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21章 译解坎卦,触动始皇

议事殿的窗棂漏进几缕冷光,落在案上北境的奏折上,字里行间的 “匈奴袭边”“民夫冻伤” 像冰碴子,扎得人心里发沉。始皇靠在龙椅上,手指捏着奏折的边角,指节泛白 —— 昨儿蒙恬送来的急报里,还夹着个布条,是个冻伤民夫的血衣碎片,他攥了半夜,布条都快被体温焐干了,却还是没想出妥帖的法子。

“秦风,” 始皇的声音比往日低了些,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忧心,连冕冠上的十二旒都显得沉重,“北境这‘坎儿’,你说该怎么过?总不能看着民夫冻着、军粮断着,等匈奴来打吧?” 他抬眼看向秦风,眼神里没了之前的威严,倒多了些 “求对策” 的恳切,像在黑暗里盼着点光。

秦风心里一紧,却也定了 —— 他早从蒙恬那知道北境的困境,昨晚在译书阁翻《周易》到半夜,指尖反复摩挲坎卦的卦画,知道这卦正对应 “险难与应对”,是解北境之困的钥匙。他捧着《周易》竹简上前,按 “稽首礼” 略弯了弯腰,动作比往日更轻,怕惊扰了殿内的凝重。然后展开竹简,竹片泛着浅黄,上面的卦画用朱砂描过,两条阴爻夹着一条阳爻,层层叠叠,像北境翻涌的风雪:“陛下,这坎卦象征‘险难’,但卦辞说‘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习坎’是反复遇到险,就像北境先是冻坏民夫,又断了军粮;‘有孚’是守诚信,对民夫不能骗;‘心亨’是内心坚定,别慌了阵脚;‘行有尚’是行动有章法,一步一步来,这北境的坎儿,正好能用这卦理来解。”

“哦?” 始皇身体往前倾了倾,连案上的玉圭滑到手边都没察觉,指尖甚至碰到了竹简上的卦画,“你给朕拆解开说,别讲虚的 —— 比如这‘入于坎窞’,到底是啥意思?民夫现在的处境,是不是就是‘坎窞’?”

“正是!” 秦风按 “指陈礼”,指尖轻点坎卦的初六爻,朱砂的痕迹蹭在指尖,却浑然不觉,“初六爻辞‘习坎,入于坎窞,凶’——‘坎窞’是深险,就像北境的民夫,没备足棉衣,又没盼头,冻得直哭还得硬扛,有个民夫冻掉了脚趾,还在往长城上搬石头,这就是‘入于坎窞’,再不想法子,就要出人命了!” 他顿了顿,声音软了些,却更有力量,“应对的法子,就是‘有孚’—— 陛下可下旨,让关中织坊赶制五千件棉衣,用快马分三批送北境,每批都派内侍跟着,当着民夫的面分发;再让蒙将军跟民夫说‘开春后免半年徭役,还能领两石粟米回家’,民夫怕的不是苦,是怕白受冻、没盼头,有了诚信,他们才愿意扛。”

始皇的手指顿了顿,看向蒙恬,眼神里有了决断:“蒙恬,他说的是真的?民夫真这么怕‘没盼头’?”

蒙恬赶紧躬身,玄色铠甲的鳞片 “哗啦” 响,带着北境的寒气:“陛下!是真的!前儿我去长城,有个民夫跟我说‘要是能让家里人吃上饱饭,冻掉手也认’,他们就盼着个实在的好处!要是有棉衣、有免徭役的承诺,就算再冷,也能挺过去!”

始皇点了点头,手指在案上划着 “棉衣”“免徭役” 二字,嘴里念叨 “这个法子稳”,眼神里的忧色散了些。李斯站在殿角,朝笏被攥得指节发白,指甲深深掐进木纹里,心里又慌又酸 —— 他没想到,秦风竟能把 “算卦的话”,跟民夫的血衣、冻掉的脚趾绑在一起,连始皇都动了心!他想找理由反驳,比如 “关中织坊赶不出五千件棉衣”,却没敢开口 —— 他知道,始皇现在最听不得 “不行” 的话。

“那九二爻‘坎有险,求小得’ ,又怎么说?” 始皇追问,手指指向坎卦中间的阳爻,语气里多了些急切,像是在困境中抓住了浮木,“军粮运不进去,总不能让士兵饿着吧?”

秦风深吸一口气,把 “求小得” 的理往边民身上靠,说得更实在:“‘求小得’是说遇险时别贪大,先求小收获解燃眉之急。北境的边民家里存的粟米多,他们怕匈奴抢,不敢往外拿 —— 陛下可下旨,让蒙将军跟边民说,捐粟米给军队,官府给木牌当凭证,上面刻着捐的数量,开春后用官仓的粟米加倍还,还能抵今年的赋税。” 他补充道,“边民捐一石,开春得两石,还能少交税,这是‘小得’;军队有了军粮,能守住长城,边民的家也安全,这是‘大得’,两头都稳。”

张博士赶紧捧着《周易》拓片凑过来,指着九二爻的爻辞:“老臣之前只觉得‘求小得’是‘少要些’,没想到是这么个‘两头得’的理!秦风先生这解读,真是把卦理嚼透了!”

始皇拍了拍案,“好!这个法子好!边民不会吃亏,军队也有粮,比硬征粮强多了!” 他看向负责粮储的官员,“你回头跟蒙恬对接,木牌要刻清楚,别让边民吃亏!” 粮储官赶紧躬身应下,脸上也有了笑意。

李斯站在旁边,脸色更沉,手指在朝笏上抠着,想找理由反驳,却没找到 —— 这法子既不违律,又得民心,他挑不出错。只能看着始皇对秦风的态度越来越热,心里的不甘像野草一样疯长。

“那六三爻‘来之坎坎,险且枕’呢?” 始皇的兴致更高了,身体几乎要凑到竹简前,“这‘一来一回都遇险’,是不是说大秦之前遇到的那些坎,都是没准备好?”

秦风点头,把 “来之坎坎” 的理往大秦的旧事上靠,说得更全面:“陛下说得对!去年关东闹涝灾,先是淹了庄稼,后又缺种子,就是没提前准备,反复陷进险里 —— 这就是‘来之坎坎’。应对的法子,是‘行有尚’—— 做事有章法,提前防备。比如水渠,派水工在沿线埋木桩,标出水深,汛期前就加固堤坝;再比如种子,让各县提前晒好,存到官仓,涝灾来了,直接发下去,就不会反复陷险。” 他顿了顿,想起之前水渠塌方的事,“去年水渠塌方,就是没提前标水深,也没存木料,塌了才慌着找料,耽误了半个月工期,要是早按‘行有尚’的理做,就不会这样了。”

始皇拍了拍案,语气里满是懊悔:“早该这么做!以前总想着‘出了事再解决’,没想到‘提前防’才是根本!” 他看向水官,“你回头就按这法子办,水渠沿线的木桩,三天内埋好!” 水官赶紧躬身,脸上满是感激 —— 之前因塌方挨了骂,现在终于有了稳妥的法子。

“那最后一爻‘上六,系用徽纆,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又是什么意思?” 始皇的声音沉了些,眼神里多了些警惕,“是不是说,不行动会有大麻烦?”

“正是!” 秦风的语气也沉了下来,强调不行动的后果,“‘系用徽纆’是说像被绳子捆住,‘置于丛棘’是说陷进困境,‘三岁不得’是说长期出不来 —— 要是现在不送棉衣、不运军粮,开春匈奴来了,民夫没力气抵抗,士兵没粮打仗,长城可能会被冲开个口子,到时候关东、关中都得慌,这就是‘凶’!” 他看着始皇,语气恳切,“陛下,现在就得行动,不能等!”

始皇的手指攥紧了案上的玉圭,指节泛白,眼神里有了决断。他拿起玉圭,在奏折上敲了敲,声音威严:“蒙恬,你带五千件棉衣、三万石军粮回北境,三天内出发,不得延误!李斯,你协助少府赶制棉衣,要是耽误了工期,朕唯你是问!”

蒙恬躬身领旨,声音洪亮:“臣遵旨!定不辱使命!” 李斯心里一沉,却不敢怠慢,只能躬身:“臣遵旨。” 他垂在身侧的手悄悄攥成拳,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 —— 又是协助!又是替秦风 “跑腿”!可他没敢多说一个字,只能看着蒙恬和秦风相视点头,心里的嫉妒像毒藤一样缠上来。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把坎卦的竹简染成了暖金色。始皇拿起秦风译解的坎卦,反复看着 “有孚,维心亨” 五个字,手指摩挲着竹片,突然对秦风说:“把这坎卦的译解抄十份,分送各郡郡守 —— 让他们都学学,遇坎别慌,要守诚信、有章法,这样大秦的坎,才能一个个过去。” 他顿了顿,把译解揣进怀里,“以后议事,你都带着《周易》来,朕还要听你讲其他卦的理。”

秦风躬身谢恩,心里又暖又稳 —— 摸着竹简上的坎卦,他觉得这不仅是解北境的坎,更是解大秦治国的坎,心里多了份沉甸甸的责任。走出议事殿时,夕阳正好,把宫墙染成了金红色,连空气里都透着股 “过坎见晴” 的希望。

张博士跟在秦风身边,笑着说:“先生今天译解坎卦,真是说到陛下心坎里了!以前老臣总觉得《周易》是卜筮书,现在才知道,这是治国的‘活字典’啊!”

秦风笑了笑,摸了摸怀里的《周易》竹简,竹片还带着殿内的温度。他知道,这只是解 “坎” 的开始,北境之后,还有关中的农桑、关东的流民等着应对,但他不怕 —— 坎卦里说 “行有尚”,只要按章法、守诚信,大秦的每一个坎,都能迈过去。而殿内,李斯站在阴影里,悄悄把刻着 “坎卦” 的竹片藏进袖袋,指甲在上面反复划着,心里暗下决心:总有一天,要让这卦理,在大秦的朝堂上消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