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03:紫金荣光与星辰大海 > 第20章 场外?媒体之间 “正反” 的激战

清晨六点的 埃尔塞贡多训练基地中心,淡蓝色的晨曦透过玻璃幕墙斜切在枫木地板上,未干的汗渍在光线下凝成深浅不一的斑驳印记 —— 那是昨夜训练后未彻底擦拭干净的痕迹,混着今天第一批抵达者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场馆里敲出清脆的回响。黎景辉踩着淡紫色的湖人训练鞋,在左侧底角三分线外站定,从球筐里捞起三个橙色篮球抱在胸前。他深吸一口气,指尖划过球面的防滑纹路,随即重复起熟悉的投篮流程:屈膝时膝盖与脚尖严格保持同向,大腿与地面形成 45 度角,膝盖骨正对篮筐方向;举球至右耳侧时肘部微收贴紧躯干,手腕后翻至极限,掌心与篮球间留出能塞进一根手指的空隙;抖腕瞬间指尖如弹簧般发力推送,篮球带着每秒 3 次的旋转飞向篮筐。

“唰 ——” 空心入网的脆响刚落,休息椅上的银色手机就震动起来,屏幕弹出的新闻推送在晨光中格外扎眼:《ESpN:12 投 9 中难掩短板,黎景辉抗干扰能力存疑》。紧接着又是一条《体坛周报》的推送:《12 投 9 中创纪录!中国新星书写 NbA 三分传奇》。黎景辉弯腰捡球时顺手将手机翻扣,指尖沾着的白色防滑粉在黑色屏幕上蹭出浅痕 —— 科比上周在训练后特意拉着他坐在场边,用毛巾擦着汗说:“别盯着那些夸你的标题,要盯着那些被对手干扰时没能投进的球。真正的杀手,只在意自己的不足,不在意别人的掌声。”

比赛次日的体育版面,一场没有硝烟的舆论攻防战已然全面打响,国内外媒体的立场如泾渭般分明。

《体坛周报》用头版整版篇幅刊登了黎景辉的三分投射热图,标题《12 投 9 中!黄种人射穿 NbA 三分墙》的黑体字加粗加黑,字号几乎要冲破纸页边界。资深记者李淼在文中用数据详细拆解了他的每一次出手:“底角区域 8 投 7 中,接球到出手仅 0.9 秒的速率冠绝本场所有球员,比活塞首发侧翼普林斯的平均出手速度快 0.3 秒;3 次失手均来自活塞针对性的高强度贴防干扰 —— 其中第 10 次面对普林斯的手部遮眼防守,头部偏移导致投篮角度偏差 2 度,篮球擦右筐弹出;第 11 次被汉密尔顿贴身顶防至三分线外半步,核心发力受阻导致出手短了 30 厘米,砸在篮筐前沿;第 12 次则因回防仓促,脚步未稳就被普林斯抬手干扰视线,篮球划着歪扭的弧线偏出左筐。” 文章特意将他 75% 的单场命中率与同期新秀雷?阿伦(40%)、佩贾?斯托贾科维奇(52%)做横向对比,还附上了国内篮球名宿宫鲁鸣的亲笔评语:“能在 12 次出手里顶住 NbA 级别的贴防命中 9 记,既见投篮动作的肌肉记忆,更见对抗干扰时的心理韧性。这不是运气,是每天上千次重复训练磨出来的必然 —— 当年我去各地的学校选才的时候,见过他在校队训练时,顶着烈日蒙眼练三分,一练就是一下午。”

国内篮球社群更是彻底沸腾。虎扑论坛的置顶热帖《从 NbA 落选秀到 12 投 9 中,黎景辉的 3 次干扰失手藏着多少未说的苦功?》24 小时内已盖到 6000 楼,网友 “紫金信仰” 整理出他每次出手的防守压力数据图表,用红色标注防守距离、蓝色标注干扰强度:“第 8 记三分时普林斯贴防距离仅 0.4 米,手臂几乎碰到他的投篮手,仍能保持完美出手弧度;但第 10 次出手时被普林斯突然抬手遮眼,头部下意识偏移 15 度,导致篮球偏出 —— 这恰恰说明他需要加强对抗视线干扰时的动作锁定能力。” 微博上 #黎景辉 12 投 9 中 #的话题阅读量半天内突破 3 亿,超话里有球迷翻出他 2003年在 夏季联赛为了争取首发位置时的训练视频:画面里的他穿着灰色训练服,戴着黑色眼罩,在助理教练的随机干扰下反复练习三分,汗水顺着下巴滴在地板上,配文 “9 记命中的光芒里,藏着无数个蒙眼投篮的深夜”,单条转发量超 50 万。《篮球先锋报》还特意开辟 “黎景辉三分进化史” 专栏,记者奔赴他的家乡广东广州,采访他的职中启蒙教练王建国,挖出他 “职中时每天投进 300 个三分才允许自己离开球场”,《羊城晚报》更是用 “家乡骄傲” 为题,刊登了他父母接受采访的内容,母亲提到 “他小时候总抱着篮球睡,说梦里都在练投篮”,读来令人动容。

大洋彼岸的舆论场却充斥着冰冷的质疑与刻薄的解读,字里行间都透着对 “亚洲球员” 的固有偏见。

ESpN 官网的头条标题带着技术分析的傲慢口吻:《常规赛泡沫?12 投 9 中难掩 3 次干扰下的致命缺陷》,配图特意选用他第 12 次出手被普林斯抬手干扰的动态截图,红色箭头清晰标注出 “视线受阻导致出手角度偏差 2 度”“手肘外翻超出标准 3 厘米”“重心偏移 5 厘米” 的技术漏洞。资深专栏作家布莱恩?文霍斯特在文中直言不讳:“3 次失手暴露的是同一核心问题 —— 高强度干扰下的动作变形。活塞本场仅用常规贴防(未启用包夹战术)就迫使他出现失误,要知道本赛季马刺的布鲁斯?鲍文能让对手三分命中率下降 18%,若遇到这样的缠绕防守,黎景辉的出手稳定性恐暴跌至 30% 以下。” 他还引用前 NbA 射手雷吉?米勒的采访:“三分射手的真正考验是季后赛的防守强度,常规赛的干扰就像挠痒痒。我当年面对乔丹的贴防,要在 0.5 秒内完成出手调整,这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功底,显然这个中国新秀还没准备好。”

tNt 电视台的《NbA 内幕》直播节目中,查尔斯?巴克利再次抛出争议言论,肥厚的手掌拍得解说台嗡嗡作响,唾沫星子溅到面前的数据板上:“12 投 9 中?我只看到 3 次被对手抬手干扰就慌了神的狼狈!如果这个中国小子能在季后赛顶住双人包夹投进 5 记三分,我就自费飞到台北 101 楼下跳街舞,还要现场唱黎景辉兄弟的林峻杰的《学不会》—— 前提是他能活到季后赛!” 搭档肯尼?史密斯立刻拿起数据板反驳,指着上面的联盟三分命中率排名:“75% 的命中率放在本赛季单场能排进前三,比雷?阿伦本赛季的平均命中率还高 5 个百分点!你当年还断言姚明扛不动 NbA 内线,结果他新秀赛季就拿了 22 分 10 篮板,现在又来质疑另一个中国球员,能不能放下你的偏见?” 这段激烈交锋当天就登上《纽约邮报》体育版头条,标题辛辣刺眼:《巴克利的新赌局:亚洲球员过不了季后赛防守关》,旁边还配了一张巴克利当年亲吻驴屁股的照片,暗讽他过往的错误预言。

《洛杉矶时报》记者马克?梅迪纳更是挖空心思寻找 “黑料”,他在题为《湖人新秀的训练数据与赛场表现为何脱节?》的长文中写道:“这位中国新秀在队内训练中的抗干扰三分命中率仅 42%,远低于赛场的 75%;多位匿名球探透露,他今年夏季联赛曾因遭遇贴身防守,单场出现 5 次三分偏出,其中 3 次的动作变形与昨晚如出一辙 —— 都是被对手抬手干扰后视线偏移,导致出手力度失控。更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体能测试数据显示,第四节最后 5 分钟的肌肉耐力下降 23%,这意味着他在高强度比赛的关键时刻难以保持稳定。” 文章配图是黎景辉在训练馆擦汗的背影,刻意裁剪掉背景里显示 “已完成 500 记抗干扰投篮(含 120 次失手)” 的电子计时器,只留下他略显疲惫的侧影和散落的矿泉水瓶,营造出 “不堪重负” 的错觉。

令人惊讶的是,就连一向以客观公正着称的《芝加哥论坛报》也加入了这场讨论。该报的专栏作家萨姆·史密斯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对湖人签下黎景辉一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史密斯在文章中指出:“湖人签下黎景辉,与其说是一个基于篮球实力的选择,倒不如说是一场市场赌博。毕竟,洛杉矶拥有超过 10 万的华人球迷,而黎景辉作为一名华裔球员,他的加盟无疑会为球队带来相当可观的商业收益。”

然而,史密斯同时也对黎景辉在竞技层面的表现表示担忧。他提到,尽管黎景辉在某些比赛中展现出了一定的投篮能力,但他在关键时刻的三次失手却让人对他能否成为一名关键球员产生了怀疑。

“湖人若想在本赛季冲击总冠军,他们仍然需要依靠科比和奥尼尔这对强大的双核组合和马龙、佩顿这些实力球员来支撑。”史密斯强调道,“而对于一个仅仅是昙花一现的新秀射手来说,他恐怕难以在季后赛这样高强度的比赛中持续打出稳定的表现。毕竟,在 NbA 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个亚洲球员能够在季后赛中证明自己的实力。”

这些喧嚣与争议,被训练馆的双层隔音玻璃牢牢阻隔在外面,馆内只有篮球撞击地板的 “咚咚” 声、球鞋摩擦地板的 “吱吱” 声,以及老将们传授经验的沙哑嗓音。

早上七点,训练馆的大门被推开,卡尔?马龙背着黑色运动包走进来,40 岁的他依旧保持着巅峰时期的习惯 —— 提前一小时到场进行力量训练。他的运动包上还挂着犹他爵士队的钥匙扣,那是他效力爵士 18 年的纪念。刚放下包,他就看到黎景辉在底角反复练习抗干扰投篮,训练师汤姆站在他面前,双手各拿一个蓝色训练棒,随机在他眼前晃动干扰视线。马龙笑着走过去,粗糙的手掌拍了拍黎景辉的肩膀,力道大得让他晃了一下:“小子,昨晚的三分不错,尤其是第 8 记顶着普林斯投进的那个,很有当年雷吉?米勒的味道。但我看了录像,你被干扰时核心太松了,像块没煮熟的豆腐。”

黎景辉停下动作,用手腕擦了擦额头的汗,汗珠顺着他的下颌线滴在地板上:“马龙,您说得对。我第 11 次出手就是因为被汉密尔顿顶到腰腹,核心没吃住劲,球才短了。”

“来,我教你个办法。” 马龙走到他身后,双手扶住他的腰腹两侧,掌心按住他的侧腹肌,“投篮时这里要像钢板一样硬,吸气时收紧,呼气时出手,就算被人顶到,也不能让身体晃一下。我当年在内线扛着罗德曼抢篮板,全靠这股劲 —— 他比汉密尔顿还能顶,每次都用肘子顶我的腰,但我核心收得紧,他根本顶不动。” 他边说边示范,用膝盖轻轻顶了顶黎景辉的后腰:“你试试,我用膝盖顶你,你保持核心收紧投篮。”

黎景辉深吸一口气,感受着马龙手掌的力量,将核心肌肉绷紧如石块。当马龙再次顶他的后腰时,他纹丝不动,抬手投篮 —— 篮球 “唰” 地空心入网。

“这就对了!” 马龙松开手,拍了拍他的后背,“记住这种紧绷的感觉,练到形成肌肉记忆,就算有人骑在你背上,你也能投进。”

这时加里?佩顿也走了进来,他刚结束五公里晨跑,脖子上挂着的蓝色毛巾还在滴水,运动鞋上沾着草屑。“哟,邮差又在传授你的‘铁腰秘诀’呢?” 他走到黎景辉面前,指了指他的眼睛,“小子,我刚才在门口看了五分钟,你被干扰时太在意防守人的手了,眼睛跟着汤姆的训练棒晃,跟只追着激光笔跑的猫似的。”

黎景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佩顿,我总忍不住想躲开那些干扰。”

“那你就错了。” 佩顿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他年轻时防守乔丹的画面,“你看,我当年防乔丹,手指都快碰到他的鼻尖了,但他从来不管我的防守动作,眼睛只盯着篮筐。投篮手的眼睛要像钉子一样钉在篮筐上,防守人的动作都是假象,骗你分心的。” 他收起照片,模仿普林斯的遮眼动作,双手在黎景辉面前快速晃动:“看着篮筐,别管我的手,出手!别犹豫!”

黎景辉深吸一口气,将视线死死锁定在篮筐前沿的白色方框上,无视佩顿在眼前晃动的手,屈膝、举球、抖腕 —— 篮球再次空心入网。佩顿拍了拍他的胸口,力道不轻不重:“这就对了!昨晚你第 10 次失手,就是眼神飘了 0.1 秒,就这 0.1 秒,球就偏了。”

黎景辉的训练计划表用银色磁铁固定在战术板中央,科比用红笔圈出的重点格外醒目:“每日 600 记三分(含 300 记抗干扰强投,重点纠正第 10 次出手的视线锁定问题、第 11 次的核心稳定性)、90 分钟核心力量(侧平板支撑每组增加 10 秒,负重俄罗斯转体每组 20 次)、4 组 400 米折返跑(要求 1 分 10 秒内完成)”。助教布莱恩?肖随后也到了,他手里拿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正回放昨夜的比赛录像,径直走到黎景辉身边:“来,我们再看一遍你第 12 次失手的画面,注意你的脚步。”

屏幕上定格在他回防仓促出手的瞬间:普林斯抬手干扰,他的左脚还在向前迈,右脚尖点地,身体前倾着投篮,整个姿势拧成了麻花。“看到没?” 肖指着屏幕里的脚步,“你回防后没有调整脚步就出手了,投篮姿势变形了 15 度。下次就算时间紧,也要先站稳重心 —— 宁愿少投一次,也不要用变形的姿势出手,坏习惯一旦养成,改起来就难了。” 他转头对马龙和佩顿笑道:“有你们这两位老将指导,这小子省了至少两年的弯路。当年我刚进联盟时,可没人这么耐心教我。”

马龙坐在力量训练凳上,开始举杠铃,杠铃片上的 “200 磅” 字样格外显眼:“我当年刚进联盟时,也被人说‘只会扣篮不会投篮’,后来每天加练 200 个中投,练了五年才摆脱质疑。小子,别管媒体怎么说,用训练说话 —— 媒体的嘴会变,但你手里的球不会骗你。”

佩顿则靠在篮架上,看着黎景辉训练,时不时喊一句 “视线别飘”“核心收紧”:“巴克利那家伙就爱说大话,我当年在超音速时,他还说我永远拿不了总冠军呢。你要做的就是在球场上打他的脸,比什么都管用 —— 等你在季后赛投进关键三分,他就会乖乖闭嘴。”

上午九点,科比和奥尼尔也陆续到场。科比刚走进来就脱掉外套,露出里面的黑色训练背心,径直走到黎景辉身边:“黎,过来练挡拆三分!” 他和黎景辉配合练习,科比突破时故意放慢速度,吸引普林斯的模拟防守者,然后突然分球给底角的黎景辉。当黎景辉连续命中 5 记后,科比点头道:“不错,比昨天稳多了。记住,昨晚你第 8 记三分的出手节奏最完美 —— 接球时先调整脚步,再举球,别着急。” 他拿起一个篮球,示范起自己的投篮动作:“你看,就算有人干扰,我的手肘始终对着篮筐,不会因为防守人而偏移。”

奥尼尔则在另一侧练罚球,他的罚球姿势依旧笨拙,但命中率比上赛季提高了 5%。看到黎景辉投进一个高难度抗干扰三分,他笑着喊道:“小子,下次被人贴防就喊我!我给你挡拆,保证让你有舒服的出手空间 —— 谁要是敢在我面前干扰你,我就用屁股把他顶飞!”

午休时,黎景辉走到休息椅旁拿起手机,电量只剩 20%。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拨通了家里的视频电话。屏幕里立刻跳出母亲的笑脸,她举着手机绕到厨房:“辉仔,睇,我帮你煲乍当归乌鸡汤,张阿姨说这个补气血,你系果边如果买吾到既话,妈帮你寄过去 —— 用真空包装,吾会坏的。” 镜头扫过灶台,锅里的鸡汤冒着热气,当归和枸杞的香气仿佛透过屏幕飘来。父亲突然从后面抢过手机,背景里的电视正播放着央视体育的《篮球公园》,画面恰好是黎景辉第 10 次失手的慢放:“新闻联播都播你的报道了,不过你吾好咁得戚—— 我睇你第 10 次给人递高手遮左一下就射歪左,是咪应该试下练习一下闩埋眼射波?想当年我系局入面既篮球赛进面打波时,闩埋眼都可以射入罚球咖。” 黎景辉笑着应下,眼角瞥见母亲悄悄用围裙擦了擦眼角,鬓角的白发在灯光下格外清晰 —— 他突然想起,自己已经半年没回家了。

傍晚六点,训练结束后的放松时间,黎景辉刚换好灰色运动裤,手机就弹出林峻杰的视频请求。屏幕里的歌手刚结束录音,头发还带着造型发胶的蓬松痕迹,耳后别着一支黑色签字笔:“兄弟你火了!我今天录歌时,制作人老王都在问我‘你那个 NbA 朋友啥时候来现场唱国歌’!我跟他说,你不仅会投篮,还会唱《冻结》呢!” 他晃了晃手机,背景里的录音棚墙上贴着《乐行者》的宣传海报 —— 那是林峻杰今年年初刚发行的首张专辑,海报边角已经有些卷边。“不过我看回放,你最后那次被普林斯干扰有点可惜啊,”林峻杰突然切换话题,点开手机里的比赛片段,“你出手时他的手都快碰到你眼睛了,换我肯定投不进 —— 你到底怎么做到那么冷静的?”

两人随即组队打开《NbA Live 2004》,林峻杰操控着游戏里的黎景辉在三分线外连续命中:“看看这游戏数据,三分能力值都涨到 88 了!比我专辑的销量榜排名还高!” 黎景辉笑着操作科比的虚拟人物完成一记战斧扣篮:“少来,昨天是谁说要带我冲排位,结果被电脑用活塞防得一节只拿 2 分?还赖网络卡。” 游戏里的解说声、键盘敲击声和两人的笑声混在一起,暂时驱散了训练的疲惫和外界的喧嚣。

但每晚睡前,黎景辉都会打开笔记本电脑,反复回看昨夜那 3 次失手的录像。他特意用剪辑软件将这三个片段放慢到 0.5 倍速,逐帧观察自己的动作:第 10 次的视线偏移、第 11 次的重心不稳、第 12 次的出手仓促。他在每个片段下面都写了详细的批注,还画了简单的动作示意图。当播放到第 10 次出手时,他按下暂停,用红笔在截图上标注:“出手前先深呼吸,视线锁定篮筐白色方框,无视防守动作 —— 参考佩顿的建议”,旁边放着科比送他的《曼巴精神》手稿复印件,书页间夹着的便签是马龙今早写的:“核心如钢,眼神如钉,投篮如呼吸 —— 每天加练 100 个核心训练。”

当国内媒体们都在忙碌地制作《黎景辉三分进化史》的专题纪录片,并且派遣记者们蹲守在他的高中母校,去采访那位启蒙教练时,黎景辉却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着雷·阿伦的训练录像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慢放,仔细观察着这位传奇射手的每一个动作细节。

他专注地盯着屏幕,不放过任何一个瞬间,仿佛要将雷·阿伦的技巧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尤其是对方那种“视线锁定 核心锁定”的抗干扰技巧,更是让黎景辉如获至宝。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个技巧,黎景辉还特意在训练馆的墙上贴了一张A4纸,上面用黑色的水笔工工整整地写着雷·阿伦的投篮口诀:“出手时手肘对篮筐,眼睛看篮筐后沿,手腕随惯性下压”。每次训练前,他都会站在这张纸前,闭上眼睛,默默地将这几句话在心里默念三遍,然后才开始一天的训练。

有一天,马龙路过训练馆,偶然间看到了这张纸和上面的口诀。他饶有兴致地看了一会儿,然后拿起笔,在旁边加了一句:“核心收紧,脚步站稳——邮差留”,最后还画了一个小小的篮球图案作为点缀。

当 ESpN 的评论员在电视上争论 “黄种人能否适应 NbA 的贴身防守强度” 时,黎景辉正和佩顿在训练馆练 “眼神训练”—— 佩顿用各种方式在他面前干扰,一会儿晃手,一会儿喊他的名字,甚至还拿出一个小镜子反射光线,但黎景辉始终盯着篮筐连续投篮。佩顿边干扰边说:“当年我防艾弗森,他也是这样不管我的防守 —— 我故意在他耳边大喊,他都不看我一眼。你要把这种感觉练成习惯,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训练结束后,佩顿还给他看自己当年的防守录像:“看到没?就算我贴到乔丹脸上,他的眼神也从没离开过篮筐。真正的超级巨星,眼里只有篮筐,没有防守人。”

湖人公关部的艾米每天都会将关于黎景辉的媒体报道整理成蓝色文件夹给他,文件夹上贴着标签,写着 “媒体评价 - 2004.11.xx”。助理教练布莱恩?肖偶然发现一个细节:所有提到 3 次干扰失手的质疑文章,页角都被折起,旁边还写着小小的技术批注(如 “第 10 次:需加强视线锁定”“第 11 次:核心收紧时间不足”),而那些通篇赞美的报道,则始终保持平整,没有任何标记。有一次肖问他为什么不看赞美报道,黎景辉笑着说:“马龙告诉我的,夸你的话听多了会飘,容易忽略自己的问题。批评的话虽然不好听,但能让我进步。”

在对阵太阳的赛前准备会上,菲尔?杰克逊突然放下手中的雪茄,烟雾在他面前缭绕成一团白雾。他抬头看向黎景辉,语气平静:“媒体说你抗干扰能力不足,那 3 次失手证明你打不了硬仗,你怎么看?”

训练馆里瞬间安静下来,马龙、佩顿、科比、奥尼尔和其他队友都看向他,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黎景辉放下手中的战术手册,身体坐直,目光坚定:“我会把干扰防守当成每天的训练重点,确保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能把球投进。马龙教了我核心发力的技巧,佩顿教了我眼神锁定的方法,我正在改进那些问题。昨天的训练中,我的抗干扰三分命中率已经提高到 60% 了,教练。”

老禅师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罕见的微笑,那笑容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深意。他缓缓转过头,目光落在了马龙和佩顿身上,轻声说道:“有你们俩的悉心指导,这孩子可真是少走了不少弯路啊。”

马龙听到老禅师的话,不禁微笑着点了点头,回忆起自己刚进入联盟时的情景,感慨地说道:“是啊,想当年我刚进联盟的时候,也是这样一步步地去改进自己的弱点。就像投篮时后仰过度这个毛病,我可是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彻底改掉呢。”

一旁的佩顿也附和着说道:“我也一样啊,刚进联盟那会,我的防守总是过于冒失,常常被教练骂得狗血淋头。不过好在经过了无数次的教训,我才终于学会了耐心,也明白了防守不仅仅是靠身体,更需要用脑子。”

夜晚九点钟,夜幕笼罩着整个田径场,黎景辉站在起跑线上,准备完成今天最后一组 400 米折返跑。他深吸一口气,然后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

每一次转身,每一次加速,他都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懈怠。终于,他冲过了终点线,电子计时器上的数字闪烁着:1 分 08 秒。这个成绩比要求的时间快了整整 2 秒!

黎景辉疲惫地扶着膝盖,大口喘着粗气,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顺着他的头发滴落,在跑道上形成了一滩亮晶晶的水渍。

这时,马龙刚刚结束力量训练,他走过来,递给黎景辉一瓶冰镇矿泉水,微笑着说:“不错啊,体能进步了不少呢。”黎景辉接过矿泉水,一口气喝了大半瓶,然后感激地看了马龙一眼。

马龙接着说:“记住,季后赛的每一秒都要拼体能,现在多练一点,到时候就多一分把握。我当年为了季后赛,每天都要加练一组 800 米跑,就这样坚持了 18 年。”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过去岁月的感慨和对年轻一代的期望。

佩顿有条不紊地整理着训练装备,他将自己那本略显陈旧的防守训练手册轻轻放在桌上,然后微笑着递给了黎景辉。

“这是我当年的笔记,”佩顿语气亲切地说,“里面详细记录了如何判断防守人的干扰动作,对你应该会有帮助。你拿去看看吧。”

黎景辉感激地接过手册,他知道这本笔记对佩顿来说意义非凡,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是佩顿多年经验的积累。

“明天对阵太阳,”佩顿接着说道,“斯蒂芬-马布里的传球速度非常快,你一定要注意防守时的站位,千万不能被他的假动作所欺骗。”

黎景辉点了点头,他明白斯蒂芬-马布里的传球技术堪称一绝,稍有不慎就可能被他突破防线。

“还有,太阳的侧翼防守不比活塞弱,毕竟他们是拥有比泰肖恩-普林斯更强大的肖恩-马里昂,”佩顿提醒道,“你是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高度的专注,不能有丝毫松懈。”

黎景辉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场比赛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他会认真研究佩顿的笔记,全力以赴地应对明天的挑战。

清洁工人推着蓝色拖把,缓缓地进入了场地。那橘红色的拖布,仿佛是一把神奇的刷子,在地板上轻轻滑过,发出“滋滋”的声响。这声音,就像是在擦拭那些关于他的争议与讨论,将它们一一抹去,只留下一片干净整洁的空间。

黎景辉背着黑色的运动包,步履轻快地走过荣誉墙。那面墙上,陈列着科比的五座总冠军奖杯,它们在灯光的照耀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每一座奖杯旁,都摆放着对应的总决赛用球,球身上还有科比的亲笔签名,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辉煌的时刻。

正当黎景辉沉浸在回忆中时,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了起来。他拿出手机一看,原来是林峻杰发来的消息:“下周三我来 LA 开迷你演唱会,票给你留了前排哦!赛后一起去吃唐人街的老四川火锅吧,我知道你最爱吃辣啦。对了,到时候你可得教教我怎么顶住干扰投三分哦,我下次录歌 mV 想用这个动作,肯定能火!”

当黎景辉踏出训练馆的那一刻,傍晚的微风如同一股温柔的力量,轻轻地包裹着他,同时也带来了斯台普斯中心那喧闹的声音。他的目光被广场上的电子大屏吸引住了,屏幕上正在不断循环播放着他昨晚比赛中的三分球精彩瞬间。

这些集锦片段被精心剪辑过,特意跳过了他那三次失手的画面,仿佛是为了突出他的辉煌时刻。屏幕下方的滚动字幕则显示着“湖人 VS 太阳 周五开战”,提醒着人们即将到来的这场重要比赛。

而在大屏旁边的广告位上,恰好是巴克利代言的运动鞋广告。画面中的巴克利张开双臂,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与大屏上的黎景辉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反差。

黎景辉默默地戴上了白色的耳机,里面传来的是他自己录制的关于技术要点的录音。那清晰而坚定的声音在他耳边回响:“核心收紧,视线锁定篮筐,无视防守干扰,脚步站稳,出手连贯……”他一边听着,一边沿着人行道缓缓前行,每一步都显得格外谨慎。

他的脚步似乎在刻意练习着后撤步的稳定性,每一步都踩得异常扎实,仿佛要将这种稳定深深地烙印在身体里。他就这样一步步地远离那些闪烁的闪光灯和喧嚣的议论声,专注于自己内心的世界,沉浸在对技术的琢磨和提升之中。

在遥远的地方,电子屏幕上不断滚动播放着与他有关的新闻标题,这些标题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一般引人注目。然而,他的身影却在路灯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孤独,被拉长的影子仿佛是他内心深处的写照。

他毫不犹豫地径直走向停车场,那里停放着一辆银色的丰田凯美瑞。这辆车就像是他的伙伴,陪伴着他走过无数个清晨和夜晚。它不仅是一辆交通工具,更是通往他梦想的桥梁。

明天清晨六点,他将驾驶着这辆车前往训练馆,那里是他追逐梦想的舞台。在训练馆里,还有许多挑战等待着他去攻克。那些“干扰防守”就像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高墙,需要他用汗水和努力去突破;而那些尚未投进的“下一个三分”,则如同夜空中的星星,虽然遥不可及,但他坚信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能够将它们一一摘下。

在训练馆的战术板旁,马龙留下的力量训练计划、佩顿的防守手册以及科比的投篮建议,都静静地躺在那里,在月光的照耀下泛着微弱的光芒。这些资料见证了一个新秀在质疑声中的默默成长,也预示着一场更为激烈的战斗即将来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