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40章 成果献君,信任加固

咸阳宫的晨光格外透亮,金色的光透过雕花窗棂,漫过议事殿的青石板,落在案上那捧饱满的粟米上 —— 颗粒圆润,泛着自然的米香,是陈留流民刚收获的新粮,用粗布口袋装着,袋口还沾着点麦田的泥土,透着股鲜活的烟火气。

百官按文东武西的规矩站列,目光都落在殿中央的秦风身上。他穿着玄色典客丞官服,腰间系着始皇赐的白玉带,手里捧着个木匣,里面装着陈留安置成果的所有凭据 —— 流民户数册、麦田收成图、城防加固图纸,还有厚厚一叠流民手写的感谢信,纸页边缘虽有些粗糙,却字字透着真切。

“臣秦风,幸不辱命,陈留流民安置初见成效,特来向陛下献成果!” 秦风躬身行礼,声音沉稳却带着难掩的底气,木匣放在案上时,发出轻微的 “嗒” 声,与殿外的铜铃声相映。

始皇端坐在龙椅上,冕冠上的十二旒轻轻晃动,目光先落在那捧粟米上,又转向木匣,语气里带着期待:“哦?说说看,流民安置得如何?那片盐碱地,真种出粮了?”

“回陛下,不仅种出了粮,还丰收了!” 秦风打开木匣,先取出流民户数册,“陈留原有流民三千两百人,现已安置两千八百户,每户分百亩地,其中半亩试验田亩产粟米三石,比关中普通田还多五成 —— 这是收成图,上面标着每块田的位置和产量,有农官和流民代表的签字画押。”

他展开图纸,上面用红墨标着麦田的分布,旁边还画着曲辕犁的简易图样,“这是按《秦民要术》里的‘盐碱地改良法’种的,深耕晒垡、施草木灰,再加上流民们用心打理,才有了这收成。老周头 —— 就是之前种试验田的老农,还说‘这地要是早这么种,俺们也不用逃荒了’。”

博士官队列里的张博士第一个站出来,捧着《秦民要术》的抄本:“陛下!秦风先生的法子臣验证过,‘草木灰改良盐碱地’确有实效,关中栎阳县试种后,亩产也增了三成!这不是空谈,是实实在在的民生之功!”

武将队列里的蒙恬也上前一步,玄色铠甲的鳞片轻响:“陛下,陈留还打退了匈奴两百游骑的袭扰!靠的是秦风先生按《墨子?备城门》改的城防 —— 西北门加了射孔,埋了鹿角,还备了煤油烧撞车,匈奴连城门都没摸到,就被打跑了!这是缴获的匈奴箭囊,上面的狼头绣纹,正是北境匈奴的标记!” 他递上箭囊,铜制的囊身还带着点战场的寒气。

始皇接过箭囊,指尖摩挲着上面的狼头,又拿起那捧粟米,放在掌心掂了掂,嘴角渐渐勾起笑意:“好!好一个‘民生之功’,好一个‘城防之效’!之前李斯说你‘私藏**、蛊惑流民’,现在看来,你藏的是‘救民之书’,惑的是‘安稳之心’啊!”

这话像颗定心丸,让殿内的气氛瞬间松快下来。中间派的粮储官也躬身道:“陛下,陈留还上缴了五百石新粮,已入国库,粟米颗粒饱满,比关中粮还好 —— 这是粮储册,臣可作证!”

李斯站在文官队列里,脸色青一阵白一阵,指节攥着朝笏发白,却还是硬着头皮上前:“陛下,秦风虽有安置之功,可他私用城防物资、擅自减流民徭役,终究违了秦律……”

“违律?” 始皇打断他,语气里带着几分威严,“秦律的根本,是‘护大秦百姓’!秦风用物资加固城防,是护百姓;减徭役让流民安心种地,是养百姓 —— 这哪是违律?是遵律的根本!” 他拿起流民的感谢信,展开念道,“‘蒙陛下恩典,得秦大人相助,有地种、有饭吃,愿为大秦守边’—— 你听听,这才是秦律要的民心!”

李斯被怼得哑口无言,膝盖一软,差点跪下,只能躬身退到一边,垂在身侧的手悄悄攥成拳 —— 他没想到,秦风的成果竟这么扎实,连始皇都亲自为他说话,心里的嫉妒像毒藤一样缠得更紧。

扶苏站在殿侧,这时上前一步,手里捧着关中栎阳试点的册子:“父皇,秦风先生的法子在关中也见效了!栎阳县送了五十架曲辕犁,赋税减到十五税一,农户亩产增了两成,不少农户还主动报名守边 —— 这是试点册,上面有农官的奏报。”

始皇接过册子,翻了几页,眼里的笑意更浓:“好!好!朕就说,‘民惟邦本’的理错不了!” 他看向秦风,语气郑重,“秦风,你不仅懂典籍,还能让典籍活在百姓地里、城防上,这才是真本事!朕决定,升你为典客令,秩两千石,赐你‘明政大夫’爵位,再赏咸阳城东宅一区,带十亩农桑地,让你能更方便地研究农桑之法!”

“典客令” 是典客府的最高官职,掌全国流民与归附部族,秩两千石比之前的 “比千石” 高了整整一级;“明政大夫” 是秦代少有的文官爵位,象征着 “明于政事” 的认可;城东的宅子靠近农桑区,正是秦风之前想 “近距离看农情” 的地方 —— 这份赏赐,不仅是官爵的提升,更是信任的加固。

秦风心里一暖,眼眶瞬间发潮,躬身行稽首礼,额头贴在青石板上:“臣秦风,谢陛下!臣定不负陛下信任,继续编订典籍,推广农桑之法,让更多百姓有地种、有饭吃,为大秦固邦本、安民心!”

“起来吧。” 始皇笑着摆手,让内侍把粟米和箭囊收好,“你刚从陈留回来,先回去歇几天,过几日朕再召你,商量把‘流民安置三策’推广到关东其他郡县的事。”

退朝后,秦风跟着扶苏、蒙恬走出议事殿。晨光洒在宫墙上,把青砖染成了金红色。蒙恬拍着他的肩膀,笑得豪爽:“兄弟,这下你可彻底站稳了!李斯那老小子,以后再想找茬,也没底气了!”

扶苏也笑着说:“栎阳试点能成,也多亏你之前的指导。等关东推广开,咱们就能让更多百姓过上安稳日子,也能让父皇更清楚‘仁政’的好处。”

秦风点头,心里满是踏实 —— 从刑场死囚到典客令,从译书阁到陈留,这一路靠的不是运气,是典籍里的民生道理,是始皇的信任,是扶苏、蒙恬的支持,更是流民们的期盼。他摸了摸腰间的白玉带,又想起案上那捧粟米,心里清楚:这不是结束,是仁政推广的开始,是典籍治国的开始。

可他没注意到,殿角的李斯正盯着他的背影,眼神阴鸷得像化不开的墨。他悄悄从袖袋里摸出块竹片,上面刻着 “关中郡守” 四个字,指甲在上面反复划着,心里暗记:秦风,你赢了陈留,却赢不了关中!栎阳试点算什么?我让郡守把农户的新粮换成发霉的,再挑动他们闹事,看你怎么向陛下交代!

回到偏殿时,秦风把赏赐的宅第文书、爵位印信都放在案上,又拿出那叠流民的感谢信,一封封翻看。老周头的信里画着个简易的麦田,旁边写着 “秦大人,麦子收了,俺给你留了一袋子,让亲兵带给你”;狗蛋的信里歪歪扭扭写着 “俺学会射箭了,以后能帮着守边,不让匈奴来抢”—— 这些朴素的文字,比任何官爵都让他觉得踏实。

夕阳西下时,秦风站在偏殿的院中,看着远处的咸阳城。炊烟袅袅,百姓们忙着归家,街道上满是烟火气。他想起《尚书》里的 “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 百姓就像星星,需要适宜的 “风雨” 才能安稳,而他要做的,就是成为那阵 “好风”、那场 “好雨”,用典籍的智慧,用务实的行动,让大秦的百姓都能安稳生活,让 “民惟邦本” 的理,在大秦的土地上扎下更深的根。

而此时的李斯府里,李斯正对着心腹小吏发号施令:“你现在就去关中,找栎阳郡守,让他把农户的新粮换成去年的陈粮,再找几个游手好闲的人,跟农户说‘秦风的试点是为了骗陛下的赏赐,根本不管你们的死活’,挑动他们去郡守府闹事 —— 只要闹大了,陛下就算再信任秦风,也得治他的罪!”

小吏领命退下,李斯坐在案前,看着案上的《秦律》,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秦风,你的成果再扎实,也抵不过民心乱!等着吧,关中就是你的滑铁卢,大秦的朝堂,终究是律法的天下,不是你典籍的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