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鬼才汪臧海 > 哈密风云:暗流与微光

鬼才汪臧海 哈密风云:暗流与微光

作者:潜龙在渊游龙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4 07:44:58

哈密白日的喧嚣掩盖不住夜幕下的暗流。汪臧海寄往南京的信,通过官方驿道送出,但他心知肚明,在这各方势力交织的边城,这封信能否安全抵达,尚未可知。他更加坚定了必须依靠自身力量,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获取真知的决心。

次日,汪臧海向周指挥使和忠顺王府递交了更详细的采风计划,重点请求考察哈密周边的水利设施与特殊物产,理由是为朝廷研究西北屯田与资源利用提供参考。这个理由冠冕堂皇,难以拒绝。周指挥使在派出一小队士兵“护卫”(实则也有监视之意)后,便予以批准。忠顺王府方面则只是礼节性地表示了知晓。

汪臧海的首要目标,便是阿卜杜勒提及的城北那片出产特殊红土的土山。他带着通译、阿卜杜勒以及几名护卫士兵,骑马出城向北而行。

离开绿洲灌溉区,戈壁的荒凉再次扑面而来。但与前些日子穿越的黑戈壁不同,此处的戈壁滩上散布着更多耐旱的灌木,地势也有所起伏。行进约两个时辰后,一片连绵的、色彩斑驳的土山出现在眼前。这些土山并不高峻,但山体呈现出赤红、赭黄、灰白等多种颜色交织的奇异景象,仿佛大地在这里打翻了调色盘。

“就是这里了,”阿卜杜勒指着山体说道,“那种粘性好的红土,就在前面那片赤色最重的坡下。”

众人下马,汪臧海立刻投入到勘察中。他先是宏观观察了整个土山群的颜色分布与走向,然后用随身携带的小镐和锤子,在不同颜色的土层上敲下样本,仔细观察其质地、颗粒度和成分。他发现,除了建筑用的优质红土外,还有一些区域分布着质地更坚硬、颜色深近褐红的土壤,甚至在某些断层处,能看到闪烁着云母片光泽的岩层,以及一种质地细腻、触手温润的白色粘土。

汪臧海尤其对那种白色粘土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取了一些样本,加水揉捏,发现其可塑性极佳,且干燥后质地坚硬。“此土似与景德镇高岭土有异曲同工之妙,若能用于烧造陶器,或可弥补此地陶瓷匮乏之短。”他对随行的通译和护卫解释道,将科学考察的目的合理化。

然而,在勘察一处背阴的深色岩壁时,汪臧海的目光被岩壁上一些模糊的、非天然形成的凿刻痕迹吸引了。这些痕迹比之前在黑戈壁洞穴中发现的岩画更为抽象和古老,大多是一些同心圆、波浪线和难以理解的符号。他小心翼翼地清理掉表面的浮土,试图辨认其中的规律。

“大人,这些是……”护卫队长好奇地问道。

“似是古时游牧部族留下的标记,年代恐极为久远。”汪臧海沉吟道,他无法完全解读,但直觉告诉他,这些符号可能与远古的祭祀、星象或领地划分有关。他让通译仔细临摹下这些符号。

就在他专注研究岩壁时,阿卜杜勒却在不远处的一个碎石坡下,发现了一些异常的东西——几片破碎的、质地粗糙但颜色漆黑的陶片,以及几块明显经过人工敲打、边缘锋利的燧石片。

“汪大人,你看这个。”阿卜杜勒将东西递给汪臧海。

汪臧海接过来,仔细查看。这些黑陶片和燧石片的工艺非常原始,与他所知的任何历史时期的畏兀儿或蒙古器物都迥然不同,反而更接近中原上古时期或更古老文明的遗存。

“这不是近代之物,”汪臧海面色凝重起来,“此地恐怕在非常古老的年代,就曾有人类活动,甚至可能存在过我们尚不知晓的聚落或文明。”

这个发现让汪臧海兴奋不已。他扩大搜索范围,又在附近发现了更多类似的碎陶片和石器残件,甚至找到了一小段疑似人工垒砌的、早已坍塌的石墙基础。他详细记录了发现位置,绘制了草图,并将所有采集到的样本——包括各色土壤、岩石以及古物残片——仔细分类包好。

返程时,汪臧海的心情既振奋又沉重。振奋于哈密地区远超想象的古老与神秘,沉重于这重重谜团背后可能隐藏的未知风险。他注意到,随行的那队哈密卫士兵,虽然尽职护卫,但对他采集石头和碎陶片的行为,眼神中流露出不解甚至一丝轻蔑,显然认为这文官有些“不务正业”。

回到馆驿,汪臧海立刻将自己关在房内,整理今日所得。他将不同土壤样本进行编号、标注来源和特性;将临摹的古老符号与记忆中看过的古籍记载进行粗略比对;又将那些黑陶片和燧石片反复摩挲,试图感受其背后湮没的岁月。

然而,他的思绪很快被赵斥候带来的消息打断。

赵斥候今日并未随行勘察,而是继续在城内打探。他面色凝重地告诉汪臧海:“汪大人,我今日在城西的骡马市,从一个常往来于哈密与帖木儿控制区边缘的粟特商人那里,听到一个消息。他说,大约一个月前,有一支身份神秘的队伍,自称是西来的商队,但护卫精悍,不似寻常商旅,曾在哈密短暂停留,并向忠顺王府进献了厚礼。之后,他们便往西北方向去了,据说是往‘星星峡’那边。”

“星星峡?”汪臧海对这个名字很陌生。

“是哈密西北方向的一处险要峡谷,是通往更西方的一条要道,但环境比我们来的黑戈壁还要凶险,常有怪异沙暴和迷路之事。”赵斥候解释道,“更重要的是,那粟特商人说,那支神秘队伍里,有几个人的举止做派,不像商人,倒像是……军中的探子或者工匠头目。而且,他们似乎对哈密周边的山川地形,特别是北面的土山和更北的群山,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兴趣。”

汪臧海心中一动。北面的土山,正是他今日勘察之地。难道那支队伍的目的,也与此地的特殊矿物或古老遗迹有关?这绝非巧合。

“可知那支队伍如今何在?是否还有人在哈密?”汪臧海追问。

赵斥候摇了摇头:“那商人说他们离开后便再无消息,生死未知。但他在城内还注意到,最近似乎有生面孔在打听使团的消息,特别是关于您,汪大人,询问您每日去了何处,对什么感兴趣。”

果然!使团的行踪,特别是他汪臧海的动向,一直被有心人密切关注着。这监视可能来自忠顺王府,可能来自帖木儿的细作,也可能来自其他未知势力。

压力骤增。但汪臧海并未慌乱,反而激起了更强的斗志。他意识到,在哈密,单纯的采风已经不够了,必须更主动、更巧妙地获取信息。

他想起昨日那个提及撒马尔罕宏大建筑的商人。或许,可以从这些往来东西的商人身上打开缺口。

接下来的几天,汪臧海调整了策略。他依然每日外出“采风”,但地点更多选择了城内的工匠铺坊和热闹的市集。他不再仅仅观察记录,而是主动与各类工匠交谈,凭借其扎实的工技知识和谦和的态度,很快与几位银匠、铁匠和陶匠建立了不错的交情。他从探讨技艺入手,逐渐将话题引向西域各地的物产、奇闻,尤其是关于特殊石材、金属矿藏的消息。

他从一位老银匠那里得知,哈密往西的天山深处,据说有品质极佳的玉矿,但道路险阻,且被强大的游牧部落控制。从一位铁匠那里,他听说更西方的部落有一种能燃烧的“黑水”(石油),粘稠而气味刺鼻,遇火即燃。这些信息,都被他一一记录下来,丰富着他的西域认知。

同时,他让阿卜杜勒利用其本地的人脉关系,在市井茶肆中,不动声色地打探关于那支神秘西来队伍、以及“黑雕”马贼在哈密可能存在的眼线或关联者的信息。

这天傍晚,汪臧海在一家生意冷清的旧书店门前驻足。书店主人是一位年迈的畏兀儿学者,据说通晓数种语言,收藏了一些残破的古籍。汪臧海走进店内,店内光线昏暗,弥漫着陈年纸张和尘土的气息。书架上的书籍大多残破不堪,有畏兀儿文的,有波斯文的,甚至还有几本疑似古叙利亚文或粟特文的羊皮卷。

汪臧海的目光扫过书架,最终停留在角落一本用汉文和另一种陌生文字并排书写的、封面残破不堪的古籍上。他小心地取下来,拂去灰尘,书名已模糊不清,但内页的一些插图和零散文字吸引了他。那插图描绘的似乎是星辰与山脉的对应关系,而零散文字中,竟有几个词汇,与他临摹的那岩壁上的古老符号,有几分形似!

“老板,这本书……”汪臧海强压激动,用尽量平静的语气问道。

老学者抬起浑浊的眼睛看了看,用生硬的汉语说道:“这个……是很久以前,一个从西边来的传教士留下的,没人看得懂。你想要,便宜卖给你。”

汪臧海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本残卷。他感觉自己似乎抓住了一丝微光,一丝连接远古与现在、连接不同文明的微光。

当晚,他在灯下仔细研读这本残卷。虽然大部分内容依然如同天书,但结合那些岩壁符号和之前的星图岩画,他隐约感觉到,哈密乃至整个西域,似乎存在着一套古老而神秘的、关于天地星辰与大地脉络的知识体系,这套体系可能远比中原流传的某些玄学更为久远,甚至可能是其源头之一。

这个想法让他心潮澎湃。他再次拿出青鸾的香囊,感受着那熟悉的清冷香气。他仿佛看到青鸾在灯下蹙眉研究星图的模样,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分享欲与并肩探索的渴望。

“师姐,若你在此,定能识得这些奥秘……”他轻声自语,对青鸾的学识充满了信任与期待。这份跨越山河的精神羁绊,在这探索与危机并存的西域之夜,显得格外珍贵与温暖。

他知道,哈密的水比他想象的更深。但发现的微光已经出现,他绝不会退缩。下一步,他需要更巧妙地利用各方矛盾,获取更多关于那支神秘队伍、关于西域古老秘密,以及关于帖木儿真实动向的信息。西域的画卷,正在他面前缓缓展开,而他已经踏上了追寻真相与知识的征途。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