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17章 引经据典,始皇专注

议事殿的晨光从窗棂斜切进来,落在青石板上,映出一道细长的亮带。秦风跪坐在亮带边缘,面前摊着新取来的《尚书?洪范》残卷,指尖捏着的鹿骨笔蘸了墨,却没急着写 —— 始皇正站在他身旁,玄色冕服的下摆垂在竹简边,带着淡淡的龙涎香,比昨日的压迫感更甚,却少了几分威严,多了些 “想听明白” 的专注。

这卷《洪范》是上周从殷墟出土的,比《盘庚》更残破,竹片上的字被水浸过,有些地方晕成了墨团。张博士站在旁边,手里捧着拓片,小声提醒:“先生,这‘九畴’二字,老臣们认了三天才确定,您可得仔细。”

秦风点头,指尖轻轻拂过 “九畴” 二字,心里有了底。他抬头看向始皇,声音平稳:“陛下,这《洪范》是周武王问箕子治国之法,箕子讲了‘九畴’—— 就是九条治国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农用八政’,跟陛下您治理大秦的法子,能对得上。”

“哦?” 始皇往前凑了凑,冕冠上的十二旒轻轻扫过竹简,他却没在意,反而指着 “农用八政” 四个字:“你说说,哪八政?跟朕的秦律,怎么对得上?” 他的手指在字上划了圈,玉圭的边角蹭得竹简沙沙响,眼神里满是期待,连之前常有的审视都没了。

秦风按 “指陈礼”,逐字拆解,每说一条,都往秦代政策上靠:“第一是‘食’,就是百姓吃饭的事 —— 陛下您在关中修郑国渠,让旱田变水田,去年粟米收成翻了倍,这就是‘食政’;第二是‘货’,是商贸流通 —— 您统一货币,让天下用一样的半两钱,商人不用再换钱算半天,这就是‘货政’。”

他顿了顿,看向武将队列,特意提高声音:“还有‘师’政,就是军队 —— 陛下您设材官、骑士,让郡县都有兵,北境能快速抵挡匈奴,这跟箕子说的‘师政以安邦’,简直一模一样!”

蒙恬眼睛一亮,往前迈了一步:“陛下!秦风说得对!咱们北境的骑士,就是按‘师政’的意思练的,平时务农,战时为兵,既不耽误种地,又能守边 —— 这古法子,真管用!”

殿内的气氛彻底活了。博士官们围着竹简,指着 “八政” 小声议论;文臣里有人点头,连之前跟着李斯反对的几个小吏,也露出了认同的神色;最惊讶的是李斯 —— 他站在殿角,朝笏差点从手里滑下去,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嘴里喃喃着 “不可能”—— 他没想到,这儒生不仅能译字,还能把千年前的 “八政”,跟大秦的实际绑得这么紧,连蒙恬都站出来帮腔。

李斯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朝笏,心里又慌又怒。他原本以为,秦风顶多懂些古文字,只要找机会挑出译书的错,就能让始皇厌弃他,可现在倒好,这人把典籍变成了 “治国手册”,连武将都认可了,再想打压,难了!他偷偷看向始皇,见陛下正弯腰盯着竹简,连腰带上的玉扣滑了都没察觉,心里更沉了 —— 这是真听进去了,而且听入迷了。

“那‘皇极’呢?” 始皇突然问,手指指向残卷中间的 “皇极” 二字,墨团晕得看不清周围的字,“箕子说的‘皇极’,是给君主定的规矩吧?跟朕当君主,有什么关系?”

这是秦风特意留的 “重头戏”。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更恳切:“陛下,‘皇极’就是君主的准则,箕子说‘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 意思是‘君主得立个准则,把五福(寿、富、康、德、善终)分给百姓’,这跟陛下您统一后,给百姓分土地、免徭役,不就是‘敷锡庶民’?”

他伸手蘸了点墨,在竹简空白处画了个简单的 “君民图”:“您看,君主在上面立准则,百姓在下面得实惠,就像您修水渠、统一度量衡,都是给百姓‘五福’,百姓自然会认大秦 —— 这就是‘皇极’的道理,古今都一样。”

始皇盯着那幅 “君民图”,看了很久,突然笑了 —— 不是之前的释然一笑,是带着恍然大悟的笑,连眼角的细纹都露出来了:“好!好一个‘皇极’!朕以前总觉得,君主只要律法严、军队强就行,今天才知道,还得给百姓‘五福’,让他们觉得跟着朕有奔头!”

他转身对张博士说:“把这‘皇极’的译解抄十份,送各郡郡守,让他们照着做 —— 别光知道用律法压百姓,也得想想怎么给百姓‘五福’!”

“臣遵旨!” 张博士激动得声音发颤,赶紧让人取来新竹简,当场抄写。

李斯站在旁边,脸色白得像纸。他想插话,说 “律法才是根本,典籍只是辅助”,可看着始皇兴奋的样子,看着殿内百官认同的眼神,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 他知道,现在说这话,只会被当成 “不懂治国”,甚至可能惹始皇不满。他悄悄退到殿门旁,指尖在朝笏上刻着 “洪范”“皇极”,心里暗记:这些话得记下来,回头找博士官问清楚,总能找到反驳的地方。

秦风没理会李斯的小动作,继续往下译 “庶征”—— 就是 “君主德行影响天象” 的部分。他特意简化了解释,结合秦代的农事说:“箕子说‘雨、旸、燠、寒、风,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 意思是‘雨、晴、暖、寒、风都按时来,庄稼才会长得好’,这跟陛下您让郡吏‘观天象、劝农时’是一样的,都是顺天应人。”

始皇听得更专注了,甚至搬了个蒲团坐在秦风旁边,手里拿着玉圭当尺子,跟着秦风的手指看竹简:“那要是天象不顺呢?比如去年北境旱灾,是不是朕的德行不够?”

这话让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博士官们都屏住呼吸,生怕秦风说错话;李斯眼睛一亮,赶紧竖起耳朵 —— 要是秦风说 “是陛下德行不够”,就是 “大不敬”,正好治罪!

秦风心里一紧,却没慌。他知道始皇不是真的怀疑自己,是想知道 “天象不顺该怎么办”。他赶紧答道:“陛下,箕子说‘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一者备,凶;二者备,吉;三者备,康;四者备,福;五者备,百姓足’—— 意思是‘单一天象多了是凶,多种按时来是吉’,去年北境旱灾是‘旸(晴)多了’,不是陛下德行不够,是该修水渠、调粮食,这正是陛下您去年做的!您看,今年北境就丰收了,这就是‘顺天应人’,跟德行无关,跟做事有关!”

始皇松了口气,拍了拍秦风的肩膀:“好小子!没让朕失望!要是换了别的儒生,说不定就顺着‘德行’说下去,让朕认错了 —— 你不一样,你说的是‘做事’,是朕能用上的!”

殿内响起低低的笑声,气氛彻底放松下来。蒙恬走过来,拍了拍秦风的胳膊:“先生真是奇才!以后北境的劝农,还得请先生多给些典籍里的法子!”

秦风笑着点头,心里却清楚:这一局赢了,可李斯不会善罢甘休。他看向殿门旁的李斯,那人正盯着竹简,眼神阴鸷,显然还在琢磨怎么对付他。

夕阳西下时,始皇才让秦风退下,临走前特意嘱咐:“译书阁的事,你多上心,缺什么就跟朕说,朕给你调人调物!”

走出议事殿,张博士跟在秦风身边,笑着说:“先生,您这是彻底让陛下认可了!以后咱们整理典籍,再也不用怕李斯刁难了!”

秦风笑了笑,摸了摸怀里的《洪范》残卷,竹片还带着殿内的温度。他抬头看向咸阳宫的方向,夕阳把宫墙染成金色,心里却没放松 —— 李斯还在,典籍整理的路还长,他得更稳才行。而殿内,李斯正拿着抄录的 “皇极” 译解,反复看着,嘴里念叨:“总有一天,我要让你知道,典籍不如律法管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