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111章 扶苏提议,讲坛初谋

七月的咸阳像被扣在一口闷热的铁锅里,连傍晚的风都裹着一股黏腻的热气,吹在脸上像贴了片湿麻布。蝉鸣在扶苏府邸的庭院里疯长,绕着石榴树的枝叶打圈,吵得人心里发慌。青绿色的石榴果刚挂在枝头,被廊下两盏烛火一照,泛着淡淡的暖光,倒成了这闷热里唯一的清爽颜色。

秦风踩着青砖路往里走时,裤脚还沾着点农学堂的湿泥,傍晚他刚在渭水边的试验田跟墨渊核对完北方粟种的发芽数据,裤腿蹭到了田埂边的积水。他手里攥着一卷泛黄的麻纸,是农学堂学员刚整理好的《墨家工具改良记》,纸角被风吹得卷了边,上面还沾着点没擦干净的墨渍。

“秦兄,这边!快进来!” 扶苏的声音从书房方向传来,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急切。他穿着一件月白色的粗布袍,没系宫廷里常用的玉带,只用一根素木簪把头发松松挽着,额前垂着两缕碎发,少了些储君的拘谨,多了几分读书人特有的温和。他快步迎上来时,手里还捏着一卷磨得边缘发白的竹简,指腹在竹简上反复摩挲,显然是刚还在翻看。

“殿下怎么这么急?我还以为要等明早才找我。” 秦风跟着扶苏往书房走,路过廊下时,眼角瞥见两个穿灰布短打的汉子站在月亮门旁,背对着他们,双手按在腰间的环首刀上,那是扶苏的贴身护卫,平时都守在府邸外院,今儿却挪到了内院,连呼吸都放得极轻,显然是有要紧事。

书房的门 “吱呀” 一声被推开,又迅速关上,外面的蝉鸣瞬间淡了大半。屋里只点了两盏青铜烛台,烛火在风里轻轻摇曳,把两人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土墙,忽明忽暗地晃。书架占了半面墙,上面堆得满满当当的竹简,大多是市面上少见的残卷:最上层摆着《论语》《孟子》的片段,竹简用细麻绳捆着,边角都磨出了毛边;中间层是《墨子》《管子》的抄本,有的页面上还写着扶苏的批注,用红笔圈出 “尚贤”“轻重之术” 的字样;最下层堆着三卷《秦农要术》的抄本,封皮上是扶苏亲笔写的 “实用之书,当传后世”,墨迹还透着点新。

扶苏把手里的竹简轻轻放在案上,推到秦风面前,指尖在竹简上点了点:“秦兄,你先看这个,这是我上月从博士府借来的《论语》残卷,就剩‘子路问政’这一段,里面有‘先之劳之’‘无倦’几个字,我翻来覆去看了十几天,越想越觉得在理。” 他的眼神亮了起来,像烛火里跳起来的火星,“前几天我去蒙恬将军府,正好碰到他侄子蒙毅,那孩子才十七,手里偷偷藏着卷《墨子》,见了我就慌得往身后藏。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丞相府的门生天天来府里‘讲学’,说除了《秦律》和商君的书,其他都是‘异端’,连《墨子》里讲‘造工具利民生’的句子都不让读,读了就是‘动摇大秦根本’。”

秦风拿起那卷《论语》残卷,指腹拂过磨损的竹简边缘,能摸到常年翻看留下的光滑触感。他低头看着 “先之劳之” 四个字,忽然想起农学堂里老陈头带着学员修梯田的样子,老陈头就是 “先之劳之”,自己先下田,再教别人,跟这句子里的意思正好合上。

“殿下是想…… 让这些年轻贵族多接触些百家学说?” 秦风抬起头,指节轻轻敲了敲案几,声音压得很低,“可你也知道,李斯丞相最忌讳这个,去年我在江州推梯田,就因为提了句‘墨家工具能省人力’,他就跟陛下说‘墨家之术非正统,恐乱农事’,后来还是靠实测产量才压下去。”

“不只是接触!” 扶苏往前凑了凑,烛火的光映在他脸上,能看到眼底的焦虑,“我还见了王离将军的儿子王述,那孩子跟我说,上个月朝堂议‘北方赋税’,李斯提议‘增贵族田租以补边防’,王述当场反驳,说‘百姓刚安居,该减租而非增租’,结果李斯的门生就私下说他‘读了异端书,胳膊肘往外拐’。” 他攥紧了手里的《论语》残卷,指节泛白,“这些年轻贵族是大秦的未来啊!要是都被李斯他们用‘旧法唯一’捆住了手脚,以后遇到事只会照搬老规矩,像去年粮价暴涨,李斯不想着怎么平粮价,反而让赵成囤粮,就因为‘老规矩里贵族就该掌粮权’,这样下去,大秦怎么往前走?”

秦风的手指停在案几上,眉头慢慢皱了起来。他想起去年深秋,自己从江州赶回咸阳复命,在宫门外碰到过几个年轻贵族,都是李斯的门生,正围着一个武将子弟骂,说他 “学农法就是学异端,丢贵族的脸”。秦代的律法里,虽没明着禁绝百家学说,可 “私人聚众论政” 却是一条隐性的红线,当年吕不韦就是因为门客聚众着书,被安了 “惑乱民心” 的罪名,最后饮鸩自尽。现在扶苏要开坛讲百家,一旦被李斯抓住把柄,扣上 “传播异端、蛊惑贵族” 的帽子,不仅讲坛办不成,扶苏这个储君的位置都可能不稳。

“殿下,这事风险太大了。” 秦风的声音沉了些,语速也慢了下来,“你忘了去年粮价风波后,李斯在朝堂上怎么说的?他说‘农法推广尚可,若再涉思想,恐生乱’,这话明着是说农法,暗着就是警告咱们别碰百家学说。要是他知道你私下开坛,肯定会让御史参你‘私聚贵族,非为议政,实为谋私’,到时候陛下就算信你,也得给朝臣一个交代,说不定还会停了农学堂的事。”

扶苏的眼神暗了暗,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案几上的木纹。他知道秦风说的是实话,可一想到蒙毅藏《墨子》时的慌张,王述被骂时的委屈,心里就像堵了块石头。他沉默了片刻,忽然抬起头,眼神里多了几分孤注一掷的坚定:“秦兄,我知道风险,可我不能看着这些孩子被活活捆住!这样,讲坛就设在我的书房,这是私人府邸,不是官方的朝堂或博士府,律法管不着私人议事;听众我来选,就二十人以内,都是蒙毅、王述这样的武将子弟,他们家里要么跟李斯没牵扯,要么本身就反对李斯的重税,不会泄密;你来讲的时候,不用明着说‘百家’,就结合你推农法的事讲‘实用’—— 比如你让老陈头当农学堂助教,这不就是《墨子》说的‘有道者劝以教人’?你让百姓种梯田吃饱饭,这不就是《论语》说的‘富民而后教之’?就算被人问起,咱们也能说只是‘交流农事经验’,谁能挑出错来?”

秦风看着扶苏的眼睛,那里面有焦虑,有理想,还有点孩子气的倔强。他想起三个月前,农学堂里有个年轻学员怕得罪李斯,不敢教百姓用墨家的播种机,还是扶苏悄悄去学堂,跟学员说 “只要能让百姓省力,就该教”。那时候扶苏的眼神,跟现在一模一样,认准了 “为民” 的理,就不肯回头。

“殿下,你就不怕李斯的眼线盯着你的府邸?” 秦风的手指轻轻敲了敲案上的《墨家工具改良记》,纸页发出 “沙沙” 的响,“丞相府的人,连你昨天见了哪个大臣都能查清楚,更别说二十个贵族子弟往你府里跑。”

“我早有准备。” 扶苏从书架最下层抽出一卷竹简,是他手绘的府邸布局图,上面用墨笔标着 “前门”“后门”“侧巷” 的位置,“后天是十五,城里的商铺都要进新货,仆人说出去买墨锭、竹简,合情合理。我让护卫在后门的侧巷里等着,每个来的子弟都带个暗号,说‘来买墨锭’,护卫就引他们从侧巷走后门进来,不走前门,不会被人注意。” 他指着图上的书房,“我还会让仆人把书房的书架挪开,腾出一块地方,放二十个蒲团,烛火调暗些,看着像朋友聚着聊天,不像‘开坛讲学’。”

秦风拿起案上的《墨家工具改良记》,慢慢翻开。第一页是 “秧马改良篇”,上面画着秧马的草图,左边是老款秧马,脚踏板标着 “两尺五”,右边是改良款,标着 “三尺”,中间用红笔写着 “试改五次,第三次最宜,脚踏板加长三寸,省力三成,每日可插秧半亩多”。下面还有学员小李的批注:“江州李二叔说,改良后踩起来不歪脚,妇人们也能插秧,不用再靠汉子。” 翻到第二页 “梯田犁改良篇”,画着犁头的对比图,老犁头宽四寸,改良后宽两寸,旁边写着 “墨家弟子阿木改,窄犁头可顺田埂拐弯,减少泥土粘连,北方坡地适用,试种时每亩省半个时辰”。

“秦兄,你看这个。” 扶苏凑过来,指着 “梯田犁” 那一页,“你讲的时候,就说这个改良,墨家弟子改的犁头,比老犁好用,这就是‘不管是哪家的法子,只要有用,就该学’。然后再提《墨子》里的‘尚贤’,说阿木只是个普通弟子,可他懂工具,就该让他教别人,这不就是‘选贤举能’?”

秦风看着纸页上的草图,忽然想起阿木改犁头时的样子,那孩子手上磨起了水泡,还在反复调整犁头的宽度,说 “要让北方的百姓用着顺手”。这才是百家学说的本意啊,不是争 “正统”,是争 “实用”,是争 “为民”。

“行,我答应你。” 秦风合上《墨家工具改良记》,语气里的顾虑少了大半,“但咱们得约法三章:第一,听众必须是你亲自确认的,绝不能有李斯的门生,哪怕是沾点关系的都不行;第二,每次讲的时间不能超过一个时辰,亥时前必须散场,太晚了仆人归家会引人注意;第三,要是有任何风吹草动,比如丞相府的人查问,立刻停办,就说咱们在讨论北方粟种的事,把这卷改良记拿出来当证据,绝不能硬扛。”

“没问题!” 扶苏一下子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烛火的光映在他脸上,暖融融的,“我这就去列听众名单,蒙毅、王述肯定要算,还有冯去疾将军的儿子冯安,他跟王述一起反对过李斯的重税;还有韩当将军的侄子韩平,他去年去过江州,见过梯田,知道农法的好,不会泄密。算下来刚好十八人,够了,不多不少。”

他一边说,一边从书架上抽出张空白竹简,用炭笔飞快地写着名字,笔尖划过竹简的声音 “唰唰” 响,像在写一份沉甸甸的约定。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被轻轻敲了三下,节奏很轻,是仆人的暗号。扶苏放下笔,低声说:“进来。”

门被推开一条缝,一个穿灰布仆役服的汉子探进头来,是扶苏的贴身仆人李忠,他脸色有点白,声音压得像蚊子哼:“公子,周青(护卫)来报,府外西边的巷口,有两个穿黑衫的人,背着环首刀,来回走了快一个时辰了。他们穿的黑衫,袖口绣着‘相府’的小银纹,像是丞相府的人。”

扶苏手里的炭笔 “啪” 地掉在竹简上,在 “冯安” 的名字旁边划了道黑痕。他和秦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紧张,李斯的人,果然已经盯上了。

“周青怎么说?” 扶苏的声音很稳,可手指却悄悄攥紧了桌角。

“周青说,那两个人没靠近府邸,就站在巷口的老槐树下,时不时往府门这边看,还跟路过的一个货郎说了句话,货郎好像是他们的眼线。” 李忠的额角冒了汗,“周青让小的问您,要不要调两个护卫过去,把他们赶走?”

“别!” 扶苏赶紧摆手,“不能起冲突,一冲突就露馅了。让周青接着盯着,记着那两个人的模样,看他们什么时候走。另外,让后厨今晚多做些馒头,明早让仆人推着车从后门出去,就说‘给城外佃户送粮’,顺便看看巷口还有没人。”

李忠应声退下后,扶苏看着秦风,语气里带着点歉意:“秦兄,看来咱们得再改改计划,后天来的子弟,让他们别穿贵族常穿的锦袍,穿粗布袍,像个普通读书人,这样就算被相府的人看到,也不会怀疑是贵族聚会。”

“还有,让每个子弟单独来,别结伴。” 秦风补充道,“间隔一刻钟来一个,从不同的方向走侧巷,这样不会被人看出是‘一起的’。要是有人问起,就说‘来借农书’,咱们书房里有《秦农要术》,理由也说得通。”

扶苏点点头,拿起案上的竹简,用布擦去那道黑痕,重新写 “冯安” 的名字:“我明早就让人把消息传给蒙毅他们,让他们按咱们说的做。秦兄,你放心,只要咱们小心,肯定能成。”

夜色渐深,庭院里的蝉鸣弱了些,烛火的光透过书房的窗纸,在青砖上投下一块小小的暖斑。秦风站起身,走到门口时,又回头看了一眼,扶苏正低头在竹简上写着什么,眉头轻皱,却没了之前的焦虑,多了几分笃定。

“殿下,明早我让墨渊派两个墨家弟子来府外的茶馆等着,要是有急事,就让护卫去茶馆传信。” 秦风说,“墨家弟子懂点拳脚,也能帮着盯梢。”

“好!” 扶苏抬起头,笑了笑,“辛苦秦兄了。”

秦风走出扶苏府邸时,晚风终于带了些凉意。他攥紧手里的《墨家工具改良记》,纸页上的墨渍蹭到了掌心,有点凉。他抬头看了看天,月亮刚爬上来,挂在石榴树的枝丫间,亮得能看清巷口的人影,西边的老槐树下,果然有两个黑衫人站着,背对着他,像两尊沉默的石像。

他加快了脚步,心里想着要赶紧回农学堂,跟墨渊交代应急的事,还要把讲稿准备好,不能只讲工具改良,还得把《论语》《墨子》里的句子揉进去,要自然,要让那些年轻贵族听着觉得 “这不是异端,这是过日子的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