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向宇那份冰冷的投入产出比报告,像一根刺,深深扎在林青心里。他没有时间沉湎于首战失利的挫败感。系统进化提示跳出的那一刻,他就知道,下一场战斗必须立刻开始,而且,必须赢。
他几乎是不眠不休地将自己“泡”在了那些拆解出来的爆款模型里。不是盲目照搬,而是带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剖析,命令系统将那些情绪引爆点、节奏控制技巧、文案钩子,与他过往所坚持的“事实核查”、“多方信源”、“深度背景”进行交叉比对。他要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一个能让“真相”披上“流量”外衣,却不失其内核的临界点。
机会比他预想的来得更快。
“林哥,有个线索!”实习生小孙抱着平板电脑快步走来,脸上带着发现新大陆的兴奋,“下面县里有个‘山泉留守儿童合唱团’,自发组织,条件很艰苦,但孩子们唱得特别好。最近好像有自媒体去报道了,但角度都比较……煽情。”
林青眼神一凝,接过平板。屏幕上迅速闪过几条已有的相关短视频,无一例外,都是聚焦孩子们的贫困生活、父母不在身边的眼泪,背景音乐凄婉,标题充斥着“心疼!”“看哭了!”之类的字眼。博取同情,这是最直接也最廉价的情绪流量。
“系统,分析‘留守儿童’相关高传播内容的情感模型。”林青低声命令。
数据流快速滚动:【当前高关联内容,情感维度集中于‘悲伤’、‘同情’,占比78.3%;‘愤怒’(针对父母/社会)占比15.1%;积极情感(希望、励志)占比不足5%……传播模型单一,存在市场空白点。】
空白点?林青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词。单一的悲情叙事,受众会疲劳。如果……能注入不一样的东西呢?
“召集团队,五分钟会议室!”林青站起身,语速快而有力。
小型会议室内,气氛凝重而紧凑。林青站在白板前,快速勾勒出这次行动的框架。
“选题:‘山泉留守儿童合唱团’。核心,不能只卖惨!”他的笔在白板上重重敲击,“我们要做的是:困境中的光芒。聚焦孩子们对音乐纯粹的热爱,合唱带来的凝聚力,以及他们眼神里未经雕琢的渴望与生命力!”
他环视团队成员:“我们要借鉴爆款的技巧,但内核必须是真实和人文关怀。小孙,你带两个人,立刻出发,实地跟拍,我要最真实、最生动的细节,捕捉他们练歌时的专注、玩耍时的笑脸,还有那个自发教他们唱歌的老教师的故事!”
“小王,你负责后期,节奏按我们分析的爆款模型来,前五秒必须抓住人!但音乐,不用悲情曲,找有力量感、有希望的纯音乐或童声合唱片段。文案,避免‘心疼’‘泪目’,用‘听见梦想的声音’、‘泥土里长出的天籁’这类导向!”
他布局迅速,指令清晰,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与上次截然不同的紧迫感和明确的战术方向。这是一种将系统分析、爆款逻辑与传统新闻采编融合的新打法。
几乎是同一时间,消息灵通的秦传勇团队也嗅到了这个题材的热度。
秦传勇翘着二郎腿,听着手下汇报,嗤笑一声:“留守儿童?老掉牙的题材。按老规矩来,给我往惨里拍!特写破旧的教室,脏兮兮的小脸,最好能引导几个孩子对着镜头哭想爸妈。标题我都想好了——‘被遗忘的天使,谁的错?’ 音乐给我往死里煽情!”
他信心满满,这种套路他驾轻就熟,闭着眼睛都能引爆一波眼泪和争议。
两天后,双方团队的视频几乎在同一时段发布。
林青团队的视频率先上线。开场是航拍的山村远景,晨曦微露,紧接着镜头迅速推近,切入孩子们站在简陋操场上练声的特写,清澈的眼神,认真的表情,配合着一段空灵而有力量的童声吟唱。文案:“在这里,音乐是唯一的奢侈品,也是照亮彼此的光。”#留守儿童 #梦想 #天籁之音
秦传勇团队的视频紧随其后。昏暗的教室,斑驳的墙壁,镜头刻意扫过孩子们打补丁的衣角,以及几个孩子低头抹泪的画面,背景音乐凄婉哀怨。文案:“看完哭了!这些被父母‘抛弃’的孩子,谁来守护他们的童年?”#留守儿童 #社会现实 #心疼
发布初期,数据走势几乎复制了上一次的轨迹。
秦传勇团队的视频凭借强烈的感官刺激和情绪煽动,点赞、评论数飞速上涨,迅速冲上热门区域。评论区充斥着“太可怜了”、“父母真狠心”、“国家该管管”的论调。
而林青团队的视频,数据增长则显得温吞许多。虽然也有不少“孩子们唱得真好”、“感动”的评论,但热度明显落后一截。
办公区内,气氛再次变得压抑。团队成员们紧盯着后台不断刷新的数据,呼吸都放轻了。有人忍不住小声嘀咕:“是不是……还是不行?我们这套,是不是太温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