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74章 少府亲临,态度转变

栎阳的春阴压得人喘不过气,铅灰色的云像浸了水的棉絮,沉甸甸地贴在城头,风裹着细沙,在校场和工坊间打旋,吹得工坊檐角的麻绳 “呜呜” 响,像谁在暗处哭。细沙钻进衣领,蹭得脖子发痒,落在青砖上,积出薄薄一层,被人踩过,留下凌乱的脚印 —— 这是栎阳开春常有的 “沙阴天”,又冷又燥,连呼吸都带着股土腥味。

工坊内却比外面热闹得很,暖烘烘的桐油味混着蜂蜡的甜香,盖过了外面的土腥。二十多个流民工匠和墨家弟子围着连弩车忙碌,最靠门的李二正用细砂纸打磨槐木车架,砂纸蹭过木头的 “沙沙” 声很有节奏,他的袖子磨破了个洞,露出里面打补丁的粗布衬里,却没耽误干活,时不时用袖子擦下额头的汗 —— 工坊里生了个小炭盆,虽不大,却也驱散了不少寒气。

靠里的墨石蹲在地上,给连弩机括补涂蜂蜡,陶碗里的蜡液是刚熔的,金黄透亮,他用小刷子蘸着,连机括缝隙里的细尘都先吹干净再涂,蜡液顺着缝隙往下淌,在青砖上凝成小珠,像撒了把碎金子。墙角堆着刚劈好的槐木段,每根都有成年人胳膊粗,上面用炭笔标着 “悬门用(长三尺五)”“连弩臂用(长二尺)”,分类码得整整齐齐,最上面还盖着块麻布,防止落灰。

最里面的陶瓮旁,老周头正帮着和草木灰黏土,他手里的木杵 “咚咚” 捣着,黏土里掺了盐水,黏糊糊的,沾在杵上,他却捣得格外用力:“这黏土得捣匀了,不然补城墙的时候会裂!” 旁边的小石头 —— 王阿婆的孙子,正帮着递草木灰,小手里沾了不少灰,像个小花猫,却笑得开心:“周爷爷,俺也能帮着守栎阳啦!”

秦风站在工坊中央,手里攥着两卷竹简,指腹磨着竹简边缘的毛糙处。一卷是工坊的耗材账册,竹简用麻绳串着,每一页都写得工工整整,“槐木:三月初五,收流民伐木工段一百五十根,每根二钱,合计三百钱”“桐油:三月初十,从栎阳油坊购十斤,每斤三钱,合计三十钱”,字迹是他亲手写的,边角还画了小勾,标记已核对。另一卷是《墨子?节用》的抄本,是墨渊亲手抄的,封面盖着墨家的矩尺印,他指尖在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政在节财,民不劳苦” 那行字上反复摩挲,心里却有点紧 —— 少府赵成今天要来,这位掌管皇室财政和手工业的 “铁公鸡”,出了名的抠门加挑剔,去年皇室工坊给太子做马车,多耗了半斤漆,他就罚了工匠半月俸禄,这次来查墨家机关的成本和实用性,要是挑出毛病,后续的铜材、桐油供应怕是要断。

“秦大人!少府的车到城门了!” 墨影匆匆从外面跑进来,身上的夜行衣沾了层细沙,头发上还挂着点枯草,“带了五个随从,都穿青袍,每人怀里抱着账册,还有辆小推车,看着装的是算筹和量具 —— 这是要实打实查账啊!”

秦风赶紧把竹简揣进怀里,顺手理了理玄色官袍的下摆 —— 袍角在之前查城墙时蹭了块泥,虽洗过,却还是留了点印子。他刚走到工坊门口,就听见远处传来车轮压石板的 “咯噔” 声,越来越近,抬头一看,一队车马过来了。

为首的马车是皇室制式,黑漆车厢,铜环上刻着 “少府” 二字,环扣处还挂着个小铜铃,走起来 “叮当” 响。车轮包着铁皮,比普通马车的轮宽出半寸,压在石板路上,留下深深的辙印。车停下,一个穿着紫色锦袍的中年男人下来,锦袍是蜀地织的云锦,上面绣着暗纹,腰间系着玉带,手里拿着个象牙算筹,算筹打磨得光滑,顶端还嵌了点绿松石。他面白无须,眼角有点下垂,看人时总带着几分轻视,正是少府赵成。

身后五个随从都穿青袍,袍子浆洗得发硬,每人怀里抱着两卷账册,胳膊夹着木尺、算筹,还有个随从扛着个小秤,秤杆是檀木的,挂着个黄铜秤砣 —— 这阵仗,是要把工坊的耗材从头到尾算一遍。

赵成扫了眼工坊,象牙算筹在手里 “嗒嗒” 敲着,声音又脆又尖:“秦风,陛下听闻你在栎阳搞墨家机关,用了不少朝廷的钱,让我来看看虚实。” 他的目光落在墨石手里的蜂蜡碗上,眉头皱了皱,“听说你用了上等蜂蜡?皇室祭祀用的蜂蜡,也只敢按斤算着用,你倒好,给这木头疙瘩涂这么多,怕不是中饱私囊,拿朝廷的钱做样子吧?”

“少府大人说笑了。” 秦风躬身行礼,语气从容,却没退后半步,“工坊的账册都在这儿,每一笔耗材的来源、花费,每一笔工匠的工钱,都记得清清楚楚,您可以逐页查;至于机关是不是样子货,咱们现在就去校场演示,让您亲眼看看连弩能射多远、悬门能挡多沉。”

赵成没接账册,反而抬步走到连弩车旁,用象牙算筹敲了敲车架,“笃笃” 响:“这槐木看着普通,却用桐油涂了三层吧?” 他指着眼见的桐油光泽,“皇室工坊给陛下做御车,车架也只涂两层桐油,你这连弩车,涂三层是不是太浪费了?还有这蜂蜡,” 他又瞥了眼墨石的碗,“我闻着是上等蜂蜡,一斤要五个钱,普通牛油蜡才两个钱,何必这么铺张?”

“少府大人,这不是铺张,是真省成本。” 墨渊从后面走过来,手里拿着块半尺长的槐木样品,木头上涂着三层桐油,光泽均匀,“《墨子?节用》里说‘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以给民用;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 他把槐木递到赵成面前,“您看,这槐木是栎阳周边山上的,流民们农闲时自己去伐,咱们只给点麦种当报酬,一根槐木算下来才两个钱,比从咸阳运过来(运费要五个钱一根)省了三成;涂三层桐油,是因为北境风沙大,两层桐油只能用一年,三层能用三年,不用反复修,反而省了下次修的钱 —— 您算笔账,修一次连弩车要二十钱,省两次就是四十钱,比多涂一层桐油(十斤桐油三十钱)还赚十钱。”

赵成的算筹停了敲,接过槐木摸了摸,又让随从把咸阳到栎阳的木料运费账册找出来,翻了两页,眉头皱得松了点,却还是问:“那蜂蜡呢?总不能也是省的吧?”

“蜂蜡还真没花钱。” 墨石抬起头,手里还拿着小刷子,笑着说,“上个月秦大人去流民村寻蜡,老周头他们把家里攒的蜂蜡都捐了 —— 老周头那两箱蜂,去年攒了三斤蜂蜡,本来要给孙子做长命锁的,都捐来了;后来蜡不够,我们用麦种跟猎户换的熊油蜡,一斤麦种换半斤蜡,比买的还便宜,账册上都记着‘蜂蜡五斤,流民捐赠;熊油蜡三斤,麦种兑换,无购价’。”

赵成让随从把账册打开,亲自翻到 “蜂蜡” 那页,果然写着 “三月十二,收流民老周等捐赠蜂蜡五斤,折合麦种零;三月十五,以麦种六斤换猎户熊油蜡三斤,麦种从流民储备粮中出,无现钱支出”。他越翻越惊讶,手指在竹简上划着:“槐木三百二十根,合计六百四十钱;桐油十斤,三十钱;铁铲、刷子等工具,二十钱;工匠工钱,流民工匠十五人,每人每日五十钱(只付一半,自愿),墨家弟子无薪,合计三百七十五钱……” 他抬头看向秦风,眼神里多了几分疑惑:“你这总花费,才一千零六十五钱,比皇室工坊做十架普通弩车(每架二百钱,十架二千钱)还少近一半,怎么做到的?”

“一是就地取材省运费,二是工匠自愿减薪。” 秦风指着正在打磨槐木的李二,“李二之前是流民,去年我给他们分了田,每亩地还发了麦种,他说‘秦大人让俺有饭吃、有地种,来工坊做工,少拿点钱也愿意’,像他这样的流民工匠,还有十四个,都只拿一半工钱;墨家弟子更不用说,墨渊先生带着他们来栎阳,分文不取,都是自愿来帮忙守粮道的。”

赵成顺着他指的方向走去,李二正好磨完一根槐木,见少府过来,赶紧停下手里的活,有些局促地搓了搓手。赵成问:“你做工只拿一半工钱,不觉得亏吗?要是去咸阳工坊,至少能拿百钱一天。”

李二黝黑的脸上露出笑,皱纹挤在一起:“不亏!俺以前在关外逃荒,吃了上顿没下顿,是秦大人给俺分了三亩地,去年收了六石麦,够俺家三口吃一年了!来工坊做工,能帮着做连弩挡羌人,不让他们烧俺的地,拿多少都值 —— 就算不给钱,俺也来!” 旁边正在涂蜡的工匠王顺也跟着说:“俺也是!俺儿子跟着蒙将军守粮道,俺在工坊做机关,父子俩一起护栎阳,踏实!”

赵成的脸色缓和了些,嘴角的紧绷也松了点,却还是没松口:“成本低是一回事,管用不管用是另一回事。陛下让我来,主要是看这机关能不能挡住匈羌 —— 他们带了战车,车轮包着铁皮,要是你这连弩射不穿、悬门挡不住,再省也是白费。”

“少府大人放心!俺们昨天还练着呢!” 李信从外面走进来,玄甲上沾了层细沙,左肩甲那道疤 —— 去年跟匈奴拼杀时被马刀划的,在光线下格外显眼,“俺带五十个士兵练连弩,最快的能半刻钟射二十箭,最准的五十步外能射中铜钱眼!悬门更不用说,昨天用装了石头的木车撞,纹丝不动!”

赵成挑了挑眉:“哦?那正好,去校场看看,要是真像你说的,我回去就给你批铜材;要是不行,你也别怨我按律削减供应。”

一行人往校场走,风比刚才大了些,吹得校场边的 “秦” 字旗 “哗啦” 响,旗角磨得有些毛糙,是之前风吹日晒的缘故。校场上的陷坑早伪装好了,薄木板上铺的沙土里掺了去年的枯草,连草的朝向都跟周围的荒草一致,远看跟普通地面没两样,只有蹲近了,才能看见木板缝里漏出的黑土。

三架连弩车并排架在陷坑旁,青石板垫在车腿下,楔得稳稳的,箭槽里插满了箭杆,箭尾涂着圈红漆,是墨离做的 “准星标记”。悬门立在校场中央,槐木门板厚三寸,上面钉着青铜钉,钉子头磨得发亮,麻绳从门轴绕过大号滑轮,连到远处的矮树上,绳子绷得笔直,风一吹都不晃。

墨离站在连弩旁,手里拿着青铜矩尺,见他们来,赶紧上前:“少府大人,我先演示连弩的射程和射速,您看好了。” 她让人把一块三寸厚的松木板竖在校场尽头,用三块石头固定住,又让人量了距离,高声报:“五十步,正好是连弩的有效射程!”

赵成的随从拿出木尺,亲自量了一遍,点头说:“确实五十步,不多不少。”

墨离走到连弩旁,双手握住弩柄,先弯腰检查机括的蜂蜡 —— 指尖蹭了点蜡,确认涂得均匀,又用手指把箭槽里的箭杆推到位,动作麻利得很。“少府大人,您瞧仔细了!” 她喊了一声,手指一扣扳机,“咻” 的一声,箭杆像道闪电,直奔木板而去,“咚” 的一声闷响,箭尖直接扎进木板里,露在外面的箭尾还在颤,红漆格外显眼。

“这力道……” 赵成的随从跑过去看,用手拔了拔箭杆,纹丝不动,“扎进去有一寸多,要是射在羌人的皮甲上,肯定能透!”

墨离没停,又打开连弩下方的储箭盒 —— 盒里整整齐齐码着二十支箭,她用青铜钩贴着盒壁一勾,箭杆 “唰” 地滑进箭槽,动作比刚才还快。“少府大人,这是按《墨子?备穴》里的‘钩箭速装法’做的储箭盒,” 她一边装箭一边解释,“原文说‘连弩有储箭之匣,以铜钩引箭,半刻可装二十,不费人力’,您看,这样装箭,不用卸机括,快得很!” 她说着连续扣动扳机,“咻咻咻” 的箭声接连响起,十箭射完,只用了两刻钟,箭箭都扎在木板上,最偏的也只离中心半寸。

赵成走过去,蹲在木板旁,手指伸进箭孔里摸了摸,又看了看储箭盒,眼神里的轻视少了不少,却还是问:“连弩还行,可悬门呢?匈羌的战车装着石头,少说有三千斤,你这槐木门板,能挡得住?”

“少府大人,俺们早就试过了!” 李信让人把一辆木车推过来,车上堆着二十袋沙土,每袋五十斤,合计一千斤 ——“这是模拟空战车的重量,要是装满石头,能有三千斤,俺们先试空车,再试重车!” 他让四个士兵牵着马,拉着木车往悬门冲,马跑得越来越快,尘土飞扬,眼看就要撞上悬门 ——“轰隆” 一声,悬门 “唰” 地落下,正好挡在木车前面,车轮撞在门板上,发出 “咚” 的巨响,悬门却纹丝不动,只是门板上留下个浅印。

“再试重车!” 李信又让人往车上加了四十袋沙土,合计三千斤,这次用六匹马拉车,速度更快,撞在悬门上时,门板晃了晃,却还是没倒,门轴处的青钢轴只是发出点 “咯吱” 声,没断。

墨渊走过来,指着悬门的结构:“少府大人,这悬门是按《墨子?备城门》的标准做的,‘门板用十年生槐木,厚三寸,内夹三层竹片,增强韧性;门轴用青钢锻打,长三尺,直径五寸,可承重五千斤’,您看这门轴,是墨家弟子自己锻的,比普通铁轴结实三倍,三千斤的战车,肯定挡得住。”

赵成伸手推了推悬门,确实纹丝不动,他又看了看门轴,青钢轴泛着冷光,没半点弯曲的迹象,脸色终于彻底缓和了。可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什么,又问:“陷坑要是被匈羌发现了怎么办?他们都是老猎手,眼睛毒,万一看出来,陷坑不就没用了?”

“俺们有备用方案!” 老周头突然从人群里挤出来,手里还拿着把铁铲,铲头磨得发亮,是他用了十年的老工具,“要是陷坑被发现,俺们就用这铁铲,半刻钟挖一道浅沟,沟里埋惊马钉 —— 这钉子是青铜的,尖儿淬了火,马踩上去就瘸!俺们还在沟上撒枯草和碎石,跟真地面一模一样,羌人看不出来!” 他说着就蹲在地上,用铁铲挖沟,动作麻利,没到半刻钟就挖了道一尺宽、半尺深的沟,又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倒出惊马钉,尖儿朝上摆好,再撒上枯草碎石,远看真跟普通地面没区别。

赵成看着眼前的一切,手里的象牙算筹终于不敲了,他走到秦风面前,语气里没了之前的傲慢,多了几分认可:“秦风,是我之前小瞧了你们 —— 这机关不仅成本低,还实用,流民和士兵也都齐心,陛下要是知道了,肯定高兴。” 他顿了顿,对随从说:“把调令拿来。”

随从递过一卷丝帛文书,赵成展开,上面盖着少府的红印:“这是少府的调令,我回去后,就从皇室工坊调五十斤青钢,给你们做连弩的机括和悬门的门轴 —— 青钢比普通铁结实,做机括不容易断;再调十个熟练的铜匠来,帮你们改良机关,比如连弩的储箭盒,还能做得更轻便些。” 他又补充道,“另外,工坊后续的耗材钱、工匠工钱,少府会优先拨给你们,不用等咸阳的批复,你们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递文书,我当天就批。”

秦风接过调令,丝帛上的字迹是赵成亲手写的,笔锋工整,心里又惊又喜,赶紧躬身行礼:“谢少府大人!有了青钢和铜匠,咱们的机关肯定更耐用,三日后匈羌来,保证能挡住!”

“不用谢我,是你们自己挣来的。” 赵成笑了笑,这是他来栎阳后第一次笑,眼角的下垂也显得温和了些,“我会把栎阳的情况如实禀报陛下,说不定陛下还会让你们把墨家机关推广到咸阳周边的城防,到时候,你这工坊,可就成了大秦的‘机关总坊’了。”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墨影骑着马从西城墙方向过来,脸色慌张:“秦大人!少府大人!西城墙那边冒烟了!是之前挖暗洞的地方,像是着火了!”

众人心里一紧,赶紧往西城墙跑,远远就看见一缕黑烟飘在天上,靠近了才发现,是暗洞旁的干草堆着了,火已经被士兵扑灭,只剩下黑糊糊的草灰。负责守城墙的士兵跪在地:“大人,是俺们不小心,刚才给暗洞填黏土时,火折子掉在干草上,才着的火,没烧到城墙!”

赵成的脸色沉了沉,对秦风说:“看来栎阳还有不安分的人,说不定是旧族的余党想搞破坏,你们得多加小心,尤其是青钢和铜匠过来的时候,别让他们截了 —— 我回去后,会让咸阳派亲兵护送,确保安全。”

秦风点头:“您放心,我们已经加派了暗哨,日夜盯着,肯定不会让他们得逞。”

一行人回到工坊时,夕阳已经西斜,把工坊的影子拉得很长。赵成又仔细看了看工匠们做的连弩零件,还叮嘱墨渊:“铜匠来了后,你们可以试试给连弩加个‘转射机’,《墨子》里好像有记载,能三百六十度射箭,更管用。” 墨渊赶紧点头:“您说得对,《备城门》里确实有转射机的记载,我们正想做,就是缺铜材,有了青钢,肯定能成!”

赵成临走前,拍了拍秦风的肩膀:“好好干,守住栎阳,陛下不会亏待你们。” 马车渐渐远去,铜铃声越来越小,工坊里的人却都欢呼起来,李二激动地举着手里的砂纸:“有了青钢,咱们的连弩能射穿战车铁皮啦!” 小石头蹦蹦跳跳地喊:“俺要跟着墨离姐姐学做转射机!”

蒙恬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提着壶热酒,递给秦风:“没想到赵成这老小子态度变得这么快,看来还是得用真东西说话。” 秦风喝了口酒,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淌,看着工坊里欢呼的人们,心里踏实极了:“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 有了少府的支持,有了这些愿意出力的人,三日后的仗,咱们肯定能赢。”

而此时,栎阳城外的破庙里,赵平正对着穿胡服的匈奴使者发脾气,手里的玉璧被他攥得发白:“赵成居然给秦风调青钢和铜匠!这下他们的机关更厉害了,三日后怎么攻栎阳?你不是说能烧了他们的连弩吗?怎么没动静!”

匈奴使者脸色也不好看,手里的弯刀在石桌上划出深深的痕迹:“慌什么!我已经让人在青钢运过来的路上设了埋伏 —— 就在黑石峡谷,那里两边是山,正好截杀!只要青钢到,就抢过来,再杀了铜匠,让他们没法改良机关!” 他顿了顿,冷笑一声,“就算他们有旧机关,没了青钢,连弩机括用不了几次就会断,到时候,栎阳还不是咱们的?”

赵平眼睛一亮,赶紧点头:“好!黑石峡谷我熟,那里有个山洞,正好藏人!咱们多带点人,一定要抢了青钢,杀了铜匠!”

破庙外的风更紧了,卷起地上的落叶,像在为即将到来的较量蓄力。秦风站在工坊门口,望着咸阳的方向,心里清楚,接下来不仅要挡住匈羌的进攻,还要护好即将到来的青钢和铜匠—— 这场仗,不仅是守栎阳,更是守大秦的民心,守墨家机关能帮百姓安稳生活的希望。他握紧手里的《墨子?节用》抄本,指尖又触到那句 “节用而爱人”,心里更坚定了:一定要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