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89章 扶苏作证,承诺落地

深秋的栎阳被一层暖融融的阳光裹着,像盖了床晒透的粗布被,晒得人骨头缝里都透着舒坦。风里带着股清清爽爽的麦叶香,吹过试点村的麦田时,半尺高的麦芽轻轻摇晃,绿油油的浪头顺着田埂铺开,一直连到远处的渠边 —— 渠里的水还带着清晨的凉意,顺着田沟淌进区田坑,滋润着刚冒头的麦穗雏形。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蹲在田边,指尖轻轻碰着麦叶,有的凑在一起比谁的麦芽高,有的低声聊着秋收的盼头,脸上的笑比头顶的阳光还暖。

秦风站在田埂上,手里攥着卷竹简,指腹反复摩挲着上面的种植数据,心里却绷着根弦 —— 今天扶苏要亲自来栎阳验证区田法的成效,随行的不仅有关中各县的农官,还有几个一直持怀疑态度的贵族,为首的是廷尉李斯的侄子李由。这人向来依附冯劫,之前在咸阳朝堂上就多次跳出来,说区田法 “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还说秦风是 “借农事博虚名”。秦风不怕扶苏不信 —— 毕竟试点村的成效摆在这里,他怕的是贵族们故意挑刺,比如指着某几株长得矮的麦芽说 “长势不均,是临时催肥”,或者拿 “小面积易照料,推广到千亩地必乱” 当借口,要是让他们找到哪怕一点漏洞,始皇之前许下的 “关中全面推广” 的承诺,说不定就会打折扣。

“秦大人,您再核对遍数据,俺们昨儿跟墨家弟子又查了一遍,错不了!” 墨渊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他手里拿着另一卷竹简,上面用炭笔密密麻麻记着各个村子的区田法种植情况:“试点村,亩挖区田坑二百个,每坑十粒种,现在麦芽高五寸二,根系长三寸,预计亩产八石;王家坳,亩挖一百八十坑,麦芽高四寸八,预计亩产七石;李家村,亩挖一百九十坑,麦芽高四寸半,预计亩产七石五斗……” 每个数据后面都画着个小小的对勾,旁边还签着村民和墨家弟子的名字,是实打实核对过的。

秦风接过竹简,逐行逐字看过去,指尖划过 “试点村预计亩产八石” 那行字时,心里踏实了些 —— 这比去年撒种的亩产翻了一倍还多,是铁打的成效。“没错,” 他抬头看向村口,远处已经扬起一阵尘土,马蹄声隐约传来,是扶苏的队伍到了,“就是怕李由他们鸡蛋里挑骨头,咱们得准备好应对的法子。”

没一会儿,扶苏的马车就停在了村口。他没穿 formal 的朝服,只着一件素色布袍,腰间系着根铜带,带子上没挂任何玉佩,显得格外清爽。刚下车,他就快步往麦田走,脸上带着期待的笑,第一句话就是:“秦大人,快带本公子去看看!一路上听农官说麦芽长势好,本公子早就想亲手摸摸了。” 他身后跟着的李由,穿着件锦缎短褂,手里摇着把描金折扇,眼神扫过麦田时,嘴角撇了撇,带着点不屑,凑到旁边一个贵族耳边小声嘀咕:“不过是几亩小田,精心伺候着,能长不好?真要推广到千亩地,哪有这么多人力挖坑浇水,怕是到时候收的麦子还不够付工钱。”

秦风假装没听见,引着扶苏往麦田深处走。王老汉早就扛着个木尺等在田边,见扶苏来了,赶紧迎上去,手里的木尺都有点拿不稳:“公子,您看您看!这麦芽都是按秦大人教的区田法种的,才一个月,就这么高了!” 他蹲下来,把木尺竖在麦芽旁边,“五寸还多一点,比去年撒种的麦子高了两寸多,根系也壮实!”

扶苏也蹲下来,指尖轻轻碰了碰麦叶,麦叶上的露珠沾在他手背上,凉丝丝的,带着股新鲜的潮气。他仔细看了看麦芽的颜色,又让墨石挖了一株出来 —— 根系密密麻麻的,比普通麦子的根长了一倍,牢牢扎在土里。“这麦芽确实壮实,” 扶苏的眼里满是欣慰,心里想着:父皇总担心关中旱情影响收成,有了这区田法,百姓们今年冬天就不用挨饿了,“根系扎得深,就算再旱几天,也能吸收地下的水,不容易旱死,这法子比撒种强太多了。”

李由这时凑了过来,折扇 “啪” 地合上,指着麦田说:“秦大人,扶苏公子,不是在下泼冷水。这几亩试验田确实长得好,可您想过吗?关中多大的地?千亩万亩的,哪有这么多人力挖坑?就拿俺们县来说,壮丁大多去修长城了,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哪有力气挖一尺深的坑?到时候还得官府派丁,这不就是劳民伤财吗?” 他身后的一个贵族也跟着附和:“就是!前儿俺听说邻县试种了几分地,光挖坑就花了三天,最后还因为没水浇,死了一半麦芽,这区田法根本不实用!”

秦风心里一紧,刚要开口反驳,扶苏先站了起来,脸色沉了些:“李由,你说的是哪个县?本公子怎么没听说?” 他转向王老汉,语气缓和下来,“王老伯,您跟李大人说说,种区田法是不是真的费人力?”

王老汉赶紧摇头,拉着李由的袖子往自己的田边走:“李大人,您可别听外人瞎传!俺们村都是老弱妇孺,可墨家弟子教俺们用了改良的锄头,挖坑快得很!” 他从田埂边拿起一把区田锄 —— 锄头尖是青铜的,比普通锄头窄,锄柄上还装了个小木尺,“您看这锄,挖下去正好一尺深,不用再量,俺老婆子一天都能挖一百多个坑!再说浇水,有龙骨水车,俺一个人踩着,一天能浇两亩地,比以前挑水省力多了!” 他又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装着去年和今年的麦种,“您再看这麦种,今年的比去年的饱满,收的麦子肯定多,就算多花点力气,也值啊!”

扶苏这时从随行的人手里拿过一卷《泛胜之书》,翻到 “区田法” 的章节,递到李由面前:“李由,你看看这个。《泛胜之书》里记载‘区田法,一亩收十石,非必良田也’,当年关中大旱,就是靠这个法子救了上万百姓的命。” 他指着麦田里忙碌的村民,“你刚才说没人力,可你看,村民们都是自愿种的,没人强迫。墨家还会派弟子去各县教做改良农具,官府再调拨些麦种和草木灰,百姓们怎么会不愿意?难道你觉得百姓们宁愿挨饿,也不愿意多收些麦子?”

李由拿着《泛胜之书》,脸色有点难看,却还嘴硬:“公子,话不是这么说。就算人力够,要是遇到蝗灾、病害怎么办?之前王家坳不就闹过麦锈病吗?万一推广开了,再闹病害,损失就大了!”

“这点你不用担心。” 墨渊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陶碗,碗里装着石灰和草木灰的混合物,“《泛胜之书》里早就有治麦病的法子,用石灰和草木灰按三比一的比例混合,筛成细粉,早上露水没干的时候撒在叶子上,三天就能好。” 他指着田边堆着的草木灰,“王家坳的麦锈病早就全治好了,您看现在的麦芽,一片黄斑都没有,壮实得很。防蝗也有法子,撒草木灰、燃火把,之前蝗灾来的时候,种区田法的麦田一根麦芽都没被啃,比撒种的强太多了!”

几个农官听了,都点了点头。高陵县的农官凑过来说:“扶苏公子,俺们县今年旱情最重,百姓们都快断粮了。要是区田法真能有这成效,俺们县愿意第一个推广,就算多花点人力,也比饿肚子强!” 其他县的农官也纷纷附和,有的说要赶紧回去准备挖坑,有的问墨家弟子什么时候能去教做水车,李由见没人支持自己,只好把折扇打开又合上,没再说话,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扶苏见大家都认可,脸上露出笑容,清了清嗓子说:“既然这样,本公子今天就给大家一个准话 —— 始皇陛下之前已经亲口说过,只要区田法成效属实,就在关中全面推广。现在本公子亲眼所见,成效远超预期,从今天起,关中各县都要推广区田法!” 他转向秦风,眼神坚定,“秦风,本公子任命你为关中区田法推广总领,负责调拨麦种、草木灰,协调墨家弟子指导农具改良,各县农官都要听你调度。有敢阻挠推广、散布谣言者,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都按《秦律》严惩!”

秦风心里一暖,眼眶有点发热,赶紧躬身行礼:“谢公子!臣一定不负公子所托,不让关中百姓失望,让每一寸能种的地都长出麦子!”

村民们听了,瞬间欢呼起来。王老汉激动得抹眼泪,拉着旁边的李二说:“俺就知道!俺就知道区田法能推广开!今年冬天,俺孙儿终于能吃上饱饭了!” 小石头拉着妹妹,在麦田边跑着喊:“有麦饼吃啦!有麦饼吃啦!” 王阿婆也凑过来,手里拿着个刚烤好的糠饼,塞给扶苏:“公子,您尝尝!这是用今年的新麦磨的粉做的,虽然糙,却是俺们的心意!”

扶苏接过糠饼,咬了一口,麦香混着淡淡的苦味,却格外踏实。他笑着说:“好吃!等秋收了,本公子再来吃大家种的新麦饼!”

当天下午,扶苏在栎阳县衙召开了推广会议。各县农官都郑重地签下了推广文书,承诺一个月内完成本县的试点田,三个月内全面铺开。扶苏还当场下令,从咸阳的官仓调拨五万石麦种、十万斤草木灰到关中各县,同时派五十名墨家弟子分赴各县,手把手教村民做龙骨水车、区田锄,确保每个村子都有改良农具。

可就在会议快结束时,一个随从匆匆跑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急报,递给扶苏。扶苏看完,脸色瞬间严肃起来:“秦大人,李由说得没错,确实有人在阻挠推广。泾阳县传来消息,冯劫的余党在那边散布谣言,说区田法是‘官府苛政’,还煽动百姓毁了刚种的区田坑,泾阳县令已经控制不住局面,请求支援!”

秦风心里一沉 —— 怕什么来什么,冯劫的余党果然没闲着。扶苏皱着眉,思考了片刻,对墨影说:“墨影,你立刻带二十名墨家弟子,骑快马赶往泾阳县,协助县令平息谣言,保护麦田,一定要稳住百姓!” 他又转向秦风,“秦大人,你后续跟进,带着推广手册和区田法的成效数据,让泾阳的百姓知道,区田法是为了让他们有饭吃,不是苛政!”

墨影立马领命,转身就去准备。扶苏拍了拍秦风的肩膀,语气诚恳:“秦大人,本公子知道推广之路不会一帆风顺,还有很多贵族在暗中观望,甚至搞破坏。但你放心,本公子今晚就回咸阳,向父皇详细奏报栎阳的成效,让父皇下一道正式的圣旨,有这道圣旨,再有人敢阻挠,就是抗旨,没人敢再放肆!”

秦风点头,心里满是感激:“公子放心,臣一定尽快赶到泾阳,不让冯劫的余党毁了百姓的希望。”

会议结束后,扶苏特意去了墨家工坊,查看改良后的农具。墨石正在演示新做的区田锄,见扶苏来了,赶紧递过去:“公子,您试试!这锄尖是青铜的,锋利还耐用,锄柄上的木尺能随时量坑深,不用再单独带尺子。” 扶苏接过锄头,试着挖了个坑,果然省力,一锄头下去,土块就松了,用木尺量了量,正好一尺深。“好!” 扶苏笑着说,“这种锄头要多做,尽快分发给各县的百姓,让他们种区田更方便。” 他又看了看水车的改良部件 —— 青铜齿轮比之前更厚实,竹筒也换成了阴干三年的陈竹,还加了青铜箍加固,“墨家的技术真是帮了大忙,有这些器械,推广起来就顺利多了。”

夕阳西下时,扶苏要回咸阳了。村民们都自发地来送行,有的扛着袋麦种,有的提着篮晒干的野菜,王阿婆还给扶苏缝了个布包,里面装着刚烤的糠饼和一小束麦秸,说能 “带来丰收的好运气”。小石头拉着扶苏的衣角,递过来一张用炭笔画的画 —— 上面画着绿油油的麦田,还有一个举着锄头的小人,旁边写着 “谢谢公子”。

扶苏接过画,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心里暖暖的:“谢谢大家,本公子一定会把你们的心意和区田法的成效告诉父皇,让父皇知道,关中的百姓都是勤劳肯干的好百姓!” 他翻身上马,对秦风说:“有事随时派人去咸阳找本公子,本公子永远支持你!”

看着扶苏的队伍渐渐远去,秦风心里踏实多了。墨渊走过来,手里拿着刚整理好的推广手册,手册上不仅有区田法的种植步骤、农具使用方法,还有防蝗、防病害的图文说明,甚至标注了不同土壤的挖坑深度差异。“有了扶苏公子的支持和这手册,推广应该会顺利很多。”

“嗯,” 秦风点头,看向远处的麦田,夕阳的金光洒在麦芽上,像镀了层金,“咱们现在就出发去泾阳,不能让冯劫的余党毁了那里的麦田。” 他转身对围过来的村民说:“大伙放心,有扶苏公子作证,有始皇陛下的支持,区田法肯定能在关中推广开,今年冬天,咱们都能吃上饱饭,再也不用饿肚子!”

村民们欢呼起来,有的已经开始收拾工具,准备明天去邻村帮忙推广。秦风和墨渊、墨石则快速收拾好东西,牵着马往泾阳县的方向走 —— 那里虽然有一场硬仗要打,但这次,他们不再是孤军奋战,有扶苏的支持,有典籍的支撑,有百姓的信任,还有那片绿油油的麦田带来的希望,他们一定能赢。

而此时,咸阳的皇宫里,始皇正拿着扶苏送来的奏折,上面详细写了栎阳的区田法成效,还有各县农官签下的推广承诺,甚至附了一张麦田的草图。始皇笑着对李斯说:“扶苏这孩子,越来越懂农事,也越来越有担当了。秦风这小子也不错,是个能干事、肯为百姓着想的人,没看错他。” 他拿起御笔,在奏折上批了 “准奏” 二字,又补充道:“传朕的旨意,关中全面推广区田法,任命秦风为关中区田法推广总领,赐黄金百两,绢百匹。凡阻挠推广、散布谣言者,无论身份高低,一律按《秦律》严惩,斩无赦!”

李斯躬身领旨,心里也不得不承认,秦风确实有本事 —— 能让扶苏全力支持,能让百姓信服,还能拿出实打实的成效,这样的人,确实值得重用。

泾阳县的夜色里,墨影带着墨家弟子已经赶到,正和县令一起,拿着区田法的成效数据,向百姓解释谣言的虚假。秦风站在泾阳县的麦田边,看着几处被毁掉的区田坑,心里更加坚定 —— 不管遇到多少阻挠,他都要把区田法推广下去,让关中的每一寸土地都长出绿油油的麦子,让每一个百姓都能吃上饱饭。这是他对扶苏的承诺,是对栎阳百姓的承诺,更是对关中所有百姓的承诺。

月光照在麦田里,没被毁掉的麦芽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像在为秦风加油。他知道,承诺已经落地,接下来的路虽然难,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看到希望 —— 那是关中百姓的希望,是大秦的希望,也是所有为了丰收而努力的人的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