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空间》综艺邀约像一块巨石,在“不卷陪玩社”本就波澜起伏的湖面上掀起了惊涛骇浪。徐莹洁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先召集了核心团队开会讨论。
“上综艺?!还是全国顶级的?!”苏念第一个跳起来,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去!必须去!这曝光度!这流量!洁哥,我们要火了!真正意义上的出圈大火!”
运营主管小琳则比较谨慎:“机会确实是好机会,但风险也大。节目剪辑我们控制不了,万一被恶意剪辑,或者我们在节目里表现不好,对品牌的打击也是毁灭性的。”
技术负责人阿杰挠头:“在镜头底下干活?压力太大了吧?而且时间和预算都有限制,能做出好东西吗?”
团队成员们意见不一,但眼神里都闪烁着兴奋与忐忑交织的光芒。最终,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徐莹洁身上。
徐莹洁沉吟片刻,开口道:“风险确实存在,但机遇更大。这不仅是为了一家新店宣传,更是向全国观众展示我们‘不卷’理念的绝佳机会。我觉得,值得一试。”
决定做出后,更大的“麻烦”来了——如何通知那四位大佬?
徐莹洁斟酌再三,还是在“大佬顾问团”群里发布了这个消息,并附上了节目的基本介绍和自己团队的初步分析。
群里瞬间炸开了锅,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激烈。
顾夜的电话第一个打了进来,背景音是嘈杂的排练现场,但他的声音异常清晰和激动:“莹洁!你要上《梦想空间》?!太好了!那个节目的总监制是我哥们!我这就给他打电话!必须给你安排最好的档期和资源!对了,需不需要助演嘉宾?我可以去给你当啦啦队!不不不,当技术顾问!”
还没等徐莹洁回应顾夜的热情,秦屿的微信语音就轰炸过来,语气带着他特有的痞气和不容置疑:“综艺?有意思。那种节目水很深,没个懂行的人帮你看着不行。我投资过好几档综艺,制作团队、评审背景我都门儿清。这事儿交给我,保证没人敢给你使绊子。”
紧接着,韩阳的信息也到了,一如既往的沉稳,但内容却让徐莹洁心头一暖:“忽闻此讯,喜忧参半。荧幕之上,一言一行皆被放大,望谨慎。然此亦为传播理念之良机。若有需,我可荐几位熟谙媒体传播之友人,或可于节目内容策划上略尽绵薄之力。”
最后是陆璟琛,他没有在群里发言,而是直接让李秘书送来了一份厚厚的文件——《〈梦想空间〉节目组背景及风险分析报告》。报告详细分析了节目组历季的剪辑倾向、评委背景、资本关系,甚至包括可能存在的隐形广告和剧本安排,最后附上了专业的舆情监控和危机公关预案建议。
徐莹洁看着手机上不断弹出的信息和桌上那份沉甸甸的报告,感觉既温暖又头大。温暖的是他们无一例外都选择了支持,头大的是……这支持的方式未免也太“各显神通”了!
果然,在徐莹洁正式与节目组接洽,开始前期沟通后,四位大佬的“特别关心”以各种形式渗透了进来。
节目导演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委婉地向徐莹洁透露:“徐小姐,顾夜老师的工作室特意来电,强调了希望保证拍摄过程的‘真实性和正能量’。秦总那边也派人来打过招呼,希望制作流程能‘规范透明’。哦,还有社科院林怀瑾教授,也通过关系表示关注我们这个项目,希望内容能体现一定的‘社会价值’……”导演擦了擦汗,“至于陆总那边的法务团队,已经把我们过往的合同范本都要去审阅了……”
徐莹洁:“……” 她只能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微笑。
前期策划阶段,节目组要求每位参赛者提交初步的概念方案。徐莹洁带领团队熬了几个通宵,拿出了“不卷·灵感驿站”的设计初稿——一个融合了游戏元素、自然光影和舒适社交区的复合空间。
方案提交后,节目组还没给反馈,四位大佬的“修改意见”就先到了。
顾夜发来一串语音:“莹洁!方案我看了!很棒!就是觉得色彩可以再大胆一点!舞台区域能不能再突出一点?我觉得这里可以做个升降装置,到时候我可以来惊喜亮相!”
秦屿直接甩过来几个国外前沿的电竞酒店和潮玩空间案例:“参考一下?你那个设计有点太‘软’了,不够酷。科技感和互动性得拉满。”
韩阳则发来一篇关于“空间叙事与情感共鸣”的论文节选,并温和地指出:“方案甚好,然‘驿站’之意象,可更重‘过渡’与‘相遇’之哲思,光影运用可再斟酌,以达‘虚实相生’之境。”
陆璟琛的意见最简洁,是通过李秘书转达的:“陆总认为,方案中动线规划存在三处效率瓶颈,储物空间占比不足,已让设计团队做了优化建议图,请查收。”
徐莹洁看着这些南辕北辙的意见,感觉自己快要分裂了。她深吸一口气,把所有的意见都罗列出来,然后带着团队开了一场“去伪存真”的讨论会,最终决定:坚持“不卷”的内核,汲取合理建议,但绝不失去自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