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农妇逆袭记 > 第47章 深山觅料得意外

重生农妇逆袭记 第47章 深山觅料得意外

作者:甜甜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05:20:19

原料短缺的问题像一块石头压在林薇心头。宝香斋的加急订单更是催得紧,容不得丝毫拖延——这批香皂若是误了工期,不仅要赔付双倍定金,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合作信誉也会毁于一旦。眼见近处的皂角树要么被采光,要么只剩些未成熟的青荚,林薇把心一横,决定冒险进一趟深山。村里人都说那片山“藏着吃人的野兽”,可越是人迹罕至,越该有连片的老皂角树和积攒多年的陈皂荚。

她头天傍晚就开始准备:把玉米面掺着少量麦麸蒸成饼子,用油纸包了三层塞进布囊;又在水壶里灌满凉白开,腰间别上磨得锃亮的柴刀,甚至还悄悄把之前从镇上铁匠铺打制的小匕首藏进袖袋——前世在野外求生的经验告诉她,深山里的危险从来不止于野兽。临行前,她反复嘱咐赵奶奶盯着作坊里剩下的原料,按之前教的方法切成小块晾晒,又拉着陈大柱的胳膊叮嘱:“我顶多去两天,你看好丫丫和铁蛋,别让他们去河边玩,作坊的门也记得锁好。”陈大柱攥着她的手腕,眉头拧成疙瘩:“要不我跟你一起去?山里不安全。”林薇笑着拍了拍他的手:“你走了家里更乱,我心里有数,早去早回。”

天刚蒙蒙亮,林薇就背着空筐上了山。起初的路还算平坦,沿途能看到村民们砍柴留下的痕迹,可越往深处走,山路越崎岖,脚下的落叶厚得能没过脚踝,稍不留意就会打滑。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冠,只在地上投下零星的光斑,寂静的山林里只有鸟鸣和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偶尔传来几声不知名野兽的远嚎,听得人后颈发紧。林薇握紧了腰间的柴刀,每走一段路就停下来观察四周——她记得前世学过,皂角树喜欢长在背阴湿润的山谷里,尤其是土层深厚的地方。

约莫走了两个时辰,她终于在一处山谷里闻到了熟悉的皂角味。抬头一看,眼前竟有三棵高大的老皂角树,树干粗得要两人合抱,树枝上挂满了沉甸甸、已经干枯发黑的陈皂荚,有的甚至因为太熟,轻轻一碰就往下掉。林薇又惊又喜,赶紧放下背上的筐,踩着石头爬上低矮的树杈,小心翼翼地把皂荚往下摘。老皂荚的外壳坚硬,边缘带着尖刺,没一会儿她的手指就被划出道道小口子,渗出血珠,可她顾不上疼,只想着多摘些——这一筐皂荚,足够应付宝香斋的订单了。

就在她埋头摘皂荚时,眼角的余光突然瞥见树下的草丛里有异样。她顺着看过去,发现岩石缝隙里长着几丛开着紫花的植物,叶子皱巴巴的,正是她前世认识的地黄;再往旁边的湿润沟壑里看,连片的车前草长得格外茂盛,叶片肥厚,一看就是药效好的;最让她惊喜的是,在一棵老皂角树的根部,竟露出了一小块黄褐色的菌核——是茯苓!她记得镇上药铺的掌柜说过,野生茯苓难得,尤其是长在老树下的,价格比普通药材贵好几倍。林薇赶紧跳下来,用柴刀小心地把茯苓周围的土刨开,生怕碰坏了菌核,又把地黄和车前草连根挖起,抖掉泥土塞进筐的角落——这些药材就算暂时用不上,卖给药铺也能换不少钱。

等她把筐子塞满,太阳已经西斜。背上的筐子沉甸甸的,压得肩膀生疼,可林薇心里却满是欢喜——不仅解决了原料问题,还得了意外之财。她顺着来时的路往回走,走得慢了许多,每一步都得稳稳踩在地上,生怕滑倒。好在天擦黑时,她终于看到了村里的炊烟,远远望见陈大柱正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张望,看到她回来,赶紧跑过来接过筐子:“可算回来了,我都担心坏了。”

刚到家,还没等林薇喝上口热水,天色突然骤然阴沉下来,狂风卷着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落下来,瞬间就成了瓢泼大雨。林薇慌忙躲进屋里,刚坐下喘了口气,就听见“嘀嗒、嘀嗒”的声音。抬头一看,她的心顿时凉了半截——屋顶的茅草不知何时破了好几个洞,雨水顺着朽坏的椽子往下滴,有的直接落在灶台边,把刚晒干的柴禾都打湿了;丫丫和铁蛋正手忙脚乱地拿着盆和碗去接水,小脸涨得通红,可盆碗不够,有的雨水直接滴在地上,汇成了一个个小水洼,把地面泡得泥泞不堪。

“这破房子,每年下雨都这样,今年雨大,漏得更厉害了。”陈大柱一边帮着把装粮食的袋子往高处挪,一边叹气,“去年冬天漏雪水,冻得孩子们直哭,今年再这样,怕是熬不过冬天。”林薇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不是滋味——她重生过来后,一门心思扑在做香皂赚钱上,竟没顾上好好修修房子。现在一家人挤在这漏风漏雨的土坯房里,连个安稳的住处都没有,赚再多钱又有什么用?

外面的大雨下了整整一个时辰才渐小,可屋里的漏水声依旧没停。夜深了,林薇躺在床上,听着身边陈大柱均匀的呼吸声,还有隔壁房间丫丫偶尔发出的呓语,却毫无睡意。屋顶滴下的水珠落在盆里,“嘀嗒”声格外清晰,像是在敲打着她的心。

“大柱,你睡了吗?”林薇轻声开口。

“没呢,”陈大柱翻了个身,声音里满是愁绪,“听着这水声,心里堵得慌。眼看入秋了,天越来越冷,这房子要是再漏,孩子们怕是要冻病。”

“那我们就修房子,不,我们直接盖一座新的。”林薇的声音在黑暗里格外坚定,没有丝毫犹豫。

“盖新房子?”陈大柱猛地坐起来,语气里满是惊讶,“那得花多少钱啊?咱们虽然卖香皂赚了些,可也不够盖青砖瓦房的吧?”在陈家村,大多数人家住的都是土坯房,只有里正家和少数几户富裕人家住的是青砖瓦房,那可是要花好几两银子的大事。

“钱的事你不用愁,”林薇也坐起来,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弱月光,看着陈大柱的眼睛,“这些日子卖香皂和药膏,我攒了差不多五两银子,应该够盖一座带院子的青砖瓦房了。而且咱们不只是盖房子,还要盖得实用些。”她顿了顿,开始描绘心里的蓝图:“我想好了,院子要围上土墙,门口留个宽点的门,方便以后拉东西;正房盖三间,左边一间给孩子们住,右边一间当储物间,中间当堂屋;最重要的是,咱们要在东厢房隔出一间浴室,砌一个砖石的浴缸,旁边留个出水口,以后洗澡不用再烧水倒桶里;还有厕所,要盖在屋后僻静的地方,砌上蹲坑,通到外面的化粪池,再也不用像现在这样用臭烘烘的茅坑,又脏又容易招虫子。”

这些想法在现在看来稀松平常,可在陈家村却是闻所未闻。陈大柱听得目瞪口呆,他活了二十多年,从没听过谁家洗澡有专门的“浴缸”,厕所还能“通化粪池”。可看着林薇笃定的眼神,想到她之前做出的香皂、药膏,还有这次从深山里带回的珍贵药材,他心里又生出几分期待:“真……真能盖成这样?那得请多少工匠啊?”

“我打算请村里的王木匠和李泥瓦匠来领头,他们手艺好,村里人也信得过。再请些壮劳力帮忙运材料、打下手,按日给工钱,管三顿饭,每顿都有肉。”林薇早就盘算好了,“这样不仅咱们能盖好房子,还能让乡亲们多赚些现钱,一举两得。”

夫妻俩在黑暗里低声聊着,从盖房子的材料怎么买,到工匠什么时候上门,再到新房子盖好后怎么布置,越聊越有劲头,连屋顶的漏水声都好像不那么刺耳了。直到窗外泛起鱼肚白,两人才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沉沉睡去。

说干就干。第二天雨一停,林薇就拿出积蓄,先去镇上的砖瓦窑订了青砖和瓦片,又去木料行挑了结实的松木做房梁。回来后,她请里正来家里坐,把盖房子的想法说了,还特意强调会给帮忙的乡亲们开足工钱。里正一听,当即笑着说:“你这丫头有本事,还不忘乡亲们,我帮你吆喝吆喝,保证有人来帮忙。”

没几天,陈家的旧院子里就热闹起来。王木匠带着徒弟来量尺寸、画图纸,李泥瓦匠指挥着壮劳力打地基、砌墙,村里的妇女们则轮流来帮忙做饭,孩子们也围着看热闹,时不时帮着递块砖、搬根木头。林薇每天都守在工地,一会儿叮嘱工匠浴缸的尺寸要够两个人用,一会儿提醒厕所的化粪池要挖深些,连屋顶的瓦片都要一片一片铺严实,不许留缝隙。工匠们一开始还觉得她“讲究多”,可照着她的要求做下来,发现这些设计确实实用,都忍不住称赞:“林薇这脑子真灵光,这房子盖好,比里正家的还舒服。”

不到一个月,一座崭新的青砖瓦房就拔地而起。院墙是用黄土掺着麦糠夯打的,又高又结实;正房的屋顶铺着青瓦,屋檐下还挂着排水的陶管;院子里铺着平整的青石板,再也不怕雨天踩泥;东厢房的浴室里,砖砌的浴缸擦得干干净净,旁边还留了放衣服的架子;屋后的厕所虽然简单,却干净整洁,再也没有往日的臭味。

搬进新家的那天,林薇杀了一只鸡,炖了一锅香喷喷的鸡汤,请帮忙的乡亲们吃饭。丫丫和铁蛋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一会儿摸一摸光滑的墙壁,一会儿跑到浴室里看浴缸,笑得合不拢嘴。陈大柱站在堂屋里,摸着崭新的木桌,眼眶有些发红——他这辈子都没想过,自己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林薇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成就感,这不仅是一座遮风避雨的房子,更是她在这个时代扎根的底气,是她和家人奔向好日子的开始。

可她没想到,新房子的建成,却在陈家村掀起了波澜。起初,还有不少乡亲来参观,羡慕地说陈家日子越过越好;可没过几天,村里就传出了闲话。有人说:“陈家哪来这么多钱盖房子?肯定是林薇在外头做了见不得人的事。”还有人说:“不过是卖几块破胰子,能赚这么多钱?怕是藏了什么横财吧?”更有甚者,竟跑到里正那里告状,说林薇“赚黑心钱”,要求里正查一查她的账本。这些流言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传到了林薇耳朵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