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 > 第10章 核对成真,押赴咸阳

廷尉府正厅的烛火已烧到第三根,小吏捧着尧鼎拓片的手都酸了,李斯还在反复比对 —— 拓片上 “钦明允恭” 四个金文,跟秦风诵的《尧典》里 “允恭克让” 的 “允恭” 对得严丝合缝,连金文特有的弯钩笔画,都能在典籍释义里找到呼应。

“大人,博士官那边还说,这鼎是先周传下来的礼器,当年周公制礼时,还特意在鼎身补刻过‘光被四表’的片段,只是年代久了,拓片上看不太清。” 小吏小声补充,生怕打断李斯的思路。

李斯没说话,手指捏着拓片边缘,都快把麻纸捏出褶子 —— 他这辈子跟法家打交道,最恨儒生拿典籍说三道四,可今天这事儿,由不得他不信。秦法讲 “实据”,尧鼎拓片是实据,秦风背的《尧典》也是实据,两个实据凑在一起,他就算想否定,也找不到理由。

“把秦风带进来。” 李斯突然开口,声音里没了之前的厉色,却多了些沉郁。

秦风被士兵押进来时,怀里还揣着百姓给的麦饼和梅花帕子,粗布囚衣上沾着院中的尘土,却站得笔直。他看到案上摊开的拓片,心里最后一块石头落了地 —— 这一关,算是过了。

“你诵的《尧典》,是真的。” 李斯指着拓片,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陛下要见你,跟我去咸阳宫。”

秦风愣了一下,随即躬身:“谢大人。” 他以为李斯会再刁难几句,没想到这么干脆,转念又想 —— 李斯是廷尉,最懂 “君命不可违”,始皇要见,他就算不情愿,也不敢拦着。

“别高兴太早。” 李斯突然抬头,眼神又冷了几分,“到了宫里,陛下若问起你在刑场哗众的事,你最好如实说,要是敢添油加醋,就算有典籍护着,我也能治你‘欺君’的罪。”

“臣不敢欺君。” 秦风赶紧应下,心里却泛起嘀咕 —— 始皇会不会先算账?毕竟他在刑场上打乱了行刑,按秦法,这也是 “不敬”。

半个时辰后,廷尉府的马车驶出大门。秦风跟李斯同乘一辆,车厢里铺着粗麻布,角落里放着个铜壶,装着温水。李斯靠在车壁上,闭目养神,手里还捏着那半片《尚书》残卷,时不时摩挲一下;秦风坐在对面,怀里的竹简硌得慌,不是疼,是心里发紧 —— 咸阳宫是什么地方?那是始皇待的地儿,一句话不对,就是掉脑袋的事。

马车轱辘碾过石子路,咯噔咯噔的,震得人骨头都麻。秦风掀开车帘一角,往外看 —— 咸阳城外的田地刚种上粟麦,几个农夫正弯腰除草,远处还有秦军的队伍,扛着戈往北方去,应该是去守边境。他突然想起老儒生说的 “文化大一统”,心里琢磨:要是能让始皇明白,典籍能帮他稳住民心,说不定就能保住更多书。

“你在想什么?” 李斯突然睁开眼,吓了秦风一跳。

“臣在想,陛下见臣,会不会问典籍的事。” 秦风赶紧收回思绪,如实回答。

李斯冷笑一声:“陛下日理万机,哪有那么多时间问典籍?他更可能问你,为什么敢在刑场上哗众,为什么私藏**。” 他顿了顿,又道,“我派个亲信跟你一起,路上他问你什么,你如实答,别耍花样。”

秦风还没反应过来,车厢门被拉开,一个穿灰色短打的汉子钻了进来 —— 这人约莫四十岁,脸上有一道刀疤,从眉骨划到下颌,眼神像鹰一样,盯着秦风看了半天,才开口:“在下赵伍,是廷尉大人的亲信,路上就由我跟着你。”

秦风点头,心里明白 —— 这是李斯派来试探他的。赵伍刚坐下,就开门见山:“你觉得,陛下当年焚书,是对是错?”

这个问题太尖锐,秦风心里一紧 —— 说对,违背他的本心;说不对,就是否定始皇的决策,跟 “欺君” 没两样。他深吸一口气,想起导师教的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慢慢开口:

“臣觉得,焚书有焚书的道理 —— 当年天下刚统一,有些典籍里的‘以古非今’,确实会乱民心,陛下烧了那些书,是为了稳大局。” 赵伍眼睛亮了,刚想插话,秦风又接着说,“但典籍也分好坏,像《尚书》记的是尧帝治世,《诗经》讲的是百姓念想,这些书要是都烧了,后人就不知道华夏的根在哪了。”

“你这是既不否定焚书,又想保典籍?” 赵伍挑眉,语气里满是怀疑,“倒是会说话,可陛下要的是‘一统’,不是‘又烧又保’。”

“臣说的‘一统’,不是只统法令,还要统文脉。” 秦风往前凑了凑,声音压得更低,“就像大人您参军打仗,得有刀枪,也得有粮草 —— 法令是刀枪,能镇住乱子;典籍是粮草,能稳住民心,两者少了哪个都不行。这就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弄清楚哪些书该留,哪些书该弃,不是一味地烧,也不是一味地保。”

赵伍没说话,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着,像是在琢磨秦风的话。车厢里又安静下来,只有马车轱辘的声音。过了一会儿,赵伍又问:“你在刑场上喊典籍,是不是故意哗众取宠,想让陛下注意你?”

“要是只想让陛下注意,臣没必要背完整的《尧典》。” 秦风摇头,语气诚恳了些,“臣在牢里见过太多儒生,为了保半卷书,连命都不要 —— 老儒生把《尚书》残卷给臣时说,‘文脉不绝全看你’,臣喊典籍,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不让这些书断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赵伍盯着秦风看了半天,突然笑了:“你这儒生,倒跟别的不一样,不只会掉书袋,还懂点道理。” 他不再追问,靠在车壁上,闭目养神,只是偶尔会瞟一眼秦风怀里的竹简。

马车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快到咸阳城时,赵伍突然起身:“我去跟大人汇报,你在车里等着,别乱动。” 说完,掀开车帘就跳了下去。

秦风靠在车壁上,心里松了些 —— 赵伍的态度比他预想的好,至少没把他的话当成 “异端言论”。他又掀开车帘,咸阳城的轮廓越来越近 —— 夯土城墙像条黑褐色的龙,盘在渭水边上,又高又厚,城墙上的了望口密密麻麻,像龙的鳞片,看得人心里发怵。

没过多久,赵伍回来了,身后跟着李斯。李斯走进车厢,手里还拿着一卷竹简,应该是赵伍的汇报。他看了秦风一眼,没说话,只是对车夫喊:“加快点,陛下还在宫里等着。”

马车又动了起来,这次跑得更快,轱辘声都变得急促。秦风攥紧了怀里的竹简,指节都白了 —— 马上就要见到始皇了,那个统一六国、焚书坑儒的帝王,会怎么对他?是先问典籍,还是先算账?

“到了咸阳宫,你跟在我后面,我没让你说话,你就别开口。” 李斯突然提醒,语气里多了些不易察觉的叮嘱,“陛下的脾气不好,要是他问起刑场的事,你就说‘是为了让陛下知道还有人记得典籍’,别多说别的。”

秦风点头,心里有点意外 —— 李斯居然会提醒他。他看着李斯的侧脸,在烛火下,那张总是紧绷的脸,好像也柔和了些,手里的《尚书》残卷,被他捏得更紧了。

马车终于在咸阳宫门前停下,士兵掀开帘子,一股威严的气息扑面而来 —— 宫门前的石狮子又高又大,身上刻着花纹,门口的侍卫穿着玄色铠甲,手里的戈尖闪着冷光。李斯先下车,整理了一下官服,对秦风说:“跟我来。”

秦风跟着李斯,一步步走进咸阳宫,脚下的石板路又平又滑,是用渭水畔的青石铺的。他不敢抬头,只能盯着李斯的脚后跟,心里默念《尧典》的句子,给自己打气 —— 不管接下来遇到什么,都要把典籍的价值说出来,不能让老儒生的心血白费,不能让华夏的文脉断了。

只是他没看到,李斯在前面走的时候,回头瞟了他一眼,眼神里除了复杂,还有一丝连他自己都没察觉的期待 —— 他倒想看看,这个能靠《尚书》《诗经》打动人心的儒生,在陛下面前,还能说出什么不一样的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