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69章 廷议发难,证据不足

咸阳的冬末总缠着股化不开的冷意,铅灰色的天飘着细碎的雪粒,落在议事殿的琉璃瓦上,没一会儿就积了层薄白,像给殿顶裹了层纱。殿内却比殿外更显压抑,青铜鼎里的炭火燃得明明灭灭,火星子偶尔溅出来,落在青砖上,瞬间就凉了。百官列站两侧,玄色官袍的文官们手里捧着竹简,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竹片;青色铠甲的武将们腰杆挺得笔直,却时不时偷瞄龙椅上的始皇 —— 今日廷议要查 “北境校尉通羌案”,谁都知道这案子牵扯甚广,弄不好就要引火烧身。

秦风站在殿中靠前的位置,玄色官袍的下摆还沾着北境的风尘,袖口蹭了点墨痕 —— 是昨晚整理证据时蹭上的。他手里捧着个木盒,里面装着被烧得焦黑的密信残片,还有墨离画的柴房地窖草图,每一样都用麻布小心裹着,生怕再受损。他心里绷得紧,昨晚从北境赶回来时,墨离还特意叮嘱 “残片太碎,怕不够定罪”,现在看来,这担心怕是要应验了。

“陛下,臣有本奏!” 一个尖细的声音突然打破寂静,赵平从文官队列里挤出来,动作急得差点撞翻旁边御史的竹简。他是赵成的堂兄,如今袭了个 “郎中” 的闲职,却总以 “旧族代表” 自居,锦袍的腰间挂着块硕大的玉璧,走路时玉璧撞得 “叮当” 响,眼神扫过秦风时,满是挑衅的光。“秦风在北境查‘校尉通羌案’,折腾了半月,就拿回这么些烧焦的破纸片 —— 你看这残片,” 他伸手从木盒里捏起一块,举得高高的,像是展示什么笑话,“上面就‘匈’‘三’两个半字,连‘勾结’俩字都凑不全,怎么定人通敌?臣怀疑,他根本是故意放走真凶,还销毁了关键证据,就是为了包庇通敌之人!”

这话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不少官员都倒吸一口凉气 —— 廷议上直接指认秦风 “包庇通敌”,赵平这是把矛头往死里戳。

秦风猛地抬头,攥紧了手里的木盒,指节都泛了白:“赵大人这话可有证据?那日在北境柴房,我亲眼看见王三拎着火油桶往密信上浇,若不是墨离及时踹窗阻拦,连这点残片都剩不下!我左手还被溅出的火油烫了个疤,现在还在,陛下若不信,臣可褪袖展示!” 他说着就要撸袖子,却被始皇抬手制止。

“疤能证明你救火,可证明不了校尉通敌啊!” 赵平立刻接话,语气里满是嘲讽,“墨离是墨家的人,你跟墨家走得比亲兄弟还近,她的话能算吗?说不定是你们俩早就编好的瞎话!还有蒙将军,” 他转头看向蒙恬,下巴抬得老高,“你跟秦风一起守过粮道,一起打过匈奴,他的事你能不偏袒?你说亲兵看见校尉的人烧密信,可那些亲兵是你蒙家军的人,你让他们说东,他们敢说西?这证词算不得数!”

“你血口喷人!” 蒙恬气得往前一步,玄甲碰撞发出 “哗啦” 脆响,他指着赵平的鼻子,嗓门震得殿顶积雪都簌簌掉,“我蒙家三代忠秦,祖父跟着先王打六国,父亲守了北境二十年,我蒙恬若敢偏袒通敌之人,甘受腰斩之刑!那日值守的亲兵张武、李胜,还有驿站的驿卒王顺,都亲眼看见校尉的人往密信上浇火油,陛下若不信,可传他们上殿对质!他们若有半句虚言,我蒙恬替他们受罚!”

赵平却丝毫不慌,从怀里掏出一卷皱巴巴的竹简,递向内侍,动作里满是得意:“陛下,臣这里有份真证词,是北境驿站的戍卒刘五写的。他说那日柴房打斗时,秦风故意放走了一个穿胡服的羌人使者,还让墨家弟子把完整的密信扔进火里烧了!刘五怕被报复,躲在柴房后面看得清清楚楚,这上面还有他的手印,假不了!”

始皇接过竹简,眉头微微皱起。竹简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像是用左手写的,落款 “戍卒刘五” 旁边,按了个暗红色的手印,边缘还沾着点泥土。他抬头看向秦风,声音里听不出情绪:“秦风,可有此事?”

秦风心里一沉 —— 他根本没见过什么羌人使者,刘五这名字倒是耳熟,上次查校尉案时,墨离提过这人是赵平的远房表弟!“陛下,这证词是伪造的!” 他往前一步,语气急切,“那日柴房里只有校尉的十二个手下,还有王三的三个余党,根本没有穿胡服的羌人!刘五是赵平的表弟,去年还借着赵平的关系,在驿站里偷拿过流民的麦种,被我罚过二十大板!他定是被赵平逼的,才写了这假证词!”

“你胡说!” 赵平跳起来,锦袍的下摆扫过案几,碰倒了一个陶杯,“刘五是按实话说的,你要是没做亏心事,怎么怕人说?再说,你拿不出完整的密信,抓不到那个所谓的‘羌人使者’,连匈奴勾结的证据都没有,凭什么定校尉的罪?依臣看,该治你个‘查案不力,诬陷忠良’之罪,把你贬去修长城,让你好好反省!”

“赵大人这话不对!” 扶苏突然出列,手里捧着一卷烫金的《秦律》抄本,是始皇之前赐他的,封面还盖着太子府的印鉴。他声音清亮,压过了殿内的嘈杂:“《秦律?贼律》第三十六条明载:‘谋敌通外者,虽证不全,然人证、物证、事证相合,即可论罪’。秦风有残片为物证,墨离亲见销毁为事证,蒙将军部众与驿站驿卒为王证,三证相合,足以证明校尉有通羌嫌疑,怎么能说是‘诬陷’?” 他顿了顿,看向赵平,眼神里带着太子的威严,“刘五是你表弟,证词本就有私,又无旁证,怎么比得上三证相合的铁据?”

赵平被问得噎了一下,却很快反应过来,梗着脖子反驳:“太子殿下有所不知,墨离是墨家弟子,墨家一向跟咱们旧族不对付,她的‘事证’说不定是编的;蒙将军的部众是‘王证’,可他们听蒙将军的,蒙将军听秦风的,这算不得‘铁据’;至于那残片,” 他又捏起一块,晃了晃,“就这么点东西,谁知道是不是秦风自己找块麻纸烧的?”

就在这时,墨渊从殿侧走出来。他穿着件粗布短袍,袖口还沾着点桐油 —— 昨晚他还在修连弩,接到传召就直接赶来了。手里拿着个青铜制的圆筒,有小臂长短,一端粗一端细,表面刻着细密的矩尺纹。“陛下,臣有东西要呈给您看。” 他走到殿中,把青铜圆筒递过去,“这是墨家的听声筒,是墨离在北境查案时用的,按《墨子?备穴》里的‘罂听之法’改制的 —— 用青铜做筒,内壁刻上螺旋纹,一端贴在木头上,一端入耳,百步内的私语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始皇接过听声筒,放在耳边试了试,殿外巡逻士兵的脚步声、雪粒打在窗上的 “沙沙” 声,都听得格外清晰。他看向墨渊,点了点头:“确是好物。这与案子有何关系?”

“回陛下,墨离的证词绝非编造。” 墨渊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那日墨离在驿站屋顶盯梢,就是靠这听声筒,听见王三跟校尉的手下说‘校尉说了,把地窖里的密信都烧干净,特别是有匈奴印记的那几封,别留下尾巴’。后来她还听见校尉的人说‘三日后在黑石峡谷汇合,等李斯那边有消息就动手’—— 这些话,与残片上的‘匈’‘三’‘烧’等字能对应,绝不是编的。”

赵平却撇撇嘴,上前一步盯着听声筒,像是要找出什么破绽:“这铜筒子看着粗制滥造,万一墨离听错了呢?说不定是‘烧柴火’,不是‘烧密信’;是‘三日后去峡谷砍柴’,不是‘汇合’!墨家的人一向会摆弄这些小玩意儿,谁知道是不是故意说瞎话?”

“赵大人若不信,可当场试。” 墨渊拿起听声筒,递给旁边的御史,“请御史大人在殿外三十步处说句话,臣用这听声筒复述,看是否有错。” 御史依言走到殿外,低声说了句 “《秦律》载‘诬告者反坐其罪’”,墨渊将听声筒贴在殿门木上,听完后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殿内百官都惊了,赵平的脸也白了几分,却还是嘴硬:“就算听对了,也不能证明是校尉说的,说不定是旁人的私语!”

“臣能证明!” 李斯突然从队列里走出来,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棉袍,比之前在北境时精神些,只是眼眶还有点红 —— 昨晚他为了整理行踪记录,熬了半宿。手里捧着一卷竹简,上面盖着北境各驿站的印鉴:“陛下,臣在北境时,每日行踪都有驿站吏员记录。二月十二那日,臣在陈留驿站与驿丞王顺核对粮道账册,从辰时忙到申时,中间没离开过驿站一步,可传王顺上殿对质;二月十三那日,臣去流民村查看麦种发放,有老周头、陈老栓等十几个流民能作证。臣绝无时间与校尉接触,更没指使他销毁证据!”

他顿了顿,看向赵平,语气里带着一丝冷笑:“那日校尉喊‘李斯大人有令’,分明是想把臣也卷进案中,好让臣没法帮秦风查案,断了追查匈奴的线索。赵大人现在拿刘五的假证词发难,怕是早就知道校尉要栽,想提前保他吧?”

赵平被说中了心思,脸色更难看,却还是强撑着:“李斯大人之前失势,被陛下罚去北境,现在想靠帮秦风脱罪,重新获得陛下信任,你的话也未必可信!说不定你俩早就串通好了,想一起扳倒校尉,好在朝中掌权!”

始皇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威严:“都静一静。” 殿内瞬间鸦雀无声,连掉根针都能听见。始皇把手里的竹简放在案上,目光扫过赵平,又落在秦风身上:“秦风查案,虽有疏忽,让证据被烧,但残片、墨离的证词、蒙恬部众的见证、李斯的行踪记录,四者相合,足以证明校尉有通羌嫌疑,可先定罪关押,再查匈奴勾结之事。”

他顿了顿,眼神突然冷了下来,落在赵平身上:“赵平,你仅凭一份伪造的证词,就指控秦风包庇,质疑太子、蒙恬、李斯,还屡次打断查案之人的辩解,居心何在?念你是初犯,暂且饶过,若再敢无端发难,按《秦律?诬告律》‘反坐其罪’,治你个诬告之罪!”

赵平吓得赶紧跪下,额头抵在地上,声音都在发抖:“臣…… 臣知罪!臣再也不敢了!”

可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负责看管天牢的禁军统领李敢慌慌张张跑进殿,手里捧着一块染血的绢布,膝盖一软跪在地上,声音带着哭腔:“陛下!不好了!校尉在天牢里自尽了!他用发簪扎了脖子,还留下一封血书,说…… 说他是被秦风逼供,才屈打成招的!”

秦风心里一震 —— 校尉怎么会突然自尽?天牢里有禁军看管,发簪这种利器根本带不进去!这分明是有人想杀人灭口,断了线索!

始皇的脸色沉得能滴出水,接过禁军递来的血书。血书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像是用尽最后力气写的,上面写着:“秦风三日逼供,鞭挞五十,逼臣认通羌之罪,臣无反心,唯以死明志,求陛下为臣做主!” 血渍还未干透,蹭在始皇的指尖,带着点温热。他看完,把血书扔在案上,看向秦风,语气里带着几分严厉:“校尉已死,血书虽未必可信,但此案的关键证人没了,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秦风躬身行礼,腰弯得很低,语气却异常坚定:“陛下,臣查到校尉的备份证据藏在栎阳韩氏旧宅,那里还有匈奴使者的羊头纹铜牌!臣请求带墨家弟子与两百禁军去栎阳彻查,定能找到匈奴与羌人勾结的铁证,还此案一个真相,也还臣自己一个清白!若查不到证据,臣愿自请罢官,去北境戍边,永不还朝!”

赵平坐在地上,听见 “韩氏旧宅” 四个字,眼里闪过一丝慌乱,刚想开口阻拦,却被始皇一个冰冷的眼神制止,只能悻悻地闭上嘴,手指紧紧攥着锦袍的衣角。

始皇沉默片刻,点了点头:“准奏!蒙恬,你带五百骑兵协助秦风,务必查清此事。若再出纰漏,你二人都要担责!”

“臣遵旨!” 秦风和蒙恬齐声应下,声音里满是坚定。

廷议结束后,秦风走出议事殿,雪粒还在飘,落在脸上冰凉。蒙恬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很大,带着安抚的意味:“兄弟,别灰心,校尉自尽肯定是赵平背后搞的鬼,咱们去栎阳,一定能找到证据,揪出幕后黑手!”

秦风点头,心里却清楚,旧贵族们不会善罢甘休,韩氏旧宅说不定早就设好了埋伏。他看向远处的栎阳方向,雪雾蒙蒙,像藏着无数锋利的刀子。

而此时,咸阳城外的破庙里,赵平正对着一个穿胡服的人发脾气,声音里满是焦躁:“你怎么让校尉自尽了?还留了血书!这下秦风肯定会去栎阳查韩氏旧宅,咱们藏在那里的证据就危险了!”

胡服人冷笑一声,从怀里掏出个刻着羊头纹的铜牌,扔在赵平面前:“怕什么?我已经在韩氏旧宅的地窖里埋了火油桶,还安排了二十个死士,只要秦风他们进去,就点火烧了地窖,让他们跟证据一起化为灰烬!再说,校尉死了,没人能指认咱们跟匈奴的关系,就算秦风找到点残片,也查不到咱们头上!”

赵平拿起铜牌,指尖摩挲着上面的羊头纹,眼里闪过一丝阴狠:“好!那就让秦风有去无回!等他死了,看谁还敢查咱们旧族的事!”

破庙外的雪越下越大,掩盖了他们的脚印,却掩盖不了即将到来的风暴。秦风站在议事殿外,手里攥着墨离画的韩氏旧宅草图,指腹划过 “地窖” 两个字,心里已经做好了准备 —— 这趟栎阳之行,不仅要找到证据,还要揪出幕后的旧贵族,彻底粉碎他们通敌的阴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