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歪帽儿胡同时,天已经擦黑了。
丁陌远远就看自家门口有人,走近才看清是陈山一直在往巷子口张望。
“小爷哟~您终于回来了。快快~热水烧好了,赶紧洗洗,准备吃饭了~”
陈山一溜小跑来到丁陌马前,边说边拽着颊革往家走。(注1)
“哈~老陈,家里这两天怎么样。”丁陌笑嘻嘻的问道。
“挺好啊,啥事儿也没有。哦,对了,有个姓郭的人来过两次,还送了好几车年货,咱家西厢房都堆满了~
小的看着像官老爷,问是哪个衙门的,也不说。”
丁陌笑着摇摇头,老郭挺心急啊。
得嘞,正好也得去和郭堂明聊聊明天大朝会的事儿了……
回到家的丁陌在大木桶里舒舒服服的泡了个澡,换了身干净衣服,吃着文嫂做的可口饭菜……
家的感觉真好。
腊月三十,玉京城里的年味儿已浓得化不开了。
一早,还没起床的丁陌就闻到一股燃烧松柏的味道。
按照习俗,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焚松盘”。
松枝柏叶燃烧时,不时蹦出几声清脆的爆裂声,袅袅青烟在自家门前盘绕升空,有祛邪祈福的意味,清芬满城。
丁陌在被窝里顾涌好半天,直到听到院里传来陈山与文雁说话的声音,丁陌才离开暖暖和和的被窝。
陈山已经在悬桃符了,见丁陌出了房门又忙着打热水伺候丁陌洗漱。
“小爷,这年货啥的都置办齐整了,就还缺对联了。
往年对联都是原来的东家自己写,您看今年咱家……”
丁陌一拍脑门,对啊,把这事儿忘了。
“把赵家送来的笔墨纸砚给小爷摆上,裁上几张朱砂宣,小爷今儿就给你们亮一手~”
陈山笑呵呵的应答,手脚麻利的搬出来张八仙桌,裁剪好的宣纸铺好,玄毫紫管笔放在笔山上。
脂松烟墨、云纹端溪砚、玉柄墨锭依次摆好。
陈山,文雁,分站八仙桌两侧,满眼热切的看着丁陌。
二人是识字的,但也只限于能读会写——这在奴仆圈里,已经算是具有核心竞争力了。
对他们来说,凡是能写出诗词对联的,都是有大本事的读书人。
比如自家小爷,这套行云流水的架势,太带派了……
丁陌来到桌前,右手三指虚握,拈起玄毫紫管笔,在砚池边沿顺势一转,笔毫饱蘸墨汁。
左掌虚按案沿,右臂悬腕而提……
写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热闹,俗……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铜臭,虽喜,然鄙之……
咱是读书人,得有文化。
丁陌抬头扫视自家这个小院,看到陈山刚刚挂上的桃符,眼前一亮。
嗯,就他了~
梅舒红笺,拟题春色裁新句
雪化香墨,且换桃符易旧章
字字如骨,气韵内藏,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丁陌满意的点点头,放下笔,拍了拍手上莫须有的灰尘,但是并未听到想象中陈山夫妇马屁如潮的夸奖声。
陈山夫妇大眼瞪小眼,气氛略微尴尬……
靠在门框上嗑花生的张锦乐不可支。
“让你装文化人……”
见丁陌略带不解的看着自己,陈山干巴巴的夸上一句:
“呃……小爷,字儿真俊,好字……”
丁陌又看向文雁。
“小爷……这好是真的好,就是……有点素气了……
过年嘛,还是热闹喜庆的好一点……”
丁陌神情一窒,懂了。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在陈山夫妇拍手叫绝的赞美声中,丁陌气的把笔一扔,丢下一句:
“我去郭大人家了。”
转身离开~
溜溜达达走在玉京城大街上,街面上满是最后一批采购年货的百姓,人来人往,摩肩接踵。
丁陌随意找到个点心铺子,买了两盒“百事大吉盒”(内盛柿饼、荔枝、桂圆、栗子、熟枣等,取吉祥寓意)。
提溜着点心盒子,丁陌不急不缓的往码头方向走去。
户部坐粮厅郎中主要职责就是验收漕粮,监督漕粮的水陆转运等事务。所以郭堂明的宅子就在码头附近。
敲响郭堂明的院门,开门的是一老仆。
老仆接过丁陌递上的名帖,上下打量眼丁陌。
穿着普普通通的,只能说不寒酸。不像是什么豪门公子,更非权贵人家。
老奴瞥了眼丁陌手中提溜的两盒点心,脸上露出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
(¬_¬)
开什么玩笑,自家老爷乃是掌管漕粮验收,监督水陆转运的京官。
平日来自家府上拜会的不是商贾便是道州的下官,何时拿过如此寒酸的点心盒子,更何况今日还是年三十。
两盒破点心,就拿这个考验干部?
“等着~”
撂下一句话,咣当一声,大门紧闭。
“呦呵,被个下人嫌弃了,装逼打脸的桥段这快就要来了嘛。”丁陌暗自好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