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溪的脸色在灯光下显得近乎透明,那双总是盛满星光的眼眸此刻被沉重的自责淹没。她纤细的手指无意识地绞在一起,关节泛白。
“是我的错……”她又重复了一遍,声音轻得像一声叹息,却重重砸在每个人的心上,“我当初只是想分享那些美好,想让更多人看到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可能性……”
沈倦的手温暖而坚定,他稍稍用力,将林溪冰凉的指尖完全包裹在自己的掌心中。
“听着,”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像深夜的海浪,沉稳有力,“你的研究揭示了人类意识中最珍贵的部分——那些无法被量化的创造力、共情力和对美的感知。这不是错误,这是礼物。乔纳斯扭曲了它,就像有人会扭曲核能技术一样,错的是扭曲者,不是发现者。”
林溪抬起头,对上沈倦的目光。那双总是冷静理性的眼睛,此刻却像冬夜里的篝火,为她一人燃烧。
“但如果不是我公开那些数据——”
“那么乔纳斯也会找到其他方式,”顾淮之打断她,语气罕见地带着一丝急切,“我们收到的情报显示,他已经为此准备了数十年。你的研究只是他找到的最高效的催化剂,但绝非唯一途径。”
周雨晴走过来,轻轻揽住林溪的肩膀:“溪溪,记得大一时你说过的话吗?你说你想用艺术点亮人心中的光。现在那束光被坏人利用了,我们要做的是夺回它,而不是责怪自己为什么创造了光。”
陆晨在电脑前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技术上来说,沈倦和顾哥说得对。乔纳斯的系统架构明显是经过长期设计的,你的数据只是恰好符合了他的需求。就像一把钥匙能开很多锁,不是钥匙的错,是偷锁贼的错。”
朋友们的话语像温暖的溪流,缓缓淌过林溪紧绷的神经。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是的,自责解决不了问题,她必须振作。
“那么,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她问道,声音虽然还有些颤抖,但已经恢复了坚定。
沈倦轻轻松开她的手,转向顾淮之:“埃利奥特先生有没有提供更多关于‘共鸣’技术细节的信息?特别是关于那个‘源初意识’模型的具体应用方式?”
顾淮之摇头:“信息很有限。他只确认了乔纳斯确实在近期完成了‘共鸣’系统的最后调试,而林溪的神经活动模式数据是其中关键。更具体地说,是林溪在创作时记录下的那种独特的‘灵感迸发’状态下的脑波模式,被他们称为‘创世频率’。”
“创世频率……”林溪喃喃重复着这个词语,忽然想起什么,“在我的研究中,那种状态下的脑波确实呈现出一种高度同步且复杂的模式,就像……就像大脑中的所有神经元在同一时刻演奏一曲交响乐。”
“交响乐……”沈倦若有所思,“如果乔纳斯想要的是‘共鸣’,那么他需要的正是一个能够引导所有意识达到同步状态的‘指挥家’。而你的脑波模式,可能就是那个指挥家手中的指挥棒。”
这个比喻让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寒意。林溪的艺术灵感,竟成了操控亿万意识的工具。
“我们必须去斯堪的纳维亚。”林溪突然说道,声音里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既然我的数据是钥匙,那么也许我能成为那把锁。”
沈倦立刻反对:“太危险了。如果乔纳斯真的需要你的脑波模式,你主动靠近他的基地无异于自投罗网。”
“但他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不是吗?”林溪反驳,“他复制了我的数据,就不再需要我了。正因如此,他才不会预料到我会主动出现。而且,如果‘共鸣’真的与我的脑波有关,也许我是唯一能够干扰甚至破坏它的人。”
她环视着客厅里的每一个人,目光最终落在沈倦脸上。
“这不是一时冲动。如果我的艺术和研究成果导致了这个问题,那么我的责任就是去解决它。你们说的对,错的是乔纳斯,但纠正这个错误,是我的使命。”
沈倦凝视着林溪,看到了她眼中熟悉的倔强与勇气。这种光芒,正是两年前在校园里第一次吸引他的东西——那种为了信念不顾一切的纯粹。他知道自己无法说服她,就像他无法阻止星光在夜空中闪耀。
“如果你坚持要去,”沈倦最终说道,声音里带着无奈的妥协和全然的信任,“那么我们一起。”
顾淮之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从战略角度看,林溪的提议有一定道理。如果‘共鸣’系统真的基于她的神经活动模式,她可能是我们手中唯一能与之对抗的武器。”
陆晨已经在调取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地图和卫星图像:“那个坐标位于挪威北部一片偏远的峡湾地区,地形复杂,人烟稀少。根据公开资料,那里有一个废弃的气象观测站,但地下很可能就是‘方舟’的镜像基地。”
周雨晴担忧地看着林溪:“但你准备怎么做?即使你能进入基地,又该如何破坏一个你完全不了解的系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