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旨!”张嶷重重叩首,眼中满是激动。他知道,这道命令传下去,南安的民心,便彻底归于大汉了。
果然,当盖着天子玉玺的安民告示被张贴在城中各处,当一车车金黄的粟米被运出粮仓,在街头架起大锅,熬成一锅锅香气四溢的米粥时,那些原本躲在家中瑟瑟发抖的百姓,终于小心翼翼地推开了家门。
他们看着那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汉军士兵,看着那些免费发放粮食的粥棚,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当第一个饥肠辘辘的孩子,从汉军士兵手中接过一碗米粥,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时,压抑的哭声,终于在人群中响起。
“苍天有眼啊!我们……我们有救了!”
“这才是王师啊!这才是真正的王师!”
“陛下万岁!大汉万岁!”
最初只是零星的呼喊,但很快,便汇成了响彻云霄的声浪。
民心,在这最直接的恩惠面前,迅速倒向了新的统治者。
处理完民政,刘禅才在马岱兴冲冲的引领下,来到了南安郡的府库与粮仓。
粮仓的大门,早已被兴奋的士兵用巨木撞开。
当那扇沉重的木门缓缓向内打开时,一股混合着谷物香气与尘土味道的气息扑面而来。
下一刻,在场的所有人,包括见惯了大场面的刘禅在内,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见粮仓之内,根本没有路。
金黄的粟米、饱满的小麦、青色的豆子,堆积成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巨大山丘,几乎要顶到仓库的房梁。光是门口,因为大门被撞开的震动,金黄的粟米便如同金色的瀑布般,“哗啦啦”地倾泻而出,在众人脚下铺了厚厚的一层。
“发了……这次真的发了!”
马岱看着眼前这壮观到令人窒息的景象,激动得浑身都在颤抖。他再也按捺不住,一个箭步冲了上去,整个人都扑进了那金色的“米山”之中,任由温润的谷粒将他埋到腰间。
他抓起两把粟米,感受着那沉甸甸的分量,兴奋地搓着手,对着刘禅狂喜地吼道:“陛下!发了!我们发了啊!这么多粮食!这么多粮食啊!”
一名随行的军中主簿,在经过了最初的震惊后,立刻带着几名书吏,开始进行初步的估算。他们用尺子丈量着粮堆的高度和范围,用算筹飞快地计算着。
半个时辰后,那名主簿拿着一块写满了数字的木牍,手都在发抖,他快步走到刘禅面前,高声汇报:“启……启禀陛下!经初步估算,此地粮仓,存有粟米、小麦、豆类等各类粮食,共计……共计八十余万石!草料五十余万石!”
八十余万石粮食!
这个数字一出,周围的将领们全都懵了。
他们知道会很多,但没想到会多到这个地步!
“八十万石……”王平喃喃自语,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足够……足够我军五万大军,足食一年有余!还不算那些草料!”
这意味着,困扰蜀汉多年的粮草问题,在这一刻,得到了根本性的缓解!这意味着,未来的北伐,将不再受后勤的掣肘!
刘禅的心脏也在剧烈地跳动。
他知道,游奕是个贪官,必然会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囤积居奇。但他也没想到,这个蠢货竟然贪到了如此丧心病狂的地步!他几乎是将整个南安郡未来数年的收成,全都搜刮到了自己的仓库里!
这真是……运输大队长啊!
如果说粮仓的收获是惊喜,那么府库的发现,则是狂喜。
府库的大门被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堆放在墙角的一排排沉重的木箱。
士兵们用撬棍费力地撬开其中一个箱子,箱盖打开的瞬间,一片耀眼的金光迸射而出,晃得人几乎睁不开眼。
箱子里,装满了码放得整整齐齐的金饼!
“我的老天爷……”一名年轻的白毦兵忍不住惊呼出声。
“开!全都给我打开!”马岱大手一挥。
士兵们兴奋地冲上前去,将一个个木箱接连撬开。
金灿灿的金饼,白花花的银锭,还有一串串沉甸甸的五铢钱,在火把的照耀下,闪烁着令人目眩神迷的光芒。
整个府库,仿佛变成了一座由金钱堆砌而成的宫殿。
但这还不是全部。
在府库的另一侧,是兵器库。
一排排崭新的木架上,挂满了保养得油光锃亮的精良甲胄,有步人甲,有骑兵用的明光铠,粗略一数,竟有不下千副!
旁边的兵器架上,长矛如林,环首刀雪亮,还有上万支捆扎得整整齐齐的羽箭,箭头闪烁着致命的寒光。
这可都是曹魏精锐部队才能装备的制式兵器,比蜀军现有的装备,不知精良了多少倍!
而当马厩的大门被打开时,数千匹战马不安的嘶鸣声,汇成了一股声浪。
近三千匹膘肥体壮的战马,挤满了整个马厩。这些战马,肩高体长,肌肉结实,一看就是经过精心挑选和饲养的优良品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