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61章 始皇裁定,规制落地

咸阳的初春总带着股刚醒的暖意,晨光透过议事殿的雕花窗棂,洒在青石板上,映得殿内的青铜鼎泛着柔润的光。鼎里燃着的不是冬日里的冷松,而是新采的柏香,混着殿外柳丝抽芽的清浅气息,比之前的肃杀多了几分活气。百官列站两侧,玄色官袍的文官们手里捧着规制副本,青色铠甲的武将们腰杆挺得笔直,只有队列末尾的赵成、魏昂几个旧贵族,头垂得比往常更低,锦袍的下摆蹭着石板,却没敢发出半分声响 —— 他们知道,今日始皇要最终裁定规制,再想阻挠,怕是连最后的闲爵都保不住。

秦风站在殿中靠前的位置,手里捧着两卷用红绸裹边的《关东流民安置规制》正稿,绸子上绣着小小的 “秦” 字暗纹,是少府按始皇旨意特制的下发版本。每一卷都盖着典客府的朱印、太子府的墨印,还有御史台的铜印,三重印鉴压在 “民生为本” 的标题旁,边角用麻布包了边,防着运输到关东时磨损。他指尖摩挲着竹简的边缘,心里踏实得很 —— 半个月来,从县吏勘定的荒田账册,到流民亲手按的手印,再到粮道驿站的损耗记录,所有证据都扎实,就等始皇这最后一锤定音。

“诸卿,” 始皇的声音从龙椅上传来,比冬日里温和些,却依旧带着穿透人心的威严,冕冠的十二旒轻轻晃动,遮住了眼底的情绪,却遮不住语气里的决断,“秦风所拟的两规制,前几日已让御史台、廷尉府联合核验 —— 陈留的荒田测绘图、栎阳的流民缴粮记录、濮阳粮道的损耗对比,都一一查过,无半分虚言。”

他拿起案上的玉玺,在一卷规制正稿上重重盖下,朱红色的印鉴落在竹简上,格外醒目:“之前赵成提的‘赵氏坡祖产’,查是十年荒田,按《田律》归国家调度;魏昂说的‘管理费过重’,实则粮道损耗降了两成,旧族参与运粮还能免半费,是让利非盘剥;韩成勾结匈奴,已定罪伏法,再无人敢借‘祖产’‘异端’生事。”

始皇顿了顿,提高声音,目光扫过殿内:“朕今日裁定 ——《关东流民安置规制》《粮道管理新制》,即日起在关东三郡(陈留、栎阳、濮阳)全面推行!扶苏,你以太子身份监领此事,协助秦风协调郡县,凡推诿不办、克扣民利者,先拿后奏,不必回禀!”

扶苏立刻出列,撩袍屈膝行稽首礼,声音清亮:“儿臣遵旨!定与秦风兄一道,逐县核查地契发放、麦种分发,绝不让规制流于形式,绝不让流民受半分委屈!”

“蒙恬,” 始皇转向武将队列,“你调五千骑兵,分驻关东十座粮道驿站,一来防匈奴细作偷袭,二来监督县吏执行 —— 若有人敢在粮道上动手脚,或是阻挠流民分地,不用请示,直接绑了送御史台!”

蒙恬 “啪” 地单膝跪地,右手按在剑柄上,玄甲碰撞发出脆响:“末将遵旨!五千骑兵已在城外集结,明日一早就开赴关东!谁敢挡规制落地,末将的剑可不认什么旧族新贵!”

始皇又看向站在殿侧的墨渊:“墨渊先生,墨家的测绘术、灭火机,是规制落地的关键。分地要公平,得靠矩尺测准田亩;粮道要防火,得靠灭火机应急,这些,还得劳烦你们多费心。”

墨渊躬身行礼,手里捧着墨家的矩尺信物:“陛下放心,墨家已选了六十名弟子,每县派两人,协助县吏勘定荒田、教授流民《泛胜之书》里的淤灌法;百架盐水灭火机也已造好,今日午后就用粮车送抵各粮库,绝不让规制卡在‘技术’上。”

正说着,殿外传来内侍的急促通报:“陛下!陈留郡丞张大人求见,说有规制执行的急事要禀!”

始皇眉头微挑:“让他进来。”

张郡丞跑得满头大汗,官袍的领口都散了,手里攥着一卷皱巴巴的文书,进门就跪:“陛下!陈留县丞李大人,在发放新麦种时,私自克扣了两百斗,流民找他要,他还说‘规制虽定,县府有权留用备用’,现在流民们堵在县府门口,求陛下做主!”

秦风心里一沉 —— 怕什么来什么,总有小吏想钻空子。他刚要出列请命去处置,始皇先开口了:“秦风,你与扶苏即刻动身去陈留,查实此事。按规制第七条‘凡流民分地、麦种、农具等民生物资,县吏不得私扣,违者削爵为民,罚没家产补流民’,若李县丞属实,就地处置,不必回禀!”

“臣遵旨!” 秦风和扶苏齐声应下,蒙恬还凑过来,拍了拍秦风的肩膀:“兄弟,要是那李县丞敢反抗,让亲兵把他绑了!别跟他废话!”

两日后的陈留流民村,晨光洒在新盖的瓦房上,瓦檐下挂着的玉米串、红辣椒晃着鲜亮的颜色,比去年的破帐篷热闹多了。村口的空地上,围满了揣着身份证明的流民,墨家弟子墨石正蹲在地上,用青铜矩尺测量一块刚划分好的荒田,尺身上的刻度清晰,他一边量一边喊:“老周头,这块地东西长十二步,南北宽八步,合三亩,跟地契上写的一样,你过来看看!”

老周头赶紧挤过来,手里攥着个布包,里面是他珍藏的旧麦种 —— 去年逃荒时舍不得扔的,现在终于能用上新的了。他看着墨石用矩尺在地上画出边界,又看了看县吏手里的竹简地契,手抖得厉害:“县吏大人,这…… 这地契上真写着俺的名字?以后这地就是俺的了?五年不用缴税?”

县吏笑着把竹简递给他:“是啊,按陛下裁定的规制,你这地是改良好的荒田,五年免税,五年后每亩缴一斗粮就行。你看,这上面盖着陈留郡和典客府的印鉴,假不了!没问题就按个手印,地契你自己收着,县府还有备份,丢不了。”

老周头接过竹简,指尖在自己的名字上摸了又摸,才用食指沾了朱砂,重重按在旁边,红手印像个小太阳,格外显眼。他刚要把地契小心收进布包,就看见远处来了一队骑兵,为首的是秦风,身后跟着扶苏,还有被押着的李县丞 —— 李县丞的官帽没了,头发散乱,头垂得低低的。

流民们一下子安静下来,老周头赶紧上前:“秦大人,这是咋了?李县丞咋被绑了?”

秦风走到空地上,声音洪亮,让每个流民都能听见:“乡亲们,李县丞在发放新麦种时,私自克扣了两百斗,说要‘县府备用’,这违反了规制!按陛下的旨意,现在削去他的县丞之职,贬为庶民,克扣的麦种已经追回来,现在就按每户人口分发,一户都不少!”

亲兵们立刻把车上的麦种搬下来,按之前登记的人口册分发,老周头家有五口人,领到了五斗新麦种 —— 麦粒饱满,泛着金黄,比他珍藏的旧麦种大多了。他捧着麦种,眼泪都掉下来了:“秦大人,陛下真是为俺们好啊!有了地,有了种,俺们再也不用逃荒了!俺今年肯定能收好多麦!”

“不仅有麦种,还有这个!” 扶苏笑着让人搬来几架曲辕犁,“按规制,每户流民都能领一架曲辕犁,比之前的直辕犁省力,一天能多耕半亩地,墨家的弟子会教大家怎么用。”

墨石立刻上前,演示着曲辕犁的用法:“大家看,这犁辕是弯的,转弯方便,犁铧也宽,翻土深,比直辕犁省不少劲,妇女老人都能拉得动!” 几个年轻流民赶紧上前试了试,果然比家里的旧犁轻,都高兴得喊起来。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是始皇的车驾!流民们赶紧想下跪,始皇下车快步拦住:“都免礼!朕就是来看看你们的地,看看新麦种,不用这么多规矩。”

他走到老周头的地边,蹲下身,抓了把刚翻好的土 —— 土里面掺着细碎的河泥,是按《泛胜之书》的淤灌法改良的,松软肥沃。始皇把土放在手里搓了搓,笑着说:“这土改良得好,掺了河泥,能保水保肥,今年肯定能有好收成。”

老周头的小孙子狗蛋跑过来,手里拿着个刚编的麦秆蚂蚱,怯生生地递到始皇面前:“陛下,俺…… 俺给您的,俺会编好多蚂蚱!”

始皇笑着接过来,摸了摸狗蛋的头,从怀里掏出块麦芽糖,递给狗蛋:“谢谢你的蚂蚱,这个给你吃,比去年的甜。” 狗蛋接过来,剥了糖纸就咬,甜得眯起了眼睛。

始皇又走到粮道驿站,驿站的戍卒赶紧递上账册:“陛下,按新制,这半个月运往北境的粮,损耗从之前的三成降到了一成!都是因为有骑兵护着,没人敢克扣,还有墨家的灭火机,粮库也安全得很!”

始皇翻着账册,点头道:“好!损耗降了,北境的士兵就有粮吃,流民的辛苦也没白费。秦风,你做得好,没让朕失望。”

夕阳西下时,始皇的车驾离开陈留,流民们还在地里忙着翻土、试犁,笑声飘得老远。秦风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踏实 —— 规制终于落地,流民有了盼头,这比任何官爵都让他满足。

这时,墨石悄悄走过来,手里拿着块刻着玄鸟纹的木片,还有一张揉皱的纸条:“秦大人,在村外的老槐树下发现的,木片是韩氏余党的,纸条上写着‘北境已备,待麦熟’,像是给匈奴的消息。”

秦风接过木片和纸条,指尖划过玄鸟纹,心里一凛 —— 旧贵族的残余势力还在,匈奴也没放弃,麦熟的时候,粮道最忙,他们怕是想趁那个时候动手。他抬头看向北境的方向,远处的地平线泛着暗紫,风里似乎还带着些冷意。

而此时的咸阳城外,一间破庙里,魏昂正对着一个穿胡服的人发脾气,声音压得很低:“单于到底什么时候动手?秦风的规制落地,流民都安稳了,再不动手,他们就彻底扎下根了!”

胡服人冷笑一声,从怀里掏出一封密信,扔给魏昂:“急什么?单于在北境集结了骑兵,等麦熟的时候,粮道忙着运新麦,咱们就烧了粮道,流民没粮吃,自然会乱,秦风的规制也就废了!”

魏昂捡起密信,眼睛亮了起来:“好!就等麦熟!到时候一定要让秦风身败名裂!”

破庙外的风,卷着尘土,吹得窗纸“哗啦” 响,像谁在暗处磨牙。而陈留的流民村里,秦风已经把墨石找到的木片和纸条收好,心里清楚 —— 规制落地只是第一步,麦熟时的粮道保卫战,才是更大的考验。但看着流民们忙碌的身影,听着他们的笑声,他一点也不怕 —— 有扶苏的协助,蒙恬的骑兵,墨家的智慧,还有流民的信任,再大的难关,他们也能闯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