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修复计划”第一次正式方案研讨会,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老城区中心一个废弃小广场的改造设计上。
投影幕布上,并排展示着两个截然不同的方案。
左边是徐莹洁团队提出的“时光对话广场”:利用现代材质的互动地面,感应行人的脚步点亮不同年代的历史影像碎片;设置可旋转的“声音胶囊”,收录老街坊的口述历史;中心区域是一个可举办创意市集和社区活动的多功能开放空间。理念前卫,强调参与感和时空交织的体验。
右边是宋清远坚持的“原真性修复方案”:严格按照历史资料,使用传统工艺和材料修复广场铺地和周边建筑立面;恢复原有的石凳、古井;仅设置少量低调的解说牌。理念保守,核心是“修旧如旧”,最大限度保留历史原貌。
“宋工,我理解你对历史原真性的坚持,”徐莹洁语气诚恳但坚定,“但这个项目叫‘记忆修复’,不是‘建筑博物馆’。记忆是活的,需要被激活、被感知、被传承。如果只是恢复到过去的某个静态节点,它对于当下的市民和游客而言,依然是疏离的、沉默的。”
宋清远推了推眼镜,神情同样执着:“徐总,恰恰因为记忆是珍贵的,我们才更应该敬畏。过度设计和互动装置的介入,会破坏历史空间的真实性和肃穆感。这些老建筑、这些石板路,它们本身的存在就是最厚重的记忆。我们要做的是小心翼翼地拂去尘埃,而不是给它披上炫目的外衣。”
“但让它继续沉默下去,被遗忘,就是最好的保护吗?”
“以失真为代价的活化,无异于另一种形式的破坏。”
两人各执一词,引经据典,据理力争。会议室里火药味渐浓。文旅集团的李总左右为难,两位核心设计者理念相左,项目陷入了僵局。
旁听席上,四位大佬神态各异。
陆璟琛手指轻敲桌面,大脑飞速运转,评估着两个方案的可行性、成本、长期维护及社会效益,试图找出一个最优解,或者……偏向徐莹洁方案的有利论据。
顾夜眉头紧锁,看着徐莹洁因为激动而微红的脸颊,心疼不已,内心疯狂吐槽宋清远:“这个死脑筋!把洁哥都气坏了!懂不懂变通啊!”
韩阳若有所思,他能理解宋清远对“原真”的执着,也欣赏徐莹洁“活化”的创意,但此刻,他更关注的是徐莹洁的情绪。
秦屿最直接,他已经开始不耐烦地抖腿,眼神不善地盯着宋清远,仿佛只要徐莹洁一声令下,他就能立刻上去把这个“一根筋”的建筑师给“请”出去。
争论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李总只能宣布会议暂停,大家冷静一下再议。
徐莹洁第一个拿起笔记本离开了会议室,背影带着明显的失落和烦躁。她为之兴奋、投入无数心血的想法,被全盘否定,这种挫败感让她难以平静。
夜晚,“灵感星球”二楼办公室。
徐莹洁没有开大灯,只有桌上一盏暖黄的台灯亮着。她对着电脑屏幕上那个被宋清远批驳得“体无完肤”的“时光对话广场”方案,怔怔出神。白天争执的画面在脑中回放,宋清远那些尖锐却专业的质疑,像一根根刺,扎在她自信的心上。
难道真的是她太理想化,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历史的厚重?
她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感觉思路完全堵塞了。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了。
“谁?”徐莹洁有些诧异,这么晚了,苏念她们应该都回去了。
门被推开,秦屿那张带着点痞气的脸探了进来。他手里居然又拎着两瓶冰镇的橘子汽水。
“看你灯还亮着,”他晃了晃手里的汽水,走进来,很自然地将一瓶放在她面前,“就知道你还在钻牛角尖。”
徐莹洁看着那瓶熟悉又廉价的汽水,愣了一下,白天被各种高端饮品包围的记忆回笼,对比此刻,反而有种奇异的放松感。
“你怎么来了?”她声音有些沙哑。
“路过。”秦屿在她对面的椅子上坐下,长腿随意伸展,拉开自己那瓶汽水的拉环,喝了一大口,“看你今天在会上,跟那个书呆子争得面红耳赤的,差点没打起来。”
“谁要跟他打架!”徐莹洁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也拿起汽水喝了一口。冰凉的、带着强烈气泡的甜意滑过喉咙,似乎真的驱散了一些胸口的闷气。
“啧,为了个破设计方案,至于么。”秦屿语气依旧漫不经心。
“那不是破方案!那是我的心血!”徐莹洁像被踩了尾巴的猫。
“知道是你的心血。”秦屿看着她,昏暗的灯光下,他的眼神似乎比平时认真了些,“所以呢?别人说几句就不行了?这不像你啊,洁哥。”
徐莹洁一怔。
“打游戏的时候,遇到难啃的骨头,你是直接放弃,还是想方设法研究战术、找突破口,直到把它干趴下?”秦屿用他最熟悉的领域做着比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