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58章 火场验伤,始皇赞言

栎阳流民村的清晨,空气里还飘着淡淡的焦糊味。地面被昨夜的雨水浸得发潮,却掩不住残留的余热 —— 昨夜匈奴细作放的火,虽被及时扑灭,可村西头三间草屋还是烧得只剩黑黢黢的木架,断梁上还挂着焦黑的布片,风一吹,晃晃悠悠地往下掉灰。

秦风蹲在临时搭的草棚下,手里捧着个陶碗,碗里盛着清澈的冷水,正帮老周头的老伴王阿婆敷烫伤的手背。王阿婆的手背红了一大片,起了几个亮晶晶的水泡,是昨夜救火时被溅起的火星烫的,她疼得龇牙,却还笑着说:“不碍事,这点伤算啥,比逃荒时饿肚子强多了!”

“您别乱动,先冷敷半个时辰,能止痛还能防水泡破。” 秦风小心翼翼地用布巾蘸着冷水,轻轻敷在烫伤处,旁边的墨石正拿着个布包,里面装着灰褐色的膏体,“这是墨家按《墨子?备穴》里的法子做的‘草木灰膏’,晒干的艾草灰混着猪油熬的,敷在烫伤处能消炎,比普通的草药管用。”

老周头在旁边搓着手,脸上满是焦虑,时不时往草棚外看 —— 昨夜火灭后,他就一直守着老伴,没合过眼,眼里全是红血丝:“秦大人,真不用请太医?俺听人说,烫伤要是化脓,会要命的!”

“墨家的法子管用,您放心。” 墨渊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卷竹简,是《墨子?杂守》的抄本,“这里面写着‘烫伤者,先以冷水渍之,三刻后敷草木灰膏,日换三回,七日可愈’,之前北境军的士兵被篝火烫伤,用这法子,没一个化脓的。” 他蹲下身,指了指王阿婆手背上的水泡,“这些小水泡不用挑破,冷敷后敷膏,自己会消,挑破了反而容易感染。”

正说着,草棚外传来一阵马蹄声,是小李子跑来了,他手里拿着个食盒,跑得满头大汗:“大人!陛下…… 陛下的车驾到了!还带了太医,说是特意来看看流民的伤情!”

秦风心里一愣 —— 始皇怎么会突然来?难道是听说了昨夜的火,担心流民?他赶紧扶王阿婆坐好,刚要起身,就看见远处的土路上,玄色的车驾越来越近,龙旗在晨风中展开,后面跟着几个穿官服的太医,手里提着药箱。

“陛下驾到 ——” 内侍的唱喏声传来,流民们纷纷起身,有的还没来得及整理衣裳,就慌着要下跪,始皇赶紧抬手:“都免礼!流民刚遭了火,不用多礼,朕是来看看伤员的,不是来摆架子的。”

始皇走到草棚前,目光落在王阿婆的手背上,眉头轻轻皱起:“老人家,伤得重不重?太医,快给看看。” 跟来的李太医赶紧上前,打开药箱,拿出银制的小勺子,想舀药膏查看,却被墨石拦住了。

“太医且慢,” 墨石手里还拿着那卷《墨子?杂守》,“我们先用冷水冷敷,再敷草木灰膏,已有半个时辰,阿婆说疼得轻多了,您可以先看看伤情,再对比药方。”

李太医愣了愣,显然没料到流民里还有懂医术的,他凑过去仔细看了看王阿婆的手背,又摸了摸敷在上面的布巾,惊讶地说:“这布巾还是凉的!烫伤后最忌热敷,冷水持续降温能保护皮肤,这法子倒是比宫里的‘雪水敷’更方便 —— 雪水难得,冷水随处都有。” 他又闻了闻草木灰膏,“艾草灰消炎,猪油润肤,配伍也合理,比太医署的‘黄连膏’更接地气,流民用着方便。”

始皇听了,眼里闪过一丝赞许,他接过墨渊递来的《墨子?杂守》抄本,内侍递上放大镜,他仔细翻看着关于烫伤处理的章节,点头道:“墨家的典籍,不是空谈异端,倒是满是实用的法子。秦风,你能让墨家将这些急救之术教给流民,做得好。”

“陛下,这不是臣一个人的功劳,是墨渊先生愿意传术,流民愿意学。” 秦风躬身回话,指了指不远处的几个流民,“陈老栓他们昨天学了冷敷和敷膏的法子,刚才还帮着给其他伤员处理伤口呢。”

始皇顺着秦风指的方向看去,果然,陈老栓正帮着一个被烟熏到的小孩,用艾草熏鼻 —— 小孩咳嗽得厉害,陈老栓拿着点燃的艾草,让烟轻轻飘进小孩的鼻孔,没一会儿,小孩的咳嗽就轻了。“这又是何法?” 始皇好奇地问。

墨渊解释道:“回陛下,这是《墨子?备穴》里的‘烟熏通鼻法’,艾草性温,能通窍,被烟熏到后,用艾草烟缓解,比吃药快,小孩也能接受。”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们还教流民做了‘草木灰水’,烧过的草木灰泡在水里,澄清后用来清洗伤口,能防感染,比清水管用。”

始皇走到陈老栓身边,看着小孩不再咳嗽,笑着摸了摸小孩的头:“你叫什么名字?怕不怕疼?” 小孩怯生生地说:“俺叫小石头,陈爷爷用艾草熏了,不疼了。” 始皇从怀里掏出块麦芽糖,递给小石头:“拿着,甜的,以后要是再不舒服,就找会用艾草的爷爷。”

这时,老周头突然想起什么,跑回还没烧完的屋角,抱出一个布包,里面是半袋新麦种,麦种上还沾着点灰:“陛下,这是俺们今年的新麦种,虽然屋子烧了,可麦种还在!秦大人说,明年种下去,还能收粮,俺们不怕重建!”

始皇接过布包,打开看了看,麦种颗粒饱满,虽然沾了灰,却没受潮。他心里一暖,对周围的流民说:“你们放心,屋子烧了,朕让少府派工匠来,帮你们盖结实的瓦房,比草屋抗火;麦种不够,朕从国库调拨,绝不会让你们误了春耕。”

流民们听了,纷纷欢呼起来,有的甚至抹起了眼泪 —— 之前逃荒时,遇到灾年,官府要么不管,要么催缴赋税,哪见过皇帝亲自来关心烫伤、送麦种的?陈老栓擦着眼泪说:“陛下,俺们以前总怕官府,现在才知道,陛下和秦大人,都是为俺们好!”

始皇走到被烧毁的草屋前,弯腰捡起一块烧焦的木片,上面还能看到墨家之前帮着钉的榫卯结构 —— 这是之前盖草屋时,墨家用榫卯代替钉子,让屋子更结实。“秦风,你之前说的‘连弩改灭火机’,还有墨家的急救术,都是护民的好法子。” 始皇转过身,语气严肃却带着温度,“大秦的根基,不是靠律法威慑,是靠让子民有地种、有饭吃、受伤了有人治。你能懂这点,比任何官爵都重要。”

他顿了顿,对身后的内侍说:“传朕旨意,赐墨家《墨子》全卷抄本,允许墨家在关中设立‘匠术馆’,教授流民木工、急救、灭火之术;赐秦风黄金百两,用于流民村重建,再调五百工匠,十日之内,帮流民盖好瓦房。”

“谢陛下!” 秦风和墨渊齐声行礼,流民们也跟着跪下,嘴里喊着 “陛下万岁”,声音里满是真心。

李太医走到始皇身边,小声说:“陛下,墨家的急救之术虽实用,却多是民间土法,要不要让太医署整理成册,规范后再推广?”

始皇摇头,笑着说:“民间的法子,最懂民间的苦。太医署的膏方虽好,却要名贵药材,流民用不起;墨家的草木灰、艾草,随处可见,才是真能救急的。以后太医署要多向墨家学习,把实用的土法编进《秦医方》,让全大秦的子民都能用得上。”

李太医躬身应下,心里也服了 —— 之前他总觉得民间医术不登大雅,现在才知道,能解决百姓疾苦的,才是好医术。

临近中午,始皇要回咸阳了,临走前,他单独把秦风叫到车驾旁,语气沉了些:“秦风,昨夜的火,是匈奴细作放的,北境传来消息,匈奴单于在集结兵力,怕是想趁冬天粮道难行,偷袭关东粮道。你要多防备,粮库的灭火机、流民村的防御,都不能松懈。”

秦风心里一凛,赶紧点头:“陛下放心,臣已经让蒙恬将军加派亲兵守着粮道,墨家也在粮库周围埋了沉木钉,流民们还组织了了望队,一有动静就报信。”

始皇拍了拍秦风的肩膀:“好,朕信你。流民是大秦的新根基,粮道是大秦的血脉,你守住它们,就是守住大秦的未来。” 车驾启动,始皇还掀开帘子,对着流民们挥手,直到车驾消失在土路尽头。

始皇走后,流民们更有干劲了,有的帮着清理烧毁的草屋,有的跟着墨家弟子学做草木灰膏,有的跟着工匠们搭瓦房的架子。老周头的老伴王阿婆,手背上的烫伤敷了两回膏,已经不疼了,她坐在草棚下,帮着缝补被烧破的衣裳,嘴里还哼着流民们编的小调:“秦大人,好官哩,分咱地,教咱种;墨家匠,巧手艺,救咱伤,灭咱火……”

秦风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踏实。他走到墨渊身边,递过去一壶水:“墨渊先生,始皇允许墨家设匠术馆,以后咱们能教更多流民手艺了。”

墨渊接过水,喝了一口,笑着说:“这都是你坚持‘以术护民’的结果。之前李斯说墨家是异端,现在始皇认可,以后咱们能更放开手脚做事了。” 他顿了顿,指了指远处的粮库,“不过,匈奴的事不能大意,冬天快到了,雪一落,灭火机的水容易结冰,咱们得提前想办法,比如把水换成盐水,盐水冰点低,不容易冻。”

秦风眼睛一亮:“好主意!咱们再让流民多存些干艾草、草木灰,万一匈奴用火油,盐水喷不灭,就用草木灰盖,火油怕土埋。”

两人相视一笑,都明白,眼前的安稳只是暂时的,北境的匈奴还在虎视眈眈,冬天的粮道防御,才是更大的考验。但看着流民们忙碌的身影,听着他们的笑声,两人心里都有底 —— 只要大家齐心,有墨家的智慧,有流民的支持,再大的难关也能闯过去。

当天下午,工匠们就带着木材、砖瓦来了,流民们主动帮忙搬运,狗蛋和几个小孩还帮着递钉子,虽然力气小,却跑得格外快。墨石带着几个墨家弟子,在流民村周围挖了浅沟,里面灌上盐水,要是再有人放火,盐水能起到隔离作用。陈老栓则带着几个流民,去山里砍艾草,晒草木灰,准备足够的急救物资。

夕阳西下时,第一间瓦房的框架已经搭好了,工匠们说,按这速度,十日之内肯定能盖完。秦风站在瓦房前,看着夕阳洒在新木材上,泛着暖光,心里突然想起始皇说的 “大秦的根基在子民”—— 是啊,这些勤劳、坚韧的流民,就是大秦最结实的根基,只要护好他们,大秦就不会倒。

而此时的咸阳宫,始皇坐在案前,手里拿着李太医整理的《墨家急救方》,上面记着冷水冷敷、草木灰膏、艾草熏鼻的法子,旁边还画着简易的图示。他笑着对内侍说:“把这方子抄个百十来份,送到关东各郡,让郡守教给各县的流民,再让少府多备些艾草、草木灰,冬天来了,流民容易冻伤烫伤,这些东西能派上用场。”

内侍躬身应下,刚要退下,始皇又补充道:“再给蒙恬传旨,让他调两千骑兵,守在关东到北境的粮道上,匈奴要是敢来,就给朕打回去,绝不能让他们伤了流民,断了粮道!”

夜色渐深,咸阳宫的烛火还亮着,始皇看着窗外的星空,心里想着栎阳流民村的景象 —— 那些捧着新麦种的流民,那些被烫伤却还笑着的老人,还有那个用艾草熏鼻的小孩,都是大秦的希望。他知道,只要秦风能守住关东的民生,蒙恬能守住北境的边疆,大秦就能长治久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