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农妇逆袭记 > 第70章 开业大吉惊四座

重生农妇逆袭记 第70章 开业大吉惊四座

作者:甜甜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05:20:19

晚饭后,林薇便一头扎进了暂作库房的西厢房。窗棂上糊着新换的细棉纸,借着桌上跳动的烛火,能清晰看见陈大柱下午从村里带回的货物——码得齐整的皂角木箱、裹着油纸的面脂陶罐、分层摆放的面膜竹屉,虽因工坊刚恢复生产,数量只够铺满半间屋子,但林薇指尖划过冰凉的罐口时,心里已有了数:支撑头几日开业绰绰有余。

她蹲下身仔细清点,先将明日要上架的香皂按桂花、玫瑰、薄荷三味分开,又把面脂按滋润度高低排成三列,最后从樟木箱底取出几个描金白瓷盒——这是她前日在府城“锦绣阁”淘来的好东西,盒盖绘着缠枝莲纹,打开时还带着淡淡的樟木香气,里面盛着的,是她用新购的胭脂虫红、蜜蜡膏试制出的口脂与腮红。指尖蘸取一点海棠红口脂,在虎口处轻轻推开,细腻得几乎与肌肤融为一体,比镇上胭脂铺卖的粗颗粒膏体好上十倍不止;另一盒杏子橘腮红更妙,扑在手腕上是自然的元气色泽,不像时下流行的正红那般艳俗。林薇对着铜镜试了试,烛光下脸颊泛着健康的红晕,她忍不住弯了弯唇:这府城的女子,该会喜欢这般鲜活的颜色。

收拾妥当已是亥时,院外传来铁蛋轻手轻脚的脚步声,接着是丫丫含混的梦呓。林薇吹灭烛火走出西厢房,见陈大柱正坐在堂屋门槛上抽烟袋,烟锅里的火星忽明忽暗。“明日开业要早些去,我陪你去柳巷?”他声音带着几分沙哑,显然是等了许久。林薇摇摇头,将一件厚布衫递给他:“你在家照看铁蛋和丫丫,店里的事我一个人先应付着,等忙过这阵再做打算。”陈大柱点点头,把烟袋锅在鞋底磕了磕,又叮嘱道:“府城不比村里,遇事别硬扛,实在忙不过来就先关店,咱不差这一天的生意。”林薇应着,心里暖烘烘的——有这样憨厚可靠的家人在,再难的路似乎也敢走。

翌日清晨,天还蒙着一层薄雾,林薇便挎着布包出了门。街上已有早起的商贩推着小车赶路,卖豆浆的梆子声、卖包子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她快步走到柳巷,“林记凝香苑”的店铺已在晨光中显出模样:朱红的门板擦得锃亮,门框上贴着她昨日写的“开业大吉”红纸条,崭新的匾额用红布蒙着,像盖着红盖头的新娘。推开门,店内早已收拾妥当——货架上铺着米白色粗布,靠窗的位置摆了张梨花木长桌,桌上放着试用品和干净的棉片,墙角的铜炉里燃着一小截檀香,清雅的香气漫在空气中,驱散了清晨的凉意。

林薇先将香皂、面脂一一摆上货架,又把那几盒口脂、腮红放在长桌最显眼的位置,每个瓷盒旁都放了块小巧的试色棉片。刚整理完,巷口便传来零星的脚步声,她抬头看了看日头,离吉时还有一刻钟,便从布包里取出鞭炮,在店门口挂好。

“噼里啪啦——”随着一串清脆的鞭炮声炸响,红纸屑像漫天飞舞的红蝴蝶,瞬间吸引了过往行人的目光。林薇站在店门口,手里握着刚揭下的红布,声音清亮却不张扬:“各位街坊邻里,小店‘林记凝香苑’今日开业,主营香皂、面脂、面膜,还有新制的口脂、腮红。今日凡在店内购物满一两银子,就赠送新品口脂或腮红一盒,数量有限,送完即止!”

话音刚落,人群里便起了骚动。一个穿着青绸衣裙的妇人往前凑了凑,指着长桌上的瓷盒问道:“姑娘,这口脂、腮红是啥新鲜物件?跟镇上卖的胭脂不一样?”林薇笑着点头,拿起一块试色棉片递过去:“夫人您看,这口脂涂在唇上不发干,颜色也鲜亮;腮红扑在脸上,像天生的好气色,您要不要试试?”妇人接过棉片,在指尖蹭了蹭,又对着阳光看了看,惊讶道:“这质地真细!比我家那盒从京城捎来的胭脂还好呢!”

“满一两就送?那我买块香皂、一盒面脂,再添包面膜,是不是就够了?”另一个穿蓝布衫的姑娘问道,眼里满是期待。林薇算道:“香皂四十文,面脂八十文,面膜六十文,加起来一百八十文,还没到一两呢。不过姑娘要是真心喜欢,今日买两盒面膜,我算您一百文,这样加起来就够一两,能送您一盒口脂。”姑娘一听,立刻笑道:“那我要两盒面膜,再要块玫瑰香皂!”

一时间,进店的人越来越多。穿绫罗绸缎的夫人小姐围着长桌试口脂,寻常百姓则在货架前挑选香皂、面脂,店内的檀香混着香皂的花香,热闹却不嘈杂。林薇一人忙得脚不沾地——这边要给夫人讲解面膜的用法,那边要给姑娘算价钱,刚收完银子,又得赶紧把赠品装进水绿布包里。有位李夫人试用了桂花香皂,洗完手后忍不住感叹:“这香皂真能洗干净手上的油垢,还不紧绷,比皂角好用多了!”说着便一下子买了五块,又挑了两盒面脂,凑够二两银子,喜滋滋地领了两盒口脂。

直到日头偏西,巷子里的人流渐渐稀少,林薇才得以喘口气。她关上店门,靠在门板上歇了片刻,只觉得胳膊又酸又麻,喉咙也干得发疼。但当她打开钱匣子,看着里面满满的碎银子和铜钱,疲惫瞬间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她拿出算盘,噼里啪啦地算起来——五十文的香皂卖了二十块,八十文的面脂卖了十五盒,六十文的面膜卖了三十包,还有几位夫人直接买了套装,算下来竟有一百五十两银子!

林薇盯着算盘上的数字,揉了揉眼睛再算一遍,还是一百五十两。这几乎是县城店铺旺季时五六日的收入!她想起当初定价格时的犹豫——府城的物价虽高,但把香皂从二十文涨到四十文,面脂从四十文涨到八十文,她还担心会没人买,如今看来,府城的消费能力远超她的预期。她把银子仔细分成两份,一份用布包好贴身放着,一份留在钱匣子里当周转资金,嘴角的笑意怎么也压不住: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就能在府城买个大点的院子,让铁蛋和丫丫过上更好的日子。

晚上回到家,林薇刚推开院门,就见铁蛋和丫丫跑了出来。“娘,今日生意好不好?”铁蛋仰着小脸问道,眼里满是关切。林薇蹲下身,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好,娘今日赚了一百五十两银子!”陈大柱刚从厨房出来,手里还拿着锅铲,一听这话,惊得张大了嘴,锅铲“当啷”一声掉在地上:“一、一百五十两?!”丫丫虽不懂银子多少,但见娘和爹都笑得开心,也跟着拍手:“娘厉害!娘厉害!”

晚饭时,陈大柱特意杀了只鸡,炖了锅鸡汤。林薇喝着鲜美的鸡汤,边吃边说:“今日店里人太多,我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明日得在店门口贴个招工启事,招个女子帮忙。”陈大柱点点头:“是该招个人,你一个人太累了。不过得找个靠谱的,别招来不省心的。”林薇应着,心里已有了主意:要找个手脚麻利、干净整洁的,最好识点字,能帮忙算算账。

第二日一早,林薇便在店门口贴了招工启事,上面写得清楚:招女工一名,年龄十五至二十岁,手脚麻利,干净整洁,识文断字者优先,每月工钱二两银子,管午饭。启事刚贴出没多久,就有几个女子前来询问。第一个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姑娘,穿着花布衣裙,说话时眼神总往货架上瞟,林薇问她会不会算数,她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林薇便婉拒了。第二个是个十四五岁的小丫头,看着倒干净,但说话细声细气的,一问才知从没出过远门,连府城的路都认不全,林薇担心她应付不了客人,也只好作罢。

正当林薇有些失望时,一个穿着浅杏色衣裙的姑娘走了过来。姑娘约莫十六七岁年纪,梳着简单的双丫髻,发间别着一朵白色的小绒花,模样清秀,衣裙虽朴素但浆洗得干干净净,袖口和领口都没有污渍。“姑娘,请问这里还招人吗?”她声音略带羞涩,但吐字清晰。林薇点点头,指了指旁边的长凳:“你坐,我问你几个问题。你叫什么名字?家在哪里?”

“我叫秋菊,家在城外秋家村,爹娘都是农户,家里还有个弟弟,我想来城里找份活计,补贴家用。”秋菊坐下后,双手放在膝盖上,姿态规矩。林薇又问:“你识不识字?会不会算数?”秋菊点点头:“我爹以前教过我认字,算数也会一点,简单的记账没问题。”林薇便拿出纸笔,写了几个字让她认,又出了道简单的算术题让她算,秋菊都答得又快又准。林薇再看她的手,手指虽有些粗糙,但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没有污垢,心里便有了几分满意。

“我这里的规矩是,每日辰时到店,酉时关店,主要负责清扫店铺、摆放货物、接待顾客,还有记账。另外,后院是制作货物的地方,不许随便进去;接待顾客时要耐心,不能跟顾客争执。你能做到吗?”林薇问道。秋菊立刻站起身,点点头:“姑娘放心,我都能做到,我会好好干活的。”林薇见她态度诚恳,便说:“那你今日就先试试,若是做得好,便正式留下来。”

秋菊听得喜出望外,立刻挽起袖子开始干活。她先拿起扫帚,把店铺里里外外清扫了一遍,连墙角的灰尘都扫得干干净净;接着又帮着整理货架,将货物按类别摆得整整齐齐,比林薇自己摆的还要规整;有客人来,她会主动上前打招呼,声音虽轻柔但清晰,还能准确地给客人介绍产品,林薇看在眼里,心里暗暗点头:这秋菊倒是个机灵的。

中午吃饭时,林薇给秋菊盛了碗米饭,又夹了些鸡肉和青菜。秋菊接过碗,连声道谢,吃饭时细嚼慢咽,没有一点声响,看得出来是个懂规矩的。下午,林薇见秋菊已经能熟练地接待顾客,便说:“我要带铁蛋去看看私塾,你先在店里照看一下,有什么事等我回来再说。”秋菊点点头:“姑娘放心,我会看好店铺的。”

林薇带着铁蛋先去了“清风书院”。清风书院在府城的东街上,是座古色古香的院子,门口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透着几分威严。林薇带着铁蛋走进书院,见几个先生正在院子里踱步,其中一个穿着青布长衫、留着山羊胡的先生迎了上来:“你们是来求学的?”林薇点点头,说明来意。先生上下打量了铁蛋一番,又考了他几个问题,比如“天地玄黄”的下一句,“一加三等于几”,铁蛋都答得上来。但先生却皱着眉说:“基础尚可,但见识太浅,我院里的学生都是读过《论语》的,他若想入学,得先从蒙学班学起,束修每年二十两银子。”林薇听着,心里有些犹豫:铁蛋虽没读过《论语》,但很聪明,蒙学班怕是会耽误他。

从清风书院出来,林薇又带着铁蛋去了“明德学堂”。明德学堂在西街,比清风书院小些,但院子里种满了花草,透着几分雅致。山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穿着素色长衫,说话和蔼可亲。他没有直接考铁蛋,而是跟铁蛋聊起了天,问他平时喜欢读什么书,有没有去过县城。铁蛋虽有些紧张,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我喜欢读《三字经》,去过县城,跟娘一起卖过香皂。”山长听了,笑着说:“你娘是个能干的,你也很沉稳,一点即通,是个可塑之才。我院里不分蒙学班和进阶班,先生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束修每年十五两银子。”

林薇看了看铁蛋,铁蛋悄悄拉了拉她的衣角,小声说:“娘,我喜欢这里,这里的先生很温和。”林薇便笑着对山长说:“那就麻烦山长了,我们定下了。”山长点点头,让人拿来入学名册,登记了铁蛋的信息,又嘱咐道:“明日让他来上学便可,我院里有住宿的地方,若是家远,也可以住在这里。”林薇谢过山长,带着铁蛋走出学堂,铁蛋脸上满是兴奋:“娘,我以后就能在这里读书了!”林薇摸了摸他的头,心里倍感欣慰:事业有了起色,孩子也能在好的学堂读书,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下午回到店铺时,秋菊已将店内收拾整齐,还把今日的账目记得清清楚楚,一笔一笔都写得工工整整。林薇拿起账目看了看,没有丝毫差错,便笑着说:“做得好,以后这记账的活就交给你了。”秋菊听了,脸上露出欢喜的笑容:“谢谢姑娘信任,我会好好记的。”林薇结算了今日的工钱,给了她二十文钱,又让她带了些剩下的糕点回去,秋菊连声道谢,才高高兴兴地走了。

店里只剩下林薇一人,她核对着今日的账目,心里盘算着:明日得让陈大柱从村里调运更多的货物,尤其是香皂和面膜,今日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另外,府城的女子更喜欢新颖的东西,或许可以再试制些新的产品,比如带香味的护手膏,或者适合夏天用的清爽面脂。

就在她准备锁门离开时,目光无意间扫过柜台角落,只见那里掉着一小片深蓝色的布条,约莫指甲盖大小,布料细腻,还带着一点金线的纹路,显然不是店内任何货物的包装布。林薇心里一动,弯腰将布条捡起来,放在手心仔细看了看——这布料质地精良,摸起来滑溜溜的,寻常百姓根本穿不起,倒像是富贵人家才会用的绸缎。

她忽然想起,今日来店里的客人中,确实有几位穿绫罗绸缎的夫人,但她们穿的都是红色、绿色、紫色的衣裙,没有穿深蓝色的;而秋菊今日穿的是浅杏色衣裙,跟这深蓝色布条更是沾不上边。那这布条是哪里来的?是某个客人不小心挂掉的,还是……有人偷偷进过店铺?

林薇的心微微沉了一下。她记得今日离开时,明明锁好了店铺的门,秋菊也说没有离开过店铺,那这布条怎么会出现在柜台角落?她把布条小心翼翼地揣进袖中,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店铺,货架上的货物没有少,钱匣子里的银子也分文未动,似乎没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