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鬼才汪臧海 > 京华烟云:风起嘉峪

鬼才汪臧海 京华烟云:风起嘉峪

作者:潜龙在渊游龙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4 07:44:58

朱元璋“再议”的口谕,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将汪臧海牢牢地按在了南京。他虽深度参与使团筹备,负责甄别、筛选可能对工部有用的西域技艺清单,并协助礼部拟定与西域工匠交流的问对纲要,但他本人随行的希望,却随着时间推移,显得愈发渺茫。朝中隐约有风声,认为一位正五品的工部郎中,亲赴险地探察“奇技淫巧”,实属大材小用,且有失天朝体面。更有人旧事重提,暗示汪臧海所学过于“奇诡”,若任其远离中枢,恐生不可测之变。

汪臧海对此心知肚明,却不动声色。他依旧每日准时到衙,兢兢业业地处理着与西域使团相关的文书,将那份对广阔天地的渴望,深藏在波澜不惊的面容之下。只有在夜深人静,独自面对那几张西域星图残片时,他眼中才会流露出难以掩饰的炽热。那颗暗红星辰的标记,与胎记的感应日益清晰,仿佛冥冥中有一条无形的线,正跨越万里黄沙,牵引着他。

使团的筹备工作已近尾声。正使由一位经验丰富的礼部郎中担任,副使则出自鸿胪寺,通晓数种西域语言。随行人员中,包含了通译、医师、护卫以及数名汪臧海亲自挑选的、在建筑、水利或器械方面颇有灵性的年轻工匠。一应赏赐给西域诸部首领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也已备齐,只待朝廷选定吉日,便可启程西出嘉峪关。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场突如其来的边关急报,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彻底打破了僵局。

这一日清晨,大朝会之上,兵部尚书手持一份六百里加急文书,面色凝重地出班奏报:“启奏陛下,甘肃镇总兵官八百里加急奏报!西域帖木儿汗国,其主力大军已结束西征,有东移迹象!其前锋游骑,近日屡屡出现在我哈密卫外围,窥探关防,气焰嚣张!哈密忠顺王(明朝所封的西域藩王)压力倍增,连发求救文书,言帖木儿狼子野心,恐有不臣之举!”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帖木儿帝国,这个崛起于中亚的庞大汗国,其统治者帖木儿堪称一代雄主,多年来东征西讨,灭国无数,建立起一个横跨中亚、西亚的庞大帝国。明朝立国后,帖木儿曾遣使朝贡,表面上承认明朝的宗主地位,但朱元璋和朝中重臣都清楚,这不过是对方的缓兵之计。如今,帖木儿结束了西方的战事,果然将矛头指向了东方!

虽然此刻还只是前锋游骑的骚扰,但其背后蕴含的军事威胁,让整个奉天殿的气氛瞬间紧绷起来。西北边防,骤然成为了朝廷关注的焦点。

“帖木儿……他终于要来了吗?”龙椅之上,朱元璋的声音依旧平稳,但熟悉他的人都听得出那平静之下蕴藏的冷冽杀意。他扫视群臣,“诸卿,有何见解?”

朝堂之上,立刻分成了两派。一派以某些勋贵武将为主,主张立刻调集陕西、甘肃精兵,增援哈密,甚至前出迎击,彰显天朝武力,“断不能让胡骑窥我边境!”

另一派则以较为持重的文官为代表,认为帖木儿兵锋正盛,其真实意图和兵力尚不明确,不宜贸然开启大规模战端,应以巩固现有防线、派遣使者斥责、探查虚实为主。

双方争论不休,一时间难以决断。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的刘伯温,手持玉笏,缓步出列。他的出现,让激烈的争论稍稍平息了几分。所有人都知道,这位深谙天机韬略的御史中丞(此时刘伯温官职),其意见往往能切中要害。

“陛下,”刘伯温声音清朗,回荡在大殿之中,“帖木儿势大,其兵锋之利,确需谨慎对待。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今我对帖木儿国内详情、军备虚实、乃至其山川地理,所知仍甚为有限。盲目增兵或一味避战,皆非万全之策。”

他话锋一转,提到了正在筹备的西域使团:“恰巧,工部此前有‘广采西夷工技’之议,使团已然备妥,正欲西行。臣以为,此正乃天赐良机!”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伯温身上,连汪臧海在殿外听闻至此,也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可将此使团,明面之上,仍以‘宣慰藩属,互通工技’为名,以示我朝怀柔之意,稳住帖木儿,避免其立刻找到大举犯边的借口。暗地里,则赋予其密查边情、勘探地理、窥探军备之重任!”刘伯温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使团人员,需重新调整。正副使仍需文臣,以麻痹对方。但随行人员中,必须增加精通堪舆、善于观察、能辨山川险要、工事强弱之干才!其此行,不仅要带回工技,更要为我大军日后可能之行动,绘制详图,摸清敌情!”

这个提议,巧妙地将技术考察与军事侦察结合在了一起,赋予了使团更深层次、也更紧迫的战略使命。

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显然被说动了。他沉吟片刻,问道:“刘先生所言甚是。然,此等重任,非寻常工匠所能胜任。这精通堪舆、善察地理、能辨工事之才……工部之中,何人可当此任?”

瞬间,几乎所有人的心中,都浮现出了同一个名字!

刘伯温适时躬身,掷地有声:“臣举荐——工部郎中汪臧海!”

他接着阐述理由:“汪臧海曾主持万年吉壤勘定,于山川地理、堪舆风水之道,堪称国手,无人能出其右!其营造帝陵,于工事结构之强弱、防御之关键,了然于胸!且此人心思缜密,观察入微,正是执行此密探重任之不二人选!若由其借工技考察之名,行勘察地理、窥探军备之实,必能洞悉关隘,明察秋毫,为朝廷带回至关紧要之情报!”

这番举荐,合情合理,更是将汪臧海的能力与当前最紧迫的边防需求直接挂钩!之前那些以“体面”、“大材小用”为由反对他西行的言论,在严峻的军事威胁面前,顿时显得苍白无力。

龙椅上的朱元璋,目光如电,似乎穿透了重重殿宇,落在了殿外候旨的汪臧海身上。他脑海中瞬间闪过许多画面:那个在书房中对答如流的沉静青年,那座巧夺天工的帝陵,还有那些关于此子“所学奇诡”的密报……此去西域,风险极大,但若能成功带回关键情报,其价值无可估量。而且,将他派往遥远的西域,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试探与疏离。

“准奏。”朱元璋终于开口,声音带着帝王的决断,“着汪臧海以工部郎中身份,充任西域使团营造总监,随团西行。明面上,负责甄别、记录西域诸国工技营造之法。暗地里,授其密旨,负责勘察西域山川险隘、城池防务、军备工事等情,沿途详加记录,绘制舆图,密报回京!使团一应事宜,由刘伯温总揽,兵部、五军都督府协同配合,务求周全!”

“陛下圣明!”群臣山呼。

旨意传出,汪臧海在殿外跪接,心中波澜起伏,最终化为一片沉静的决然。他成功了!虽然不是以最初期望的、纯粹探索知识的理由,而是裹挟在了国家战略与边防危机的洪流之中,但终究是获得了这梦寐以求的机会。西域,那片神秘而辽阔的土地,终于向他敞开了大门。

然而,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圣旨中那“密探”的职责,以及背后可能蕴含的皇权更深层的意图。此行,不仅是探索,更是冒险,是行走在刀锋之上的使命。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使团的筹备工作性质陡然一变。兵部派遣了数名精干的老练斥候和绘图师加入,名义上是护卫和记录地形,实则为汪臧海的副手。五军都督府提供了最新的西北边境舆图(虽然对西域部分依旧简略模糊)。汪臧海的工作重点,也迅速从甄别工技清单,转向了研究西域地理志、学习基本番语、熟悉军堡工事特点、以及与兵部派来的人员进行秘密对接。

他几乎不眠不休,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一切关于西域的信息。从玉门关外的哈密、吐鲁番,到更远的别失八里、亦力把里,乃至帖木儿汗国的核心撒马尔罕……每一个地名,每一条可能的商道、水源地、险要关口,他都反复记忆、推敲。他意识到,自己那用于勘察地脉风水的灵觉,在军事地理的勘察上,或许也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使团即将出发的前夕,汪臧海再次来到了刘伯温府上辞行。

书房内,烛火摇曳。刘伯温看着眼前这个愈发沉稳内敛的弟子,神色复杂:“臧海,此去万里,凶险异常。帖木儿非是易与之辈,其境内情况复杂,部落、教派林立,盗匪横行。你身负双重使命,更是如履薄冰。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学生明白。”汪臧海郑重道,“定当谨言慎行,不负陛下与先生重托。”

“还有一事,”刘伯温压低了声音,目光锐利,“你可知,陛下为何最终同意你前往,甚至赋予密探之责?”

汪臧海沉默片刻,道:“因学生之能,恰逢其时,于国有利。”

“不错,但并非全部。”刘伯温缓缓道,“陛下也是在借此……审视于你。你若能恪尽职守,带回有价值的情报,自然是大功一件。但你若……行事稍有差池,或显露任何……‘不臣’‘不轨’之迹,这万里西域,便是……”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已然明了。

汪臧海心中凛然。这果然不仅仅是一次使命,更是一场关乎身家性命的考较。皇权的阴影,即便远隔万里,依旧如影随形。

“学生谨记,必当以国事为重,克己奉公。”他再次承诺。

刘伯温点了点头,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锦囊,递给汪臧海:“这里面,是我以特殊药草炼制的三枚‘清心丹’,若遇西域某些惑人心神的巫术或迷香,或可救急。另外,我已修书一封,给一位在肃州卫(今酒泉)隐居的故友,他早年曾多次往返西域,或能为你提供一些帮助。你到肃州后,可凭此信物去寻他。”他又递过一枚半片古玉。

汪臧海感激地接过:“多谢先生!”

离开刘府,走在南京已然安静的街道上,夜风带着寒意。汪臧海抬头望向西北方的星空,那里,银河低垂,诸星闪烁。他能感觉到,怀中的星陨玉璧正在微微发热,左胸的胎记也传来熟悉的牵引感,目标直指那片未知的星域。

就在他沉浸在对未来的思虑中时,一种被窥视的熟悉寒意,再次如同毒蛇般悄然而至!他猛地转头,只见远处街角的阴影里,那个灰衣人的身影如同鬼魅般伫立,斗笠下的目光,似乎正穿透夜色,冷冷地落在他身上。

四目相对,空气仿佛凝固。

这一次,灰衣人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缓缓抬起手,指向西北方向,然后,做了一个极其古怪的手势——五指张开,然后缓缓收拢,仿佛要将什么东西攫取在手。做完这个手势,他才身形一晃,再次融入黑暗,消失不见。

汪臧海站在原地,心头沉重。灰衣人,或者说他背后的“观星阁”,显然也知晓了他即将西行的消息。这个手势是警告?是威胁?还是预示着他们将在西域有所行动?

前路,除了已知的政治、军事风险,还有这些隐藏在暗处的、精通玄奥之术的敌人。风已起于青萍之末,而这股风,正将他推向嘉峪关外,那片充满了机遇与危险的大漠戈壁。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