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43章 始皇裁决,暂免罪责

咸阳宫的晨光终于挣破了云层,金色的光透过议事殿的雕花窗棂,斜斜地铺在青石板上,像撒了层碎金。风里没了之前的凉意,带着点宫墙外槐花香,飘进殿内,冲淡了昨夜残留的压抑 —— 可殿中央的气氛,却依旧紧绷得像拉满的弓。

李斯还跪在地上,玄色官服的膝盖处沾了层灰,额头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青石板上,晕开小小的湿痕。他不敢抬头,只能死死攥着朝笏,指节白得发亮,连呼吸都放得极轻,生怕哪口气喘错了,惹得始皇动怒。

始皇端坐在龙椅上,手里摩挲着那块没吃完的粟米糕,糕上的麦麸还清晰可见。他垂着眼,冕冠的十二旒轻轻晃动,遮住了眼神,却没让殿内的沉默持续太久 —— 指尖轻轻敲了敲案面,声音不高,却足够让每个人都听得清楚:“李斯,你说你是被下面的人骗了,一时糊涂?”

李斯赶紧应声,声音带着点颤:“是!臣…… 臣一时失察,没辨清供词真伪,还请陛下恕罪!臣愿将功补过,去关东彻查诬告之人,还秦风大人清白!” 他说着,偷偷抬了抬眼,见始皇没立刻发火,又补充道,“臣绝无陷害秦风大人之意,只是…… 只是担心关东安危,才急了些。”

“急了些?” 始皇把粟米糕放在案上,拿起旁边流民的感谢信,展开念道,“‘蒙陛下恩典,秦大人相助,有地种、有饭吃,愿为大秦守边至死’—— 这是陈留流民老周头写的,字歪歪扭扭,却比你那卷‘罪证’真切百倍。你若真担心关东安危,怎会连流民的心意都看不见,只盯着那几张假供词?”

李斯的脸瞬间红透,从脸颊一直烧到耳根,头埋得更低了:“臣…… 臣知错。”

殿内的百官都没说话,博士官队列里的张博士悄悄松了口气,蒙恬按在剑柄上的手也松了些 —— 谁都看出来,始皇没有严惩李斯的意思,却也没轻饶他,这是要敲打,却也要顾全朝堂的平衡。

始皇的目光转向秦风,语气缓和了不少:“秦风,李斯诬告你,按秦律‘诬告反坐’,本该治他的罪。但他辅佐朕多年,虽有过错,却也无大恶;再者,关东刚安稳,关中试点还需他协调粮储,若此时重惩,恐生乱子。” 他顿了顿,声音里多了几分郑重,“朕裁决:李斯‘诬告之罪’暂免,罚俸一年,去关东彻查诬告案,若查不出结果,再另行处置;你呢?你可服这个裁决?”

秦风躬身行礼,姿态依旧恭敬,语气却透着股通透:“臣服。陛下的裁决,是为了关东的流民,为了关中的试点,更是为了大秦的安稳 —— 李斯大人虽有过错,却也熟悉关东粮储,让他去彻查,既能还臣清白,也能确保流民的粮道通畅,一举两得。”

他这话既给了始皇台阶,也没让李斯下不来台,连站在旁边的扶苏都悄悄点头 —— 秦风不仅懂民生,更懂朝堂的分寸,这比单纯的 “胜诉” 更难得。

李斯没想到秦风会替他说话,愣了愣,赶紧磕头谢恩:“谢陛下恕罪!谢秦风大人宽宏!臣定不负陛下所托,去关东查个水落石出,还大人清白!” 只是他垂在身侧的手,却悄悄攥成了拳 —— 心里的不甘像野草一样疯长,表面的感激,不过是权宜之计。

始皇看着这一幕,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好。既然你二人都无异议,这事就这么定了。” 他转向百官,声音提高了些,“秦风在陈留的安置之功,朕记着;他用典籍助民生、固城防,是大秦的幸事。往后谁再敢无凭无据诬告功臣,休怪朕不讲情面!”

百官齐声应和,声音震得殿内的铜铃轻响。蒙恬上前一步,笑着说:“陛下英明!有您这话,往后谁也不敢再随便找秦风兄弟的麻烦了!”

始皇点头,又看向秦风:“关中栎阳的试点,你还得盯着。扶苏说,那边的农户用了曲辕犁,收成好了不少,就是粮道还需加固 —— 你去跟李斯说,让他从关东调些粮车,确保试点的粟米能及时运到,别让农户等急了。”

“臣遵旨!” 秦风躬身应下,心里清楚,始皇这是把关中试点的粮道交给了他和李斯共同负责 —— 既是信任,也是考验,怕的就是李斯在粮道上动手脚。

退朝后,百官陆续散去,李斯走在最后,路过秦风身边时,停下脚步,语气里带着点刻意的温和:“秦风大人,之前是在下糊涂,多有冒犯,还望大人海涵。关东查案之事,还需大人多指点。”

秦风看着他眼底藏不住的阴鸷,心里冷笑,却面上不动声色:“李大人客气了。都是为了大秦,该指点的,我自然会说。只是关东的粮道和流民,还请大人多费心,别再出什么岔子。”

李斯的脸色僵了僵,勉强笑了笑,转身快步离开 —— 他心里清楚,秦风已经防着他了,关东查案是假,找机会给秦风下绊子才是真。

秦风刚走出议事殿,就被扶苏和蒙恬拦住。扶苏手里拿着一卷《周书》残卷,笑着说:“父皇刚才私下跟我说,让我跟你一起盯着关中试点,粮道的事,我会派亲兵跟着,不让李斯搞鬼。”

蒙恬也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豪爽:“我也跟父皇请了旨,关东的兵我调了一半去守粮道,李斯要是敢动歪心思,我立马就能知道!”

秦风心里一暖,手里的黑檀木匣仿佛都轻了些:“有你们帮忙,我就放心了。只是李斯不会善罢甘休,他去关东查案,说不定会联合旧贵族,咱们还得多盯着。”

三人正聊着,老周头派来的亲兵跑了过来,手里捧着个布包,里面是刚蒸好的粟米糕,还冒着热气:“秦大人,老周头说,听说陛下免了您的麻烦,特意蒸了糕让您尝尝,还说要是您去关中,他也想跟着去,帮着农户种新麦。”

秦风接过布包,麦香飘进鼻腔,心里满是踏实。他想起《尚书?大禹谟》里的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始皇的裁决,正是如此:李斯的罪,因 “查无实据” 且 “有旧功” 而暂免;他的功,因 “流民安居”“城防稳固” 而被看重。这不是偏袒,是帝王的权衡,更是为了大秦的安稳。

可他没注意到,远处的宫墙下,李斯正对着心腹小吏低声吩咐,手里的朝笏被攥得变了形:“你去关东,找韩成的旧部,就说‘李斯大人让你们继续闹,闹得越大越好’—— 只要流民乱了,秦风就算有扶苏和蒙恬帮着,也捂不住!粮道那边,你也去安排,找机会把运给关中的粟米换了,换成去年的陈粮,让农户怨秦风‘只会说空话,给不了好粮’!”

小吏领命退下,李斯看着秦风的方向,眼神阴鸷得像淬了毒 —— 暂免罪责又如何?秦风有扶苏和蒙恬帮着又如何?只要他能让流民乱、农户怨,迟早能把秦风拉下来!大秦的朝堂,只能是他的天下,只能是律法的天下!

夕阳西下时,秦风回到偏殿。他把始皇的裁决、扶苏和蒙恬的支持,还有老周头的粟米糕,都记在了竹简上,标题写着 “始皇裁决记:罪疑惟轻,功在民生”。案上的黑檀木匣里,流民的分布图、赋税册、感谢信整齐地码着,旁边放着扶苏给的《周书》残卷,上面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的字样,在夕阳下格外醒目。

他知道,暂免罪责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 —— 李斯的阴谋还没停,关中的试点还需推进,关东的流民还需守护。但他不怕,因为他有典籍的智慧,有始皇的信任,有扶苏和蒙恬的支持,更有流民的期盼。这些,都是他站稳脚跟的底气,是他对抗阴谋的武器。

而此时的咸阳城外,老周头正带着流民在农桑区种新麦,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老周头擦了擦汗,看着刚种下的麦苗,嘴里念叨:“秦大人,您放心,俺们一定把麦子种好,让陛下知道,流民也能为大秦出力!” 风拂过麦田,麦苗轻轻晃动,像是在回应他的话,也像是在预示着,大秦的民生之路,虽有坎坷,却终将通向安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