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农妇逆袭记 > 第43章 祭途偶得山间宝

重生农妇逆袭记 第43章 祭途偶得山间宝

作者:甜甜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4 05:20:19

糖炒栗子在河口镇打开了销路,虽然辛苦,但日子总算有了盼头,家里也渐渐有了些余钱。这日清晨,陈大柱却显得有些沉默,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哀伤。他蹲在灶台边添柴,火苗映着他紧绷的侧脸,往日里说起栗子销量时的笑意,此刻全变成了藏在眉峰里的沉郁——手里的柴棍都被捏得发了毛,却迟迟没往灶膛里送。

林薇端着面盆从里屋出来,刚要开口叫他吃早饭,就见铁蛋举着半个窝头跑到陈大柱身边:“爹,你咋不吃呀?娘蒸的窝头可甜了!”陈大柱猛地回神,慌忙把柴塞进灶里,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头,声音却有些发哑:“爹不饿,铁蛋先吃。”

林薇把面盆放在桌上,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轻声问道:“大柱,怎么了?可是身子不舒服?”她指尖触到他粗糙的衣料,能感觉到他肩膀微微发僵,显然是藏着心事。

陈大柱摇摇头,垂着眼帘盯着灶里跳动的火苗,声音压得更低了:“没啥……就是,今儿个……是俺爹的忌日。”他说这话时,指节无意识地抠着灶台边缘的裂缝,像是要把心里的酸意都摁进木头缝里——往年忌日,他都是自己悄悄去后山,今年日子刚好起来,却更不敢提,怕扫了家里的兴。

林薇闻言,心中也是一恸。她想起原主记忆里,那位沉默寡言的公公:冬天里总把暖炉塞给年幼的陈大柱,自己冻得搓手;收成不好时,宁愿自己啃树皮,也要让儿子喝上稀粥。老人家去世已有三年,可陈大柱每次提起,眼里还是会泛潮。而她自己,穿越而来,早已断了和现代父母的联系,逢年过节时,只能对着陌生的月亮发呆。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酸楚,混着自身孤寂的漂泊感,像细针似的扎在心上,悄然涌上喉头。

她叹了口气,伸手理了理陈大柱被灶火燎乱的头发,温言道:“那是该去祭拜一下。我陪你一起去,带上铁蛋和丫丫,也让爹看看孙子孙女——铁蛋都能帮着捡栗子了,丫丫也会唱你教的山歌了,爹要是知道,肯定高兴。”

陈大柱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意外,像是没想到她会主动提出来。他喉结动了动,想说“山路难走,你们在家就好”,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带着哽咽的“哎,好,好”。他望着林薇温柔的眼神,只觉得心里堵着的石头,忽然就轻了些——原来这种藏在心里的念想,也能有人陪着一起记挂。

一家人简单准备了祭品:林薇把前几日特意蒸的白面馒头装了三个,又用粗布包了块红糖,那是铁蛋和丫丫舍不得吃,攒下来的;陈大柱扛着把镰刀,说是要去给坟头除杂草。铁蛋牵着丫丫的手,小大人似的叮嘱妹妹:“到了爷爷坟前,要乖乖磕头,不能闹。”丫丫似懂非懂地点头,小手紧紧攥着一朵刚摘的野菊花,说要送给爷爷。

山路崎岖,草木渐深。陈大柱走在最前面,用镰刀劈开挡路的荆棘,时不时回头扶林薇一把;林薇牵着丫丫,怕她被石头绊倒;铁蛋跟在最后,学着爹的样子,用小树枝拨开路旁的野草。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他们身上,却没驱散多少心头的沉郁——连平日里爱叽叽喳喳的丫丫,都乖乖地没说话。

到了老陈头的坟前,景象比想象中更冷清:坟头长了半人高的杂草,石碑上的字被风雨侵蚀得有些模糊。陈大柱放下祭品,蹲下身,一言不发地拔草。他的动作很轻,像是怕惊扰了长眠的父亲,指尖被草叶划出血丝也没察觉。林薇把馒头和红糖摆好,又接过丫丫手里的野菊花,插在坟前的土坡上;铁蛋和丫丫学着大人的样子,跪在草席上磕头,小脑袋磕在地上,发出轻轻的“咚”声。

“爹,俺带着秀娥、铁蛋和丫丫来看您了。”陈大柱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得厉害,“今年日子好了,能吃上白面馒头了,您不用再担心俺了……秀娥是个好媳妇,把家里照顾得妥妥帖帖,还教俺做糖炒栗子,现在镇上好多人都买俺们的栗子……”他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砸在坟前的泥土里,晕开一小片湿痕。

林薇站在一旁,看着陈大柱佝偻的背影,心里也不好受。她想起自己的父母,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会不会还在为她的“失踪”伤心。陈大柱早年丧母,是父亲一手拉扯大,如今没了爹,就成了没根的孩子;而自己,连根在哪里都不知道。她悄悄握住陈大柱的手,他的手粗糙、冰凉,却在感受到她的温度时,轻轻回握了一下——在这世上,他们这个小家,便是彼此唯一的依靠了。

祭拜完毕,一家人沿着另一条小路下山。陈大柱的情绪好了些,却还是没怎么说话;丫丫靠在林薇怀里,小声问:“娘,爷爷是不是在天上看着我们呀?”林薇点点头,轻声说:“是呀,爷爷在天上看着我们,看着铁蛋和丫丫长大呢。”或许是心境不同,林薇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路旁的草木——她想找点什么,让这沉重的心情轻快些,也想给孩子们找点新鲜玩意儿。

忽然,她在一片湿润的背阴处,看到几株叶片熟悉的植物。阳光照不到这里,空气里带着淡淡的泥土腥气,那几株植物却长得格外精神。

“等等!”她叫住陈大柱,快步走过去,蹲下身仔细辨认。只见那植株叶片呈掌状分裂,绿油油的叶片间,挂着几串红艳艳的小浆果,像一串串迷你的小灯笼,看着就喜人。

“这是……五味子?”林薇不太确定地自语。她前世偶尔关注中医药膳,记得外婆曾用五味子泡过酒,说能安神;可隔了这么久,记忆早就模糊了。她又看向旁边,几株开着小白花的纤细草本映入眼帘,茎秆细细的,却透着韧劲。

“这个是……柴胡?”她小心翼翼地拔起一株,看着那纺锤状的根茎,上面还带着湿润的泥土——外婆熬药时,她见过类似的根,当时还问过这是什么,外婆说叫柴胡,能治感冒。这些都是山里常见的药材!只是村民们大多不识,要么当野草拔了,要么任由其自生自灭,谁能想到,这些“野草”还能换钱?

“秀娥,你看这些野草干啥?”陈大柱走过来,不解地问。他见林薇蹲在地上,盯着几株不起眼的植物看,还以为她累了,想让她歇会儿。

“这可不是普通的野草,”林薇压抑着心中的激动,指着那几株植物,声音都带着点颤,“这红果子叫五味子,这带根的叫柴胡,都是能卖钱的药材!药铺里肯定收!”她越说越肯定,想起昨天去镇上时,看到“济仁堂”的招牌,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药材?”陈大柱瞪大了眼睛,蹲下来仔细看了看,又伸手摸了摸五味子的浆果,“这满山都是的东西,能卖钱?俺们村后山多的是,以前放牛的时候,还见娃子们摘着玩呢。”他还是有点不信,觉得这些随处可见的“野草野果”,怎么看也不像能换钱的宝贝。

“当然能!你忘了,上次王婶家孩子感冒,去药铺抓药,里面就有柴胡!”林薇肯定道,拉着他的手,让他小心地挖柴胡,“快,帮我一起挖一些,小心别伤了根——根越完整,卖的钱越多!”

虽然将信将疑,但陈大柱对林薇的话已是深信不疑——自从她来了家里,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她想做的事,从来没错过。他立刻拿出镰刀,小心地刨开泥土,生怕把柴胡根弄断;铁蛋和丫丫也来了兴致,丫丫蹲在一旁,把掉落的五味子捡进布兜里,铁蛋则帮着拔杂草,还时不时问:“娘,这个真能卖钱吗?卖了钱能给妹妹买糖吃吗?”林薇笑着点头,心里满是期待。

不多时,他们便采了一小捆柴胡根和不少五味子。林薇用装祭品的粗布小心包好,柴胡根放在下面,五味子放在上面,生怕压坏了浆果。陈大柱看着那包“宝贝”,嘴角终于有了笑意:“要是真能卖钱,以后俺每次上山,都帮你找这些药材。”

回家的路上,林薇的心思活络开了。板栗生意虽然不错,但季节性太强,等过了栗子成熟的季节,就没了进项;而且镇上已经有人学着炒栗子了,再过阵子,生意肯定会受影响。若是能加上药材售卖,岂不是又多了一条财路?而且药材晒干后易于储存,不像板栗那样需要及时处理,就算冬天不能上山,也能攒着春天卖。她甚至想到,以后可以教村里的人认药材,大家一起上山采,再一起卖给药铺,这样既能帮衬邻里,也能让药材的量更多些——只是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她压了下去,眼下还是先把自家的路走稳再说。

第二天,他们照例天不亮就起来炒栗子。陈大柱烧火,林薇翻炒,铁蛋和丫丫在一旁帮忙剥栗子壳,小小的厨房里满是栗子的香甜味。炒好栗子后,林薇把昨日采的药材仔细包好,又用布擦了擦,确保上面没有泥土,才放进篮子里——她想,药材品相好,掌柜给的价钱说不定能更高些。

到了镇上,林薇让陈大柱先在集市摆开栗子摊,叮嘱他:“要是有人问栗子怎么卖,你就按之前的价,记得多给人尝一点,招揽招揽生意。”陈大柱点点头,看着她手里的药材,还是有点担心:“你一个人去药铺,能行吗?要不要俺陪你去?”林薇笑着摇头:“没事,俺问问路就找得到,你看好摊子,别让铁蛋和丫丫乱跑。”

林薇拿着那包药材,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河口镇最大的药铺“济仁堂”。药铺的门脸很气派,木质的门板擦得锃亮,门口挂着“悬壶济世”的牌匾,进出的人大多是穿着体面的乡绅,像她这样穿着粗布衣裳的村妇,格外扎眼。

她深吸一口气,有些忐忑地走进去。药铺里弥漫着浓郁的药香味,柜台后的老掌柜戴着老花镜,正在低头抓药,旁边的小伙计忙着称药,没人注意到她。林薇站在柜台前,等老掌柜抓完药,才小声说:“掌柜的,俺……俺有药材要卖。”

老掌柜起初见她一个村妇打扮,并没太在意,只是抬了抬眼皮:“哦?什么药材?拿来看看。”语气里带着几分敷衍。林薇连忙把布包递过去,手心都有些出汗——她怕掌柜说药材不好,也怕掌柜给的价钱太低。

可当老掌柜打开布包,看到里面处理得相对干净、品相不错的柴胡和五味子时,眼中露出一丝讶异。他放下手里的戥子,拿起一根柴胡根,放在鼻尖闻了闻,又捏了捏五味子的浆果,点点头:“嗯……柴胡根条粗壮,没什么须根,晒干得也透;五味子颜色正,颗粒饱满,没坏果。”他捻着胡须,仔细查验后,看向林薇的眼神多了几分赞许,“妇人倒是会采,这些药材,比有些药农采的还规整。这些,老夫收了。柴胡按十五文一斤,五味子二十文一斤,如何?”

林薇心中大喜,她来之前,还想着能卖十文钱一斤就不错了,没想到掌柜给的价钱这么高!她采的这些,柴胡有一斤半,五味子有一斤,算下来能卖不少钱呢!她抑制住激动,连忙点头:“多谢掌柜!您给的价钱公道,俺卖!”

小伙计称了药材,算好价钱,递给林薇六十多文钱。铜钱沉甸甸的,握在手里,带着冰凉的触感,却让林薇心里暖烘烘的——这可是实打实的收入,几乎抵得上小半筐糖炒栗子的钱了!她对着老掌柜鞠了一躬,才快步走出药铺。

拿着这笔意外之财,林薇脚步轻快地回到集市。栗子摊前依旧围着不少顾客,陈大柱忙着称栗子,铁蛋在一旁帮着递袋子,丫丫则站在旁边,时不时给顾客递上试吃的栗子,小模样认真极了。看到林薇回来,陈大柱立刻停下手里的活,眼神里满是询问。

林薇走过去,把铜钱递到他面前,笑着说:“卖了!六十多文呢!”

陈大柱惊得嘴巴都合不拢了,伸手摸了摸铜钱,又看了看林薇,不敢相信地问:“就……就那点草根果子,真卖了这么多钱?”他活了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知道,山里随处可见的“野草”,竟然这么值钱。

“嗯!”林薇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大柱,以后咱们上山,除了捡栗子,也多留意这些药材!这山里,说不定藏着不少宝贝呢!等俺再想想,说不定还能认出更多药材,到时候咱们就能多卖些钱,把铁蛋和丫丫送到学堂去读书!”

陈大柱也被这意外之喜鼓舞了,连连点头:“好!好!俺以后眼睛放亮些,多帮你找!铁蛋,听到没?以后跟爹上山,多帮你娘找药材,等攒够了钱,爹就送你去学堂!”铁蛋用力点头,小脸上满是期待:“俺知道了爹!俺一定好好找!”

此后,他们再去河口镇,篮子里便不再是单一的糖炒栗子。有时会多一小捆晾干的柴胡、防风,有时是一包五味子、枸杞子。每次上山,陈大柱都会特意绕到背阴处,仔细找药材;林薇则会教铁蛋和丫丫认药材,告诉他们哪种是五味子,哪种是枸杞子,孩子们学得认真,每次找到药材,都像发现了宝贝似的欢呼。虽然每次药材数量不多,但总能给药铺换来几十文不等的稳定收入,积少成多,家里的余钱也越来越多。

双货并售,让他们的收入增加了一份保障,也减轻了林薇对板栗生意可能被模仿的焦虑。她开始有意识地回忆更多常见药材,还托人从镇上买了本旧的草药书,没事的时候就翻看,遇到不认识的药材,就记下来,下次上山时留意。每次上山,对她来说,都如同一次寻宝——不仅能找到能换钱的药材,还能看到铁蛋和丫丫在山里奔跑、采摘野果的样子,心里满是踏实。

这条新的财路,似乎让他们的“艰难起步”,又多了一份踏实的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