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03:紫金荣光与星辰大海 > 第47章 季后赛第一轮?华夏媒体中的 “内战”

洛杉矶的清晨总带着一丝海雾的湿润,斯坦普斯中心训练馆的中央空调嗡嗡作响,将潮湿的空气过滤成带着凉意的风,吹过地板缝隙里残留的淡绿色防滑粉。黎景辉在木地板上完成第 40 次侧翼分球时,汗水已经浸透了灰色湖人训练背心的肩胛处,左腿膝盖处的旧伤隐隐作痛 —— 那道去年在广州天河体育馆留下的疤痕,此刻像一条暗红色的纪念章,随着他屈膝的动作轻轻绷紧。他抬手扶住膝盖,指尖能摸到护膝内侧磨起的毛边,那是过去半年里反复训练磨出的痕迹。

“传球时机再提前半秒,注意奥尼尔的落位 —— 他左肩沉下去的时候,就是要接球的信号。” 科比的声音从场边传来,他手里转着篮球,皮质球面在灯光下泛着光泽,走到黎景辉身边时,特意用脚踩了踩地板上的传球标记线,“你看这条线,当马克?杰克逊站在罚球线附近时,你的传球要擦着这条线过去,才能避开他的掏球。” 科比边说边示范,右手手腕轻轻一抖,篮球贴着地板滑向假想的队友位置,“还记得上一场打马刺吗?你给奥尼尔的那记击地,就是差了这么一点,差点被邓肯断下来。”

黎景辉点点头,扶着膝盖深呼吸,鼻腔里涌入训练馆特有的气息 —— 汗水、篮球皮革和远处饮水机飘来的淡淡消毒水味。脑海里瞬间闪回 2003 年 12 月的那个夜晚,广州天河体育馆的聚光灯烤得人发烫,他的左膝韧带撕裂刚过三周,队医在更衣室里反复强调 “再打就可能断送职业生涯”,手里的冰袋敷在膝盖上,冻得他小腿发麻。可当他透过更衣室门缝,看到南洋中学的核心前锋在热身时扣碎篮板后,对着电子信息学校的替补席比出嘲讽手势时,还是咬着牙让队医缠上了三层绷带。那场比赛他只拿了 8 分,却送出 11 次助攻,最后时刻那记横贯全场的长传,让队友在终场前 2 秒完成绝杀。赛后 NbA 总裁斯特恩特意走到球员通道,拍着他的肩膀说 “你的传球里有魔术师的影子”,科比更是通过经纪人递来一张纸条,上面用潦草的字迹写着:“来洛杉矶,我教你怎么把天赋变成统治力 —— 别让膝盖定义你的上限。”

篮球擦过费舍尔的指尖稳稳坠入网窝,篮网发出 “唰” 的轻响,这是他今早第 28 次助攻完成的终结球。费舍尔跑过来拍了拍他的后背:“伙计,你这传球越来越准了,再这么练下去,我都要失业了。” 黎景辉笑着摇头,抬手抹汗时,才发现裤兜里的诺基亚 3310 屏幕亮着,跳出三条来自国内的彩信 —— 是广州的发小阿杰发来的,第一条是《体坛周报》的头版照片,标题红得刺眼;第二条是一段 10 秒的短视频,东川路球场的年轻人举着写有 “黎景辉,广州骄傲” 的横幅;第三条是阿杰的留言:“兄弟,家里都在看你,我爸昨天还跟街坊赌你能赢姚名!”

时差让洛杉矶的清晨对应着北京的黄昏。傍晚六点的王府井,报亭老板老张把最后一摞报纸拍在柜台上,搪瓷缸子在玻璃柜上磕出脆响,里面的茉莉花茶溅出几滴在报纸边缘:“都抢着看呐!姚名对黎景辉,咱中国球员头回在 NbA 季后赛对上!这小伙子可是咱广州走出来的,上周刚拿了西部周最佳,对阵马刺单场 12 分 13 次助攻 10 个篮板,组织型三双硬得很!” 一个穿校服的中学生挤到前面,掏出五块钱买了一份,刚转身就被几个同学围住,七嘴八舌地讨论:“你说他那 13 次助攻,得传得多准啊?”“肯定比咱校队那后卫强,上次他还把球传到观众席呢!”

不远处的胡同里,几个大爷坐在小马扎上下棋,棋盘旁边放着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正播放着体育新闻:“…… 黎景辉本赛季三分命中率 49.8%,高居联盟榜首,成为 NbA 历史上首位落选秀出身的‘180 俱乐部’边缘球员……” 下棋的王大爷举着棋子的手停在半空:“我当年就说,这孩子能成!去年在天河体育馆,我还给他递过矿泉水呢,那时候他膝盖裹着绷带,还跟我笑说‘大爷您放心,我肯定能打出去’。” 旁边的李大爷反驳:“姚名也不差啊,上周打小牛还拿了 28 分 12 篮板呢,内线硬得很!” 两人说着就吵了起来,棋盘上的棋子被碰得乱晃。

这股热潮早已从纸媒蔓延到街头巷尾。中关村写字楼的电梯里,穿着格子衬衫的程序员举着摩托罗拉 V3 手机争论,屏幕上是新浪体育的实时数据页:“黎景辉这组织能力太神了,上周打马刺光助攻就 13 次,把奥尼尔喂得舒舒服服,第三节那记不看人传球,我反复看了十遍!”“你懂什么,姚名的低位技术才是关键,你看他打湖人那两场,场均 22 分,黎景辉防得住吗?”;北京大学 302 宿舍,四个男生围着 17 寸的 cRt 显示器刷新浪体育论坛,楼主 “天河见证者” 连发三张技术统计截图,还附了一张当年黎景辉在东川路球场打球的老照片:“我当时就在第三排看他打南洋中学,那传球视野就不一般,当时他还跟我说‘哥,我以后要去 NbA 传球’,现在真实现了!”;就连北京电视台的《晚间新闻》都插播了 30 秒短片,主持人手里挥舞着数据榜单,背景是两人的对位集锦:“火箭 11 号姚名,湖人 23 号黎景辉,一个是内线支柱,一个是联盟第一三分手兼组织核心,4 月 18 日,让我们见证历史性时刻!”

广州的热度更甚。天河体育馆外的小吃摊挂起了 “黎景辉同款三分套餐” 的招牌 —— 一份炒河粉加一瓶冰镇可乐,售价 12 块 8,对应着黎景辉的场均得分;当年的电子信息学校篮球馆被球迷围得水泄不通,校长特意安排了保安维持秩序,校史馆里的玻璃展柜前挤满了人,里面放着黎景辉的训练护膝、高中时期的球衣,还有他对阵马刺拿下三双的纪念篮球,旁边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那场比赛的高光时刻。《羊城晚报》特意开辟 “草根传奇” 专栏,记者走访了黎景辉当年打街球的东川路球场,老球友阿明对着镜头感慨:“那时候他就爱给我们喂球,自己不怎么投,每次练完球都帮大家捡球。有一次他膝盖肿得像馒头,还坚持练传球,我说‘你歇会儿吧’,他说‘明哥,我要是现在歇了,以后就没机会了’。现在好了,他不仅能投三分,还能一场送 13 次助攻,这都是拼出来的!”

“体制精英” 与 “草根传奇” 的碰撞:媒体的狂欢与分歧

国内媒体的讨论从一开始就带着鲜明的立场划分,像两条永不交汇的河流,在报纸版面和网络论坛上激烈碰撞。

《篮球先锋报》的头版评论文章《从 cbA 到 NbA:姚名的正统之路》用整整两个版面展开论述,作者是资深记者苏群,文中将两人的成长路径比作 “双轨并行的列车”,还配了一张对比图表,左边是姚名的 “体制之路”——1997 年进入上海青年队、2001 年 cbA 总冠军、2002 年 NbA 状元、2003 年男篮亚锦赛冠军;右边是黎景辉的 “草根之路”——2001 年东川路街球联赛 mVp、2003 年 NbA 高中生挑战赛 mVp、2003 年落选秀、2004 年湖人首发小前锋。“姚名的每一步都踏在体制的基石上,” 文章写道,“上海青年队的专业训练、国家男篮的大赛磨砺,这些都是黎景辉从未拥有过的资源。即便黎景辉本赛季打出 12.8 分 8.5 助攻的亮眼数据,那终究是湖人‘三角进攻’体系加持的结果 —— 有奥尼尔吸引防守,有科比牵制注意力,换任何一个合格的组织前锋,都能打出这样的表现。而姚名呢?他是火箭的战术核心,场均 17.5 分 9 篮板,要面对对方内线的包夹,还要承担策应任务,这样的硬实力,才是中国篮球的真正骄傲。”

文章结尾更是直言不讳:“季后赛是肌肉与战术的绞杀场,黎景辉的‘野路子’组织在火箭的防守体系面前不堪一击。作为小前锋,他既没有朱芳雨的对抗强度 —— 本赛季面对体重超过 100kg 的前锋时,命中率下降 12%,又缺乏李楠的大赛经验 —— 职业生涯从未参加过国际大赛,湖人或许能赢系列赛,但他注定是姚名光环下的背景板。”

这种观点在官方媒体中占据绝对主流。央视体育的《篮球公园》栏目邀请前国手王立彬做专题分析,演播室的战术板上贴满了黎景辉的失误截图,其中一张是对阵国王时的传球失误:“你们看这球,” 王立彬用激光笔指着战术板,“黎景辉为了追求所谓的‘妙传’,强行把球往奥尼尔手里塞,结果被国王的中锋断下来,直接发动快攻得分。这就是‘野路子’球员的通病 —— 不懂得审时度势,只想着秀技巧。还有这记传球,” 他切换到另一张截图,“面对卡托的协防,他完全没有预判,球传得又高又慢,要是在季后赛,姚名早就把这球断下来了。” 旁边的嘉宾、前男篮教练宫鲁鸣补充道:“我们选球员,不仅要看数据,更要看‘球商’和‘纪律性’。黎景辉的传球是很花哨,但太随意了,场均 2.7 次失误,比姚名还多 1.1 次,这样的失误率,在奥运会上是要吃亏的。”

但网络世界里,另一种声音正在掀起巨浪。新浪体育论坛的热帖《别拿体制说事!49.8% 三分命中率是吹的?13 次助攻是假的?》发布仅三小时,点击量就突破 80 万,回复超过 5 万条。楼主 “科比门徒” 是一位来自广州的球迷,他整理了长达五页的数据分析,还附上了黎景辉本赛季的进阶数据:“首先,我们来看看‘体系红利’这个说法有多可笑。黎景辉本赛季的助攻率是 32.1%,在湖人仅次于科比,比奥尼尔还高 8%,这意味着他是湖人的第二组织点,不是什么‘蹭体系’的球员。其次,他的三分命中率 49.8%,高居联盟榜首,这是硬实力吧?对阵马刺时,他面对吉诺比利的防守,三分 8 中 7,命中率 87.5%,这也是体系红利?还有那 13 次助攻,他那场比赛的助攻失误比是 13:1,也就是说,传了 13 次好球,才失误 1 次,这样的稳定性,联盟里有几个控球后卫能做到?更何况他是小前锋!!!”

楼主还贴出了斯特恩和科比的评价截图:“斯特恩说他‘有成为顶级组织前锋的潜质’,科比说他‘是我见过最会传球的年轻球员’,这些难道都是客套话?当年姚名刚进 NbA 时,不也有人说他‘体系球员’吗?现在怎么没人说了?因为他打出来了!黎景辉现在面临的,就是当年姚名的困境 —— 只不过他没有体制的保护,所以更容易被攻击!”

跟帖区的争论早已突破篮球范畴。Id “体制受害者” 的网友留言:“当年我儿子 15 岁,身高 1 米 9,球打得不错,去体校试训,教练说‘你家没人在体育局,别来了’,现在我儿子在工厂上班,偶尔打打野球。看到黎景辉,我就想起我儿子 —— 要是当年有人给我儿子一个机会,他说不定也能打出来!现在黎景辉靠自己打去 NbA 当首发,还拿了 13 次助攻的三双,反倒成了‘体系球员’,这公平吗?”;Id “篮球疯子” 则贴出姚名当年的采访截图,截图里姚名说:“体制外的球员更难,他们没有固定的训练资源,没有比赛机会,能打出来的都是天才。”“姚名自己都承认体制外球员难,现在某些媒体倒好,一口一个‘正统’,忘了当年姚名刚进 NbA 时,上海队索要 900 万美元买断费,差点让他去不了 NbA?要不是 NbA 球员工会介入,姚名现在还在 cbA 打球呢!”

天涯论坛的 “体育聚焦” 板块更是炸了锅,有人翻出 2002 年姚名登陆 NbA 时的旧闻,当年篮协曾要求抽取他 50% 的收入,美其名曰 “培养费”,直到 NbA 球员工会抗议,才降到 5%。“历史总是惊人相似” 的帖子被顶上热搜,点击量超过 200 万。楼主 “老球迷” 留言:“当年姚名差点被体制拖垮,现在轮到黎景辉了。为什么体制总是容不下草根球员?因为他们没有‘把柄’在体制手里,不好控制!黎景辉要是签了那份‘卖身契’,以后就成了篮协的‘摇钱树’,想怎么压榨就怎么压榨!” 帖子下面,有球迷发起 “给黎景辉写信” 的活动,短短一天就收集到 3 万多封邮件,准备通过湖人官方邮箱发给黎景辉。

商业资本早已嗅到血腥味。李宁品牌连夜推出 “德比战纪念球鞋”,左侧鞋身印着姚名的勾手剪影,用红色丝线绣着 “17.5 ppG 9 RpG”;右侧鞋身是黎景辉的传球动作,用蓝色丝线绣着 “8.5 ApG 49.8% 3pt”,鞋舌内侧分别绣着 “体制之光” 和 “草根之魂”,首发当天就卖出 5 万双。北京五棵松体育馆附近的 “球迷酒吧” 推出 “助攻免单” 活动 —— 只要黎景辉在比赛中送出一次助攻,到店消费的顾客就能免费兑换一瓶青岛啤酒;要是送出 10 次以上助攻,全场啤酒免费。酒吧老板笑着说:“现在每天都有人来问‘黎景辉今天练得怎么样了’,我都快成他的‘专属记者’了。” 就连偏远的县城网吧,都贴满了两人的对决海报,老板特意升级了宽带,还买了新的投影仪,就为了让顾客能更清楚地看清黎景辉的传球路线。

篮协的算盘:奥运名单与 “卖身契”

当媒体和球迷还在为 “德比” 争论时,北京天坛东路 8 号的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里,烟雾已经弥漫了整个会议室。长条会议桌的主位上,篮协副主席张斌指间的香烟燃到了尽头,烫得他猛地缩回手,烟灰掉在《2004 年雅典奥运会男篮集训名单(草案)》上,留下一个黑色的印记。他烦躁地把烟蒂按在烟灰缸里,目光却死死盯着名单最后一行 ——“黎景辉(待议)”,这五个字被他用红笔圈了又圈,纸都快被戳破了。

会议室的墙上挂着雅典奥运会倒计时牌,鲜红的数字显示 “还有 118 天”,旁边是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亚洲部分用黄色标记,欧洲部分用红色标记,上面贴着密密麻麻的小旗子,代表着各个对手的实力等级 —— 塞黑、阿根廷、西班牙被标为 “红色危险”,美国、立陶宛被标为 “橙色警惕”。空调的出风口发出 “呜呜” 的声响,把桌上的文件吹得微微颤动,其中一份《雅典奥运会男篮备战计划》上,用黑体字写着 “核心目标:进入前八”。

“现在的问题是,要不要召他入队。” 张斌的声音沙哑,带着难以掩饰的纠结,他把一份打印的分组名单拍在桌上,红色笔迹在 “死亡之组” 四个字上划了三道横线,“塞黑有佩贾,阿根廷有吉诺比利,西班牙有加索尔,哪一个不是硬骨头?蒋指导昨天跟我打电话,说我们最缺的就是能串联内外线的组织前锋 —— 王士鹏的传球太保守,朱方雨的助攻率只有 15%,李南更只擅长得分,没人能像黎景辉这样,场均送出 8.5 次助攻,还能投出 49.8% 的三分命中率。他对阵马刺那 13 次助攻的表现,正是我们需要的 —— 能把球传给内线的姚名,还能在外线拉开空间,这样的球员,我们不能放过。”

青训主任李楠立刻反驳,他抓起笔在 “黎景辉” 三个字上重重划了个叉,笔尖把纸都戳破了:“数据能说明什么?他是体制外的球员!我们培养一个国手,从体校到国家队要花多少钱?朱芳雨每年的训练补贴、出国比赛费用、康复治疗费用,加起来不下十万!黎景辉呢?他没进过体校,没进过国青队,没花国家一分钱,靠一场高中生比赛就被 NbA 看中,现在打出来了,凭什么白占国家队的名额?我们的奥运名单只有 12 个位置,给他一个名额,就意味着要淘汰一个体制内的球员 —— 你让那些从小就在体校训练的孩子怎么想?他们会觉得‘努力没用,不如去打街球’!”

他掀开另一份文件,标题《运动员所属权与利益分配协议》的字体格外醒目,纸张边缘已经被翻得卷起来,显然已经被讨论过很多次。这正是被内部称为 “卖身契” 的拟稿,李楠的手指在条款上滑动,声音越来越高,唾沫星子溅在文件上:“必须加上这些 —— 第一条,承认篮协的培养主导地位,即便他从未进过体校,也要注明‘感谢国家培养’;第二条,NbA 薪资税后 35% 上缴篮协,商业代言收入 45% 纳入体育发展基金,这比当年姚名的比例还低,姚名当年要交 50%,我们已经算照顾他了;第三条,肖像权归国家所有,商业活动必须通过篮协审批,包括他在 NbA 的球衣销售,都要给篮协分成,就按 1996 年 505 号文件来,运动员无形资产本来就属于国家;第四条,未来 8 年内不得擅自转会海外球队,每年休赛期必须参加篮协安排的国内巡演和商业活动,至少 15 场,缺席一次罚款八十万;第五条,退役后 5 年内需担任青训教练,每年至少指导 200 名青少年球员,薪资由篮协统一发放,每月不超过 5000 元;第六条,凡获得联盟奖项,奖金的 60% 需上缴作为青训经费,包括周最佳、月最佳,甚至全明星选票所得的奖金!”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只有空调的声响格外刺耳。年轻干事小王攥着笔的手发白,指节都捏得通红,他忍不住开口,声音带着颤抖:“李主任,这太苛刻了…… 姚名当年最多也就交 5%,而且只交了两年,现在黎景辉要是签了这个,每年要少拿上百万美元。他本赛季的年薪是 35 万美元,税后 20 万左右,35% 就是 7 万,再加上商业代言的 45%,他一年能拿到手的钱,还不如一个 cbA 主力球员多。更何况他还能打出 12 分 13 助攻 10 篮板的三双,这样的球员,在全世界都难找,我们不该这么对待他……”

“苛刻?” 李楠拍案而起,椅子被他推得向后滑了一米多远,文件散落一地,“当年郑海霞去 wNbA,收入一半都要上交,她还不是交了?这是规矩!是为了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 他弯腰捡起 1996 年原国家体委的《国内外有奖比赛奖金、奖品管理暂行办法》,指着第十三条念道,声音因为激动而变调:“‘运动员收入 50% 归个人,30% 交协会,10% 交地方,10% 交总局’,我们已经给他放宽了!他要是不同意,就别想进奥运名单 —— 有的是人想进!”

退休返聘的老教练王非叹了口气,他弯腰捡起地上的协议,手指在 “薪资抽成 35%” 处停顿,指尖轻轻摩挲着纸面:“老张,雅典奥运会就剩三个月了,我们去年悉尼奥运会才拿第十,今年要是再出不了成绩,没法向总局交代,也没法向全国球迷交代。黎景辉的传球能盘活内线,姚名在内线需要这样的传球手;他的三分能拉开空间,能给姚名减轻包夹压力。你看他对阵西部强队的表现,对阵马刺 13 助攻,对阵小牛 11 助攻,对阵太阳 10 助攻,这样的稳定性,比我们队里任何人都稳。至于协议,能不能稍微放宽一点?比如薪资抽成降到 20%,商业代言降到 30%,别把人逼得太紧。”

张斌揉了揉太阳穴,指腹上沾了一圈烟灰。他看向篮管中心主任助理胡加时,后者正低头看着文件,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着什么:“加时,你说说,按规定,他这种体制外球员,收入分成该怎么算?”

胡加时推了推眼镜,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根据 2002 年《关于运动员商业开发的补充规定》,凡在海外职业联赛效力的运动员,若未经过国家系统培养,需缴纳 30%-50% 的收入作为‘体育发展基金’,用于国内青训。黎景辉的情况,按上限 50% 算都合理,我们要 35%,已经是照顾他了。”

张斌终于拍板,手掌重重拍在桌上:“就按这个协议来。让姚名去谈,他是体制内出来的,懂规矩,也和黎景辉熟,两人还要打系列赛,见面方便。告诉姚名,要么让黎景辉签协议进奥运名单,要么就别想沾国家队的边 —— 包括他自己,要是搞砸这事,下届奥运名单,他也别想进了。”

此时的休斯顿,姚名刚结束火箭的训练,手机在更衣室的铁皮柜上震动起来,屏幕上 “张斌副主席” 的名字像一块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他刚洗完澡,身上还披着浴巾,头发滴着水,落在地板上积成一小滩。按下接听键的瞬间,他不自觉地攥紧了毛巾,浴巾边缘的线头被他扯下来好几根。

“姚名,你那边情况怎么样?” 张斌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电流的杂音,“黎景辉那边,你跟他谈了吗?”

姚名靠在铁皮柜上,后背传来阵阵凉意,柜壁上贴着的火箭赛程表硌得他生疼。他想起 2002 年自己登陆 NbA 前的谈判,上海队索要 900 万美元买断费,篮协要求抽走 50% 收入,当时他的经纪人团队和篮协谈了整整三个月,甚至惊动了 NbA 总部,最后才把分成降到 5%,还签了一份补充协议,规定只交两年。口袋里的钱包里,还夹着当年的协议副本,泛黄的纸上 “5% 薪资抽成” 的字迹格外刺眼,旁边还有他当时签下的名字,笔画都带着颤抖。

“张主席,这协议太不合理了,他不会签的。” 姚名的声音带着恳求,甚至有些沙哑,“他本赛季打得那么好,场均 12.8 分 8.5 助攻,还拿了 12 分 13 助攻 10 篮板的三双,三分命中率联盟第一,这样的球员,在全世界都难找。我们要是用这么苛刻的条件逼他,会让海外球员寒心的,以后谁还愿意为国家队效力?”

“姚名,你是篮协培养的,要懂大局!” 张斌的语气突然变得严厉,像一把锤子砸在姚名心上,“他一个草根球员能进 NbA 当首发,难道不该回报国家?没有国家的发展,没有 NbA 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他能有今天?你必须搞定这事,否则以后国家队的资源,比如训练场地、康复团队,都不会再优先考虑你;火箭的商业合作,比如中国赛、球衣销售,篮协也会重新评估 —— 你自己想清楚,是为了一个体制外球员,还是为了你自己的前途。”

电话挂断的瞬间,弗朗西斯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手里拿着一瓶佳得乐:“兄弟,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像丢了魂一样。” 姚名摇摇头,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却比哭还难看。他看向训练馆里正在练中投的卡托,卡托的投篮姿势有些僵硬,却每球都能命中 —— 就像体制内的球员,或许不够灵活,却足够稳定。姚名拿出手机,翻到黎景辉的号码 —— 那是常规赛对阵湖人时,两人交换球衣后存下的,号码旁边还备注着 “黎景辉 - 湖人 - 23 号”。手指悬在拨号键上,却迟迟按不下去,他仿佛看到两年前的自己,站在谈判桌前,面对一群穿着西装的官员,那种孤立无援的绝望,像潮水一样淹没了他。

未被察觉的风暴:黎景辉的训练与姚名的纠结

洛杉矶的训练馆里,黎景辉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篮协的 “猎物”。他正在和费舍尔练习挡拆后的分球战术,费舍尔站在三分线外,黎景辉则在罚球线附近持球,模拟火箭的防守阵型。“注意马克?杰克逊的位置,” 费舍尔喊道,“他喜欢站在你左侧 45 度,随时准备掏球。” 黎景辉点点头,手腕轻轻一抖,篮球贴着地板滑向费舍尔的右手边,正好避开了 “假想中的马克?杰克逊”。

科比突然喊停训练,手里拿着一个战术板走过来,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红色线条:“火箭的防守有个漏洞,” 他指着战术板上的底角位置,“当姚名在篮下时,他的协防范围只能覆盖到罚球线,底角的三分空位是他们的软肋。你在挡拆后,要是看到姚名沉到篮下,就把球传给底角的拉什,他的三分命中率 38%,足够给火箭制造麻烦。” 科比边说边示范,右手模拟传球动作,“就像你对阵马刺时喂给霍里的那记传球,当时邓肯沉到篮下,你就该把球传给底角,而不是强行给奥尼尔 —— 记住,组织前锋的第一任务是‘创造机会’,不是‘秀技巧’。”

黎景辉接过战术板,指尖划过上面的红色线条,突然想起发小阿杰发来的彩信。休息时他坐在场边的长椅上,掏出诺基亚手机,点开《体坛周报》的头版照片 —— 照片里的自己正弯腰传球,左腿缠着护膝,背景是斯台普斯中心的观众席,可标题却写着 “草根球员的侥幸:黎景辉能否经得起季后赛考验?”。他皱了皱眉,手指在屏幕上摩挲着,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 他想起 16 岁那年,去广州体校试训的场景。

那天也是一个清晨,和今天一样潮湿,他穿着一双洗得发白的运动鞋,站在体校的篮球场上,面对教练的提问,紧张得说不出话。“你这身高,打不了前锋,” 教练上下打量着他,眼神里满是不屑,“才 1 米 98,还想打职业篮球?家里有人在体育局吗?没有?那你还来凑什么热闹?” 周围的试训球员都笑了起来,有人还故意把球砸在他脚边。黎景辉蹲下来捡球,膝盖不小心撞到了篮球架,疼得他眼泪都快掉下来,可他还是咬着牙完成了试训,最后却收到了 “不符合要求” 的通知。

要是没有东川路球场的老球头阿强,他可能早就放弃了篮球。阿强是个退休的工人,每天都在东川路球场打球,看到黎景辉一个人在角落里练传球,就主动过来教他。“传球不是用劲越大越好,” 阿强说,“要用手腕的力量,像甩鞭子一样。” 他还经常给黎景辉带矿泉水和面包,说 “小伙子,你有天赋,别放弃,总有一天会有人看到你的”。现在,他真的打出来了,可还是有人说他 “侥幸”,说他 “野路子”,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想什么?” 科比递来一瓶佳得乐,打断了他的回忆。

“没什么,在想怎么破解火箭的联防,尤其是怎么像对阵马刺那样,找到队友的空位。” 黎景辉笑了笑,把手机塞回口袋,不想让科比看到那些负面评论。

“我知道国内媒体在说什么。” 科比坐在他身边,望着训练馆上空的冠军旗帜,上面印着湖人的 14 座总冠军奖杯,“当年我刚进 NbA 时,也有人说我‘太年轻’‘只会扣篮’,说我成不了气候。但篮球不会说谎,你的传球视野、三分准度,比那些所谓的‘正统球员’强多了。上周打马刺 12 分 13 助攻 10 篮板的三双,就是最好的回答 —— 你不是靠得分,是靠让全队变得更好,这才是组织前锋的真谛。” 科比拍了拍他的肩膀,“别在意那些声音,用比赛说话,比什么都强。”

黎景辉点点头,站起身走向篮筐:“教练,再练一组挡拆后三分。” 他要证明给那些人看,草根球员不仅能在 NbA 站稳脚跟,还能以组织核心的身份改变比赛 —— 不是靠侥幸,是靠日复一日的训练,靠每一次传球的精准,靠膝盖上那道疤痕见证的坚持。

而休斯顿的姚名,最终还是把手机放回了口袋。他穿上外套,走出训练馆,发动了自己的黑色丰田 SUV。车子驶出停车场时,经过休斯顿的唐人街,街道两旁的华人店铺都挂着 “姚名 VS 黎景辉 德比大战” 的海报,有的店铺还在门口摆了电视,预告着 4 月 18 日的直播。一家中餐馆的老板看到姚名的车,还挥手喊道:“姚哥,加油啊!我们都支持你!” 姚名勉强笑了笑,却觉得心里更沉了。

他沿着街道慢慢开,收音机里传来体育新闻的声音:“湖人与火箭的季后赛首轮将在本周日开打,黎景辉本赛季对阵火箭场均 15.6 分 9.2 助攻,曾单场送出 13 次助攻;姚名则贡献 22 分 10.8 篮板,两人的对位将成为系列赛的最大看点……” 姚名猛地关掉收音机,方向盘被他攥得发白,指节都露了出来。他想给经纪人打电话,告诉张斌他做不到,可又想起张斌的威胁 —— 要是搞砸这事,他不仅可能失去奥运资格,还会影响火箭在中国的商业合作,甚至连累队友。

回到家时,妻子叶莉正在厨房做饭,闻到他身上的汗味,递来一条毛巾:“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是不是有什么事?” 姚名接过毛巾,坐在沙发上,把脸埋在毛巾里,声音闷闷的:“篮协让我劝黎景辉签一份协议,要抽走他 35% 的薪资,还要他的肖像权,不然就不让他进奥运名单。” 叶莉停下手里的活,走过来坐在他身边,轻轻拍着他的背:“你别为难自己,黎景辉是个好孩子,他不会愿意签这种协议的。你要是觉得难,就跟篮协说清楚,别把自己逼得太紧。”

姚名摇摇头:“我要是说了,篮协会对我有意见,甚至可能不让我进奥运名单。而且,他们还威胁说要影响火箭的商业合作,我不能连累球队。” 他翻出口袋里的协议副本,那是 2002 年的那份,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你看,当年我也签过类似的,只是没这么苛刻。我知道被体制束缚的滋味,可我现在却要去劝别人签,我觉得自己像个坏人。” 叶莉握住他的手,他的手冰凉,还在微微发抖:“你不是坏人,你只是夹在中间很难做。或许,你可以先跟黎景辉聊聊,听听他的想法,再做决定。”

姚名看着妻子的眼睛,点了点头 —— 或许,这是目前唯一的办法。

夜幕降临,北京的新浪体育论坛上,一条匿名爆料帖突然刷屏:“内部消息,篮协要召黎景辉入奥运队,但要签‘卖身契’!薪资抽成 35%,商业代言 45%,肖像权归国家!” 帖子附带了协议部分条款的照片,虽然字迹模糊,但 “35% 薪资上缴”“商业代言 45% 分成”“8 年不得转会” 的字样清晰可见。

跟帖瞬间爆炸,短短一小时就有上万人参与讨论。“这是抢劫!**裸的抢劫!”Id “篮球少年” 留言;“姚名当年才交 5%,凭什么对黎景辉这么狠?就因为他是草根吗?”Id “广州球迷” 愤怒地写道;“能拿 13 次助攻三双还 49.8% 三分命中率的球员,体制就是容不下!怕他抢了体制内球员的风头!”Id “反体制斗士” 留言;甚至有球迷发起 “抵制篮协” 的签名活动,不到两小时就收集到 5 万多个签名,准备寄给国家体育总局。

《南方都市报》的记者连夜联系篮协求证,电话打了十多个,终于接通了张斌的秘书。秘书的声音很冷淡:“此事正在研究中,不便透露具体细节。请媒体不要随意猜测,以免影响国家队的备战。” 记者追问协议是否存在,秘书直接挂了电话。

广州的东川路球场,晚上十点还有一群年轻人在打球,他们模仿着黎景辉的传球动作,把球从球场的一端传到另一端,虽然偶尔会失误,却笑得很开心。老球头阿明坐在场边的长椅上,看着这群年轻人,拿出手机给黎景辉发了条短信:“阿辉,看到你对阵马刺的 13 次助攻了,太提气了!球场里的年轻人都在学你传球,说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去 NbA 打球。不管国内媒体怎么说,不管篮协怎么逼你,家乡永远支持你 —— 别忘了,你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你的根在这里。”

暗流涌动的前夜

4 月 17 日,季后赛开战前一天。

洛杉矶的训练馆里,黎景辉加练到深夜,馆内只剩下他和科比两个人。灯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地板上,像两个并肩作战的战士。科比陪他进行一对一攻防,黎景辉持球站在三分线外,科比则压低重心,双手张开,模拟火箭的防守。“注意我的脚步,” 科比说,“马克?杰克逊会用这种交叉步干扰你,你要提前预判。”

黎景辉点点头,突然做了一个假传动作,科比下意识地向左侧移动,黎景辉趁机突破,到了罚球线附近,又突然急停,抬手命中一记后仰三分。篮球擦过篮筐,稳稳坠入网窝,篮网的声响在寂静的训练馆里格外清晰。“漂亮!” 科比笑着捶了他一拳,“这就是我要的 —— 不仅要会传球,还要会自己得分,这样才能让防守者更难防。明天比赛,你就要这么打,让姚名知道,你不仅能传,还能投。”

黎景辉擦了擦汗,接过科比递来的毛巾:“谢谢老大,我会的。” 他想起明天就要和姚名对阵,心里有些复杂 —— 他尊敬姚名,知道姚名在 NbA 不容易,可一想到媒体的讨论,想到篮协可能的态度,又觉得有些沉重。

“别想太多,” 科比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明天的比赛,就是一场普通的季后赛,你要做的就是打好每一个球,传好每一次球,其他的都不重要。” 他从包里拿出一本旧笔记本,递给黎景辉:“这是我当年的训练笔记,里面记着我对阵不同球队的战术,你可以看看,或许对你有帮助。” 黎景辉接过笔记本,封面已经有些磨损,里面的字迹潦草却有力,记录着科比多年的经验 —— 这不仅仅是一本笔记,更是一份信任。

更衣室里,黎景辉终于看到了东川路球友阿明发来的短信,还有那条新浪论坛的爆料帖。他点开协议照片,手指在 “35% 薪资上缴” 的字样上反复摩挲,指尖能感觉到手机屏幕的冰凉,一股寒意从脚底窜上天灵盖。他想起当年体校教练的嘲讽,想起街球场的冷眼,想起斯特恩那句 “你是自由的球员”,突然觉得无比讽刺 —— 自己靠传球立足 NbA,靠每一次精准的传递赢得尊重,却要被一份协议捆住手脚,要把自己的收入、自己的肖像权,甚至自己的未来,都交给一个从未培养过自己的体制。

他拿出手机,想给阿明回条短信,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他只打了一行字:“明哥,谢谢支持,明天我会打好的。” 发送成功的瞬间,他觉得眼睛有些发酸 —— 他不想让家乡的人失望,不想让那些模仿他传球的年轻人失望,更不想让自己失望。

此时的休斯顿,姚名正坐在沙发上发呆,手机屏幕亮着黎景辉的号码,却始终没有拨号。妻子叶莉走过来,把一杯热牛奶放在他面前:“别再想了,明天就要比赛了,先好好休息。不管黎景辉怎么决定,你都要打好明天的比赛,这才是最重要的。” 姚名点点头,拿起牛奶喝了一口,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却暖不了他冰凉的心。

他翻出当年的协议副本,看着上面自己的签名,想起当时经纪人跟他说的话:“姚名,你要忍,等你打出来了,一切都会好的。” 现在,他确实打出来了,可黎景辉却要面对比他当年更苛刻的条件。他不知道该怎么跟黎景辉开口,不知道该怎么说服一个靠自己拼出来的球员,去签一份出卖自己未来的协议。

北京的篮协会议室里,张斌看着论坛上的抗议帖,把茶杯重重放在桌上,茶水溅了一地。他对着电话怒吼:“怎么回事?协议的消息怎么会泄露出去?查!给我查清楚是谁干的!” 电话那头是篮协的信息科主任,声音带着恐惧:“张主席,我们已经在查了,可能是内部人员不小心泄露的……”“查有什么用?现在全中国都知道了!” 张斌挂断电话,又拨通了姚名的号码,“姚名,明天比赛前,你必须跟黎景辉谈,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让他答应签协议!否则,你也别想进奥运名单了!”

夜色渐深,洛杉矶和休斯顿的灯光遥相呼应。两个华夏球员,一个在训练馆里攥紧拳头,指尖还残留着篮球的纹路,心里想着明天的比赛,想着怎么传好每一个球;一个在沙发上辗转难眠,手机屏幕的光映着纠结的侧脸,心里想着篮协的威胁,想着怎么跟黎景辉开口。他们都知道,明天的比赛不仅关乎胜负,更关乎一个组织型前锋的职业尊严,一个体育体制的自我审视 —— 是尊重天赋,还是固守规矩?是拥抱多元,还是坚持单一?

4 月 18 日,斯台普斯中心的灯光即将亮起。黎景辉穿着 23 号球衣站在球员通道,左腿的旧伤隐隐作痛,却比不过心里的寒意。他看到姚名从对面走来,穿着火箭的 11 号球衣,高大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有些沉重。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 —— 一个带着坚守,坚守着草根球员的尊严;一个藏着愧疚,愧疚于自己的无能为力。没有寒暄,没有握手,只有复杂的沉默,像一层薄冰,覆盖在即将爆发的德比大战之上。

华夏德比的大幕,即将拉开。而那纸藏在幕后的 “卖身契”,早已在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写下了最残酷的注脚 —— 它要捆住的,不仅是一个球员的收入,更是一种靠传球改变比赛的可能性,一种从草根到传奇的梦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