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 > 第185章 子孝献计

司空府,议事厅。

灯火通明。

曹操坐在主位,一言不发,只有手指在案几上“哒、哒、哒”的敲着。

下首的郭嘉端着茶盏,慢悠悠的吹着热气,他抬眼瞥了主公一下,那眼神里藏只有两个人才懂的心照不宣。

堂下,荀彧、曹仁、贾诩、张辽、徐晃等文武核心,一个个正襟危坐,眉头紧锁。

刚扩了几万新兵,本是天大的喜事。

可转头,听说袁绍已经在纠集大军,战事已经迫在眉睫,但是这兵多了,兵器却不够。

这事儿就像块大石头,压得所有人喘不过气。

曹操和郭嘉是刚从林阳那处回来的,连袍子都没换就直接升帐议事。

怀揣着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炼钢神策”,曹老板心里早已是烈火烹油,恨不得立刻派人把那“矮竖炉”在许都城外建起来。

可看着堂下众将谋臣那一副愁云惨淡的模样,曹操把硬生生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他实在想看看,这过了一天,面对这样的困局,他麾下这些当世人杰,又能想出什么好的对策。

“诸君。”

曹操清了清嗓子,手上动作停下,那“哒哒”的敲击声停了。

“兵甲之事,迫在眉睫。今日召诸君前来,便是要共商对策。有何想法,但说无妨。”

话音刚落,身材魁梧的曹仁便一步跨出,对着曹操,声如洪钟地一拜。

“主公!末将有一计,或可解我军燃眉之急!”

曹操目光一凝,看向自己这位宗族兄弟,微微颔首。

“子孝但讲无妨。”

曹仁直起身,脸上满是恳切:“主公,如今我军缺铁,铸造新的兵甲已是难以为继。但军械之需,刻不容缓!”

“末将以为,与其坐等铁料,不如另辟蹊径!”

他顿了顿,稍微看了下四周,见所有人目光都聚在自己身上,没来由多了几分底气。

“其一,可下令于民间,高价回收所有废旧铁器!无论是损坏的农具,还是百姓家中所用,尽数收归官府,回炉重铸,此法比之炼矿,定会快上许多!或可解一时之需!”

“其二,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策!铁既不足,我等何不以铜代之?”

这话一出,所有人的陷入沉思。

在铁器出现之前,用的不就是铜?

见说的话没人反驳,曹仁继续道:“我军府库之中,尚有前番铸币所余之铜。且我军数次大胜后,沿途收缴不少铜器、礼器。末将恳请主公下令,将这些铜料,尽数用于打造兵器!”

“白铜虽不及精铁坚韧,但若铸成戈、矛、箭簇,其锋利亦是不差!总好过让新募的士卒,拿着木棍长矛上阵杀敌!待日后铁料充裕,再行替换不迟!”

曹仁这回一口气说完,厅中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不少武将都露出了赞同的神色。

确实,这是眼下看起来最实际的办法。

铁不够,就用铜顶上,总比没有强。

曹操听着,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已是微微摇头。

曹仁说的白铜,又叫青金(也就是青铜),是铜和锡混合打造的金属。

子孝此计,看似解了燃眉之急,实则后患无穷。

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文臣之首的荀彧。

“文若,你以为如何?”

荀彧自曹仁开口时,便一直微蹙着眉头。

此刻听到主公点名,他缓缓出列,先是对着曹仁微微颔首以示尊重,而后才转向曹操,躬身一拜。

“主公,子孝将军为国分忧之心,彧深感敬佩。”

他先是肯定了曹仁的态度,随即话锋一转。

“然,彧以为,此法万万不妥!”

“哦?”曹操眉毛一挑,“为何不妥?”

荀彧直起身,缓缓开口,条理清晰至极。

“其一,在兵器之利钝坚脆。”

“白铜之器,看似锋利,实则性脆。用于劈砍,极易断裂。我军将士若持白铜刀剑,与袁军之铁甲、铁兵相击,无异于以卵击石。一合之下,兵刃崩碎,士卒赤手空拳,与待宰羔羊何异?此非爱兵,实乃害兵!”

“戈、矛或可用之,但终究非主战之器。若我军主力兵刃皆换为白铜,则我军战力,非但无增,反会大减!”

此言一出,方才还点头赞同的武将们,顿时哑火了。

荀彧所言,直指要害。

他们光想着有无,却忽略了战场上的生死一瞬。

荀彧没有停顿,继续说道:“其二,在铜锡之产地。”

“主公明鉴,铸造白铜,需铜与锡。我军所控之兖、豫、司隶等地,铁矿尚丰,铜、锡之矿却极为稀少。天下铜、锡之产,大半出自荆州、扬州、益州等地。如今,皆在刘表、孙权、刘璋之手。”

“若我军大兴白铜之兵,花费甚巨,且一旦战事吃紧,铜料断绝,我军岂非不战自乱?此乃取祸之道,非安国之策。”

这番话,如同一盆冰水,让议事厅内的温度都降了几分。

在场的都是顶尖的聪明人,瞬间就明白了这其中的战略风险。

“其三,”荀彧的声音越发沉重,他看了一眼曹操,目光深远,“在‘良币’之国本。”

“主公以雷霆手段,行‘良币驱逐劣币’之策,方才稳住许都经济,收拢天下钱财之心。这‘许都通宝’的根基,便在于官府掌握了足够的铜料,能取信于民。”

“如今,若将这铸钱之铜,转而铸成兵器。市面上新币供应不足,百姓必会再生疑虑。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义,恐将毁于一旦!届时,劣币必将死灰复燃,我等前番心血,尽付东流!”

“国之大事,兵甲固然重要,然钱法乃国之血脉,民心之所系,亦是根本!岂可为了兵甲之枝节,而动摇钱法之国本?”

一番话,字字珠玑,层层递进。

从兵器性能,到战略资源,再到国家经济。

荀彧将曹仁的提议,驳斥得体无完肤。

感觉荀彧说的实在是有道理,曹仁也不愧为名将,倒也干脆,想了想后低头,抱拳拱手。

“末将......末将思虑不周!主公恕罪!”

“哈哈哈......”

就在这尴尬的时候,曹操突然爆出一阵大笑,笑声在厅中回荡。

他站起来,走到曹仁跟前,亲手把他扶住,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

“子孝何罪之有?你能为军国大事费心竭力,已是忠勇可嘉!有此心,便胜过无数碌碌无为之辈。”

安抚了曹仁,他又看向荀彧,眼中满是赞许。

“文若之言,深谋远虑,直指根本!有你为我镇守后方,料理国政,我方能无后顾之忧啊!”

一番话,既鼓励了献策的曹仁,又褒奖了驳斥的荀彧,尽显一代枭主的掌控力和胸襟。

议事厅内的气氛,瞬间缓和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回到了曹操身上。

既然曹仁的计策不行,那这死局,又该如何破解?

只见曹操踱步回到主位,脸上那股子愁容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尽在掌握的从容。

他抚着胡须,环视众人,缓缓笑道:

“诸君,不必忧虑。”

“兵甲之事,我,已有解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