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46章 军方示好,将领拜访

栎阳的午后,阳光把麦田晒得暖融融的,风一吹,沉甸甸的麦穗就顺着风向晃,像一片泛着金绿的海浪。秦风蹲在田埂上,手里攥着块磨得光滑的木牍,正记录着 “五月初二,栎阳试点麦田:麦穗长四寸,颗粒饱满,预计亩产可达三石五斗”,笔尖沾了点麦秆上的细粉,却没在意 —— 再过半个月就能收割,农户们比他还上心,每天天不亮就来巡查,连谁家的鸡闯进麦田,都能引来好几个人帮忙赶。

“秦大人,您这记录比县吏还细!” 老周头扛着锄头走过来,肩上的粗布巾浸了点汗,随手搭在脖子上,“俺家小子昨天还说,等麦子收了,要把新麦磨成粉,给您蒸个最大的粟米糕!” 他指了指不远处的木棚,“您看,那是农户们搭的晒麦棚,用的是您教的‘墨家榫卯法’,不用一根钉子,结实得很!”

秦风顺着他指的方向看,木棚的梁架果然是用榫卯拼接的,边角还打磨得光滑,避免刮伤麦子。这是他之前从墨家墨渊给的《墨子?备城门》抄本里看到的,里面提过 “榫卯结构省材且坚”,正好教给农户搭棚子用,没想到才几天,就全搭好了。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整齐的马蹄声,不是蒙恬的轻骑,倒像是北境军的制式 —— 马蹄踏在土路上,节奏沉稳,带着股沙场历练出的劲。秦风抬头一看,只见一队玄甲骑兵正朝着麦田这边来,为首的将领身材魁梧,铠甲上还沾着点北境特有的沙砾,肩甲上的红缨被风吹得晃,手里握着杆长矛,矛尖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这是…… 北境的赵奢将军吧?” 老周头眯着眼睛看了会儿,小声说,“俺去年在陈留见过一次,听说他守着阴山山口,打退过好几次匈奴呢!他怎么来这儿了?”

秦风心里也犯嘀咕 —— 他跟北境军方除了蒙恬,没打过别的交道,赵奢突然来访,是为了什么?是李斯的意思,还是……

没等他想明白,骑兵已经到了田埂边。赵奢翻身下马,铠甲的鳞片 “哗啦” 轻响,他大步走过来,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却透着股审视,上下打量着秦风:“你就是秦风?那个用典籍帮陈留改城防、安置流民的典客令?”

“正是在下。” 秦风站起身,拍掉手上的土,语气沉稳,“不知赵将军远道而来,有何指教?”

赵奢没直接回答,反而走到麦田边,蹲下身,指尖轻轻捏了捏麦穗,眉头微微皱起:“传闻你用一本《秦民要术》,把盐碱地种出了粮,还让流民安稳下来 —— 我北境的士兵,有一半是关东人,他们家里人要是都能像这样有地种,就不会总惦记着老家,能安心守边了。” 他顿了顿,语气里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实在,“这次来,是代表北境五个校尉,给你送点东西。”

身后的亲兵递过来一个粗布包,赵奢接过来,放在秦风面前的石桌上:“这里面是北境的军报副本,上面有我们按你注解的《墨子?备城门》改的哨所防御方案,还有几张阴山山口的地形图 —— 你之前说‘斥候岗每五里设一个,用狼粪烟传信’,我们试了,匈奴游骑的偷袭少了四成,死的兄弟也少了。”

秦风打开布包,里面的军报墨迹还很新,最上面一张写着 “阴山哨所调整后首月:匈奴偷袭三次,均被击退,无人员伤亡”,旁边还画着个简易的哨所图,标着 “射孔位置按秦风注解调整,离地三尺,可防匈奴弓箭”。他心里一暖,原来北境军方一直在用他的注解,这趟拜访,是真心示好。

“赵将军客气了,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秦风把军报收好,“北境士兵守着大秦的门户,才是真的辛苦 —— 这些防御法子能帮上忙,我也高兴。”

“该谢的还是要谢。” 赵奢从怀里掏出块青铜令牌,上面刻着 “北境军符” 四个字,递给秦风,“这是北境军的通行令,你要是去北境,不管哪个哨所,都能给你提供方便。还有,蒙将军跟我们说,你在关中搞粮道防御,我们北境调了二十个懂防御的老兵过来,已经在渭水渡口等着了,墨家弟子的‘沉木钉’,他们能帮忙埋。”

秦风接过令牌,指尖触到上面的纹路,冰凉的金属却透着股暖意 —— 这不仅是通行令,是北境军方的认可,是 “上下同欲者胜” 的实锤。他想起《孙子兵法》里的这句话,忍不住说:“将军,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真正管用的,是‘上下同欲’—— 士兵想守好边,流民想种好地,咱们目标一致,才能挡住匈奴,稳住大秦。”

赵奢眼睛亮了,拍了拍秦风的肩膀,力道大得让秦风胳膊发麻:“说得好!‘上下同欲者胜’!我之前还不信,觉得儒生只会掉书袋,现在才知道,你这儒生,懂的比我们这些带兵的还实在!” 他指着麦田,“你看,这些麦子要是能收,不仅流民有饭吃,我们北境的军粮也能多些,不用总靠关中调运 —— 这就是‘同欲’!”

老周头在旁边听着,赶紧跑回木棚,端出一陶碗刚煮好的麦仁粥,还冒着热气:“赵将军,您尝尝!这是用试点的新麦煮的,比陈麦香多了!您守边辛苦,喝碗热粥暖暖身子!”

赵奢也不推辞,接过碗就喝了一口,热粥滑进喉咙,带着新麦的甜香,他忍不住点头:“好!比北境的干粮好吃多了!要是我们的士兵能天天喝上这粥,保准能把匈奴赶得更远!” 身后的亲兵也都围过来,农户们赶紧又端出几碗粥,田埂边瞬间热闹起来,铠甲的冷硬和麦田的暖绿混在一起,竟格外和谐。

“对了,有件事得跟你说。” 赵奢喝完粥,脸色沉了些,拉着秦风走到一边,压低声音,“李斯最近在北境安插了不少眼线,说是‘巡查军粮’,其实是想找我们的茬 —— 他们问过好几次,为什么按你的注解改防御,还说‘儒生的话不能信,别被误导了’。” 他顿了顿,语气更沉,“我还听说,李斯让人在渭水渡口附近盯梢,好像想找机会破坏粮道,你得多加小心。”

秦风心里一凛,果然,李斯没放弃搞事。他握紧手里的军报,点了点头:“多谢将军提醒,我已经让墨家弟子和蒙将军的人守在粮道了,还埋了‘沉木钉’,应该能防得住。”

“防得住最好,防不住也别怕!” 赵奢拍了拍剑柄,语气豪爽,“北境的兵,只要你一句话,随时能调过来帮你!李斯要是敢动粮道,就是跟北境的士兵作对,跟我们的家人作对,我们绝不能饶他!”

夕阳西下时,赵奢要回北境了。农户们凑过来,给骑兵们装了不少新炒的麦仁,老周头还把刚蒸好的粟米糕塞进赵奢手里:“将军,您带回去给兄弟们尝尝,就当是俺们流民的一点心意!”

赵奢接过糕,郑重地抱了抱拳:“多谢乡亲们!我替北境的兄弟们谢谢你们!等打退了匈奴,我再来看你们的新麦!” 他翻身上马,对秦风喊:“秦大人,有事随时传信!北境的兵,永远跟你站在一起!”

骑兵渐渐远去,尘土飞扬中,秦风还能看见赵奢回头挥手。老周头凑过来,笑着说:“秦大人,您可真厉害,连北境的将军都佩服您!” 周围的农户也都附和,语气里满是骄傲,仿佛被佩服的是他们自己。

秦风看着手里的北境军符和军报,心里满是踏实 —— 从陈留的流民,到咸阳的扶苏,再到北境的军方,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他的法子,认可典籍里的民生道理。这些认可,比任何官爵都让他觉得有底气。

可他没注意到,远处的树林里,一道灰影正躲在树后,把刚才的一切都记在竹简上 —— 是李斯的眼线。那人见赵奢走了,赶紧翻身上马,朝着咸阳的方向奔去,竹简上写着 “北境将领赵奢与秦风密谈,似欲联手对抗李廷尉,渭水渡口有墨家弟子和老兵守卫”。

回到偏殿时,天色已经暗了。秦风把北境军符、军报和之前墨家的粮道图纸放在一起,烛火下,这些东西透着股沉甸甸的分量 —— 这是军民齐心的证据,是 “上下同欲” 的底气。他拿起军报,翻到 “匈奴偷袭减少四成” 的字样,想起赵奢说的 “士兵家人能安心种地”,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而此时的李斯府里,眼线正跪在地上,把在栎阳看到的一切一五一十地说给李斯听。李斯坐在案前,手里的茶杯 “啪” 地摔在地上,碎片溅了一地:“北境的人也敢跟秦风联手!真是反了!” 他气得胸口起伏,对心腹说:“你去把关东的旧贵族都叫来,再找几个亡命之徒,今晚就去渭水渡口!就算有墨家弟子和老兵守卫,也要把粮道给我毁了!我倒要看看,秦风没了粮道,北境的人还会不会帮他!”

心腹领命退下,李斯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偏殿的烛火,眼神阴鸷得像化不开的墨:“秦风,赵奢,你们以为联手就能赢?等着吧,我会让你们知道,大秦的朝堂,终究是我说了算!粮道一毁,流民闹起来,北境的人也护不住你!”

偏殿的烛火还亮着,秦风坐在案前,借着烛光,把北境军报里的防御调整方案抄下来,准备明天送给扶苏和蒙恬。竹简上的字迹越来越清晰,每一笔都透着股坚定 —— 他知道,李斯的阴谋还没停,渭水渡口的危机随时可能爆发,但他不怕。有北境军方的支持,有墨家的防御,有流民和农户的信任,还有典籍里的智慧,他能守住粮道,守住大秦的民生根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