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31章 试练成功,士气高涨

咸阳城外的晨光格外透亮,把军营的黄土校场染成了暖金色。风里没了之前的凉意,带着点麦秆的清香 —— 是边民们昨天晾晒的粟麦,飘过来的味道。校场中央的旗杆上,“秦” 字旗被风吹得猎猎作响,旗角扫过兵器架时,撞得长戈、盾牌发出 “叮叮当当” 的脆响,比三天前热闹了不止十倍。

最不一样的是士兵们的状态。之前列阵时歪歪扭扭的队伍,现在站得笔直,玄色铠甲上的沙尘被擦得干净,不少人还在铠甲领口别了根麦秆 —— 是边民老大娘给的,说 “带点麦香,种地打仗都顺”。赵虎站在攻杀组最前面,胳膊上的疤露在外面,手里的长戈握得紧实,眼神里没了之前的敷衍,满是劲;王小二的互助组排在旁边,他戈柄上的蓝布条被风吹得晃,手里还攥着块麻布,是刚练包扎剩下的,嘴角一直翘着,显然没少得积分。

“秦先生!蒙将军!” 士兵们看见秦风骑马过来,齐声喊了起来,声音震得校场的黄土都轻轻颤。蒙恬走在秦风身边,穿着玄色铠甲,肩甲上的红缨晃得耀眼,他拍着秦风的肩膀,笑得豪爽:“你看,这才三天,兄弟们就跟换了个人似的!昨天赵虎还跟我念叨,说‘要是早这么练,去年狼山口就不会伤五个兄弟了’。”

秦风跳下马,手里攥着卷注解好的《孙子兵法》,红绳在晨光里泛着光。他走到校场中央,士兵们立马围了过来,连边民老大娘们也端着粟米饼凑过来,笑着说:“先生快看看,俺们跟互助组的娃子练的包扎,是不是比之前好?”

“好!比之前好太多了!” 秦风接过老大娘手里的麻布,指着上面的结,“这‘十字结’打得紧实,能止住流血,《吴子》里说‘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兄弟们受伤了能及时包扎,不用退下去,勇气就不会衰,这就是互助组的功劳!”

王小二一听,立马举起胳膊,上面用炭笔画了个 “正” 字:“先生!俺昨天练包扎得 1 分,帮大娘守粮仓又得 0.5 分,再攒 4.5 分,就能换把新犁给俺娘了!” 周围的士兵都笑了,有个老兵打趣:“小二,你这速度,赶在秋收前就能让你娘用上新犁!” 王小二红着脸,却把腰挺得更直了。

蒙恬见状,大声下令:“现在展示试练成果!攻杀组先来,给先生看看你们的刺杀!” 赵虎立马喊了声 “跟我来!”,攻杀组的士兵排成两列,手里的长戈同时刺出,动作整齐得像一个人,戈尖对着稻草人 —— 草人身上画着匈奴的铠甲样式,胸口、马腿的位置都标了红圈。

“刺马腿!” 赵虎喊了一声,士兵们的戈尖齐刷刷指向草人的 “马腿”,动作又快又准。秦风看着,指着草人对蒙恬说:“《孙子兵法》里说‘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匈奴的马快,先刺马腿,马倒了,他们就没辙了,兄弟们现在的速度,比之前快了三成,真遇到匈奴,肯定能占上风!”

蒙恬点头,刚要说话,就见斥候组的李三跑了过来,手里举着个牛角号,脸色却不慌 —— 跟三天前发现游骑时的紧张完全不一样:“将军!秦先生!北边二里地,发现三个匈奴游骑的脚印,浅得很,是探路的!”

士兵们瞬间安静下来,赵虎立马握紧长戈:“将军,俺带攻杀组去追!” 王小二也凑过来:“俺们互助组跟边民去守粮仓,不让匈奴偷袭!”

蒙恬没急着下令,看向秦风。秦风笑着点头:“按试练的法子来 —— 斥候组发信号,攻杀组去赶,别追太远,互助组守粮仓,边民帮着放哨,正好试试咱们的配合!”

李三吹起牛角号,“呜呜” 的声音在军营里传开 —— 这是试练时定的信号,“一长两短” 代表 “发现游骑,无需恐慌”。攻杀组的士兵跟着赵虎冲了出去,脚步整齐,没一点乱;互助组的士兵立马跟着边民往粮仓跑,手里还拿着刚练过的麻布、木棍,准备应对突发情况;边民老大娘们也没慌,有个大娘还拿起锄头,说 “俺们也能放哨,匈奴来了,俺一锄头敲晕他!”

没过多久,远处传来马蹄声,赵虎带着攻杀组回来了,手里还拿着个匈奴的箭囊,上面绣着狼头 —— 是匈奴游骑落下的。“将军!把他们赶跑了!没追太远,按先生说的,怕有埋伏!” 赵虎脸上满是汗,却笑得开心,“兄弟们刺马腿的法子真管用,那几个游骑的马被惊了,跑的时候掉了这箭囊!”

士兵们瞬间欢呼起来,围着赵虎看箭囊,有个士兵还说:“这狼头绣得丑,赶明儿俺绣个秦字,挂在箭囊上!” 边民老大娘们也端着粟米饼过来,递给士兵们:“快吃点饼,补补力气!你们练得好,俺们也放心!”

秦风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欣慰 —— 之前担心士兵们不适应分组,担心边民不配合,现在看来,这些顾虑都是多余的。他拿起案上的《孙子兵法》,翻到 “上下同欲者胜” 那页,对蒙恬和士兵们说:“兄弟们,《孙子兵法》里说‘上下同欲者胜’—— 咱们想练强兵守边,想让家里人过好,边民想守庄稼,陛下想让大秦稳,这就是‘同欲’,只要咱们一直这么齐心,就算匈奴来再多,也不怕!”

“对!不怕!” 士兵们齐声喊,声音比刚才更响,连校场的黄土都被震得扬起细尘。蒙恬拍着秦风的肩膀,眼里满是敬佩:“兄弟,还是你懂‘民心’!以前我总觉得,练兵靠纪律、靠刀枪,现在才知道,靠‘同欲’才最管用 —— 兄弟们知道练强了能护家,能换犁,才会真的拼命!”

中午的太阳升得高了,边民们在操场中央支起了灶台,煮着粟米粥,蒸着粟米饼,香气飘满了军营。士兵们围着灶台,有的说自己攒了多少积分,有的说要教家里人种新麦,还有的说秋天要帮边民收粟米 —— 之前的疏离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像一家人一样的热闹。

王小二坐在灶台边,帮老大娘添柴,嘴里念叨:“大娘,等俺换了新犁,就帮您家翻地,保证比老犁快!” 老大娘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好娃子,俺等着!到时候俺给你做你爱吃的枣糕!”

秦风坐在旁边,看着这温馨的场景,想起三个月前在渭水刑场的日子,心里满是感慨 —— 从穿囚衣的死囚,到能帮士兵练强兵、帮边民守庄稼的典客丞,这一路靠的不是运气,是典籍里的道理,是始皇的信任,更是这些朴实的士兵和边民,他们才是大秦真正的根基。

可就在这时,他眼角的余光瞥见校场外围的树林里,有个灰衣人影一闪而过 —— 是李斯的眼线!那人手里拿着竹简,正偷偷记录着军营里的热闹,显然是想把试练成功的事报给李斯。秦风心里一凛,却没露声色 —— 李斯肯定不会甘心,试练成功了,他接下来肯定会在关东流民安置上找更大的麻烦。

蒙恬也看见了人影,皱起眉,对身边的亲兵说:“去盯着他,别让他搞鬼!要是他敢靠近粮仓,就把他抓起来!” 亲兵领命跑了过去,灰衣人影见状,赶紧转身跑了,没敢再停留。

“别管他,咱们接着庆祝!” 蒙恬拍了拍秦风的肩膀,拿起碗粟米粥递给他,“晚上俺请你喝北境的马奶酒,庆祝试练成功!明天你去关东,俺让五千亲兵护送你,陈留郡守王离要是敢不配合,俺就带兵去帮你!”

秦风接过粥碗,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心里更坚定了 —— 不管李斯怎么阻挠,不管关东有多少麻烦,他都要把流民安置好,把典籍里的道理传下去,让关东的百姓也能像这里的士兵和边民一样,有地种、有饭吃,安稳过日子。

而此时的李斯府里,灰衣眼线正跪在地上,把军营试练成功的事一五一十地说给李斯听。李斯坐在案前,手里的竹简被攥得变了形,指节发白,眼神里满是阴鸷:“没想到这秦风真能成!让士兵和边民都跟他一条心,再这么下去,他在陛下心里的分量,就该超过我了!”

他顿了顿,对眼线说:“你现在就去陈留,告诉王离,让他把流民的地分偏点,把粮发晚点,再找几个六国旧贵族,故意挑动流民闹事,就说‘秦风是儒生,不懂种地,只会骗陛下’!要是能让流民闹到秦风面前,最好让他动手镇压,到时候朕就能奏报陛下,说他‘用暴力对待流民,违背民生之道’!”

眼线领命退下,李斯看着案上的《秦律》,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 关东流民安置,就是他扳倒秦风的最好机会,他绝不会让秦风再成功!

夕阳西下时,军营的庆祝还没结束,炊烟飘在暖金色的光里,士兵们的笑声、边民的谈笑声、兵器的碰撞声混在一起,像一首热闹的歌。秦风骑着马离开军营时,回头看了一眼 —— 校场的 “秦” 字旗还在猎猎作响,士兵们还在围着灶台说笑,边民的灶台上,粟米粥还冒着热气。他知道,这就是他要守护的 “国泰民安”,是典籍里说的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不管前路有多少麻烦,他都要守住这份安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