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9章 续诵《诗经》,触动人心

廷尉府的偏院冷得像冰窖,风从院墙上的破洞里灌进来,卷着地上的枯叶,打在秦风脚踝上。他靠在廊柱上,怀里还揣着那半片《尚书》残卷,竹片的温度透过粗布囚衣传过来,却暖不了心里的焦虑 —— 小吏去取尧鼎拓片已有半个时辰,至今没回来,李斯在正厅里也没动静,不知道是在等消息,还是在盘算怎么处置他。

“咳…… 咳咳……” 廊下的士兵突然咳嗽了一声,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铠甲上还沾着渭水畔的泥点,显然是从刑场跟过来的。他怀里揣着个布包,时不时摸一下,眼神飘向院外,像是在想家。

秦风看着他,突然想起老儒生说的 “《诗经》能动人”—— 现在等待的间隙,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再试一次,用《诗经》的温情,软化李斯的态度,也让这些士兵、百姓知道,典籍不是只会 “非议朝政”,还能勾起心里最软的念想。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襟,虽然囚衣破旧,却还是尽量站得直些,清了清嗓子,对着正厅的方向,缓缓开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声刚落,院中的空气像是凝固了。那年轻士兵猛地转过头,手里的布包差点掉在地上;廊下另一个老兵也停下了踱步,眼神里满是惊讶,像是听到了什么熟悉的东西。

秦风记得《鹿鸣》是宴饮迎宾的诗,里面的 “尊贤养士”“亲友相聚” 最能勾起人的共鸣,尤其是这些常年在外的士兵,还有饱受战乱的百姓 —— 他要把这份温情,一点点铺在他们眼前: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正厅的门 “吱呀” 一声开了条缝,李斯的半个身影露在外面,玄色官服的下摆扫过门槛,眼神复杂地盯着秦风,没说话,也没关门,像是在听。

院外不知何时围了几个百姓,都是廷尉府的杂役和附近的住户,有人手里还拿着没编完的竹筐,踮着脚往院里看。那个年轻士兵,突然红了眼眶,伸手从布包里掏出一块绣着梅花的帕子,手指摩挲着帕角,嘴里跟着小声念:“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你也听过这首诗?” 秦风停下,看向年轻士兵。

士兵愣了一下,赶紧擦了擦眼睛,不好意思地笑了:“俺家乡在陇西,去年俺哥娶媳妇,宴席上就有人唱这个,说‘有嘉宾’,是盼着俺哥日子过得好……” 他声音越说越小,最后低下头,“现在出来当兵快一年了,不知道家里咋样了。”

“这首诗,本就是盼着亲友平安,宾客和睦的。” 秦风轻声说,又继续往下诵,声音比刚才更温和了些,像是在跟老朋友说话: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德音孔昭……” 廊下的老兵突然叹了口气,他约莫五十岁,鬓角都白了,手里攥着个旧酒壶,“俺年轻时在魏国当兵,那时候还没统一,俺们将军宴请功臣,就奏这首《鹿鸣》,说‘君子是则是效’,是盼着俺们都做忠臣…… 现在想想,不管哪国,盼着日子好的心思,都是一样的。”

院外的百姓也开始小声附和,有个穿粗布衣裳的老太太,手里挎着个菜篮,跟着念 “视民不恌”,念着念着就擦起了眼泪:“俺家老头子以前也会背这个,说‘视民不恌’是让当官的别欺负百姓…… 可惜去年焚书,他把书烧了,再也没念过。”

秦风看着这一幕,心里又暖又酸 ——《诗经》的力量,从来不是靠喊,而是靠这些藏在字句里的人情世故,靠每个普通人都能懂的 “想家”“盼好”。他抬头看向正厅的门缝,李斯的身影还在,只是刚才紧绷的肩膀,好像松了些。

“继续啊,先生!后面还有‘鼓瑟鼓琴’呢!” 年轻士兵忍不住喊了一声,眼里满是期待。

秦风点头,深吸一口气,声音里带了些笑意,像是在跟所有人一起回忆: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和乐且湛……” 李斯突然从正厅里走了出来,玄色官服在冷风中飘着,手里还捏着那卷尧鼎拓片,眼神里没了之前的锐利,多了些他自己都没察觉的柔和。他走到廊下,没看秦风,反而看向那个老兵,问道:“你说,这首《鹿鸣》,真的能让人心和?”

老兵愣了一下,赶紧躬身:“大人,是!俺家乡的人都说,逢年过节唱这个,邻里都能少吵两句;当兵的唱这个,能想起家里的好,就不会乱发脾气……”

“哦?” 李斯挑眉,又看向那个老太太,“你家老头子烧书后,还想再听这首诗吗?”

老太太攥紧菜篮,声音有点发颤:“想!咋不想?他说这诗里有‘和乐’,比骂人好听多了…… 就是怕被官差听见,不敢再念。”

李斯没说话,低头看着手里的拓片,手指在 “钦明允恭” 四个字上轻轻摩挲。风卷起拓片的边角,他伸手按住,眼神飘向院外 —— 那里,几个孩子正围着年轻士兵,让他教他们念 “呦呦鹿鸣”,声音脆生生的,盖过了冷风的呼啸。

秦风看着李斯的表情,知道机会来了,轻声说:“大人,《诗经》里的句子,不是什么‘异端’,是百姓心里的话 —— 有想家的,有盼和睦的,还有盼着当官的好好做事的。就像这首《鹿鸣》,讲‘尊贤养士’,讲‘和乐’,跟陛下想让大秦安定的心思,是一样的。”

李斯的手指停住了,抬头看向秦风,眼神里的怀疑淡了些,多了些思考。他想起去年焚书时,博士官张平抱着《诗经》哭,说 “这书里有百姓的念想,烧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当时他没在意,现在看着院中的场景 —— 士兵红着眼想家,百姓跟着念诗,孩子围着听热闹,突然觉得张平的话,好像没说错。

“大人!宫里的消息来了!”

就在这时,之前去取拓片的小吏又跑了回来,手里拿着一卷竹简,气喘吁吁地说:“博士官核对过了,尧鼎拓片上的‘钦明允恭’,确实与《尧典》能对应!陛下还问,要不要把秦风带去咸阳宫,亲自问问典籍的事!”

李斯接过竹简,快速扫了一眼,眉头微微皱起 —— 他没想到陛下会亲自过问,更没想到博士官真的认可了秦风的话。他抬头看向秦风,又看了看院中还在小声念诗的百姓和士兵,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叮” 的一声轻响,在热闹的院中小得几乎听不见。

秦风的心脏提到了嗓子眼 —— 陛下要见他?这是好事,可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他不知道始皇会不会相信他,更不知道李斯会不会在中间作梗,毕竟李斯是焚书的推动者,要是让他跟始皇谈论典籍,李斯心里未必愿意。

“你……” 李斯刚想开口,又停住了,眼神在秦风身上转了一圈,最后落在那半片《尚书》残卷上,“你准备一下,待会儿跟我去咸阳宫。”

“大人,您……” 秦风愣了一下,没想到李斯会这么干脆。

“陛下要见你,我总不能拦着。” 李斯的语气平淡,却没了之前的敌意,“但你记住,到了宫里,说的每一个字都要属实,要是敢在陛下面前伪造典籍,就算有尧鼎拓片,我也保不了你。”

“臣不敢!” 秦风赶紧躬身,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 —— 能见到始皇,就有机会把更多典籍的价值说出来,就算有风险,也比在廷尉府等着被斩好。

院外的百姓听到 “去咸阳宫”,都高兴起来,老太太还从菜篮里拿出个麦饼,塞给秦风:“先生,拿着路上吃,到了宫里,好好跟陛下说,让他别再烧书了……”

年轻士兵也凑过来,把那块梅花帕子递给他:“先生,这个您拿着,俺娘说梅花能辟邪,您去见陛下,顺顺利利的。”

秦风接过麦饼和帕子,心里暖得发烫 —— 这些百姓,刚才还对他充满敌意,现在却愿意把家里的东西给他,只因为一首《诗经》,只因为他们盼着典籍能留下来,盼着日子能好起来。

李斯看着这一幕,没说话,只是转身往正厅走,走了两步又停下,回头对秦风说:“别磨蹭,半个时辰后出发。”

秦风点头,看着李斯的背影,又看向院中的百姓和士兵,突然觉得,之前所有的恐惧和焦虑,都值了 —— 文脉的火种,从来不是只在典籍里,更在这些普通人的心里,只要有人愿意听、愿意记,就不会熄灭。

只是他不知道,李斯在正厅里,正对着尧鼎拓片和《尚书》残卷发呆,手指在 “允恭克让” 和 “钦明允恭” 两者之之间来回移动,眼神里的犹豫,渐渐变成了一丝连他自己都没察觉的期待 —— 他倒想看看,这个能靠《尚书》《诗经》打动人心的儒生,在陛下面前,还能说出什么不一样的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