊。 皇帝在心中暗暗想道。他深知,百姓们的态度往往能影响一个国家的稳定。路智在民间突然获得如此高的支持度,这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件事情。
去把王肃叫来。 皇帝开口道,声音低沉而威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悦。
是,陛下。 太监连忙应道,转身离去。
不多时,王肃匆匆赶来。他的脸色有些苍白,眼神中带着一丝不安。他已经得知了市井间舆论反转的消息,正想着如何向皇帝解释。
臣王肃参见陛下。 王肃跪倒在地,声音有些颤抖。
平身吧。 皇帝淡淡地说道。
王肃站起身来,但不敢抬头直视皇帝的眼睛。陛下,臣…… 他刚要开口解释,皇帝便抬手打断了他。
王肃,你可知宫外如今的舆论? 皇帝的声音依旧平静,但却带着一股无形的压力,百姓们都在支持路智,指责你污蔑于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