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郭嘉心里都是“咯噔”一下。
这已经不是巧合能解释的了。
无论计策是对还是不对,但林阳这个分析,实在是太准了!
那此刻林阳所说的,就像是从他们昨日议事厅的墙缝里偷听来的一般!
震惊归震惊,计策还得继续听。
曹操强行压下心头惊涛骇浪,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激动地说道:
“他……他必然会从围攻白马的颜良大军中,抽调一部,西进增援延津!”
“正是此理!”林阳再次一拍桌子,脸上满是得意,看孟良的眼神充满欣慰,
“所以,司空会明面上,大张旗鼓地派大军开赴延津,做出要渡河的样子,吸引袁绍的注意力!”
“他要让袁绍以为,我军真正的目标是延津,是他的后方!”
“如此一来,颜良围攻白马的兵力,必然会因分兵而出现空虚。这,便是我军的战机!”林阳说的斩钉截铁。
这笃定的语气,让曹操后背的汗毛都快竖起来了。
这小子,莫非真在他议事厅里安了耳朵?
曹操深吸一口气,直接把昨日贾诩提出的最大难题原封不动地搬了过来:“那袁绍若从黎阳派兵增援,又当如何?”
“有此一问,足以证明兄长已有长进!”林阳端杯一碰,主动与曹操一碰。
曹操的老脸又是一红,感觉这酒不是喝下去的,是直接浇在了脸上,火辣辣的。
好在坐的位置背着阳光,加上几杯酒下肚,他脸上那点红晕倒也瞧不真切。
“若真如此,那便是两头为难,延津久攻不下,白马危在旦夕。”林阳摇摇头,不过马上话锋一转,“故而,我等绝不能让此事遂了袁绍心意!”
“如何行事?”曹操赶紧追问。
林阳伸出一根手指,在空中重重点了一下。“一个字,快!”
此话一出,曹操看了眼郭嘉,手里的杯子差点掉了。
又对上了!
不仅声东击西的大计对上了,连贾诩最后用来破解此局的那个“快”字,也分毫不差地对上了!
林阳见孟良又愣住了,以为他又没想明白,只好耐着性子继续解释:“兵贵神速,这个‘快’字,就是要快到让袁绍来不及思考,快到让他只能凭本能行事!”
“二位兄长,不妨易位而谋。”
“司空大军出动,这许都城中,那官渡大营,可有袁绍细作?”
“必然。”曹操点头,这几乎是常识。
战争之中,奸细无孔不入,收买、策反,手段层出不穷。
没有奸细,如何能探听军情,如何第一时间掌握对方动向?
更别说,这许都城里还有些心向袁氏的旧臣,怕是早就成了袁绍的耳朵。
“那这细作的消息传给袁绍,是否需要时日?”林阳进一步提问。
“必然。”曹操不假思索回答。
无论是信使,还是信鸽,只要传信,都需要时间。
“那便是了,细作得知司空动兵,必然传信于袁绍。但这信,在路途之上要走多久?”
“若司空出兵迅速,那袁绍得信之后,便无太多时间周旋。”
“袁本初驻守黎阳,此地距延津虽不是太远,可中间隔着一条黄河!若司空真的要夺了延津,绕其侧翼,他又有多少船只,能赶得上堵住这场奇袭?”
曹操和郭嘉同时点头。
分析的没错。
这个快字,的确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快了,袁绍便来不及反应,也来不及调兵,只能从调兵最快的地方抽人去防守。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从最近、调动最快的地方抽兵!哪里最近?自然就是正在围攻白马的颜良大军!”
见孟良总算是“想明白了”,林阳又大方地送他一个点子:
“所以,二位兄长回去见到司空,务必提醒他,机不可失,当‘快’则‘快’!若计策已定,今夜便可出兵,打他一个措手不及,更能吓破袁绍的胆!”
“以司空之明,你向其说了缘由,他必然采纳。子德兄,你这献策的功劳,不就又有了?”
一番话,如庖丁解牛,将整个战局的关节剖析得清清楚楚。
曹操沉吟片刻,端起杯子:“多谢澹之。”
这一声谢,发自肺腑。
“那此举,袁绍麾下谋士众多,难道无人能识破此计?”郭嘉在一旁,再次恰到好处地抛出了一个他们昨日并未深究的问题。
“问得好!”林阳赞许地看了郭嘉一眼,笑道,“哈哈,兄长且听我再胡言几句。”
一听这话,曹操和郭嘉立刻放下了酒杯,神情专注起来。
“识破又如何?计策能否成功,不在于敌方谋士是否聪明,而在于他们的主公是否英明!”
林阳挪了挪桌上的酒杯,手指蘸着酒水,在袁绍那边重重一点:“若说起来,那就又要从袁绍此人身上说起。”
曹操和郭嘉一言不发,配合点头。
“前番我等曾论过袁本初,此刻便不再多提他那为人。此人向来自大,灭掉公孙瓒后,坐拥青、冀、幽、并四州,兵强马壮,早已不将天下人放在眼里。他心中所想,只有一事,便是南下,灭了曹孟德,彻底一统北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